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战神卫青(全二册)》杨永峰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6 人气:

精校修书

女生小小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战神卫青(全二册)》杨永峰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杨永峰,原名杨永锋。80后,法律人,资深驴友。自小熟读诸子百家经典,喜好历史、国学,2013年开始创作《战神卫青》(原名《卫青—屌丝逆袭的传奇》)。小说连载伊始,便同时被数家网站及APP转载,累计点击量巨大。2014年,笔者原创剧本、动画长片《阿古顿巴的故事》由北京国是经纬文化影视公司正式投拍。笔者熟悉中国历史,熟读经典,作品逻辑严谨,严格把握历史主线,行文风格古朴用词雅致,尤其是人物对白,尽显中华文化底蕴。

【编辑推荐】

依据《史记》、《汉书》、《资治通鉴》、《剑桥中国史》成文,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文学加工,着力展示中华民族伟大英雄卫青从奴隶到大将军的传奇一生,描述他出身低微却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颂扬无数有名无名的华夏英烈“壮士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和“追亡逐北”的千古绝唱及英雄故事。

上部主要讲少年卫青以低贱的身份艰难生存,历经艰难却自强不息的成长历程,以及汉朝在匈奴人的欺压下休养生息默默等待时机反击的坚韧意志,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

下部以卫青征伐匈奴为主要内容,紧扣史实,详细描述了卫青七战七胜,抵御外辱,开疆拓土的丰功伟绩。

同时,在这部书稿中,同一时代的名将霍去病、李广等人亦有浓墨重彩的戏份,展示了古代宫廷、官场斗争的起伏跌宕,塑造了大量鲜活的人物形象。战争场面宏大写实,扣人心弦,对卫青的感情生活也有可信的交待。少年时代的励志,青年时期的激荡,中年后的恬淡,卫青的一生跃然于纸上。

【名人的书评】

什么是将军?

横刀立马,纵横天下?

还是权倾朝野,名传古今?

历史上出身*,功劳*,官位*的传奇将军

朝堂权谋励志崛起正气与正义的赞歌

从奴隶到将军他的一生堪称传奇

他让一个民族扬眉塞外,大漠黄沙无垠,抹不去他的名姓

走过千年

让我们重新走进大汉岁月,领略传奇将军的处世智慧和人生哲学

【战神卫青(全二册)的书摘】

1.本文主要以汉代名将卫青的一生为线索,讲述他如何从奴隶一步步成长为将军的历程,其中详细地复原了汉匈之间三次大型战役,气势雄浑,语言古朴雅致,史实用词严谨,故事中洋溢着正能量,传递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正能量历史读物。

2.汉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段盛世而广受关注,被人熟知却依然津津乐道。

3.对于这位传奇将军,作者用满怀崇敬的笔调写出了他奋斗的一生,用以启迪当代青年奋起,这是本文最大的亮点。

4.笔者熟悉中国历史,熟读经典,作品逻辑严谨,严格把握历史主线,行文风格古朴用词雅致,尤其是人物对白,尽显中华文化底蕴。

5.近年来,图书市场上历史题材很受欢迎,许多作品受到了读者的热捧,本文涉及历史、战争、国学、情感、官场、宫斗、武侠等情节,通过讲述历史人物的故事融合国学经典,可以作为启蒙之用;通过民族英雄的故事,宣扬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自强奋斗的励志故事,激发人内心奋发向上的精神。

第一章生如浮萍1.奴隶之子

河东郡,平阳县,平阳侯府。

是夜,一声嘹亮的啼哭响彻夜空,宣告一个新生命的诞生。黑乎乎的小屋中,一盏麻油灯随风摇曳,冷冷的月光透过窗棂,整个屋子显得凄清而幽静。床上单薄的被子下,产妇已经沉沉睡去。床边的男子面带愁容,看不出丝毫做了父亲的喜悦。

此人是平阳县吏郑季,这个令他愁眉不展的孩子就是日后名震天下的大将军卫青。而此时,他连给孩子起个名字的心情都没有。

郑季年过三旬,是平阳县衙负责钱粮事务的小吏,家在平阳县城五十里外的郑家庄,妻儿俱全,家中有几十亩水田,自己又在县府做事,也算小康之家。自古官和吏之间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官可以因政绩而获得升迁,而吏却永远只能是小吏。

平阳县是平阳侯封邑所在。每到秋收之际,郑季便前往平阳侯府交割当年的钱粮地赋。钱粮劳役牵扯甚广,郑季家又在数十里之外,所以大部分时间就住在侯府。侯府管家安排他在府中农人佃户所住院内,郑季嫌其地污秽,多次要求调换,管家经不住央求,便让他住进了仆妇院内。

