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生死救赎》胡昌国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6 人气:

精校修书

女生小小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生死救赎》胡昌国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胡昌国,河南信阳大别山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深山种过田,外出打过工,山窝窝里教过书,1977年考入省城大学读书,毕业后分到省会机关工作,曾写过诗、小小说、评论、通讯、报告文学,创作过电视专题片、广播剧、电视剧。当过报社老总,在多所大学做兼职教授,出版过长篇小说《爱如山水》,散文集《心归何处》《心有多远》,文论集《生活的浮光》。

【编辑推荐】

一位在战争中屡立奇功、叱咤风云的战斗英雄,在1949年后,因敌特陷害和亲人误救,背上了“特务”、“内奸”的头衔。无奈之下,他告别亲人故土,远赴他乡。为了生存,他忍辱负重,经历了无数次生与死的搏击,*终改名换姓,隐居边陲,所有的记忆和情感,似乎也就此被一同掩埋。

四十多年后,一封突如其来的神秘来信,打破他已经趋于平静的生活。尘封的记忆,难忘的往事,铭心刻骨的情感,促使他回望来路,带着满腔的愧疚和眷恋,开始了人生新的寻找、救赎。小说以主人公多舛的命运和生死与共的爱情为纲,通过察访、回忆、追思,为读者讲述了一个横跨半个多世纪的动人故事,真切形象地描绘了从战争年代到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多个重要历史阶段的宏伟生活画卷。

【名人的书评】

一个少年时即参加革命、英勇杀敌的战斗英雄,因一次大意失误,被迫脱离革命队伍,此过程中又身不由己背叛初婚家庭和另一段爱情,而在远离故乡的新疆隐姓埋名生活了四五十年,直至一封内地来信唤醒尘封的记忆,主人公告别新疆的家庭,踏上追忆往事和寻找一连串亲人并寻求救赎的道路。小说传奇性、故事性很强,以悲伤、辛酸的故事,向读者传递对美好、幸福的向往和追求。

【生死救赎的书摘】

几年前,读过昌国的长篇小说《爱如山水》,为他小说中男女主人公忠贞不渝的爱情而感动。没有想到在短短的时间内,他又写出了这部三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

小说中的主人公林振川,参加过抗日战争,曾经一个人打死了将近五百个日本鬼子,参加过解放战争,率领部队消灭了国民党的一个团。就是这样一个英雄,却因为误释放了一名蹲在狱中的国民党县长和一个保密站站长,加之被人诬陷为特务,*后只好出走他乡,几十年后,为了救赎自己也为了救赎这段被曲解的历史,回到了他为之魂牵梦萦的故乡。一连串的故事,因此从这里展开。

其实,小说中主人公的故乡是昌国的故乡,也是我的故乡。

故乡在大别山,那里有金刚台,有黑龙潭,有朝阳洞,每一座山峦,每一条沟壑,都写满了厚重的历史。历史的褶皱中,有曲折,有低谷,有血与火的斗争,有悲欢离合与妻离子散。但这里有血脉亢奋的汉子,将生死置之度外;有多愁善感的儿女,书写缠绵不尽的爱情。这一切,都化为曲折的故事和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出现在昌国的这部小说中。昌国立足于故乡,但又映照了整个时代,从抗日战争一直写到改革开放,历史的壮丽画卷逐次展开,使整部小说呈现出史诗的品格。

关于“史诗”,无论是经典的理论还是新时期小说的创作实践,其突出的美学特征是必须具有广阔的文化时空和体现历史的某些规律,同时,按照神话史诗的传统,还必须具有英雄主义的气质。在这两点上,昌国的小说恰恰已经具备这些特质。

小说从遥远的边疆写起,其中不乏动人的边疆风情与云谲波诡的生死搏斗,但真正的故事,是从主人公回到故乡开始的。在历史的闪回和当事人的讲述中,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中国历史上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通过林振川一家人不同的命运遭际,跌宕起伏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共和国的历史,或悲壮或苍凉地呈现在时间的底色上。

当然,小说的主角是林振川,一切因他而起,一切因他而生,这场悲剧一方面缘于自己人的误会,一方面缘于潜伏下来的敌人,这种历史的偶然改变了他及他一家人的命运,而几十年的极“左”思潮,又加剧了悲剧的发生。林振川的妻子雷淑娴,因袭着丈夫的种种罪名,含辛茹苦,承担着哺养子女的责任,*后为揭露浮夸风而受到不公的待遇,直到献出生命。林振川的一对儿女林海和林英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跳下长江大桥,流落他乡,结局悲惨。老师长杨海功,也被打入冷宫,受到非人的待遇,直到“文革”结束才被平反。

