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醉蟹瓮酒荒唐语》朱自清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8 人气:

精校修书

女生小小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醉蟹瓮酒荒唐语》朱自清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其散文朴素缜密,隽秀沉郁,文笔清丽,语言洗练,极富有真情实感。主要作品包括《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

汪正禾(1900-1959),原名馥泉,字浚,杭州人。早年求学于杭州甲种工业学校,1919年积极响应五四运动,与俞秀松、宣中华、沈端先等人创办刊物《十月》,后改名《浙江新潮》。同年前往日本留学,1926年返回上海,后与陈望道合办大江书铺,主要出版社会科学书籍。抗战胜利后,专门从事翻译工作。主要译著包括《狱中记》《社会的文学批评论》《恋爱与新道德》《初夜权》等。

徐志摩(1897-1931),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的代表诗人。其诗歌字句清新,韵律和谐,想象新奇,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既富于变化,又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和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许啸天(1886-1946),名家恩,字泽斋,号啸天,浙江上虞人,现代作家。17岁追随徐锡麟、秋瑾投身民族革命,并著《越恨》一书。早年热心于戏剧,参加 春柳社 春阳社 等戏剧组织,并撰写《拿破仑》《明末遗恨》《黑籍冤奴》等剧本。曾与夫人高剑华创办《眉语》月刊,跻身鸳鸯蝴蝶派报刊之列。

【编辑推荐】

《醉酒瓮酒荒唐语》 吃 是一个妖精,神出鬼没,如影随形。谈恋爱,免不得一顿 吃 ;做生意,免不得一场 吃 ;谈婚论嫁,免不得一回 吃 ;生养死葬,通通难逃一 吃 !是妖精就会变化万端,吃亏、吃醋、吃紧、吃力、吃瘪、吃白食、吃官司、吃里扒外……口腹无关处,也全是 吃 的魅影。

《醉酒瓮酒荒唐语》是一份来自民国的 吃 的 点鬼簿 ,闪烁着民国才子们对 吃 的见解和态度,奇思妙想,诙谐辛辣,偷闲一读,真奇趣也。

【名人的书评】

【醉蟹瓮酒荒唐语的书摘】

此味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可成为追述民国时期饮食文化的写照。

中华饮食,在民国时期达至巅峰。当时的吃客吃相,确有当代人望尘莫及处:夜泊秦淮,随着桨声灯影婉转而出的是歌女们劝酒送吃之声,柔腻至极,令人骨酥肉软,不知身之所在;春宵酒醒,一声声小贩的吆喝,又将你从梦中喊回现实——又到朝食时;十里洋场,倾倒你的是杏花楼的荷包翅;漫步苏州,最忘不了那木渎镇的石家鲃肺汤;偶有闲暇,不妨泡泡茶馆,眯着眼睛听听歌伶的清曲;心血来潮,也可步入西菜馆,学学洋人派头……

回顾一代人的饮食史,就是追忆一代人的生活史。民国人的钟鸣鼎食,固然令人心向往之,但真正懂生活的人,最感兴趣的怕还是那份隐藏在 吃 字底下的态度和趣味吧?诚然,民国已与我们时空远隔,但历史分隔的只是记忆,而不是生活。人生代代无穷已,无论我们身逢何世,都注定成为柴米油盐的追逐者。我们难以绕开与之相关的喜怒哀乐,更无法不被似曾相识的感受打动。因此,以现代的目光回看那一代人的饮食风貌,未尝不是一件有益而富于趣味的事情。

何况,民国又是一个文采风流的时代。民国人不但能吃、爱吃,还懂得谈吃、品吃。翻开昔日的杂志、报纸,我们不难发现那一张张可爱而生猛的面孔——时而洋洋得意,颇以自己的吃喝豪举为傲;时而如数家珍,活像一部饮食词典;时而追忆旧食,大有今不胜昔之慨;时而借题发挥,感叹 天下不过是桌菜 ;还有一部分人孜孜于健康之道,颇似如今的养生学家(惜其生不逢时,如诞生于今,则大红大紫矣)。借助这些珍贵而饶有趣味的文字,一幅幅斑驳而绚丽的饮食情景如在眼前。而编者想要做的,就是将这些情景呈现给读者。

