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字码头”读库:有话好好说》王晓峰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王晓峰,旅大师专数学系、辽宁师大中文系毕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辽宁省作家协会理事、辽宁省作家协会特约评论家、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兼职教授、大连市文联副巡视员、大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该作品收录了大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王晓峰先生的随笔120多篇。文中语言幽默、妙趣横生、不拘一格。不少篇章是用自己身边的人、事来说出自己的感慨,目光敏锐、见解独到。具有极强的思想性。
王晓峰是国内知名的文艺品论家,他的作品曾得到过一些文学大家的充分肯定。他对作品的评价见解独到,犀利的语言中不乏幽默,他的评论能让你在快乐中对一部作品得到充分地了解。
精彩推荐:“字码头”读库之:原乡记忆、你的敌人在镜子里、那时候我们长尾巴、飞行者、清凉歌、燕子东南飞、大反话、钟声敲响两次、替天行孝、秘密生活和催眠。
留住阅读和写作的心
滕贞甫
网络时代,很多人似乎慢慢丢掉了阅读的习惯,在市场力量的推动下,消费性的写作也成为了当下的文学主流。
大连是个现代化的海滨城市,在这里工作和生活着一批全国知名的文学作家。他们中间有恪守文学表现时代传统的50后、60后作家,也有表现人物成长和个人生活、侧面展现历史的近70后作家。“字码头”读库推出十二位作家的经典文学作品集,包括作家自选的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随笔集。这些作品关注和表现的题材十分丰富,涵盖了历史、现实、农村、工厂、部队、知识阶层、都市时尚生活、现代女性和新人类。写作方面各具特点,有简捷明快、以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者,也有的以对人、事、物细腻的描绘和铺陈见长。如,孙惠芬对北方乡村农民及民工人物内心的丰富变化的细腻描绘,马晓丽对部队生活的深刻体验及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广、丰富的描述。陈昌平的小说让小人物走进历史,他书写普通人不同历史时期的卑微心理和悲凉人生,在貌似松弛的叙述中透出内在的凌厉无比的锋芒。
该读库作品的另外一个特点是既有故事情节,又能把这一故事讲述得娓娓动人,叙述得有技巧。津子围的小说宁静、平和、自由、开放,没有过多的笔墨渲染心理分析,而是在委婉地讲述着一个个故事,那些现代性的感受和先锋思考,在他的作品中深深地隐匿于个性的皮肉之下。
“字码头”读库中的散文和随笔也有着鲜明的特点。邓刚、素素、宁明,他们的作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着“文革”、知青、改革、文化、历史、社会、人生问题,这些问题同时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他们力图通过他们的作品回应着历史、现实提出的问题,引领和解答着人们的思考。宁明的飞行散文有着重要的拓展与探索意义,不仅填补了国内散文创作领域书写飞行题材的空白,还为零距离状写蓝天体验提供了文本借鉴。
“字码头”读库与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相一致,从中我们找回了历史与记忆,找回了哲学的思考,她承载着当代文学的审美追求,展示着中国文坛梦的趋向与特征。她不仅是对文学资源的一种深度挖掘和发现,同时对当下中国文化的空间、文化的积淀、文化的推动,具有双向的拓展和深化作用。网络时代,我们更加相信,品质上佳的作品还会让人不自禁地想多读些书,让人静下心来投入写作,因为系统的阅读、精致的写作,最终只能让知识体系完整而不是碎片化。
最后寄语读者、作家:请留住你们阅读和写作的心。
(作者系中共大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大连市文联主席)
《你要当面夸夸我》生活里总会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有一天,我的心情不太好。至于什么原因我不说了,怪不好意思的。反正用同事小钱的话来说:“老脸拉得挺长的,阴森森的一上午。”但是,在那个下午,办公室里来了一个漂亮的女性,坐下来就没有要走的意思,好像也没什么事儿,只是找话和我说,滔滔不绝的,主题有三,一是夸我这个人善良、心眼儿好;二是夸我的文学评论写得好;三是夸我干练、能力强。她夸我的具体内容我就不详细说了,我这个人的个性你还不知道吗,谦虚得都习惯了。我的心情就此而由阴转晴了。也就在这时我突然发现小钱在那个女人的背后晃来走去、挤眉弄眼的,像是十分高兴。小钱是个藏不住心事儿的人,看她那一副得意的样子,我便知道这天下午便是她精心构思的一个骗局:一个“美人计”,让来人往死里夸我,哄我高兴。用相声演员的话来说,叫“逗你玩”。已经知道这是阴谋了,但我心里还是高兴,还在继续特别有心情地听着那人夸我。没有谁不爱听好话的。在生活里想听点好话并不难。教育心理学把说好话视为激励原理。说一个学生表现不好,学习又差,你当老师的不能挖苦打击,而要找出这人的优点,往死里夸,鼓励他发扬优点,克服缺点。这人进步就大了。据说这是美国佬惯用的招数,说是在美国,夸人的话满天飞。这种激励原理可以运用到各行各业、不同阶层、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人身上。比如对待你的领导,你不能表现出不满,不能去发牢骚,不能自个儿去生闷气,那是和自己过不去。你就应该像小钱那样,看见领导不高兴了,找些优点找些好话鼓励他,效果颇佳。当下文艺界不少的作品研讨会、座谈会便是“激励原理”最成功的范例。一伙专家、评论家、文艺家坐在一起,大王、小王、会儿、主儿、副儿排列清楚、摆好,座次不乱。之后便让他们放口去夸人。你听着,全是好话。专门给一个人,或者他的作品说好话。都是很认真地去说,都有充分准备地去说。你看见媒体上报道的某某人或某某作品的座谈会(有时也叫研讨会),大都是这种情形。我敢说,当下你几乎找不到一个专门给人提意见、挑毛病的研讨会和座谈会。谁能受得了这个,谁的心理承受能力能有那么好:大家争先恐后地站起来,气势汹汹地说,你这里不行那里也不好。这种会议现在没有过去却有。“文革”时期有“大批判会”,或叫“批斗会”,还有“斗私批修会”。那是无中生有、无线上纲、专门给人家找毛病的会;现在这类会议还有一类,属于不讲情面的,是在法院开庭审判的会,那可是不说优点全说你的不是。文艺界的研讨会、座谈会里就不能全说缺点、局限了。这些会议好像只有一个主题,就是夸人夸作品。夸人、讲人的好话不见得就是坏事。以我为例吧。我大半生走来,吃的是文学饭,从内心里也喜欢这碗饭。等到我感觉特别好的时候,你当头一棒:你的评论写得不好,你不适合搞评论。这不是往死里逼我吗!你还想不想让我继续活下去了?这不是一下子就把我的积极性彻底挫伤了吗。点击进入阅读:精选《“字码头”读库:有话好好说》王晓峰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