虽然小说充满了悲剧色彩,但作者并没有刻意书写历史的“伤痕”,而是通过林振川、雷淑娴、杨海功等形象的刻画,高扬理想主义的大旗,谱写着英雄的赞歌。如主人公林振川,无论是抗日战争中与日本鬼子浴血奋战,还是在解放战争中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一直是视死如归,表现出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后在与牛跃进的斗争中,也不顾个人的安危,与潜伏在党内的敌人针锋相对。虽然雷淑娴自己的处境并不好,但在浮夸风盛行的时候,她向上级反映真实情况,受到批斗和羞辱也无愧无悔。老师长杨海功恢复工作后,带病坚持工作直到倒在工厂方罢休。从作品中看,虽然命运对这些人并不公,但他们毫无怨言,对社会、对时代依然充满信心。

除此之外,小说中还写出了一批痴情的儿女。如雷飞侠对林振川的深深的爱,她因为不能与心上人结为夫妻而上山落草为王,但听说心上人遭受不公时,毅然舍身相救相许,*后以死明志。雷淑娴在身处逆境时仍然守身如玉,也是满怀着对林振川的爱恋。哈萨克族姑娘依赛古丽不慕地位和钱财,嫁给了逃难来到新疆的林振川。小说中,一个个中国女性的光辉形象通过情节的铺陈,跃然纸上。

将近四十年前,我与昌国在家乡商城时,受到涂白玉老师的影响与支持,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昌国后来走上了重要的领导岗位,但热爱文学之心依然,在退休之际,捧出了一本本有历史厚重感和浓郁地域风情的长篇小说,让我等艳羡不已。付梓之际,昌国嘱我这位出版人写几句话,却之不恭,只好献芹于前,算是给读者诸君做一次导读。

周百义

2018.6.25

(周百义,湖北省编辑学会会长,湖北省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会长。)

后记

这部小说虽然写得很辛苦,但还是比较顺畅地写完了。小说写得如何,只能请读者朋友评判了。我不想多说为小说作推荐宣传的话,只想说几句与小说内容关联的话,也算个人的创作小结吧。

这部小说孕育时间很长,可以说是十年前的事,开始想以金沙畈镇为背景,写几个家族的命运纠葛、爱恨情仇,但写家族小说的很多,以我的功力,不说超越了,能胜任就不错了。于是,就暂且放下。接着在故乡发生了一件事,让我久久不能释怀。那是清明节后的一个雨天,我因回老家扫墓,清早在山上走动,在一座被青松翠柏掩映的土坟前,看见一个花白头发的老人,长跪在坟前,突然老人扑向坟前石碑,仰天长吼:“我悔呀,五十年了!”然后头叩向石碑“咚咚”作响。我被好奇心驱使,悄悄向老人靠近,只见老人额头渗血,满脸热泪,不停地叩头,不停地叙说:“我错了!”“我悔呀!”“我该死……”这情景让我震惊。老人是做了什么样的错事,能让他如此的悔恨,如此的愧疚?人都可能做错事,做坏事,但如果这错事不是痛彻心扉,铭心刻骨,老人家怎么可能会如此愧疚不已,长跪痛哭呢?这里面一定有故事,当我走近老人,想与之交流、了解缘由的时候,老人不知所终。但这个情节一直在我心中萦绕。缠着绕着竟与我正在酝酿的小说构思碰撞到一起了,于是就有了这部小说真相探寻和灵魂救赎的故事和主题。

接着说小说的结构和呈现形式。如果正面叙述,按年份按时空写下去,恐怕写两个这么长也不一定能收得住。小说历史跨度这么大,涉及年代这么长,只能采取倒叙和穿插叙事了。我写小说少,写长篇更是凤毛麟角,这种结构叙事的方法,我心中没数,也没经验,只有请评论专家和读者朋友们说长道短了。

再说小说语言。这部小说有点长,可能废话比较多,但正如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哪一点都是自己的心血,自己的辛苦,舍不得下手大删减。其实这里面也有个功力问题,功力好,三百字就能把情节和人物写清楚、写生动,功力不到,五百字、八百字也写不透彻。