女人是平阳侯府的家奴,十年前黄河频频改道,河东之地饿殍遍野,平阳侯收留了一批孤儿入府为奴,她便是这时入府的,当时不过四五岁。成年之后,她被平阳侯曹寿赏给了府中家奴卫平,从了夫姓,才算是有了姓氏,自此被称作卫女。

卫平是平阳县郊农户之后,父母因灾早亡,卖身为侯府家奴。一年秋猎之时,卫平舍身救主,才受赏脱了奴籍。二人成婚,卫平继续留在侯府,因敦厚老实,深得平阳侯父子喜爱,侯府上下对卫女也另眼相看。小两口和和美美,其乐融融。

转眼数年,卫女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生活不能说是富足但也算安乐,卫女本来就颇有几分姿色,安逸的生活滋润得她越发有韵味了。卫平侍奉少主,也算是略通文墨,三个孩子,一子两女,分别起名为长君、君孺和少儿。

这年秋收之时,卫女怀上了第四个孩子,卫平高兴得合不拢嘴,甚至早早就给腹中的孩儿起好了名字——卫子夫——他希望这是个儿子,也希望他将来成为读书人,光耀门楣。

美好的日子总是短暂,正值壮年的卫平突然一病不起,卫女起早贪黑、无微不至地照顾他,请了数个大夫,无奈都是回天无力。卫平一天天消瘦下去,艰难地捱过了冬天,在一场春雨到来的时候撒手人寰。失去主心骨的一家人顿时感觉天塌了下来,但卫女明白,纵有再多的伤痛,生活还要继续。

自丈夫死后,卫女就带着三个孩子住进了侯府的仆妇房内,子夫出生后,她的负担更重了。走投无路之下,她找到夫家几个堂兄弟。长君作为家中长子,被卫家收留。可是对于两个女孩,卫家人面露难色,无奈她只有自己带在身边。

侯府仆妇每天都在东门集合,等待分配任务。而每日清晨,郑季去前堂总是要路过这里。一群仆妇中,风姿绰约的卫女特别显眼,虽是粗布衣衫,仍难掩其清秀的面庞和玲珑的身材,郑季不禁开始留意卫女,而疲惫的她不经意间也瞥到这火辣辣的目光。

大多数时候,她都在默默劳作,仆妇们唧唧喳喳,说着各自的快乐或者是不快乐,这一切都与她无关,她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快乐只有想起亡夫的时候才会有,而不快乐却总是如影相随。在这些妇人中,忧郁的她总是显得那么不搭调,难免被人指指点点。以前卫平在的时候,她是干屋里活儿的,丧夫之后,她也成了别人口中的不祥之人,自然也就不能再待在屋里了,一朝沦为粗使杂役,一群中年妇女,自然对年轻美貌的她怀有敌意。

这一天,卫女洗完衣服后,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住处,还没进门就感觉气氛有异。屋内隐约传来孩子欢快的笑声。进门便见一陌生男人在和孩子玩耍,正是白天盯着她看的那个儒生模样的人。男子笑盈盈地站起来说:“我听到孩子哭,便进来看看。”卫女赶紧行礼致谢,男子也不阻拦,只是告诉卫女,有难处尽管开口。闻听此言,卫女一阵感动,自丈夫去世以后再没人关心过她,就这么,突然对这个陌生男子有了几分好感,内心也无端生出些许慌乱。

郑季有意讨好,对卫女关怀备至,时时嘘寒问暖。家中几次困顿到揭不开锅,都多亏了郑季出手相助。一来二去,有些事在半推半就之间水到渠成。

起初,卫女对丈夫之外的男人,还是有些抗拒,但郑季的承诺让她完全放弃了坚持。郑季许诺为她赎身,让她的孩子们脱离奴籍,这是她愿意为之付出任何代价的理由。

很快,卫女发现自己又有了身孕,这个孩子来得名不正言不顺,她十分羞愧。郑季也是一筹莫展,本是早有妻儿之人,不过贪恋卫女美色,自是不敢领回家中。卫女孤儿寡母,本想找个依靠,如此情形也是无可奈何。

卫女舍不得腹中骨肉,就这样一天天拖了下去,肚子也一天天明显起来。好在彼时民风开化,寡妇再嫁、非婚生子也是寻常事,加之郑季从中斡旋,除了几个长舌妇在背后指指点点外,管事倒也没有为难她。

