精选《台北女孩看大陆》郭雪筠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8 人气:

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台北女孩看大陆》郭雪筠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我是一个来自台北的女孩,成绩一般,长相一般,是台北万千女孩中最普通的那一种。出生在台湾经济情况最好的八○年代;但自九○年代开始,宝岛经济急转直下。身边人对往昔荣光的追忆和遥望对岸崛起的艳羡,一路伴随着我成长。

从前对大陆的认知?和其他同龄小鬼一样,大概就是“那是啥”以及“噢,听说很大,卫生情况不太乐观”吧。

码字生涯从2012年到北京读研,以“爱台北”为名在豆瓣连载日记并广受好评开始。

常常觉得自己早已京味十足,但在大陆朋友眼中仍是地道台妹一枚。

*期望是通过文字,让大陆人民了解一个台湾普通年轻人的心声。

我爱台北,也爱北京!

【编辑推荐】

(十九)亲爱的运将大哥

话说到北京后,碰到各行各业的人不胜枚举,有些让我惊喜,有些让我非常害怕打交道。有些职业我认为应该很普通,结果发现他牛得很!

到北京后给我第一大震撼教育的,就是出租车师傅。

在台湾,出租车师傅称“运将”或是“司机”。在台北路上的小黄(台湾出租车别称)会和楼下的小七(7-11)一样多,从来没有拦不到小黄的问题。

台北的运将大哥都非常热情,基本上非常好聊天,从天气工作经济去哪里玩聊到马英九。而且超爱聊政治,我活了二十几年从没碰过一个“不爱聊政治”的大哥。

不过,聊政治要聊得有诀窍,而且要像对待老板一样多个心眼。很多大哥一开始会很心机地说“唉哟投给谁都一样,没有特别偏好啦”,到后来,你才会发现一切是放屁。

如果这年有大选,那十个运将里有十一个会想聊政治,顺便想刺探敌情(看看乘客里支持哪一党的人比较多)。如果你跟我一样爱跟运将大哥聊天,又想安全到达目的地的人,记得一定要投其所好。

很多运将的言谈间会不经意地透露出“我很爱聊政治,快来吧”的含意。基本上如果他三两句就开始谈到“日子难过、官员无能”,那他百分之八十是想找人谈谈。

常会碰到的情况一般有两种:

第一种,非常没心机的师傅,一开始就会先透露出自己的立场。比方:

唉,最近真的日子很难过,完全不知道台湾未来怎么办喔~~

真的吼?(可以先随便说点废话敷衍)

幸好今年就要选举了,对吧?(眼神会瞟向你,透露着无限期待)

是阿,幸好幸好~大哥您觉得选谁比较好?(确认他想聊后,你可以直接问)

当然是要选朱XX阿!你看那个苏XX能看吗?!

第二种,就是他想聊政治,但他不想先透露自己的立场,这种人就很心机鬼。比方:

最近日子不好过吼?(先打探)

还好,过得下去,还行吧。(请努力说废话)

今年要选举了,台湾又要热闹了。你觉得会不会换人?(斜眼看你,再刺探)

不知道,谁理他,日子照过。是吧?(请继续说废话)

欸……你们家以前投过马英九吗?(已经坐不住,决定直接问)

不知道呢,我们家一向不交流这个。大哥投过马英九啊?(把球丢回去)

欸,之前是投过啦~~(要知道,运将大哥通常没耐性陪你玩,自己会先放弃)

喔~~我之前也投过。(就算你之前投别人或压根没投,也要附和一下,拉近关系)

(通常只要你这样一说,天真的大哥就会以为你是“同一国的”,然后把祖宗八代都告诉你。)

我告诉你,今年一定要投那个苏XX!我看过他的政见了,他啊才对台湾好(巴拉巴拉……)

不管是哪一种情况,请记得一个重要守则:

在得知运将大哥的政治立场之前,千千万万不能先透露自己的政治立场。

本人的一个朋友在大选年时就是和司机讨论政治,无意间讲出自己比较想投某党,结果该大妈(对,是个运将大妈)正好是另一党的忠实支持者,气到路边一停叫他付钱滚下车。幸好我的朋友也不是省油的灯,一通电话打到出租车公司投诉,最后大妈道歉了事。

但,何必这么麻烦,闹得双方不愉快呢?

