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2015年小小说选粹》卢翎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主编简历:卢翎,文学博士,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小说学会秘书长。曾发表《在动荡中前行的中国小说》《逼近历史的真相》等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都市的叙事》《滕刚评传》等。
本书是对2015年中国小小说的创作实绩所做的及时盘点和总结。其中既包括悉心遴选的该年度较有具代表性的小小说作品,也包括在各个单元作品之后所附的深度解读,以及在绪论部分对该年度小小说创作状况的宏观性把握。本书由当代小说权威研究机构中国小说学会授权编选。本选本一共收录七辑,约百篇。
北岳年选系列丛书之《2015年小小说选粹》本书是对2015年中国小小说的创作实绩所做的及时盘点和总结。其中既包括悉心遴选的该年度较有具代表性的小小说作品,也包括在各个单元作品之后所附的深度解读,以及在绪论部分对该年度小小说创作状况的宏观性把握。本书由当代小说权威研究机构中国小说学会授权编选。
序小小说短小、凝练、精致与灵动,它深受广大文学爱好者喜爱,越来越多的人写小小说,为“寻找一种精神慰藉”,或者,圆自己的文学梦。它是一种“较高品位的大众文化”。同时,作为小说的一个品类,它是长篇小说等宏大形式的尖兵和后卫,……作为尖兵,它表现新的生活方式的预兆、萌芽、序幕;作为后卫,它表现业已逝去的历史时期中最具光采的碎片、插曲、尾声。(卢卡契)在2015年的小小说中,我看到了小小说在这一方向上的努力,不拘文体界限、自由表达的尝试与努力,回望历史时,最为闪光的片断与最为深厚内涵的捕捉传达。翻阅2015刊载小小说作品的文学期刊,我发现不少文学期刊不再按照惯常方式使用“微型小说”或“小小说”等约定俗成的称谓。而是别出心裁地重新“命名”,并力求做出期刊的自我定位与阐释。像《人民文学》的“微篇小说”,编者强调:相信读者朋友仔细看过就会知道,这些作品在名称上应该,在质地上更是区别于通常意义的“小小说”和“微型小说”的,那么顺着纯文学的名称序列: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直到微篇小说,还是可以的吧,何况有的微篇小说,似乎并不比时下有的中篇小说的内在容量小。再如,《青春》的“掌小说”,这一名称是从日本“拿来”的。“它指一种篇幅极短的小说,川端康成的创作为其确立了美学范式,最主要的特点在于强调一种锐利的锋芒”。此外,《小说月报》的“开放叙事”、《文学港》“好看”等,致力于文体形式的探索,虽不专门刊发小小说作品,但跨文体写作的小小说作品亦在其关注之列。在这些刊物上刊发的小小说变得有些“面目全非”了。像劳马的《改不掉的毛病》、《无语的荣耀》(选自劳马《劳马小说》8篇),大解的《当面评估》、《望见了自己的后背》(选自大解《傻子寓言》23篇),白玛的《七彩石》、《如果》(选自《小说五段》5篇),李黎的《严密》、《您就是选择了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选自《李黎掌小说小辑》10篇)等等。它们不再遵从小说的“法则”:没有完整的情节、清晰的线索、集中而强烈的矛盾冲突,人物亦模糊不清;糅合了散文、寓言、戏剧、诗歌等多种文体元素。《长江文艺·好小说》转载《傻子寓言》时,特别强调了其文本的独特性:“每个文体都有其优长与缺陷,它在表达自我与世界关系时各有短板,所以我们才会有如此丰富繁多的文体。到《傻子寓言》这一类型,大解也许觉得他最擅长的诗歌不够用了,他要更大的自由,他要借助小说、散文和寓言,需要把一切有效的因素利用上,不管它们渊源何处,文无是法,一概拿来,必须地。”小说中的故事消失了,它们有时是一个场景、一种声音,有时又是一种情绪、一些闪光的灵感,是些简洁有力的碎片与瞬间。时远时近飘忽不定,似乎很难把握,又清晰而透彻地呈现。在《劳马小说》中,反讽的、幽默的、狂欢的方式呈现生存的荒诞,《傻子寓言》以绝句式的纯粹直击精神之痛,《李黎掌小说》锐利的锋芒直指当下现代人的生存与精神困境,而《小说五段》则是自我的诘问,……它们无不指向现代社会、现代人那些最为普遍而重要的话题,它们是一种对人性至深的体察、对存在某种深彻的体悟。