十月怀胎,终于瓜熟蒂落。

是夜,郑季匆匆离去,窗外传来几声犬吠,但孩子依然睡得安稳,发出均匀的呼吸声。卫女注视着身边熟睡的儿子,虽然出生不过旬月,眉眼间却已有灵气闪现,比起年长数岁的长君大有不同。卫女久久注视着孩子,不禁叹气,心道:“可惜了我的儿,注定要做个奴隶。”想起亡夫和寄人篱下的三个孩子,卫女心如刀割,忍不住潸然泪下。

渐渐地,郑季来得少了,偶尔一趟,也是匆匆就走,孩子一岁多了还没有名字。卫女再次提起赎身之事,郑季总是闪烁其词。

孩子一如既往的安静,安静得仿佛不应该属于这个年龄,也许是他知道母亲艰难,从不哭闹、从不挑食,一双乌黑的眼睛总是随着母亲的身影转动,那个陌生又熟悉的男人偶尔到来,他不惊不喜,眸子宁静的如同秋日的湖水。从蹒跚学步到牙牙学语,日子就这么平淡地过着。

一天,郑季面色阴沉,欲言又止,吞吞吐吐半晌,卫女才懂了他的意思。原来侯府的差事换了别人,以后他想进侯府可就有难度了。卫女闻言,心中无限惆怅,原本想借助郑季让孩子们摆脱奴籍,现在看来是竹篮打水了。郑季不过一小吏,当年为讨好卫女,承诺了诸多空话,自知绝难兑现,如今脱身而去,心中反而有一种解脱的感觉。

春来秋去,寒暑交替。日子再难也要熬下去,卫女咬牙擦干眼泪,这个孩子也在一天天长大,不知不觉,五载春秋转瞬而过。

洗衣房紧挨着侯府东花园,此处是侯府公子小姐们学习的地方,时常会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已经五岁的孩子对其他事情没有太多的好奇心,唯有对这读书声很感兴趣,总喜欢在院子附近徘徊。

侯府的书房高大向阳,门朝东方,三面有窗。

这日,孩子小心地探头张望,书房西窗下几条残破的书简引起了他的兴趣,他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捡起书简,捧在手心,高兴地看了又看,然后紧紧攥在手心,打算再悄悄离开。书房中的孩子看见了比他们还小的孩子,很是兴奋,课堂乱成一团,先生只好停下课,移步过来。孩子看见先生,慌忙逃回洗衣房。

卫女正在晾晒洗好的衣服,没有注意到孩子,直到先生走到跟前,才惊慌地行礼。这个黑黑壮壮的孩子浓眉虎目,先生仔细端详,似乎他的眼中有着不同寻常的平静和坚毅,竟敢直直地和他对视,大吃一惊,不过五六岁光景的孩子,竟然能如此沉着。

先生对卫女道:“这是你的孩子,几岁了?”

“五岁,孩子还小,不懂事,先生不要责怪。”卫女诚惶诚恐,生怕惹得先生不悦。

“不必如此紧张,我对这孩子有几分眼缘,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

“唉,先生有所不知,家中无人识字,这孩子到现在还没有名字。”

先生见他手中还紧攥着那几条竹简残片,好似珍宝似的,觉得很是有趣,伸手从他手中取过来。

“原来如此!”先生捻须沉吟道,“我看这孩子虽小,却也沉稳,不如这样吧,我给他取个名字如何?”

“多谢先生!”卫女行礼。

先生低头看着这逐渐,念道:“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沉吟许久,对卫女道,“你生此子,自是希望一代更比一代强,孩子手中的书简上,便是最适合他的名字,你姓卫,孩子就叫卫青吧!”

以后的日子里,孩子又有了新的乐趣,每天按时到书房的西窗下听先生上课。先生姓李,年四十有余,孑然一身,主攻儒学和黄老之说,兼修诸子百家,数年前被平阳侯聘为西席。面对一群贵胄子弟,李先生也是不得安稳。他自负满腹经纶,有治国安邦之才,却落得如此潦倒,教书为生,郁郁不得志。现在见到卫青,颇为欢喜。孩子安静懂事,听课比谁都认真,偶尔有机会写几个字,也是有模有样的,从卫青身上,他仿佛看见了自己的理想和希望。不知道为什么,他觉得这个小男孩与众不同,在一群纨绔子弟中如鹤立鸡群。他很多次悄悄地注视着这个孩子,一旦有机会捧起书简,是从来不会主动放下的,他的眉宇之间有些说不出来的东西,幼稚的脸庞中却透着与他年龄不符的平静和坚毅。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此子虽出身低微,但不自暴自弃,假以时日,必有所成!”先生捻须感慨,自此对卫青愈加用心。

