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徐志摩精选集》徐志摩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徐志摩(1897~1931),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作家,新月诗社成员。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归国后,先后任北京大学、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后与胡适、闻一多等人创立 新月书店 、创办《新月》杂志。代表作有诗歌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集《轮盘》,戏剧《卞昆冈》,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等。
徐志摩是开创 新月派 的一代领袖,被誉为 中国的雪莱 。
茅盾、胡适、闻一多等高度赞誉,他的诗歌情感浓烈却不泛滥,形式灵活又多变。
徐志摩的散文有着诗一般的语言与意境,朱自清盛赞 他是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一道生命水 。
灵魂的冒险
黄雪敏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谜一般的传奇人物,因为他的诗文,因为他的情爱,更因为他的 云游 。风云舒卷七十几载,当我们再次感受徐志摩的才气横溢,并面对世人对他的毁誉参半的评价时,或许我们可以试着走进他矛盾杂糅、繁复奇特的世界,去感受他那颗在理想与现实、飞扬与堕落中冒险的灵魂。
缘起: 诗灵的稀小的翅膀
光绪二十二年(丙申)腊月十三(公历1897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保宁坊,初字森,小字幼申,谱名章。 志摩 这个名字,据说是有个志恢和尚在他幼时曾为他摩骨算命,并预言 此子将来必成大器 ,其父望此话能应验,取志恢和尚摩骨之意,名其为 志摩 。硖石镇作为浙西的巨镇,居于水陆要道,交通方便,为米丝集散地,商业繁盛,人民富庶。徐家的先代名为读书,实则经商。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继承并恢廓祖业,财力充裕又信誉卓著。生于这样一个封建色彩浓厚的富裕商人家庭,徐志摩很早就接受了传统的教育,1900年入家塾开蒙,1907年入硖石开智学堂,成绩全班第一,有 神童 之誉。1910年入杭州府中学,1913年在校刊《女声》第一期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文章——论文《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1915年夏,于杭州第一中学(原杭州府一中)毕业,并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同年秋,由家庭包办,与当时金融界巨子张家璈之妹张幼仪结婚(后于1922年在德国柏林离婚)。1916年秋入天津北洋大学预科,次年秋改入北京大学学习法政。
1918年夏天,徐志摩拜梁启超为师,随后赴美入克拉克大学历史学系,毕业后进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相当于现在的政治学系)修硕士学位,开始接触和研究社会主义理论。1920年秋入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与陈源(西滢)、英国作家威尔斯等人相识,开始对文学产生出极大的兴趣。1921年结识了林长民、林徽因父女,后经英国学者狄更生介绍,以特别生资格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接近真正的康桥生活。
康桥,从此成为徐志摩人生新的起点。
为要寻一个明星
