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中日新生代作家佳作集粹》徐则臣 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徐则臣1978年生.江苏东海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其作品见于《人民文学》《当代》《十月》《山花》《大家》《钟山》《上海文学》等刊物,部分作品被《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短篇小说选刊版》《散文选刊》等刊物转载,并被收入多种文学年选和选本。曾获第四届春天文学奖,首届西湖中国新锐文学奖等奖项。
《居延》《居延》收集了当代青年作家徐则臣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居延》《鹅桥》《长途》《纸马》等短篇小说。小说文笔凝练,意蕴深远,不但描写了生活在城市与城市边缘的人,道尽他们的艰难、辛酸、尴尬与无奈,同时表现了他们的正直、坚韧、善良与仁爱。精巧的构思,充实的内容,从容而沉静的文笔,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底层人群的深切关怀和思考。作者所关注的是与时代息息相关的人和事,他一边坚守在当下文学的前沿,一边醉心于小说创作,用自己独到的经验和扎实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值得人们深思的现实生活画卷。本套书还有:《在明孝陵乘凉》《如归旅店》《德律风》
《居延》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庄重文文学奖获得者徐则臣!边缘人生存状态全新探索!在世界文学坐标中独树一帜!《居延》收集了当代青年作家徐则臣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居延》、《鹅桥》、《长途》、《纸马》等短篇小说。精巧的构思,充实的内容,从容而沉静的文笔,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底层人群的深切关怀和思考。本套书还有:《在明孝陵乘凉》《如归旅店》《德律风》
《居延》日本读者是否需要中国当代文学?如果需要,那么中国当代文学基于什么而为我们渴求?只有通过这样的追问,才会明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另一面。第一个问题,其实未必需要答案。因为关注中国当代文学,或者是对中国本身持有兴趣,抑或是关心世界文学的新动向,这些都只局限于追求更高层次的文化思维。尽管如此,既然已经获得更高层次读者的关注,我认为有必要对后面的问题做深入考察。为了使更高层次读者的形象更加清晰,我们在此暂时把思考范围局限于日本文坛。同时代颇受关注的作家当中,在此不得不提的即是残雪。芥川文学奖评选委员池泽夏树和已故的日野启三,对残雪追求现代主义之极致的前卫写作手法非常关注。但残雪的所谓“先锋”色彩,例如《黄泥街》中描述的荒诞舞台和导致“文革”的中国特殊时期文化之间的关系。对日本读者来说是陌生的,因而难以明白中国文学的内核——如果安部公房还健在的话,一定会用锐利的读解给予我们提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大江健三郎对莫言的支持比较醒目。这是因为,大江想要以“四国森林”的神话题材来弥补日本当代文学想象力枯竭的缺憾,所以对于莫言以高密县乡村来重新构筑神话的尝试,拥有共同的感受。据说大江健三郎对阎连科也同样表示关注。但自从中上健次去世以后,像这种站在没有话语权的人的立场,对民俗及其生命力的写作表示关注的现象,已不如从前流行,对此我有些担忧。在残雪之后,应提到的先锋作者是现任三岛由纪夫文学奖评选委员过原登支持的格非,他亦多次被介绍到日本文坛。他们的自我怀疑以及过度重视修辞的“反小说”,可以说是现代主义的要素,而否定“历史”的方法属于后现代主义,但后现代主义的手法在日本文坛陷入了僵局。岛田雅彦文风的转变,则可作为它的象征。卫慧的《上海宝贝》在日本引起巨大反响,与其说是由于文艺界的关系,莫若说是煽起了一般读者的偷窥欲,这是不可否认的。然而,她一边在空洞的子宫意识中,故意沿着传统魔女的形象探寻女性真正的自我,一边则利用“女子可畏”的吸引力,’轻而易举地捕捉住男人的好奇心。此外,老上海给近代日本残留的印象,包括距离最近的“西洋”、鸦片,以及由种种期待、恐怖所交织成的“魔都”等,这些都是其作品吸引日本读者的重要原因。此外,我想接着对这次会议的主角——青年作家们稍作解说,但是由于开篇之疑问的关系,请允许我在这里,把参加过2006年“中日青年作家对话会”,并在日本文坛介绍过的中国作家——安妮宝贝、魏微以及张悦然作为重点进行介绍。关于安妮宝贝,她参与上届会议的作品是《他她》,我有幸获得了其翻译机会,发表在日本最具影响力的文艺杂志《文学界》(2007年3月号)上面,获得广泛好评。文章通过简洁精练的文字,细致入微地描写了回故乡为父亲扫墓的女儿对宛如孩童的母亲的感慨、母女之间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关爱、因悔恨和依恋而对父亲产生的与日俱增的失落感,阅读多少遍都会被感动。这部作品获得了追求言简意赅的日本文坛相关人士的高度评价。作者身体力行地实践了上届会议中她本人的发言,“有力的东西它一定是简洁的,并且能够深入人心,被流传”。它在《莲花》中已经得到了体现,既是她本人对人类生存的认识,也与现代主义的“记忆”问题相关联,不过,它不是存于理念上的,而是基于经验的理解。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安妮宝贝已经拥有独特的大家风范了。关于魏微,在七十后的作家当中,我还未曾见过有像她这样,以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为写作对象,对其内心进行最真实的描写的作家。好比其名作《异乡》,就高度契合主题,详尽描述了主人公——小学老师许子慧——怀揣希望与梦想来到北京后的种种经历。她身在异乡,居无定所,节衣缩食,但是从未对在老家的父母有过任何抱怨,总是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文中淋漓尽致地展示了现代小说的主流之一——教育小说中的“青春”、“从地方到都市”、“纠葛与成长”等要素。魏微那朴素、平稳的叙述,给予读者温和的享受,这也许是作者与社会的狂躁保持了一定距离的结果。此外,在严肃的话题中仍然能让人感觉到希望,这也是魏微的与众不同之处-o人的存在虽然微不足道,但每一时每一刻的记忆则是不会被他人夺走的、独一无二的过去与回忆。能够坦诚面对当下不同社会阶层问题的魏微,无疑将在今后继续引导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的主流方向。张晚然在上届会议中关于“小说是记忆的私生子”的发言,令人印象深刻,所以我也在《文学界》上介绍过她2006年的作品《誓鸟》。这部作品的舞台设定在近代以前的南洋,它以记忆为主题,描写了女主人公多舛的命运。小说具有一种凄美感,她的写作也因此达到了一个新境界。本文集收录的《红鞋》,讲述的是受雇于人的杀手在结束了女孩母亲的生命后,决定金盆洗手,带着她浪迹天涯的故事。原本无法互相容忍的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关系究竟会怎样?虽然这种主题的文学作品一直存在,但是文章中的节奏感不停地演变,在她那震撼人心的描述里,可以感觉到作者深厚的写作功底。此外,2006年介绍到日本的《白骨精》文中的那种唯美,在当代中国文坛并不多见。若张悦然的单本小说能在日本出版的话,想必日本青年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解读将会有很大改观。另外,麦家、李浩、徐则臣、葛亮和崔曼莉等,许多活跃在当代中国文坛的青年作家,在此我就不一一赘述了,还是请广大读者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吧。最后,我衷心希望“中日青年作家会议2010”能够成为青年作家们展翅高飞的起点。桑岛道夫本套书还有:《在明孝陵乘凉》《如归旅店》《德律风》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中日新生代作家佳作集粹》徐则臣 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