李先生喜欢在饭后四处走走,很快,小卫青也有了这个习惯。每日黄昏时分,侯府花园总能见到一老一少边走边说,时不时蹲下,在地上写写画画。卫青学得很快,从《论语》到《诗经》,虽不能完全理解,也读得津津有味,识字写字更是用心,用不起昂贵的竹简,便在地上用树枝写。

卫青生性恬淡,不在意旁人的言语,也很少参与孩童之间的游戏,却对习字读书很痴迷,这让母亲感到很欣慰,她一辈子大字不识几个,却隐约觉得读书习字会让她的孩子走进另一个世界。

卫女一家生活拮据,对李先生纵有万分感激,也无以为谢,她只好时常为李先生浆洗缝补衣物。郑季一去多年,杳无音信,她不得不彻底放下了这段感情。正值青春的女人,终究还是寂寞的。李先生是出现在她生命中的第三个男人,博学儒雅,翩翩风度,是卫女前所未见的,交往之下,男人特有的阳刚之气也时时叩击着她的心扉。先生也对凹凸有致,正具成熟风韵的卫女心有好感。郎有情妾有意,终于有一日成就夫妻之实。

“你我今日行周公之礼,已有夫妻情分,有些事我自是不能隐瞒。”李先生长叹一声继续说道:“我本是罪人之后,隐姓埋名,浪迹天涯才能保全性命,不能娶你为妻,也不能给你名分。”

“贱妾是卑贱之身,能侍奉先生已经是前世修来的福分。先生有难言之隐,不必言说,妾不求名分,只愿能常伴左右。”

“树欲静而风不止,不知这样的日子,我还能过多久?”李先生的眼神黯淡下来,似乎有无尽的忧伤。卫女听不懂他的话,也读不懂他眼中深深的愁绪。她是一个女人,一个连姓名都没有的女人,活在这个世上,就如浮萍般无根无基,因为这几个孩子,才不得不苦苦地熬下去。和卫平时,她懵懵懂懂;和郑季,她也多半抱着利用的心态;现在躺在身边的这个男人,却让她发自内心的仰望。

因为李先生,卫女的日子稍稍有了起色。家奴之子长到五六岁,便要被安排些力所能及的活计,一生的操劳自此开始,身为女儿身的卫子夫可以留在母亲身边。

这卫子夫自小生得俊俏,七八岁的年纪便柳眉杏眼、明艳动人。先生第一次见到她,就开玩笑般说道:“明眸皓齿谁复见?”卫女隐约听懂是在夸子夫生得漂亮,不喜反忧:“唉,长得再漂亮,也不过是奴隶,将来还不是要找个农夫、奴仆嫁了?还不如生得粗笨些,我这个当娘的也少操点心。”

先生却不这么认为:“非也非也,人生际遇如天道,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孩子将来的造化,只有天知道,今日有缘遇见,自是不能让明珠蒙尘,以后让子夫也跟着青儿来书房,能不能识得几个字,就看她的天资了。”

子夫果然没让先生失望,非但识字很快,对音律之事也颇有兴趣,先生教得用心,子夫很快就能抚琴唱曲。没有人知道,这个奴隶的女儿,日后会母仪天下,成为帝国皇后,享尽无限的尊崇,执掌后宫三十八年。可是,对一个女人来说,这到底幸还是不幸?没有人能说得清。如果没有天生丽质的姿容,没有深通音律的机缘,她或许会嫁给一个平凡的农夫或者家仆,平淡安静地度过一生,也许可以安享晚年。可是当她被带进未央宫的那一刻起,她的命运就被另一个人掌握,这个人是天子,普天之下的王者,而后宫自古就是危机四伏之地,其间的争斗不比战场更有温情。虽有荣华富贵在,焉又比农家的平凡喜乐更幸运?

转眼间,两年过去了,平阳侯不时考问几个子女的功课,对李先生的教导颇为满意。期间卫女又生一子,侯府中人都知道这是谁的骨血,也无人为难,先生给这个孩子起名为“歩”。

“我冒姓李,今生想得苟全性命,也不敢以真名示人。唉,惭愧啊!身为人父,都不能给孩子自己的姓氏。哀莫大于此!”

