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青少年成长必读丛书:朝花夕拾·呐喊》鲁迅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青少年成长必读丛书:朝花夕拾·呐喊》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读书——无可替代的人生体验
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这是鲁巴金非常著名的一句话。
关于阅读,作为这个信息流通近乎爆炸的时代的一份子,大家必然都能了解阅读对我们生存的重要性,尤其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阅读更是头等大事。青少年时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人生阶段,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身心健康、道德修养、文化素养、综合素质都有赖于知识的滋养和浸润,而阅读是青少年增长知识、开拓眼界和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它能带给青少年对这个复杂的世界的一个全新的思维方式,教会他们以多个独特的视角去对待这个多元化的世界。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阅读从本质上不只是知识的简单积累,更重要的是它增益了读者的心灵,丰富了读者的语言韵律,充实了读者的精神世界,不断地提高青少年读者对于语文方面的综合驾驭能力,包括欣赏不同的作品和锻炼自己的写作水平。
书的质量良莠不齐,正如人有益友也有损友。一本好书不啻为一位优秀的人生导师,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反之,一本充满糟粕的不良书籍无异于一剂毒害心灵的毒药,对青少年的成长将造成负面影响。只有选择那些经时间沉淀的、公认的好书才能对读者的思想和心灵产生深刻而有益的影响,因此,作为人类共同精神财富的、古今中外的名著就成为了青少年读者的百远。
因此,我们编写了这套《青少年成长必读》丛书,致力于为广大青少年读者提供一块洁净的阅读圣域。这套丛书既符合素养教育需求下语文学习的各项要求,又兼顾了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学生的阅读需求,扩展了他们的课外阅读范围。本套丛书分为中、外两大部分,我们从浩如烟海的图书中甄选出那些对青少年成长特别有价值的名篇佳作,在还原原汁原味的阅读本身的基础上兼顾了实用性和全面性这两大特色。本套丛书与同类图书相比有以下显著特征:
1。高水准的翻译。这套丛书所收录的外国名著系列中,所有的名著都是忠实于原文的翻译,翻译者本身都是我国国内非常具有权威性的专家、学者和老师,译文极其贴合原著的精神和行文风格,忠实于原著内容。
2。有针对性的作品收录。我们在广泛调查、大量翻阅工具书的基础上确定书目,从古今中外四个方向上,全面地收集了各个国家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呈现了不同时期的不同文化风貌,新老中外文学作品融贯联合,形成了一个更新、更全的阅读体系。
3。最严谨细致的注释。本系列中,尤其以中国名著系列最为显著,其中很多晦涩难懂或者引经据典的地方,都添加了精准的注释,使全书呈现出学术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特征,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原文主旨。
在本套丛书中,我们并没有多加一些华丽的导读和问题思考等板块,衷心希望呈现给青少年读者的不仅仅是轻松的课外阅读,更是最本色的 安静 名著,保持住原著最经典、最永恒的地方,真的能让他们静下心来,思考这些名著所承载的更深层次的涵义,从而提高青少年读者的文学修养和艺术品位。希望我们对于书籍最本质的呈现,能带给读者们纯正的阅读感受,为青少年建立自己丰富而坚实的文学和精神世界,作出尺缕的贡献。
丛书编委会
2014年4月
我在第三篇讲《二十四孝》的开头,说北京恐吓小孩的 马虎子 应作 麻胡子 ,是指麻叔谋,而且以他为胡人。现在知道是错了, 胡 应作 祜 ,是叔谋之名,见唐人李济翁做的《资暇集》卷下,题云《非麻胡》。原文如次:
俗怖婴儿曰:麻胡来!不知其源者,以为多髯之神而验刺者,非也。隋将军麻祜,性酷虐,炀帝令开汴河,威棱既盛,至稚童望风而畏,互相恐吓曰:麻祜来!稚童语不正,转祜为胡。只如宪宗朝泾将郝王比,蕃中皆畏惮,其国婴儿啼者,以砒怖之则止。又,武宗朝,闾阎孩孺相胁云:薛尹来!成类此也。况《魏志》载张文远辽来之明证乎? (原注:麻祜庙在睢阳。都方节度李丕即其后。丕为重建碑。)
原来我的识见,就正和唐朝的 不知其源者 相同,贻讥于千载之前,真是咎有应得,只好苦笑。但又不知麻祜庙碑或碑文,现今尚在睢阳或存于方志中否?倘在,我们当可以看见和小说《开河记》所载相反的他的功业。
因为想寻几张插画,常维钧兄给我在北京搜集了许多材料,有几种是为我所未曾见过的。如光绪己卯(1879)肃州胡文炳作的《二百廿什孝图》——原书有注云: 卅读如习。 我真不解他何以不直称四十,而必须如此麻烦——即其一。我所反对的 郭巨埋儿 ,他于我还未出世的前几年,已经删去了。序有云:
