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2017中国随笔年选》朱航满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2017中国随笔年选》系“花城年选”系列之一种,一如既往地精选2017年度于各大报刊、出版物或新媒体公开发表的随笔精品力作。名家佳作迭出,像法语专家周克希先生的一组文章《漫忆琐记》;阿乙的长篇随笔《智力生活》揭示了一种我们经验和认识的盲区,读来令人心惊,却是徐徐道来;严锋的《我的电子阅读生涯》,显示出一种妙趣横生的人生态度,却也又有着深厚的积淀;几篇关于人物的作品,也给人以新意,江弱水谈《聊斋》、张宗子说《水浒》以及止庵的读画笔记《画廊故事》,虽都是点染一二,但写出了新意,不显峻急,又令人回味良久……
朱航满
微信时代到来了。似乎人人都在享受着信息的发达,诸如快捷、免费以及海量的内容,而作为传播信息与制造娱乐的手机,也已经成为我们形影不离的好伙伴。由此,我常常会内心自问,编选这样一册一年才出版一回的随笔选本,究竟应该是怎样的一番面目?也是在这一年,我特意写了一篇回顾之前五年编选年选的文章,在开篇中便这样写道:“元旦过后,广东的花城出版社寄来了《2016中国随笔年选》,这已经是我编选花城年选的第五个年头了。每一次编选,我都尽量去尊重自己内心的判断,并努力把自己认可的随笔佳作奉献给读者。编选年选,如何呈现编者的风格与趣味,也是我所追求的。有读者在网上提意见说,我编的年选与别家少有重复,以为奇怪。”当时写这篇文章之时,其实还有几许自辩的意味,因为这种“少有重复”,或许便是一种基本的态度,这里不但没有什么惭愧之意,甚至竟还有几分暗暗的自得。但这篇文章写得散漫,对于所谓“内心的判断”,也做了一些思考和梳理,这里不妨只将其中的一些想法摘抄如下:
“……重大历史事件的关注和反思,之前我编选《随笔年选》时,也以专辑的形式进行过呈现,这是我的一种追求,也便是试图通过这种集中和深入的呈现,让读者更为透彻地了解历史的复杂真相。”“对于现实的关注,也是我编选随笔年选的一个方面。但随笔不同于杂文,它的展示可能更为含蓄一些,温柔一些,而内蕴和引起的沉思,或许也更为久远一些。”“在我看来,随笔写作很难成为职业写作,因为它不同于散文,需要学识,需要才华,更需要独到的见识。因此,好的随笔文章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时非职业作家的随笔写作,反而常常有令我惊喜的地方。因此,在编选《随笔年选》的过程中,我尽可能寻找那些被文学界遮蔽而又颇得妙趣的随笔文章。”“对于人物的追怀也是我在编辑年选中,分外青睐的。因为在我看来,一个人物便是一个世界。好的追怀文字,不但是*手的史料文字,而且呈现的是一种精神的风骨与风流,更为令人回味。”“当然,美文也是随笔年选的重要遴选,但我更倾向于具有反思意味和启蒙精神的作品。”
以上这些摘抄的内容,基本代表了我的一些编选的标准,2017年的随笔年选,大体也是这种思路。由于这篇文章写得仓促,读起来着实有些差强人意。我将这篇文章命名为“夜晚的珍珠”,其源于我读温州作家戈悟觉先生的一篇随笔《小院旧雨》的感受。文章中有这样的一番议论:“我对戈悟觉这位作者很不熟悉,也未曾见识过这份刊发其作的《温州人》杂志,因此还要感谢温州作家方韶毅先生在微信上推荐这篇文章。与上述文章不同的是,戈悟觉的这篇文章把视角对准了底层的小人物,作者描述他们在荒诞年代的悲惨命运,更描述了他们被蒙蔽的无奈,因而读后更令人反思。此文沉静、忧伤,又有着一抹特别的亮色,宛若夜晚的珍珠一般。”后来报纸刊发时,将题目改为了“历史、命运和美”,也算醒目和准确,但少了那一份特别的诗意。2017年的随笔年选,依然重视对于“历史、命运和美”的追寻,但我还更想强调的是一种表达上的从容。诸如这篇《小院旧雨》,便是如一杯陈酿的老酒,其中浓缩了太多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