记得,开*部小说研讨会的时候,我曾经说过,*部小说写的是欢乐的故事、幸福的故事、美丽的故事。而第二部小说可能就要写辛酸的故事、痛苦的故事、悲惨的故事。我算是兑现了自己的承诺,这部小说写了不少悲惨辛酸的故事。小说的好几个人物,命运都是悲剧,比如雷飞侠、雷淑娴、林英、林海,尤其是雷淑娴和林英母女俩,她们的悲惨命运际遇,让人痛心不已。尽管改了很多遍,看了很多遍,但每次看到她们的悲惨结局,我依然控制不住,热泪长流。也许,悲惨的故事更能触及灵魂,深入人心。

小说即将付梓,想到自己的心血和成果能呈现在成千上万的读者眼前,让读者朋友分享我的创作,高兴的心情难以言表,对我这个一大把年纪才动手写小说的人来说,是一个莫大的褒奖,我给自己点个赞。小说能得以出版,我真诚感谢许许多多对我给予无私支持和鼎力帮助的人。首先要感谢的是作家出版社总编辑黄宾堂先生,*本小说出版时,我与黄总编并不认识,只是在他参加作品研讨会时才见了一面,但黄总编的睿智和情怀,让我甚为敬佩。这本小说出版,与黄总编也只是在微信上联系了一次,而黄总编只有仅仅十个字“出版我安排,小说你改好”,便为我排忧解难。黄总编的胸怀和境界更让我折服。其次要感谢这本小说的责任编辑田小爽女士,是小爽女士孜孜不倦地为小说把脉问病,细微认真地为小说打磨修改。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依然为作品出谋划策、润色把关。还要感谢我幼时至交、一生的好友,原长江文艺出版社总编周百义先生,在出版事业依然十分繁忙的情况下,为本书作序。还要感谢郑州大学部分老师和同学们,为本书打印和校稿,还要感谢河南省新华书店、大河书局和北大盛世格局商学院的朋友们,他们为本书的发行尽心出力。小说是我写的,但它的正式出版,是诸位朋友帮助关爱的结果,在此一并深表谢意。

写小说虽然很累,但我依然期望能再写下去。

历史老人以他急促而稳健的步伐走入了公元1996年。当时中国正要经历两件事情。一是准备庆贺香港回归;二是应对突如其来的亚洲金融危机。大城市里的人们忙得不亦乐乎,而我的目光却投向了远方。在新疆东北部的腾格里大草原,在草原的清河县扎哈林小镇。这个小镇离新疆首府乌鲁木齐九百八十公里,离戈壁三百八十公里,离沙漠二百四十公里,离边境四十公里。

十月的扎哈林小镇,安静而神秘,自然而平和,天空无限蔚蓝,当朝阳还未升起,天已大亮的时候,用“碧蓝如洗”还不能形容无垠天空那沁透心肺、大彻大悟的蓝,蓝得让人不忍心用行动和言语去影响她的倩影。让人更想用一切办法,哪怕是生命,留下那满天纯正圣洁的蔚蓝。太阳普照大地,天空蔚蓝羞涩地离开人们,悄悄隐藏在地平线里。今天的腾格里草原,难得的没有风,几缕炊烟从建筑和毡房里优雅而又迟缓地走出,执着而又蹒跚地冉冉升起,去追逐那逐渐走失的蓝天。小镇四周整齐而又错落,独立而又成片的桦树、杨树、柳树无语而又俏立,忠诚而又威严地注视和守卫着这片土地。一阵微风掠过,树叶惊起“哗哗啦”的掌声。远处,腾格里河水,静静地流淌,清澈而明净的河水在阳光映照下,泛着银光。西北的昆仑山脉系的达金山也在太阳的映照下,青郁而巍峨,这是新疆难得的一块有山有水、水草丰美的地方。往西二百多公里,是一望无垠的沙漠,往南三百多公里,是直接天际的茫茫戈壁,这里绿地蓝天,青山碧水,天与地相得益彰,山与水自然天成。这也可能就是元太祖成吉思汗选中这个地方做帝业基地的缘故。

清晨的脚步已经走近,只有百十户人家的小镇开始醒来,毡房掀开了门帘,门店敞开了大门,牛羊也开始离开栅栏,在草原上撒欢。小镇上的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塔吉克族、锡伯族、汉族人也都按照各自的族规,开始了一天的生计。

随着“丁零——”一阵清脆而悠长的自行车铃声,邮递员杨棒来到了小镇深处的一个大院前,高喊:

“振川吉林大哥,挂号信。”

“吱呀——”大门开了,一位身材高大,满脸胡须,身板结实的壮汉走出来:“老杨头,早。”

“老兄,过去都是依赛古丽大嫂出来,今天你怎么……?”