经过一段时间的搜寻和编选,我们精选了一百多篇民国时期的饮食文章,以飨读者。这些文章全部来自当时著名的报刊和书籍(如《论语半月刊》《机联会刊》《红玫瑰》《饮食与健康》等),可谓原汁原味,最能体现一代饮食男女的态度和风采。由于文章数量较多,且内容五花八门,故编者将其分为三辑:

第一辑主要谈美食,名为《船菜花酒蝴蝶会》。船菜、花酒、蝴蝶会者,即当时之秦淮船菜也。船菜在如今虽然难寻踪影,却是民国饮食的一大特色,颇受时人欢迎。以此做书名,恰能反映民国男女的饮食情趣,表现食物与人的细腻情愫。细品其中文章,不难感受到一份永恒不变的生活共鸣。

第二辑亦是关于吃,属于以吃为名,借题发挥,谈美女,谈选婿,谈时局,故名为《醉蟹瓮酒荒唐语》。盖民国文人好玩好吃好议论,当才情遇上 人之大欲 ,总少不了一番嬉笑怒骂。如今读之,往往瞠目结舌,拍案叫绝。

第三辑谈饮食与养生,名为《豆蔻香茶长生诀》。与当代人一样,民国人同样深谙食养之重要性。且他们对于饮食和健康,态度更中肯,研究更细致,眼界更宽广。其中既有中医精华,也有西医理论,偶尔还会鼓吹一番社会和人生。读着这些文章,不但毫无沉闷之感,反而能够借鉴一二,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鉴于这些文章 年事 已高,所以编者在整理过程中,偶作增删,并补充了引言和图片,以符合当代读者的阅读口味。全书编毕,编者突然发现,当我们阅读这些文字时,已经不是单纯地缅怀过去,更是自我寻觅,自我发现的过程。美食美文,相得益彰,岁月匆匆,能够遇见这些 体己话 ,是幸运,也是缘分。

朗读者

我们有自古流传的两句话:一是 衣食足则知荣辱 ,见于《管子·牧民篇》;一是 民以食为天 ,是汉朝郦食其说的。这些都从实际政治上认出了民食的基本性,也就是说从人民方面看,吃饭第一。另一方面,告子说, 食色,性也 ,是从人生哲学上肯定了食是生活的两大基本要求之一。

《礼记·礼运篇》也说到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这更明白。根据后面这两句话,吃饭和性欲是同等重要的,可是照这两句话里的次序, 食 或 饮食 都在前头,所以还是吃饭第一。

这吃饭第一的道理,一般社会似乎也都默认。虽然历史上没有明白的记载,但是近代的情形,据我们的耳闻目见,似乎足以教我们相信从古如此。例如苏北的饥民群到江南就食,差不多年年有。最近天津《大公报》登载的费孝通先生的《不是崩溃是瘫痪》一文中就提到这个。这些难民虽然让人们讨厌,可还是得给他们饭吃。给他们饭吃固然也有一两成出于慈善心,就是恻隐心,但是八九成是怕他们,怕他们铤而走险, 小人穷斯滥矣 ,什么事做不出来!给他们吃饭,江南人算是认了。

可是法律管不着他们吗?官儿管不着他们吗?干吗非要认呢?可是法律不外乎人情,没饭吃要吃饭是人情,人情不是法律和官儿压得下的。没饭吃会饿死,严刑峻法大不了也只是个死。这是一群人,群就是力量:谁怕谁!怕的倒是那些有饭吃的人们,他们没奈何只得认点儿。所谓人情,就是自然的需求,就是基本的欲望,其实也就是基本的权利。但是饥民群还不自觉有这种权利,一般社会也还不会认清他们有这种权利;饥民群只导冲动地要吃饭,而一般社会给他们饭吃,也只是默认了他们的道理,这道理就是吃饭第一。