“想要捕捉它只需要一双眼睛,一个声音,或是一个思索中的头脑。但不论将其工作对象称作故事还是经验,归根到底,它们都只是一个容器,作家借此实现自己的天职——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外部世界与自我。”(吴永熹:《戴维斯的“个性”》)二摆脱一切羁绊,追求一种最为自由、最为独创的表达,是每一位写作者的追求,它往往以辨识度极高的个性化风格呈现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冯骥才的《俗世奇人新篇》以鲜明的“冯氏”个性风格和对一座城市地域文化性格的深彻发掘,成为2015年小小说的重要收获。林斤澜说,“短小的生成灵活,灵活便于超前,做实验、当先锋”。无论世界小说艺术还是中国当代小说艺术的发展历程,都证明了,在文体实验尝试中,体制短小的小说往往是走在前列的。在这些小小说中,我看到了小说的高远理想与追求,超越文体界限、向着最为自由、最为不拘一格的表达的一种努力,这是也小说美学雄心。“小说从本质上说就不可用范式约束。它本身便是个可塑的东西。这一体裁永远在寻找,在探索自己,并不断改变自身已形成的一切形式。”(巴赫金:《小说理论》)摆脱一切羁绊,追求一种最为自由、最为独创的表达,是每一位写作者的追求,它往往以辨识度极高的个性化风格呈现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冯骥才的《俗世奇人新篇》以鲜明的“冯氏”个性风格和对一座城市地域文化性格的深彻发掘,成为2015年小小说的重要收获。夜里十点多钟,那边终于来人了,三男一女,脸上经过热汗的浸泡,泛着油光,表情浮在油面上,明显的戒备和不安,那个矮矬肥白的女人,脸色很不客气。“总算把你们等来了。请坐。”小姨很礼貌,“等”字上用了重音,暗示对方,我们也等到极限了。为了这件事情,小姨专门从北京回来,其他人也请了假,几宿没睡。昨晚,一家人又熬到半夜,时钟嘀嗒嘀嗒,让人焦躁,大姨父碾碎了烟头,说:“不能再这样等了,必须把那小子‘请’过来,这样,他的父母就会露面。”“绑架他?会犯法的吧?”爸爸害怕,胆子比杏仁小。“带上他的女朋友,认人,也认路,”大姨黑着眼圈,“很难说明天他还会不会在那儿上班。”姐姐就是那小子的女朋友。此刻,姐姐是所有人中最淡定的,挺着七个月大的肚子,圣母一样端坐,两手放在大腿上,一语不发,看大家操心她的人生,以及胎儿,脸上平和安详,不时挪挪屁股,好像事情跟她没什么关系。姐姐十八岁,在很差劲的大专学校里读书,学费是贷的,妈妈给别人擦地煮饭,爸爸做环保工人,使劲攒钱还款。大专学校离家近,坐火车三个小时,姐姐常回家,后来忙了起来,整整四个月见不到人影,放了暑假也不抵面,说是和那小子去长沙实习了。但是没去几天,姐姐浑身挂满行李回来了。她脸上还是瘦,还是单纯幼稚,腰身却圆滚滚的,穿着宽大的衣裙,像只企鹅一步一挪。妈妈无比震惊,好像被电击了。妈妈知道怎么擦干净一扇玻璃窗,也有信心炒出好味道的菜,可面对姐姐暴胀的肚子,作为一个清洁工的脑子完全不够用。妈妈只好用老办法——哭,哭多了,满脸苦相便定了形。我们很快知道,去年冬天,半夜陪姐姐回来,躲在网吧通宵打游戏的那小子,把姐姐弄成这样。我们家五十平米,平常姐姐跟妈妈睡一床,我跟爸爸睡一床,姐姐上专科学校之后,我才有自己的空间,如果姐姐在家里生个孩子,婴儿啼哭,尿布奶瓶堆上我的书桌,我也甭想考什么重点高中了。爸爸在阳台默默抽烟。妈妈不停掉眼泪,“这么大的事情……你怎么不跟家里知一声……”“他说要生,那就生呗。”姐姐说。“一个没出嫁的姑娘,要在娘家生孩子,我和你爸老脸往哪儿搁?”“他们家房子更小……”“你还没毕业,没到法定结婚年龄,又没有能力抚养孩子……”姐姐不吭声,她不焦虑,生或者不生,都那么回事。那小子家在矿区,两岁时父母离婚,他爸爸后来找了一个女人,一直同居。那一回,那小子待在网吧,姐姐早晨把他领回了家。那是我们第一次见他,也是唯一一次。爸爸对他印象不好,说他抽烟嚼槟榔,流里流气,不诚实。爸爸一直对我们要求不高,只要像棵树,像朵花,老老实实的,安守本分就好。妈妈喜欢那小子,觉得他帅高,聪明,嘴巴甜蜜,比实际年龄成熟,挺谙事的。我想那黑乎乎的矿区,煤尘覆盖花草树木,头发里、鼻孔里都是黑灰,一定不是什么好地方。爸爸也这么认为,我们家虽穷,至少有好山好水,空气清新,但他一向服从妈妈,不喜欢那小子,不喜欢那地方,却无力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