……坊间所刻《二十四孝》,善矣。然其中郭巨埋儿一事,揆之天理人情,殊不可以训。……炳窃不自量,妄为编辑。凡矫枉过正而刻意求名者,概从割爱;惟择其事之不诡于正,而人人可为者,类为六门。……
这位肃州胡老先生的勇决,委实令我佩服了。但这种意见,恐怕是怀抱者不乏其人,而且由来已久的,不过大抵不敢毅然删改,笔之于书。如同治十一年(1872)刻的《百孝图》,前有纪常郑绩序,就说:
……况迩来世风日下,沿习浇漓,不知孝出天性自然,反以孝作另成一事。且择古人投炉埋儿为忍心害理,指割股抽肠为损亲遗体。殊未审孝只在乎心,不在乎迹。尽孝无定形,行孝无定事。古之孝者非在今所宜,今之孝者难泥古之事。因此时此地不同,而其人其事各异,求其所以尽孝之心则一也。子夏曰:事父母能竭其力。故孔门问孝,所答何尝有同然乎?……
则同治年间就有人以埋儿等事为 忍心害理 ,灼然可知。至于这一位 纪常郑绩 先生的意思,我却还是不大懂,或者像是说:这些事现在可以不必学,但也不必说他错。
这部《百孝图》的起源有点特别,是因为见了 粤东颜子 的《百美新咏》而作的。人重色而己重孝,卫道之盛心可谓至矣。虽然是 会稽俞葆真兰浦编辑 ,与不佞有同乡之谊,——但我还只得老实说:不大高明。例如木兰从军的出典,他注云: 隋史 。这样名目的书,现今是没有的;倘是《隋书》,那里面又没有木兰从军的事。
而中华民国九年(1920),上海的书店却偏偏将它用石印翻印了,书名的前后各添了两个字:《男女百孝图全传》。第一叶上还有一行小字道:家庭教育的好模范。又加了一篇 吴下大错王鼎谨识 的序,开首先发同治年间 纪常郑绩 先生一流的感慨:
慨自欧化东渐,海内承学之士,嚣嚣然侈谈自由平等之说,致道德日就沦胥,人心日益浇漓,寡廉鲜耻,无所不为,侥幸行险,人思幸进,求所谓砥砺廉隅,束身自爱者,世不多睹焉。……起观斯世之忍心害理,几全如陈叔宝之无心肝。长此滔滔,伊何底止?……
其实陈叔宝模胡到好像 全无心肝 ,或者有之,若拉他来配 忍心害理 ,却未免有些冤枉。这是有几个人以评 郭巨埋儿 和 李娥投炉 的事的。
至于人心,有几点确也似乎正在浇漓起来。自从《男女之秘密》,《男女交合新论》出现后,上海就很有些书名喜欢用 男女 二字冠首。现在是连 以正人心而厚风俗 的《百孝图》上也加上了。这大概为因不满于《百美新咏》而教孝的 会稽俞葆真兰浦 先生所不及料的罢。
……
研究这一类三魂渺渺,七魄茫茫, 死无对证 的学问,是很新颖,也极占便宜的。假使征集材料,开始讨论,将各种往来的信件都编印起来,恐怕也可以出三四本颇厚的书,并且因此升为 学者 。但是, 活无常学者 ,名称不大冠冕,我不想干下去了,只在这里下一个武断:
《玉历》式的思想是很粗浅的: 活无常 和 死有分 ,合起来是人生的象征。人将死时,本只须死有分来到。因为他一到,这时候,也就可见 活无常 。
但民间又有一种自称 走阴 或 阴差 的,是生人暂时人冥,帮办公事的脚色。因为他帮同勾魂摄魄,大家也就称之为 无常 ;又以其本是生魂也,则别之日 阳 ,但从此便和 活无常 隐然相混了。如第四图版之A,题为 阳无常 的,是平常人的普通装束,足见明明是阴差,他的职务只在领鬼卒进门,所以站在阶下。
既有了生魂入冥的 阳无常 ,便以 阴无常 来称职务相似而并非生魂的死有分了。
做目连戏和迎神赛会虽说是祷祈,同时也等于娱乐,扮演出来的应该是阴差,而普通状态太无趣,——无所谓扮演,——不如奇特些好,于是就将 那一个无常 的衣装给他穿上了;——自然原也没有知道得很清楚。然而从此也更传讹下去。所以南京人和我之所谓活无常,是阴差而穿着死有分的衣冠,顶着真的活无常的名号,大背经典,荒谬得很的。
不知海内博雅君子,以为何如?
我本来并不准备做什么后记,只想寻几张旧画像来做插图,不料目的不达,便变成一面比较,剪贴,一面乱发议论了。那一点本文或作或辍地几乎做了一年,这一点后记也或作或辍地几乎做了两个月。天热如此,汗流浃背,是亦不可以已乎:爰为结。
一九二七年七月十一日,写完于广州东堤寓楼之西窗下。
版权页:
哦哦,你是鲁迅!
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趁了航船进城来。
他又告诉我现在爱喝酒,于是我们便喝酒。从此他每一进城,必定来访我,非常相熟了。我们醉后常谈些愚不可及的疯话,连母亲偶然听到了也发笑。一天我忽而记起在东京开同乡会时的旧事,便问他:
那一天你专门反对我,而且故意似的,究竟是什么缘故呢?
你还不知道?我一向就讨厌你的,——不但我,我们。
你那时之前,早知道我是谁么?
怎么不知道。我们到横滨,来接的不就是子英和你么?你看不起我们,摇摇头,你自己还记得么?
我略略一想,记得的,虽然是七八年前的事。那时是子英来约我的,说到横滨去接新来留学的同乡。汽船一到,看见一大堆,大概一共有十多人,一上岸便将行李放到税关上去候查检,关吏在衣箱中翻来翻去,忽然翻出一双绣花的弓鞋来,便放下公事,拿着子细地看。我很不满,心里想,这些鸟男人,怎么带这东西来呢。自己不注意,那时也许就摇了摇头。检验完毕,在客店小坐之后,即须上火车。不料这一群读书人又在客车上让起坐位来了,甲要乙坐在这位上,乙要丙去坐,揖让未终,火车已开,车身一摇,即刻跌倒了三四个。我那时也很不满,暗地里想:连火车上的坐位,他们也要分出尊卑来……。自己不注意,也许又摇了摇头。然而那群雍容揖让的人物中就有范爱农,却直到这一天才想到。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青少年成长必读丛书:朝花夕拾·呐喊》鲁迅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