三十年夏天笔者在成都住家,知道了所谓 吃大户 的情形。那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天又干旱,米粮大涨价,并且不容易买到手。于是乎一群一群的贫民一面抢米仓,一面 吃大户 。他们开进大户人家,让他们煮出饭来吃了就走,这叫做 吃大户 。 吃大户 是和平的手段,照惯例是不能拒绝的,虽然被吃的人家不乐意。当然真正有势力的,尤其是有枪杆的大户,穷人们也识相,是不敢去吃的。敢去吃的那些大户,被吃了也只好认了。那次一直这样吃了两三天,地面上一面赶办平粜,一面严令禁止,才打住了。据说这 吃大户 是古风,那么上文说的饥民就食,该更是古风吧。

但是儒家对于吃饭却另有标准。孔子认为政治的信用比民食更重,孟子倒是以民食为仁政的根本。这因为春秋时代不必争取人民,战国时代就非争取人民不可。然而他们论到士人,却都将吃饭看做一个不足重轻的项目。孔子说, 君子固穷 ,说吃粗饭,喝冷水, 乐在其中 ;又称赞颜回吃喝不够, 不改其乐 。道学家称这种乐处为 孔颜乐处 ,他们教人 寻孔颜乐处 ,学习这种为理想而忍饥挨饿的精神。这理想就是孟子说的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也就是所谓 节 和 道 。孟子一方面不赞成告子说的 食色,性也 ,另一方面在论 大丈夫 的时候列入了 贫贱不能移 的条件。战国时代的 大丈夫 ,相当于春秋时的 君子 ,都是治人劳心的人。这些人虽然也有饿的时候,但是一朝得了时,吃饭是不成问题的,不像小民往往一辈子为了吃饭而挣扎着。因此士人就不难将道和节放在第一,而认为吃饭好像是一个不足重轻的项目了。

据说伯夷、叔齐反对周武王伐纣,认为以臣伐君,因此不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这也是只顾理想的节而不顾吃饭的。配合着儒家的理论,伯夷、叔齐成为士人立身的一种特殊标准。所谓特殊标准就是理想的最高的标准;士人虽然不一定人人都要做到这地步,但是能够做到这地步最好。

经过宋朝道学家的提倡,这标准更成了一般的标准,士人连妇女都要做到这地步。这就是所谓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这句话原来是论妇女的,后来却扩而充之普遍应用起来,造成了无数残酷的愚蠢殉节事件。这正是 吃人的礼教 。人不吃饭,礼教吃人,到了这地步总是不合理的。

士人对于吃饭却还有另一种实际的看法。北宋的宋郊、宋祁兄弟俩都做了大官,住宅挨着。宋祁那边常常宴会歌舞,宋郊听不下去,让人和他弟弟说,问他还记得当年在和尚庙里咬菜根否?宋祁却答得妙:请问当年咬菜根是为什么来着!这正是所谓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做了 人上人 ,吃得好,穿得好,玩儿得好; 兼善天下 于是成了个幌子。照这个看法,忍饥挨饿或者吃粗饭、喝冷水,只是为了有朝一日可以大吃大喝,痛快地玩儿。

吃饭第一原是人情,大多数士人恐怕正是这么在想。不过宋郊、宋祁的时代,道学刚起头,所以宋祁还敢公然表示他的享乐主义;后来士人的地位增进,责任加重,道学的严格的标准掩护着也约束着在治者地位的土人,他们大多数心里尽管那么在想,嘴里却不敢说出来。嘴里虽然不敢说出来,可是实际上往往还是在享乐着。于是他们多吃多喝,就有了少吃少喝的人;这少吃少喝的自然是被治的广大民众。P002-006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醉蟹瓮酒荒唐语》朱自清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