2011年底,全台笼罩在选举的气氛中,那时我因为工作关系必须老打车。常常刚从A车跳下来后,20分钟后又要跳上B车,刚骂完马英九就要批斗蔡英文。但一切辛苦都有代价。

跟师傅聊政治的好处时,你会听到很多新鲜的八卦。那阵子我听过某某大牌立委去夜总会喝酒的故事、某党的某议员去了什么酒店开房间……比八卦杂志还精彩。

除了政治外,台湾坐出租车会碰到的怪现象也多。

比方很多车上会有小电视,内容有卡拉OK甚至是色情片。曾听朋友碰过有运将在路边看色情片,看到客人上车了想赶快关掉,哪知小电视故障,两人就这样大眼瞪小眼。最后运将还自以为幽默地拍拍他:“哈哈,我们都是男人,没事没事。”

如果碰到的女客人,又发生同样糗事,该大哥就可能吃上官司了。(还真有运将大哥因为这样吃上官司)

另外,还有些会开着卡拉OK,沿路大声高歌。

不过,随着台湾交通法规越来越严格,这些怪现象可能很少存在了。

和北京相反的是,台北的出租车空车率很高,因为地铁公交车舒适发达,加上人没那么多,价格高也是一个原因。不过,若大陆朋友到台北,诚心推荐至少搭一次出租车,因为没人比这些热情的运将大哥们更懂台湾的社会百态了。

到北京后,出租车师傅给我的冲击可不小。

先讲讲我个人碰到的、比较不习惯的几点:

第一,出租车竟然会拒载!

相较台北一辆辆空车,在北京打不到车就算了,有些还会拒载。比方我要换班啦、我要下班啦、那里太远我不去、那里太近我不去、更牛的手一摇就咻地开走。

好牛啊!我常觉得北京出租车师傅太牛,可以跩跩地不甩人。

某一个凄风苦雨的夜晚,我站在晚风中孤零零地招手,第一台不走了,第二台忽视我,到了第三台师傅面有难色,我说出了我这辈子最没节操的一句话───

师傅,求您载我吧,我给您跪了!

我当然没有给他跪,该大叔噗哧一笑,行吧,服了你了!

每当跟朋友提起这件事(对,我就是很厚脸皮的人),每个人都骂我(台湾朋友:你也太可爱了吧;大陆朋友:没出息),不过……在下雨又湿又凉我还自以为美地穿了一双高跟鞋、拿着两袋购物袋的夜晚……

什么节操,都算了吧!

第二,就是师傅还不认路!

北京的出租车大叔多数是北京人,但偶尔还真会碰到根本不知道怎么走的师傅,偏偏在我还是菜鸟一枚时常碰到这类“我不知道,您带路吧”的师傅。

台湾的出租车多数会配一台GPS,所以不会有这种情况。我总认为师傅应该是最懂路的,所以常常没好气地回一句:连你都不知道,我怎么会知道路啊!

师傅:啊,那我去问问。

我:“不用了,我下车吧。

师傅:没事,我问问。

我:不用,我下车。

有人一定会问:为什么你不开百度地图,让他跟着走就行了?

因为,我的网费缴很少,网速慢得像乌龟!(何况,我真不甘心把钱交给这种不熟识路的师傅,总觉得很奇怪。)

第三,就是“假出租车”。

我一直觉得北京正规的出租车很安全有保障,这也是事实。偏偏有种出租车,外观看不出来,但跳表跳得很奇怪,一下二元一下二点五元,如果不盯着跳表器是不会发现的。偏偏我什么专长没有,唯一的专长就是很小气,一上车就会着跳表器,每跳一下心就跟着痛一下。

当我发现跳表器很怪时,很不爱和人吵架如我还是开口了:

师傅,你的跳表器有问题!

哪儿有问题?话别乱说。

为什么一下子从十四跳到十七?

我哪知道?你问表啊!(←我到现在还是觉得这句话很贱)

表又不会说话,我当然问你啊!

结果?我当然输了,不到二十元的车费乖乖付了二十五元。

尽管如此,但我很喜欢在北京搭出租车。以下讲讲北京出租车的美好:

简单来说,北京的师傅比较不会搞花样。

所谓搞花样包括:唱歌、盘问你的祖宗十八代、玩头文字D。

首先,台北的出租车师傅真的是很爱学速度与激情,常觉得自己是保罗沃克,只差没在街头甩尾,一坐上去常常有玩云霄飞车之感。常常需要GPS提醒“前有测速照相”才会慢下来,等过去后继续咻地往前冲!

