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红房子》刘东伟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刘东伟,1970年出生,齐鲁文化之星、儒学讲堂客座教授。已出版长篇小说《铁血传奇》《宋徽宗》;美文集《给梦想插上翅膀》《成功的阶梯》等书。此外,还创作有《嫦娥奔月传说》《杨门女将传奇》等影视剧本。作品多次获国内大奖。
故事发生在鲁西北被誉为金丝小枣之乡的乐陵。小主人公乐乐是一名留守儿童,他特别喜欢村南枣林深处的一座红房子。这座大大的红房子,就是他情感的寄托……小说通过对乐乐、大胖等留守孩子生活状态的描写,将他们的内心世界展现给读者,引发我们一起来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
这里既有艺术的空灵,又有真挚的情感,那一个个音符,传递着心声,就像诉说一个故事,他看到了红房子里围成一圈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他,耳边听到了红房子里传出的笑声……
写《红房子》之前,一直在寻找一条路。一条通往少儿心灵深处的路。
路和人一样,是有灵魂的。比如回家的路,即便闭着眼,也会走到门口。
人和人的心灵之间,也有一条路。而这段路距离*近的莫过于母子。很多人说,母子连心。
但有这样一个孩子,没有人能够走进他的内心,包括他的母亲。
他就是本文的主人翁,留守男孩乐乐。
母亲一直在寻找一条路。路对于其他人,就像温顺的手电筒。你什么时候需要它,它都会默默地带你到想去的地方。
路不会说话,但它懂得每个人的内心。它知道母亲需要什么,但它和母亲一样,无法接近乐乐,两年来一直这样。
两年前,母亲陪着乐乐。那时候,尽管家里到处堆满了牢骚和烦躁,但母亲和乐乐之间毫无距离。早上,母亲把乐乐交给路,傍晚,路又把乐乐还给母亲。虽然乐乐单调地生活于家和学校之间,但他的心是热的,连看向母亲的眼神都是暖的。
直到有一天,母亲和父亲一起外出打工了。
乐乐的心开始凉了,眼神开始冷了。
母亲和父亲把乐乐交给了奶奶,踏上了离家的路。
那一天,乐乐没哭。
母亲走了,每天乐乐踏着家门口的路去学校。
踏在路面上行走,他清晰地感觉出,脚下的路在渐渐冰凉,他感到了路的孤独。
世上的路有很多条。
但没有一条路可以走向他的内心。
这是个孤独的孩子。
这是个怪异的孩子。
在他的眼前,时常会浮现出一片绿色的海洋,那就是家乡的枣林。
在绿色的林海里有一所房子。
一所红色的房子。
那,就是他的梦想。
*章礼物
大胖被车撞进了医院后的那天晚上,苏篷子和陈圆圆回到了八里庄。
八里庄离乐陵城里的直线距离正好八里,位于朱集镇的南大门,因为去镇上的公路穿村而过,因此车辆非常多。
大胖不是苏篷子的孩子。他们只是在塘沽打工时,从电视上看到了这样一条新闻,说八里庄的大胖在放学的路上被车撞了。于是,一个凄惨的画面出现在这对打工夫妻的眼前:
寒风呼啸的天气里,一个胖乎乎的孩子孤独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头顶上,一枚树叶脱离了母体,在风中飘荡着。它就像被遗弃的孩子,孤独地游动着。一阵风吹来,单薄的树叶,摇曳在半空。
风裹着树叶,在空中摇摇晃晃着,忽而贴近凄凉的公路,忽而冲向办公。公路凄凉,树叶凄凉,人也凄凉。
另一个画面出现了:
在几里地外八里庄的某个门口,一个拄着拐杖的老人正朝村头眺望着,他试图走下台阶,只是还没走几步就摔倒在门前。镜头切换到了公路上,一辆货车在公路上撒着欢地奔驰着,路边的电动车、摩托车纷纷闪躲,一辆摩托车在摔倒的同时,也把大胖带进了道沟里……
苏篷子两口子眼前就像扯起了一面血幕,两人异口同声地说:“回家。”
凄凉刺目的画面,让他们想起了儿子乐乐。
乐乐是个可爱的孩子,从小就爱笑。据说,他出生的时候,就带
着一副弥勒佛似的笑脸,这或许就是“乐乐”名字的来历吧。
前些年,苏篷子还没有出去打工时,家里有一片枣林。每到秋季,当小枣熟了的时候,苏篷子和妻子陈圆圆,就会带着乐乐去树下打枣,爷爷苏爱国和奶奶都会来。苏篷子和陈圆圆负责打枣,爷爷奶奶则在树下捡枣。
乐乐呢,就像一只小猴子,一会儿在地上铺好的帆布上滚动,一会儿又从树上冒出头来。当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看到他时,常常会快乐地笑着。乐乐也会快乐地笑着,于是,一家五口快乐的笑声就在枣林中荡漾着,让整个秋天都充满了快乐。
但是,自从苏篷子外出打工后,一家人一起打枣、捡枣的场面就少了。而且,后来,苏爱国患了脑血栓,不能干这种体力活了。再后来,虽然苏爱国的身体好了些,但陈圆圆又和苏篷子一起外出打工了,一家五口很难再聚在枣树下了。
