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被虚构的鲁迅:《鲁迅回忆录》正误》朱正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朱正,鲁迅研究专家,近代史专家。
《被虚构的鲁迅:<鲁迅回忆录>正误》纠正了鲁迅的妻子许广平、弟弟周作人等人对鲁迅的不实回忆,曾以《鲁迅回忆录正误》为书名出版,是鲁研界的名著,胡乔木曾认为此书可以作为编辑学教材的参考书。《被虚构的鲁迅:<鲁迅回忆录>正误》的一些结论被鲁迅的粉丝所接受。现在,作者又根据近年来新发现的资料,作了补充和修订,为营销计,更换书名为《被虚构的鲁迅:<鲁迅回忆录>正误》。
版权页:
现在要问:这个与事实不符的说法是从哪里来的呢?
据我所知,最早提出这个说法的,是陈梦韶在1954年出版的《鲁迅在厦门》一书。他的说法在本文的开头已经引过了。在他之前,也有当年厦大的学生发表过回忆文章,但是并没有这个说法。例如俞念远(即俞荻本名)早在1936年发表在汉口《西北风》半月刊第二期上的《我所记得的鲁迅先生》一文里,虽也提到 在这期间由鲁迅先生的指导,我们产生了一个泱泱文艺社;曾在北新书局出过二期《波艇》 (散篇上册,第458页)。但绝没有一个字提到《铸剑》一文在《波艇》上发表的事。
陈梦韶首先提出的这个说法,看来是这样产生的。那就是:他的《鲁迅在厦门》一书,虽然包含有若干回忆成分,但更主要是整理资料而成。例如书中《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的著译、编校等工作》一节(《铸剑》首先在《波艇》上发表这个说法就是写在这一节里的)中,作者从鲁迅各个文集中逐一查找,把1926年9月4日抵达厦门以后,到1927年1月16日离开厦门以前这一段时间里鲁迅的著译编校等等工作一一列举出来。当他查阅《故事新编》各篇之末注明的写作日期,发现《铸剑》后面写的是 一九二六年十月 ,《奔月》后面写的是 一九二六年十二月 ,正好在上述时间范围之内。再加上《故事新编》的序言中也说:
直到一九二六年的秋天,一个人住在厦门的石屋里,对着大海,翻着古书,四近无生人气,心里空空洞洞。而北京的未名社,却不绝的来信,催促杂志的文章。这时我不愿意想到目前;于是回忆在心里出土了,写了十篇《朝花夕拾》;并且仍旧拾取古代的传说之类,预备足成八则《故事新编》。但刚写了《奔月》和《铸剑》——发表那时题为《眉间尺》,——我便奔向广州,这事就又完全搁起了。
于是,陈梦韶便以为有了充足的根据断言《铸剑》是在厦门写的,再加上他还依稀记得鲁迅曾在《波艇》上发表过文章,由此就推衍出《铸剑》最初发表在《波艇》上这个说法了。
《故事新编》的序言和各编之末所注的写作年月,是作者自己写的;日记和书信,也是作者自己写的。现在这两者有了抵触,应当相信哪一种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应该注意到:看影印手稿,这一篇的末尾原来并没有注上 一九二六年十月作 字样的,查阅《莽原》原刊,当初发表时篇末也并没有注上这几个字。其标题、署名、分期刊登的情况以及文末注上一个 (完) 字,都与我们见到的手稿完全相同。《故事新编》排印本上这篇末尾所注的年月,估计是作者在1935年末把《故事新编》编集成书的时候添上的,以便使它在体例上和书中其他各篇一律。《故事新编》的序言也是这时候作的(1935年12月26日),这时候已经是写作《铸剑》的八年多以后了,记忆难免模糊,记错半年左右时间并不足怪。这样的情况还不仅《故事新编》一书中有,《呐喊》一书中也有类似的情况。《呐喊》中各篇末尾所注的写作年月也是编集成书的时候添注上去的,其中《明天》、《风波》和《一件小事》等篇的写作日期就都注错了的。日记是每天记下当天的活动,书信通常也是报道前不久发生的事情,比起事隔多年之后单凭记忆写下的东西总要可信一些。
还应该注意到一点:在《故事新编》的序言中,尽管鲁迅把《铸剑》写作的时间和地点都记错了,有一点却记得很准确:这一篇是由于 北京的未名社,却不绝的来信,催促杂志的文章 才写的,并不是应厦门的泱泱社的《波艇》杂志的催稿而写的。而且,这序言中把《奔月》说在《铸剑》之前,也是符合写作的先后次序的。陈梦韶在写这段文章之前查阅这篇序言的时候可惜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被虚构的鲁迅:《鲁迅回忆录》正误》朱正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