北京可能是因为车多开不快,或是师傅比较守规则,跟台北比起来个人感觉算温和。

再来,台北的出租车师傅真有台湾人的热情,一上车常常从小狗小猫天气经济政治,沿路闲扯个没完没了。甚至有真性情的大哥会展现自己的歌喉,或是抱怨自己的老婆孩子丈母娘。北京的师傅除非你开口跟他聊天,不然常常一声不吭,专心听广播,或是用滴滴打车抢客人。更别说唱歌唱曲的,才不搞娱乐大众这一套。

最后,台北和北京的师傅还是有一样共同点:聊“台湾”政治!

我曾经做过一个无聊的小测试。

如果师傅问:您是哪里人?

福建。

喔——喔完后,常常一片静默。

但,如果我回答:台湾。

那就有得聊了。

十个有八个会立刻问:“你是蓝是绿?”“你看不看海峡两岸?”“我觉得那陈某某真是差劲~”“我觉得马某某做得不错~”“你们立院打架真热闹啊~”“那你2016要投谁阿~应该不会投民X党吧?”

师傅,那时离2016还远,您那么早就急着拉票了吗!

【名人的书评】

广受大陆网友喜爱、影响力编辑两岸的“台北女孩看大陆”系列日志,加上超过三分之一未公开内容首次结集,没有大叙事,新闻体,只有关于大陆的、台湾的日常闲话,只有台北女孩会对好朋友说的真心话。

事迹也许平凡,然而好朋友之间*难得的,是坦荡与交心。

好多人以为,讲大陆好话的、选择来大陆生活的台湾年轻人上一代都是出生在眷村、从小就接受传统教育的“外省人”,其实我不是(至少只有二分之一是)!

国小时,我甚至很讨厌被当作是外省人;

初中时,“棕”国地理让我背到大哭,因为傻傻分不清楚山西和陕西;

高三时,我对大陆的概念,仍和大多数台湾年轻人一样充满傲慢与偏见。

但在2012年7月,23岁的“爱台北”小姐带着强烈好奇心以及些许偏见,拖着大行李箱展开北漂之旅后,一切就改变了……为所有不了解大陆的台湾年轻人,更为我在这里见到的所有形形色色有趣善良的好朋友,我记录下点点滴滴亲身经历,以及“不明白……”与“好厉害!!!”同时并存的关于大陆的一切。

*奇妙的是,我们和对方“交流”,但只想听到“自己早知道并且同意”的话。很多时候,生气愤怒都是为了自己的角度不同而已。

所以,本书是我眼中的大陆、我眼中的台湾,我眼中的两岸关系。

或许,我答不出百分之一百的真实答案,但至少这次,我不会告诉你标准答案!

【台北女孩看大陆的书摘】

前言

前言台北女孩自我介绍

我是一个来自台北的女孩。

从前对大陆的认知?和其他同龄小鬼一样,大概就是“那是啥”以及“噢,听说很大”吧。

我的成绩一般,长相一般,是台北万千女孩中最普通的那一种。出生的八零年代,是台湾经济情况很好的年代。成长的九零年代开始,是台湾经济急转直下的年代。初中时常听老师说“从前的台湾多有钱啊,去欧洲扫名牌一次买个一打都不够……”

这些追忆往日光辉及对对岸崛起的艳羡(不光是大陆,韩国在我初中时看来也就勉强够温饱),一路伴随着我成长。

事实上,我们这些八零末的台湾小鬼虽然没吃过什么苦头,但成长在一个“台湾的未来在哪里”的动荡年代。报刊上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你的薪水在哪里”“你的未来在哪里”和“好吃的日式料理在哪里”。

由于大学新鲜人的22K低薪制(这个后面再细说),许多念酒店管理、餐饮管理或其他专业的,都往新加坡澳门欧洲跑。而我呢,到大学为止都没什么大动作。我羡慕身旁可以去澳洲当赌场员工、去菲律宾五星饭店工作的朋友。他们说走就走,我只会在爸妈的“不要去,那里很危险”中干瞪眼。

2011年秋,大四毕业后,我终于自己做了一个决定:申请北京某大学的研究生。去大陆读书在台湾仍不是常态,多数赴大陆就读的是台商小孩。

去大陆读书?为什么去大陆阿?

有很多原因,最大原因应该是想逃开家人对我的管制,第二大的原因是懒得补托福。

说真的,我根本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去大陆。

我出生在台湾离“大中国”教育越来越远的年代。

国小时,我很讨厌被当是外省人。

初中时,大陆地理让我背到大哭(山西和陕西到底有什么分别!)。

高三时,“大陆”一直频繁出现在新闻里,但我对它的概念停留在“好像卫生条件一般”?