从那时候起,乐乐就很少笑了。他常常坐在村南的河边,望着对面的枣林,一坐就是半天。乐乐的变化,苏篷子和陈圆圆不说不知道,只是他们为了外面的工作,也不能经常回来,只能把儿子托付给他的爷爷奶奶。
这一次,当他们看到大胖的消息后,哪里还沉得住气,驾着刚买的小车,回到了八里庄。一路上,方向盘紧张得像被冻僵的胳膊,一阵阵地不听指挥。陈圆圆坐在后车座上,她同样紧张地望着外面。以往陈圆圆总是嫌苏篷子开车速度快,但这一天,她一直觉得车速太慢。
从北京方向到乐陵,高速的出口有三个。一个出口在城西,八里庄在城东,所以,苏篷子从来不走西边的路。
城南,有两个出口,一个在杨安镇的北部。杨安镇有着全国有名的调料市场,而且刚刚兴建了调味料博物馆,所以,平常,苏篷子两口子习惯了从这里下来。或许,是想嗅一下家乡的味道吧。
每每一下高速,苏篷子就会把车窗落下来,然后深吸一口气。当那独特的味道进入鼻端时,苏篷子的心也踏实了许多。对于一个在外打工的青年来说,家就是港湾。
而这一次,苏篷子走错了路。或许是焦急的原因,又或者是晚上赶路的原因,总之,苏篷子的车一直朝南开了下去,居然到了郑店镇。虽然郑店也属于乐陵,但毕竟离县城越来越远了。
幸好,乐陵南还有一个出口。从这里下来,如果是白天,你可以看到城南一片新兴的科技园。而这里,千百年来,一直是一片盐碱地。
这就是铁营,曾经留下铮铮战鼓和浓浓硝烟的铁营大洼,曾经的不毛之地,如今却成了芳草萋萋的绿洲,翠鸟在芦苇荡里盘旋,红鱼在碧玉池中游玩,这简直就是人间天堂。
当他们裹着一身寒风扑进门后,发现儿子乐乐并不在家里。
苏爱国正坐在沙发上抽烟。吧嗒吧嗒的声音,一声紧接着一声,把整个屋子里弄得乌烟瘴气的,爱国媳妇躺在床上,脸有些发白,就像刚刚从舞台上下来的演员,还没卸去粉妆。
苏篷子问了一声:“爹,你们咋样?”
苏爱国说:“老样。”
陈圆圆原本想去找儿子的,见苏篷子进了公婆的屋子,也进来了。
烟雾弥漫的屋子,让她感觉有些虚幻。她问:“爹,乐乐呢?”
苏爱国说:“这孩子,明知道你们今儿回来,还往外疯。”
陈圆圆是在村南的河边上找到儿子的。她还没出村,就远远地看到河边坐着一个男孩,孤独地待在那里,就像一片被遗弃的树叶,刚刚落在河边。
乐乐望着对面的一片枣林,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座红房子。他沉浸在一种想象之中,这是他的习惯。
乐陵地处黄河下游华北平原,是金丝枣的原产地之一。其栽培历
史始于商周,距今已有三千多年了。
乐陵小枣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当地有句民谚:“一日吃仨枣,终年不见老。”从中医理论讲,常吃乐陵小枣可以“补五脏,益气安神,养颜防衰”。对于枣的功效,在医学家张仲景《伤寒论》的113例经方中,就有63例用了枣。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写道:“青州有乐氏枣,丰肌细核,膏多肥美,为天下*。”
乐陵小枣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能够滋补身体和辅助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肺虚咳嗽、贫血等病症。
据统计,乐陵金丝小枣每百克鲜枣果肉含维生素C500毫克左右,其含量是蜜橘的十几倍,比苹果高几十倍,被称为“活维生素丸”。还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脂肪、铁、钙、磷、维生素A,以及十几种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等。
因此,乐陵获得了“中国金丝小枣之乡”“百里枣乡”的荣誉称号,成为“*金丝小枣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在乐陵县城的东北有一株枣树,号称“老寿星”,传说隋末将领罗成曾在树下拴马歇息。诗人吴泰庞曾写道:“六月荷花连水碧,千家小枣射红云。”诗句十分形象地描述了当时乐陵枣树栽培的盛况和金秋季节成熟的枣树挂满枝头的丰收景象。
才十岁的乐乐,自从爸妈外出打工后,他似乎突然改变了以往活泼的性格。之前的他,让他闲下来一刻都很难,但是现在的他,能够望着枣林,默默地坐上一天。对于乐乐来说,枣林就是一个奇幻的童话世界,能够带给他美好的向往。只要他凝视着枣林,就能够看到一座红房子,一座大大的红色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