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广东中篇小说精选2009—2013》广东作协作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广东省作家协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接受中国作家协会指导的全省作家自愿结合的专业性人民团体。广东省作家协会坚持求真务实、团结创新,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全省文学事业蓬勃发展,文学队伍不断壮大,文学创作异常活跃,呈现出整体推进、亮点频现、人才辈出的喜人态势。
精选了2009-2013年度的优秀中篇小说9篇,有王十月、陈启文等名家作品,如《寻根团》《西部之路》等,亦有不少获奖佳作,如《中锋宝》《北京和尚》等。小说扎根当下,在娓娓道来中针砭时弊,表达了世道人心、人情冷暖。入选作者或为土生土长的广东人,或在广东就业、生活。
作品抒写岭南变迁、反映时代生活,表达精细情感,还把笔触伸入历史的深处或把别处人生体验带进岭南,全景式的社会生活画卷展现在他们笔下,岭南作家群正以朝气蓬勃的姿态呈现于世人面前。
l多为名作或获奖佳作。
l把笔触伸入历史的深处或把别处人生体验带进岭南,描绘全景式的社会生活画卷。
吴伟鹏
岭南春来早。广东是改革开放的一方热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这块富有传奇色彩的土地上,生活如此斑斓壮阔,每天都演绎着大时代的小故事。这为广东作家带来了得天独厚的创作素材,也使作家们遭遇了新思考、新挑战。这些年,广东作家勤奋笔耕,勇于探索,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们抒写岭南变迁、反映时代生活,表达精细情感,还把笔触伸入历史的深处或把别处人生体验带进岭南,全景式的社会生活画卷展现在他们笔下,岭南作家群正以朝气蓬勃的姿态呈现于世人面前。这套广东文学作品精选丛书选取2009—2013年广东作家发表在国内文学名刊上的中短篇小说、散文、诗歌结集而成,基本勾勒出广东文学发展的轨迹和广东作家创作的概貌。
我们欣喜地看到广东年轻的作家正在迅速崛起,“70后”、“80后”作家作品开始占据全国文学大刊重要席位,成长为广东文学的中坚力量,使得这套精品丛书充满了朝气活力。他们之中有的出生在广东,有的求学于广东,有的工作生活在广东,无论来自何方,他们已经扎根岭南,对这片土地的感情愈加炽热,认知愈加深入。广东年轻作家群的崛起,带来了广东文学继往开来的好局面,广东文学也因此更具清新而旺盛的生命力。
在广东籍作家对本土文化深挖精琢的同时,众多移民作家也加入了对岭南文化的书写当中,丛书散发着越来越浓郁的岭南气息。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给广东文学带来了新视野、新感知、新表达和新风貌。他们正在融入这片火热的土地,成为这片土地的歌者。“移民作家”与“本土作家”之间的界限悄然消弭,他们一道成为了岭南文学的继承者、创造者。
新世纪以来,城市化的浪潮渐行渐近,且行且高。城市不仅吸纳着活跃的资本、聚集着优秀的人才,而且也成为了文化创造与传播的主体力量。当代作家尤其是年轻一代作家,聚焦城市的文学作品越来越多,对当代中国城市独特体验有了新的深度,呈现出新的气象。“城市文学”不再仅仅是题材意义上的命名,而是成为具有现象学内涵的写作场域或观察视角,标志着城市文学正在走向成熟。广东拥有中国最密集、最繁荣的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广州、深圳两大城市居住人口都已超过千万,成为世界级的巨型都市,因此,今天的广东文学已突破传统乡土风情展示的局限,呈现出更多现代城市文学的特征。比如以往热议的“打工文学”其实也属于城市文学的范畴,是某一阶层对以现代性为表征的城市生活的批判与反思。再比如,许多作家写城市生活的困境与希望,其笔触已经从外在的庞大而完整的城市形象深入到城市生活的具体细节以及城市人的微弱的情感涟漪。可以说,在表现人与城市生活的深层关系方面,广东的城市文学已有所突破,不论在书写城市的作品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行走在了中国文学大潮的前列。
广东文学作品精选丛书在遴选的过程中,广东文学院的诸位编辑批阅了大量的作品,以文学性作为最重要的入选标准,选本关注的是广东作家在时代大潮的冲击下,通过文学作品对现实有了怎样的呈现与思考,对心灵世界有了怎样的挖掘与探寻,尤其是,他们对广东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有了怎样的体认与发现。
丛书在编选编排上,入选作品排序均按姓氏笔画,每个作者只能入选一类体裁的作品。由于篇幅所限,丛书没有收录长篇小说。坦率地说,选集难免挂一漏万,因人力物力等种种原因,遗珠之憾在所难免,敬请广大作者和读者谅解。我们愿意这套丛书是文学大海上的一枚浮标,引领读者得以品味广东文学这五年的旖旎风光。
寻根团王十月
王六一坐在沙发上读《世说新语》,读到“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渐觉眼饧,倒在沙发上打盹,刚合眼,听见门响,起身开门,见门前站一对黑影,六一认出是他父母,惊道,你们怎么找来了,来也不打个电话让孩儿去接。父母一言不发,挤进家门。父亲背着手,母亲拢着袖,在他的屋里上下左右,门弯角落打量一通。
母亲说:我儿住得远,让我们好找。
父亲冷笑道:住再远,我也是找得到的,你休想逃开。
六一骇得冷汗直流,说孩儿哪敢做那忤逆不孝之人,孩儿从未想过逃。
父亲又是一声冷笑:那你为何十年不回家?