直到大四上学期时,我开始玩豆瓣,我开始有大陆网友,才真正听到他们的声音,才改变了“大陆就是脏乱差”的刻板印象。

你有没有和大陆同学吵架啊──在北京读书时,这是我每次回台湾都被问到的问题。

当然没有。一是我口才烂,每次吵架只能“我我我……你你你才傻逼”;二是我不认为有什么好吵的。

台湾同学和大陆同学吵架有固定模式,就是各说各话。轻点是在网上,大家吵完洗洗睡了;严重点的常发生在国外大学,两岸同学因为分歧当不成朋友时有所闻。

在大陆的台湾人常需要充当两岸桥梁,替困惑的对岸人民解惑。可常发生的对话就是:

大陆朋友:台湾人是不是井底之蛙啊?

我:你才井底之蛙。

台湾朋友:大陆人是不是思想封闭啊?

我:你才思想封闭。

问题都很像,真是两岸同心。

两岸交流最奇妙的是,我们希望和对方“交流”,但我们只想听到“自己早知道并且同意”的话。

很多时候不是谁对谁错。除了布鲁斯威利帅翻了以外,世上没有真理。

很多时候,我们的生气愤怒都是为了自己的角度不同而已。

到大陆后,很多时候也会受小委屈,很多时候也会因为“我帮你们讲话,但网络上还是很多人爱找我吵架”这种蠢理由而生闷气……

但是,当我和大陆朋友分享国共内战的历史;互相惊讶“原来这段历史你们是这样教的……”我才发现,因为两岸的特殊关系,我们才可以听到完全相反的意见,才可以学会包容截然不同的观点,才可以发现中华民族有不同,但更多的还是相同。

到大陆后我才明白,台湾、大陆,对彼此而言,是有时恨得牙痒却又须臾离不开的可爱存在。

写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正在看书的你,这里没有什么大叙事、新闻体。

只有一些关于两岸的、大陆的、台湾的日常闲话。只有台北女孩会对好朋友说的真话。

这些是我眼中的北京,我眼中的大陆,我眼中的台湾。

或许我写不出百分之一百的真实答案,但至少这次我不会告诉你标准答案。

最后废话一句,文章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其他。

后记:我是“爱台北”,我爱北京

用一句很老土的话来讲,2010年12月21日,真是一个改变我目前人生的转折点。那一天,我与大陆(台湾许多人口中的“棕国”)结下了不解之缘,也在同一天,我开始在豆瓣网发表日志,并随手取了个糟糕的名字──“爱台北”。

这让我后来被取笑了好久,台湾网友表示“那个爱台北现在要改名叫爱北京”,大陆网友表示“那个爱台北现在要改名叫爱美国”,这名字同时也造成出书的困扰──有人笔名是“爱台北”的吗?

但是,从“爱台北”开始,好多机遇是我从前想都没想过的。追根究底,要归功于两岸实在对对方了解太少,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不少人对“台湾人到底是怎么想大陆的呢”这个问题万分好奇,因此笨笨的台妹“爱台北”才渐渐在网上开辟自己的一块小天地。

我大学时期就用豆瓣论坛了,那时看到大陆人口中的台湾简直不敢置信,人情味、还钱包、温良恭俭让,对比台湾电视每天上演的各种社会新闻完全是两个世界,奇怪,棕国是有多危险啊?人民多坏啊?这是我的第一个想法。

在北京某高校读书时的某天,我姐姐从海峡另一端跟我打电话。

“你知道,新闻报导说有大陆的高中老师看到台湾高中生的国文课本一直说太难了吗?似乎大陆不太教文言文?”

“是吗?大陆高中不太教古文?太弱了吧!”

一旁的室友听不下去了,“我读书时学过好多文言文,被考试整得累个半死,你们台湾报道完全不尊重事实啊……”

这样的事情层出不穷,让我兴起了想写下我对大陆的看法的念头。

“当台湾人碰上大陆人,彼此的内心戏实在太有趣了!”就是这样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初衷,促使错字大王兼懒癌患者的我居然开始在网上勤奋地更新日记。

意外地,渐渐越来越多人愿意收看,甚至催更,进而有出版社找来签约,让我受宠若惊……但台湾人要在大陆出书,其实还是有点难度。

好不容易,等到了快出版的一天,那时的我已经从学生到上班族,从上海又回到北京。2015年12月14日,习马会过了,“陆生能不能纳入台湾健保”的事闹得沸沸汤汤,我在计算机前写编辑要求的后记。

写得我绞尽脑汁、文思枯竭、头昏脑胀……怎么这么难啊?