“老杨头,奇吗?怪吗?我昨天一夜没有睡好,早上睡不着,在院子里转动转动筋骨,巧了,你就送信来了。”

“那也巧了,过去的电报、包裹呀,信呀,基本上都是你儿子女儿的,今天哟,可是你的信哟,你看看,振川吉林·赛义德,写成赛日德,还有个汉人的名字。”

“什么名字?”

“林振川。”

“啊!”振川吉林·赛义德惊异失声,脸色急变,只可惜,满脸胡须遮住了他惊变的表情。

邮递员老杨在清河县几十年,见多识广,预感这里面一定有什么内情,但又不方便直问:“老兄,这林振川是你还是托你找的什么人?或许寄错了,要错了,我退回去。”

振川吉林·赛义德几乎愣在当场,但马上镇定了神态,“我……我估计这封信是寄给我的,这林振川,肯定是要托我打听的汉人。”

“你肯定?”

“当然。”

“那好,请你签上名字,这封信我是送到了。如果不对,你一定记住退

给我。”

邮递员老杨怎么走的,走了多长时间,振川吉林·赛义德已毫无知觉,他僵立在小院的门后,用身体自然地把大门关上,然后靠立在门后,僵尸般地盯住手上的挂号信。

仿佛从遥远的天际走来,这姓名,林振川,能不熟悉吗?尽管几十年没用了,这笔迹,能不认得吗?尽管已经半个多世纪了,这封信的发信地址,能不清楚吗?尽管离这里七八千里地,还有发信地址后面发信人很小字体的落款:雷经天,能不熟悉吗?那是自己的师傅,恩人,岳父。

振川吉林·赛义德的眼睛模糊了,头脑木沉木沉的,一向站立有相的他,一向礼仪威正的他,一向沉稳老辣的他,无声地滑落在地,跌坐在门后边……

振川吉林·赛义德在门后边整整呆坐了两个小时,这两个小时是过去他练功的时间,也是他晨走的时间,还是他早上独处的时间,他老伴依赛古丽知道,大儿子民敦尔克·赛义德、二儿子撒克支颜·赛义德知道,就连大女儿阿拉尔汗和二十一岁的小女儿凤凰妮娜也都知道,因此,早上这两个小时,家里人一般是不会打扰他的。

但是,两个小时过去了,振川吉林·赛义德没有像过去一样,准时回到正屋里吃早饭,老伴依赛古丽悄悄地走出内屋,推开房门,她看见了跌坐在大门后边的老赛义德,心中一慌,忙不迭地叫了声:“赛义德……老头子!”说着,急忙跨院奔振川吉林·赛义德而来,走着还喊着:“赛义德,你怎么啦?”

依赛古丽的喊声震醒了陷入沉思和回忆的振川吉林·赛义德,他一弹而起,从地上“腾”地站了起来:“没事。”

“老头子。”依赛古丽过来拉扶振川吉林·赛义德。

“刚才打了个盹,一点事也没有。”

“没事我就放心了。你看看时间,超了十五分钟。”

振川吉林·赛义德并没有看时间,“是超了。”

“超点时间有啥事,关键是身体别有事。谁的信?”

“我的。”

“你的?”

“要买煤的。”

“我还以为是撒克支颜的呢。”

振川吉林·赛义德来到自家小餐厅,发现全家老小都坐在那里等他。振川吉林·赛义德家教十分严格,家长不到场,长辈没坐下,任何人是不能早吃的。因为过了开饭时间,又因为振川吉林·赛义德没到,二儿子一家三口,大女儿已经出嫁了,但来了一位外甥女,小女儿凤凰妮娜等都端坐在餐桌旁,等待家长振川吉林·赛义德的到来。

赛义德坐下,“吃饭吧!”

今天的早饭枯燥无味,因为老赛义德一言不发,过去早饭时老赛义德除了问问儿女们的经营和学业情况,还经常说些快乐轻松的话,介绍些有意思的知识问题,考问孙子、孙女们。这些问题包罗万象,天文、历史、数学、物理、文学无所不包,以至于儿孙们想知道这位家长怎么会如此广征博引,如此博学多才。老爷子不但出问题,而且能解答他出的很多问题。所以,不仅吃饭气氛很宽松,而且整个家庭的气氛也特别和谐。但振川吉林·赛义德家又有特别严格的家教,谁也不能违背,违背了就要受到惩罚。

饭吃完了,赛义德放下碗筷:“老伴,孩子们,这两天我有点事,要去地窝子里休息一下,你们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有什么事等我出来再说。”

“哎——”全家老小齐声答应。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生死救赎》胡昌国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