王六一说:儿子工作忙。
父亲说:我看你是心野了,忘了自己的出身。
母亲说:我儿,不是为娘老子难为你,我们实有难处,房子被人戳了两个洞,一下雨就往里灌水,都说你在外面混得好,当作家,人模狗样,就不记得回家帮爹娘把房子修补修补。
父亲突然暴喝一声:和这不孝的东西有什么可说!遂伸了干瘦如铁的手抓了王六一就往外拖。六一骇得一声尖叫,从沙发上跳了起来,却是南柯一梦。
又做噩梦了?妻问。
王六一不说话,闭上眼,回想着刚才的梦,父亲手掌的冰凉尚在。晚上睡觉时,王六一忧心忡忡地对妻子说:今天这梦不寻常。
妻说:不过是梦,什么寻常不寻常,别胡思乱想。
王六一是楚州人,楚人尚巫鬼,信梦能预言,如梦见棺材,大吉;梦见鸡,犯小人;梦见捡钱主失财;梦见蛇主升迁……遂按楚人的理解,把梦中之事细细分析了一遍,又去看日历,再过半月就是清明,说:父母托梦,怕是在那边没钱花了。
妻笑道:去年清明不是烧了火纸么,一个亿就花光啦?
王六一说:在广东烧的纸钱,山长路远的,一路上寄过去,不知多少孤魂野鬼抽税扒皮的,到他们手上恐怕没得几文了。
妻说:你以为阴间和人间一样?
王六一又说二老并未说没钱花,只说房子有两个洞,下雨就往里灌水,不知是什么意思。妻冷笑道:亏你还是作家,这么迷信,不就是梦么,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要是想家了,今年清明回家给二老扫墓就是。
王六一道:说说容易,来回一趟,一个中篇的稿费没了。不是说要存钱买房么?
夫妻二人便不再谈回家的事,却谈起了见天疯涨的房价,谈中央一个接一个的政策出台打压房价,房价却是越打越升,看来只能继续租房了。
六一刚出门打工那会儿,再苦、再累、再拮据,每年都会回家过年。那会儿,当真是每逢佳节倍思亲,进入腊月,心就不在城里了,总是梦见家乡的腊肉。过完年,从家回到打工的城市,他会对工友们说,明年再不回家了,一点意思都没有。但这信念只能坚持到农历十一月底,进入腊月,就一日日松动,最后终又是回家。不是想家,是怕一个人在异乡过年。那几年,一年到头,就挣个过年的车费。就像是一叶风筝,飞得再高再远,风筝的线总是牵在父母手中。后来,父母相继过世,王六一便成了断线的风筝。王六一清楚地记得,在外打工的第六年,他留在城里过年,和同乡马有贵一起帮老板守厂,年三十晚上,两人买了啤酒、鸡腿、火腿肠,爬到工厂楼顶,看从四处升上天空的焰火,吃肉,喝酒,两人都醉了。王六一哭,马有贵笑。王六一说马有贵你没心没肺是根木头。马有贵说王六一你多愁善感像个娘们。次年,王六一又没回家过年,这次他没醉也没哭。再往后就习惯了。后来,他结婚生子,夫妻俩在东莞打工,孩子在东莞上幼儿园,上小学,上初中,远在楚州的家,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不曾想,过了三十六岁,倒变得爱怀旧,开始想家。听人说,老家的房子里长满了竹,有海碗粗,大门已被苦艾封堵,王六一就特别想回家去看看,特别是想带儿子回老家去看看。儿子十三岁,只是听王六一讲过老家的样子。王六一便在心底里隐隐生出不安来。妻说三间破房子,有啥好看的?王六一说再破也是我的家,将来我老了,打拼不动了,是要落叶归根的。妻说:切,少酸,真让你回去住,不到三天你就烦了。王六一说:没有了家,感觉总不踏实,像无根的浮萍。话是这么说,但也只是说说而已。今年,王六一满四十岁,在外打工整整二十年。王六一甚至忘记了当初出门打工时的样子,也不记得,这二十年是怎么样就过来了,就过去了。总之是吃过许多的苦,受过许多的罪……但这些苦呀累呀,过去了的,也就过去了,现在回想起来,恍如隔世,体会不到当初的那种痛苦了,迷惘却与日俱增。现在的他,有了城市的户口,却总觉得,这里不是他的家,故乡那个家也不再是他的家,觉得他是一个飘荡在城乡之间的离魂,也许,这一生,注定了要这样离散、漂泊。妻骂他:你这是闲出毛病了,过了几天好日子就忘了自己吃过的苦受过的罪,真要把你扔进工厂,和马有贵一样,你就不会酸文假醋地感叹这些没用的东西了。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广东中篇小说精选2009—2013》广东作协作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