抛却了美国的物质文明和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头衔,徐志摩独自一人漂洋过海到英国剑桥大学去散步、划船、抽烟、看闲书……过一种实在而惬意的生活。他在康桥受到了深刻的熏陶: 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拨动的,我的自我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吸烟与文化》)在康桥,在康河边上,石上的苔痕、败草里的花香、水流的缓急、水草的滋长、天上的云霞、新来的鸟语……让他的心灵得到深层的荡涤,他寄情山水,倾听自然,康河的灵性默默地滋养了他的胸襟和情怀,建立了他崇尚自然的自由理想。他一再强调 我只是自然崇拜者 (《鬼话》), 大自然这部书,真乃最伟大的天工之书 (《话》)。所以可以 山居 、 独行 而不带女伴,可以野游而 不带书 ,只要以一颗赤子之心与大自然体悟相通,妙契同化。
在康桥,徐志摩一面沉醉在 康河的柔波 里,一面与英国的作家学者们产生了精神上的交流。他认识了狄更生、罗素、曼殊斐尔,他们的精神和人格魅力对年轻的徐志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与曼殊斐尔交谈的 那二十分不死的时间 (《曼殊斐尔》),更激活了徐志摩的艺术触觉。他在英国接受了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熏陶,湖畔诗人的清远超脱、拜伦式的激情宣泄,使他萌动了诗心,形成了他的文学基调和审美趣味。正是从那时起,徐志摩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
……
他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一文落笔就说: 我这一生的周折,大都寻得出感情的线索。 又在《落叶》中说: 我是一个信仰感情的人,也许我自己天生就是一个感情性的人。 徐志摩的一生,从没有虚伪地掩饰过自己的感情,对亲朋好友、对社会世象都是如此。他忠实于自己的感情,在苦闷痛苦的时代悲哀里释放自我,借着他的诗文实现自我,在艺术的天地里用他特有的形式,痴心地反复咏叹对爱的追求。
徐志摩和陆小曼的爱情长久地为世人所羡慕,又不断地遭世人的非议。在五四时代,包办婚姻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当时的鲁迅、胡适、陈独秀、郭沫若等人都不例外。徐志摩为了纯洁的理想的爱不惜掀起极大的家庭纠纷,甘冒天下之大不韪,这在当时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是罕有仅有的。而他带有狂飙突进特点的个性主义和他的情诗,特别是他和陆小曼恋爱、婚姻过程中的书信日记(《爱眉小札》),在当时成了对传统习惯势力和世俗偏见的有力挑战。茅盾就曾指出 志摩的许多披着恋爱外衣的诗不能够把它当作单纯的情诗看,透过那恋爱的外衣,有他的那个对于人生的单纯信仰 。
徐志摩有将人世间的爱情绝对美化、绝对神圣化的倾向,他理想中的浪漫的爱永远处于可望而不可即的地步,永远存在于追求的状态中,永远被视为一种极圣洁极高贵极虚无缥缈的东西。在这一点上,朱自清曾经有过精辟的分析: 他的情诗,为爱情而咏爱情:不一定是现实生活的表现,只是想像着自己保举自己做情人,如西方诗家一样。 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序言》,上海文艺出版社。所以他在情诗中充分地表达了对于理想的恋爱对象和美好的爱情品质的颂赞和追寻。或许就是从徐志摩开始,诗人们把情感的反复咏吟当成了合理的正常的追求,而不再把叙述和说明当作唯一的目的。在《这是一个怯懦的世界》、《苏苏》、《我来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半夜深巷琵琶》等篇中,诗人如怨如艾地诉说着对爱人的思念,对世俗世界中纯美爱情的向往,这是 为爱所煎熬,略返凝静,所作的低诉;柔软的调子中交织着热情,得到一种近于神奇的完美。
……
徐志摩在散文的天地里酣畅淋漓地跑 野马 ,他的文章看似潇洒随意,其实 永远是用心写的 梁实秋《谈徐志摩的散文》,《徐志摩选集·附录》,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他在《轮盘》的自序里说: 我敢说我确是有愿心把文章当作文章写的一个人。 徐志摩以其独特的风格丰富了 五四 时期灿若星河的散文创作,在散文的天地里占据了一席之地。他的友人叶公超、梁实秋等都对他的散文评价很高,就连当时的左翼作家阿英,也认为徐志摩的散文应该作为一个独立的体系进行评论。
缘灭: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乘飞机从南京回北平,飞机飞抵济南附近党家庄时,因天雨雾大,误触开山山顶,当即坠落山下。年仅三十五岁的徐志摩就这样在一场大火中 翩翩的在空际云游 了。
