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留学时代》周作人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留学时代》是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发行的,收录的是周作人、蒋梦麟、许地山等25位学人关于留学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对于了解二十世纪的留学文化,展望留学生涯,抑或反省留学得失,均有帮益。
晚清 西学东渐 之风甫开,20世纪的中国恐怕就进入到了 西风烈 (冯友兰语)的时代。且不论留学东洋与留学西洋者的差异、隔阂,甚至门户之见,单就从容闳将第一批留美幼童送到大洋彼岸开始,百年来跨洋过海的一代代学人,都在我们的文明史上先后留下过自己求学求知的足迹。正是有了他们,才使得中西学术交流、文明沟通具备了文化基础,才使得中国人 建设一个富强文明的现代化国家 的奋斗目标,有了实现的可能。从大陆到海洋,中国人在 留学时代 中,形成了新的思想交锋,如中西之辨、传统与现代、 冲击一回应 与 内在理路 等话题,都在他们的思想和行动中,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这里面有无数的故事,有欣喜,有悲伤,有些被记录下来,而更多者恐怕已经永远被埋入历史的尘土。
本书就是这样一本记录20世纪留学生活的小书,集中展现人文学者的留学记录。虽然他们所学不同,如文学、历史、哲学、法学、社会学、美术、语言,皆有各自学科的特点;但负笈远行时的共性也都存在于各自的文字间。他们无不需要克服语言和心理上的困难,努力适应国外学习的方法与节奏。其实对于中国的传统学问,世人多有误解,蒋梦麟在本书中就公允地谈到 中国的传统教育似乎很褊狭,但是在这种教育的范围之内也包罗万象 ,一个传统的学者, 具备学问的广泛基础 。而出国留学之后,学习者会受到西方某一学科较为完整的训练,在组织性较强的学习过程中(赵一凡),会得到很大的思维与实践锻炼。正如浦薛凤留学时的老师所言: 我是推人下水,让你们自己学习游泳,浮沉不管。 留学前后的学习,大概是在 博中有精 、 专而又广 的状态中进行。这样的学习经历,在本书的种种留学故事中屡见不鲜,作者们想必也都受益匪浅。
本书编选反映 留学时代 的文章25篇,除对讹脱倒衍做基本的修订外,也保留了个别人名、地名上的民国表达习惯。希望这样一本小书,在今天依然是一 出国热 的时代中,能对读者,尤其是年轻的读者,起到一点鼓励的作用。借用钱钢先生的话说,那些 留学时代 的故事,给我们提供了 活生生的人格化的奋斗象征 。
由于我们见闻有限,未能获得一些文章作者或其家属的联系方式,因而无法事先获得他们的允诺,请作者或其家属鉴谅。并请见书后示知联系办法,以便奉寄样书与稿酬。
版权页:
但是,正如我在上面已经讲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爆发,瓦尔德施米特被征从军,西克出来代理他。老人家一定要把自己的拿手好戏统统传给我。他早已越过古稀之年。难道他不知道教书的辛苦吗?难道他不知道在家里颐养天年会更舒服吗?但又为什么这样自找苦吃呢?我猜想,除了个人感情因素之外,他是以学术为天下之公器,想把自己的绝学传授给我这个异域的青年,让印度学和吐火罗学在中国生根开花。难道这里面还有某一些极左的先生们所说的什么侵略的险恶用心吗?中国佛教史上有不少传法、传授衣钵的佳话,什么半夜里秘密传授,什么有其他弟子嫉妒,等等,我当时都没有碰到,大概是因为时移事迁今非昔比了吧。倒是最近我碰到了一件类似这样的事情。说来话长,不讲也罢。
总之,西克教授提出了要教我吐火罗文,丝毫没有征询意见的意味,他也不留给我任何考虑的余地。他提出了意见,立刻安排时间,马上就要上课。我真是深深地被感动了,除了感激之外,还能有什么话说呢?我下定决心,扩大自己的摊子, 舍命陪君子 了。
能够到哥廷根来跟这一位世界权威学习吐火罗文,是世界上许多学者的共同愿望。多少人因为得不到这样的机会而自怨自艾。我现在是近水楼台,是为许多人所艳羡的。这一点我是非常清楚的。我要是不学,实在是难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