对我而言,越喜欢大陆,越感觉大陆好难写,这篇后记更难写。

大陆的难写,在于许多台湾人谈起它产生的抗拒感,你这样爱北京,还算爱台湾吗?

大陆的难写,在于两岸人民对彼此的敏感,写好话另一边说你是溢美、写坏话又容易被指责以偏概全。真是悔青了肠子——没事写什么两岸啊!

网上有不少热门帖,告诉各位怀抱作家梦的文学青年们:“我是如何出版第一本书的,你也可以试试喔。”

我当然也很想出书,从初中到大学,都怀抱着当个言情小说家的梦想,初高中时偷偷在稿纸上写小说,如早恋一样被父母师长视为大忌,被威胁“成绩不好以后就去菲律宾当女佣”;后来上了大学才发现──台湾年轻人啊,对不起,虽然你成绩好有文凭,仍然可能变成台佣。

我们台湾这一代,被说成是“小确幸”(出自村上春树的小说,意即“追求小而确定的幸福”)、没有闯劲的一代,而大陆以及日韩、新加坡的年轻人表现越来越亮眼,两相对比总有难以形容的滋味,就算嘴上说“大陆还是很脏乱啦”“韩国喔?卑鄙的国家”“去新加坡?你想被鞭打吗?”

但内心很难承认的真相却是,我们台湾曾经很厉害,但现在真的......比起小确幸、没有闯劲、缺乏国际视野,也许更确切的形容词是:失落。

连大陆小说都开始冲击台湾本土市场了!言情作家梦一朝梦碎,我就如看着支付宝登陆台湾一样唏嘘──怎、么、又、是、大、陆。

就是怀着如此复杂而好奇的心情,我决定拜托大学老师帮我写一封到北京读研的推荐信。

“北京啊,你确定吗?”老师挑眉。“虽然是好学校,但师资可能不如香港喔。”

“您先帮我写嘛,能申上再说。”

一年多后,我重新回到台湾的母校,却让认识我的老师们惊呼连连。

“你现在话好多啊!”这是第一个改变。

“说话还有点大陆腔儿。”这是第二个改变。

“你在大陆读书,那里的年轻人是不是真的都是‘狼’?”这是最常被问到的问题。

后来,我才渐渐发现,正如同大陆人好奇台湾人怎么看大陆一样,台湾人也会好奇“大陆人是怎么看台湾的”,一位交换生写下自己对台湾的种种认知的书创下销售佳绩,她笔下的台湾是个小清新之岛,人民善良,热心助人,缺点是喜欢黑“棕国”。

那大陆人呢?

台湾媒体最常用来描述大陆人的词是“狼”,眼观四面耳听八方,等待时机猎杀对方,而台湾人是羊,软绵绵没有杀伤力。

但,我眼中的大陆人......应该说我身边接触的大陆朋友其实并不只向我展示了“狼”的一面。他们有理想有抱负,有学术青年有文学青年;有时对国家现况慷慨陈言,但许多时候却只能耸肩“没办法,就是这样”,十分矛盾。但整体而言,多数人对国家未来抱有期望。大陆由苦入甘,一点点看着祖国崛起;台湾则由甘入苦,曾经的“亚洲四小龙”辉煌不再。

和台湾年轻人最大的差别,可能就差在“期望”这两个字。

但与此同时,两岸年轻人也是很容易变成好友的。同文同种,同气连枝,知大同而存小异,对于彼此都是很特别的存在。

在大陆实现作家梦,是个很奇妙的体验,谢谢曾经给我打气的读者朋友们。

“如果一些台湾朋友看到我这样写,会不会觉得太‘亲大陆’啊?”

“大家都已经在网上看过好多篇了,谁愿意买啊?”

“天啊,我以前的文笔好幼稚!”

诸此类的忧虑,老让我的编辑要担任心理咨询师的角色,身为无比龟毛的处女座,这本小书在努力加入新内容、反复修改数次后,才敢以现在也同样并不完美的面目出现在大家面前。再次谢谢所有读者朋友。

“大陆人真好玩啊”“原来台湾人是这样想的啊”“台妹真有趣”……如果各位看完书后能有这样的心情,那就太好了。

2015年12月中于重度雾霾的北京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台北女孩看大陆》郭雪筠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