徐志摩一生交游甚广,思想驳杂。他是一个一直 想飞 的人: 阿飞!……要飞就得满天飞,风拦不住云挡不住的飞,一翅膀就跳过一座山头,影子下来遮得阴二十亩稻田的飞,到天晚飞倦了就来绕着那塔顶尖顺着风向打圆圈做梦…… (《想飞》)他向往云天外的世界,憧憬纯洁美好的生活。他一生都在梦想着 飞翔 —— 飞飏,飞飏,飞飏,——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雪花的快乐》);他一生都在实践着他的 飞翔 ——热烈地追求纯真的爱情、个人的自由和至上的美,激烈地批判黑暗的现实。 妄想在这流动的人生里发见一些不变的价值,在这打谎的世上寻出一些不磨灭的真,在我这灵魂的冒险是生命核心里的意义 (《迎上前去》)。他像自己笔下的 黄鹂 —— 艳异照亮了浓密 ,而当我们静着望,等候他唱,他却——
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它飞了,不见了,没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他飞了,不见了,没了——
而我们,唯有长久长久地,借着他 如飞 的诗文,走进他的世界,走进他 灵魂的冒险 。
这河身的两岸都是四季常青最葱翠的草坪。从校友居的楼上望去,对岸草场上,不论早晚,永远有十数匹黄牛与白马,胫蹄没在恣蔓的草丛中,纵容的在咬嚼,星星的黄花在风中动荡,应和着它们尾鬃的扫拂。桥的两端有斜倚的垂柳与荫护住。水是澈底的清澄,深不足四尺,匀匀的长着长条的水草。这岸边的草坪又是我的爱宠,在清朝,在傍晚,我常去这天然的织锦上坐地,有时读书,有时看水,有时仰卧着看天空的行云,有时反仆着搂抱大地的温软。
但河上的风流还不止两岸的秀丽。你得买船去玩。船不止一种:有普通的双桨划船,有轻快的薄皮舟(Canoe),有最别致的长形撑篙船(Punt)。最末的一种是别处不常有的:约莫有二丈长,三尺宽,你站直在船艄上用长竿撑着走的。这撑是一种技术。我手脚太蠢,始终不曾学会。你初起手尝试时,容易把船身横住在河中,东颠西撞的狼狈。英国人是不轻易开口笑人的,但是小心他们不出声的皱眉!也不知有多少次河中本来优闲的秩序叫我这莽撞的外行给捣乱了。我真的始终不曾学会;每回我不服输跑去租船再试的时候,有一个白胡子的船家往往带讥讽的对我说: 先生,这撑船费劲,天热累人,还是拿个薄皮舟溜溜吧! 我那里肯听话,长篙子一点就把船撑了开去,结果还是把河身一段段的腰斩了去!
你站在桥上去看人家撑,那多不费劲,多美,尤其在礼拜天有几个专家的女郎,穿一身缟素衣服,裙裾在风前悠悠的飘着,戴一顶宽边的薄纱帽,帽影在水草间颤动,你看她们出桥洞时的姿态,捻起一根竟像没分量的长竿,只轻轻的,不经心的往波心里一点,身子微微的一蹲,这船身便波的转出了桥影,翠条鱼似的向前滑了去。她们那敏捷,那闲暇,那轻盈,真是值得歌咏的。
在初夏阳光渐暖时你去买一支小船,划去桥边荫下躺着念你的书或是做你的梦,槐花香在水面上飘浮,鱼群的唼喋声在你的耳边挑逗。或是在初秋的黄昏,近着新月的寒光,望上流僻静处远去。爱热闹的少年们携着他们的女友,在船沿上支着双双的东洋彩纸灯带着话匣子,船心里用软垫铺着,也开向无人迹处去享他们的野福——谁不爱听那水底翻的音乐在静定的河上描写梦意与春光!
住惯城市的人不易知道季候的变迁。看见叶子掉知道是秋,看见叶子绿知道是春;天冷了装炉子,天热了拆炉子;脱下棉袍,换上夹袍,脱下夹袍,穿上单袍:不过如此罢了。天上星斗的消息,地下泥土里的消息,空中风吹的消息,都不关我们的事。忙着那,这样那样事情多着,谁耐烦管星星的移转,花草的消长,风云的变幻?同时我们抱怨我们的生活,苦痛,烦闷,拘束,枯燥,谁肯承认做人是快乐?谁不多少间咒诅人生?
但不满意的生活大都是由于自取的。我是一个生命的信仰者,我信生活决不是我们大多数人仅仅从自身经验推得的那样暗惨。我们的病根是在 忘本 。人是自然的产儿,就比枝头
的花与鸟是自然的产儿;但我们不幸是文明人,入世深似一天,离自然远似一天。离开了泥土的花草,离开了水的鱼,能快活吗?能生存吗?从大自然,我们取得我们的生命;从大自
然,我们应分取得我们继续的滋养。那一株婆娑的大木没有盘错的根柢深入在无尽藏的地里?我们是永远不能独立的。有幸福是永远不离母亲抚育的孩子,有健康是永远接近自然的人们。不必一定与鹿豕游,不必一定回 洞府 去;为医治我们当前生活的枯窘,只要 不完全遗忘自然 一张轻淡的药方我们的病象就有缓和的希望。在青草里打几个滚,到海水里洗几次浴,到高处去看几次朝霞与晚照——你肩背上的负担就会轻松了去的。
——《我所知道的康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