“先生莫叹气,妾身知道先生的难处。不管孩子姓什么,都是先生的骨肉。”尽管已有几年夫妻之实,卫女依然恭敬地称他为先生。

“也罢,几个孩子都姓卫,这孩子也姓卫吧!以后几个兄弟姐妹在一起,互相有个帮衬。”几年后,两人又诞下一子,从前例,起名为卫广。

自从有了两个孩子,李先生开始考虑结束漂泊的日子,于是用积攒下来的银钱,在平阳附近购置了一处宅院,还陆续添了几亩上好的水田。卫歩、卫广断奶便由长兄卫长君和长姐卫君孺照顾。

卫青聪慧好学,读书学习就如同他做人的态度一样,扎扎实实,从不投机取巧,三五年间,干活之余跟着先生读了不少书,先生对他视如己出,自然倾囊相授。

在众多典籍中,卫青最感兴趣的就是那部《老子》,洋洋洒洒五千言,卫青背得滚瓜烂熟,不通之处,先生也是尽心指点。“卫青,《老子》之言博大精深、玄奥无极、包容万物,将来无论处江湖之远也好,高居庙堂之上也罢,都要以此为修身处世,安身立命之方。”卫青虽不能完全理解先生之言,但却知道这是金玉之理。

“你要记住:‘尽信书不如无书!’凡事不可羁绊于死板的理论,而是要在生活中不断体会,把圣人之言为己所用,却又不能受其约束。此所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卫青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卫青啊,‘至柔者莫如水’,你看那水流,看似柔弱无力,和万物不争,随方就圆,无一不可,流水最为柔弱,却不懦弱,在最低处时,柔和蜿蜒,但有一日成大势,就会大不可及,深不可测。所以说:‘上善之人,如水之性。处世之道,要以水为师。’

“人生一世,不求有所建树,只求不负男儿之身,意志要刚强,但与人相处必要谦和仁厚,‘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受得了委屈,才能保全自身。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踮起脚跟用脚尖是站不稳的,大步前行,是走不长远的,求学也好,做事也好,必须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积累,才能有所成。”

卫青明白,先生从读圣人之言讲起,是要自己慢慢体会,灵活运用。太过深奥的道理他还不能完全领会,只是牢牢记住,先生要求自己内心坚强,但为人处世却要如水般柔和,不争不怒,脚踏实地地成长壮大。

故平阳侯曹参曾任丞相,除了“萧规曹随”,继续实行无为之治之外,还十分注重文化教育之事,多次组织朝野上下从民间收集各类书籍,此事应和民心圣意,上下一心,颇见成效,平阳侯府自然更是藏书众多。先生平日里时常以书房为家,卫青也就有了机会接触这些浩如烟海的典籍,常常一头扎进书海里就忘了时间,吃饭、睡觉都要子夫前来催促。

先生见此情形,若有所思,对卫青说:“卫青啊,好读书固然是好事,但凡事切不可过,过犹不及,除了读书你还需要锻炼体力,修习剑术武技,这样才能做到文武双全。”

“先生教诲的是,可是练武不是一朝一夕速成之事,卫青从不曾见过,想练也无从开始。”

“世间事皆由人为之,有心,任何事都能做成。读书,是为明理;习武,能安身立命。而只有文武双全才能报国安邦,有所作为。”先生说着,目光变得深邃起来,目视远方道:“北方匈奴肆虐,我看朝廷虽然和亲纳贡,但也只是权宜之策,以此韬光养晦,终有一日,我大汉会举国挺身对抗匈奴,那个时候,若你能投军报效国家,于公于私都是再好不过。我大汉历来以军功封爵,你若有武艺在身,辅以满腹诗书,自然能在军中有所作为。”

“诺,青儿明白。”

“好,好,明天我就给你做一把木剑,教你剑术。”先生的话让卫青有些吃惊,他不知道温文尔雅的先生也会剑术。

翌日,先生早早起来,选了硬木,给卫青削了一柄木剑,木剑显得笨拙粗糙,卫青却很是感激,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件兵器。

先生摆开架势:“青儿切记,此剑法为已故淮阴侯韩信所创,为师由一故人处习得,今日传授给你,你切不可对他人说起。”

“诺!”

淮阴侯韩信兵法为后世所推崇,岂不知他的武功也堪称一绝,无论跃马纵横沙场还是平地搏杀都自成一家,这套剑法是根据他少年时代四处流浪斗殴的经验所创,后来在千军万马的拼杀中得以改进,剑法招数简单,没有过多花哨的架势,但在实战中极为高效,招招直取要害之处,专为实战所用。一个文弱书生,一个总角小儿,虽然舞不出剑法的凌厉杀气,但剑招的灵动实用还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自此,卫青干完活儿,便偷偷躲到马厩后面的一块空地,专注苦练剑术,不几日就将整套剑法学会,虽手持木剑,但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先生在一旁乐开了花,他一边抚掌赞叹一边说:“当年楚霸王力可抗鼎,却不喜剑术,说要学万人敌,卫青你天资不错,一学就会,为师日后还要教你万人敌。”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战神卫青(全二册)》杨永峰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