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绝招》少一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少一,本名刘少一,土家族,大学文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公安文联签约作家。2013年开始文学创作,2015年就读于鲁迅文学院,已在《当代》《民族文学》等全国20多家文学刊物发表中、短篇小说,散文一百多万字,多部作品被《中华文学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长江文艺·好小说》等刊物转载,中篇小说集《看得见的声音》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绝招》入选2018年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获公安部第十二届、第十三届“金盾文学奖”,2016年《民族文学》年度奖,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首届“土家族优秀作品奖”。多部作品被收入各种选本,现供职于湖南省某县公安局。
《绝招》是一部公安题材的中短篇小说结集。作者少一是一位基层公安机关作家,有着扎实的文字功底、深厚的生活阅历和丰富的在场经验。他的作品故事生动,情节饱满,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他笔下的人物形象丰满,很接地气,能提升读者的阅读品味;他的文字自然清新,幽默风趣,有着亲切的感染力。作者走出书斋,远离那种经验化、脸谱化的书写,同时把笔触伸向更为广阔的多维空间,使作品洋溢着浓郁的社会生活气息。为当今公安文学创作提供了一个异质性文本,也给读者带来某些新鲜的阅读体验。
少一有着令人愿意倾听的叙事本领,在绵密朴拙的描写中,自有一种娓娓道来的真切感染力。他的小说因此具有中国人喜爱的故事性,一个个凡俗生活中的烟火传奇在他笔下跌宕起伏,妙趣横生,情节饱满,余味无穷,透出让人思索的人生底蕴。他笔下的人物有血有肉,各有个性,人物的棱角张弛有度,生动表现了主人公的理想道德追求,以及人物各自不同的内心冲突,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和醒世价值,是对正义热切的呼唤与礼赞。
从生活中来的“绝招”
叶梅
少一为湖南石门土家族。他开始写小说时已年近五十,但虽出道晚,却来势汹涌,短短几年间,这位姗姗来迟的文学“新人”在《当代》《民族文学》《北京文学》《湖南文学》等全国知名文学刊物上佳作频发,几乎每篇都招惹人眼,引得读者及文学界的关注。
我与少一相识于2013年年初,先是读到从《民族文学》邮箱自由来稿中选出的短篇小说《假币》,顿觉眼前一亮,这位叫少一的作者显然是一位擅长说故事的人。不久,《民族文学》杂志社在京举办多民族作家改稿班,正好请来了少一,见面交流之后,方知他果然是一位经历丰富、志趣盎然的人。少一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生活之路多有坎坷,高中毕业后先是回乡种地,后来当过民办教师、乡广播员,再后来干起了个体户,杀猪卖肉、开餐馆旅店、收废品、卖土特产。少一是个吃得起苦的土家汉子,他老家石门在湘鄂交界的武陵山脉深处,兄妹四人他为长兄,贫寒家境将土家人撑门立户的重担搁在了他的肩上,可贵的是他在为生计奔波的同时,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精神追求。他上高一时便爱好文学,曾在全市作文竞赛中获得第二名,后来在生活中采写过几百篇新闻故事,成为方圆几十里小有名气的“土记者”。他坚持自学,报考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湖南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经过了艰辛漫长八年之久的自学高考,同乡一起报考的人全都半途而废,而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跑到了终点,并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进入警营之后又走上公安宣传的阵地,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少一所经历的各种生活体验成为他自豪的财富,为自己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2011年的秋天,他一口气写出了三个中篇小说,然后直接投进了从未联系过的刊物邮箱,后来竟很快分别被《当代》《民族文学》《湖南文学》等刊物发表,又很快被《中篇小说选刊》等多家杂志转载。他发在《民族文学》的短篇小说《假币》和《家贼》,被加以责编点评和“特别推荐”。大家惊喜于这位厚积薄发的新人出手不凡。
少一出现在文学之路上,五年以来,他的小说创作硕果不断,多次被收入《全国公安文学精品选》及多家刊物的选本,并获得“第12届金盾文学奖”等奖项,这次又入选《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是他辛勤耕耘的结果。
选入本书的多部中篇小说都来自少一*为熟悉的公安题材,是他近年来的代表作,也正是他从生活中开掘出的心血之作,是接地气、从湘西那片土壤里长出的有滋有味的果实。这些作品浸染着世俗生活混沌厚实的味道,与那些隔靴搔痒、先验的抽象脸谱化的书写泾渭分明,敢于直面生活痛点、敏锐捕捉凡俗生活中的幽微。少一的文学观之一,就是要写出“好看的小说”,他有着令人愿意倾听的叙事本领,在绵密朴拙的描写中,自有一种娓娓道来的真切感染力。他的小说因此具有中国人喜爱的故事性,一个个凡俗生活中的烟火传奇在他笔下跌宕起伏,妙趣横生,情节饱满,余味无穷,透出让人思索的人生底蕴。
同时,他所反映的公安题材和社会生活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在鲜明的善恶褒贬之中,既有执法如山不可违背的法律尊严,也有世道人心民间道德的价值取向,读者很容易把自己摆进去,与作品中的人物融为一体,从而获得心灵启示和审美的愉悦。他为每部作品设计出一种好的结构,让不同的人物相互有机地交织在一起,使人物性格在故事中得以较好的展现。他所塑造的公安干警有血有肉,各有个性,人物的棱角张弛有度,生动表现了这个特殊群体的理想道德追求,以及人物各自不同的内心冲突,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和醒世价值,是对正义热切的呼唤与礼赞。
少一有着从事公安宣传工作二十年的文字经验,善于透过生活表层揭示事物本质,作品喜用开门见山而又悬念不断、引人入胜的创作手法。他的语言饱蘸着生活的原汁原味,生动鲜活,且不拖泥带水,干净利落,具有浓郁的湘鄂西地域特色,并略含讥刺、辣而不俗,具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表现。他在语言的运用上得心应手,为故事的演进提供了艺术张力。
少一写出了小说《绝招》,而支撑他写出这些作品的绝招来自于生活,以及他对生活所投入的热烈情感,相信读者能由此读出作品的道德、筋骨和温度。
2018年11月21日
假发
一
皮志远躲在花园凉亭下一根水泥柱子后边,看见五楼东头那扇窗口漏出一团昏蒙光亮,心里悬着的石头砰然落地——阿弥陀佛,房间的主人在家!
皮志远不是唯心论者,但他办每件事情时都有一种习惯性的心理期待,那就是顺利,别出岔。他掏出手机,摁出一连串阿拉伯数字——这串阿拉伯数字的后面是他今晚求见的人。
务必先打电话联系。这是政工室主任习让才叮嘱给他的注意事项之一。此前,局里已有传闻,说是前任掌勺的大师傅凌晨五点钟到三楼食堂开灶火,发现本局某美女从五楼东头那间房子里飘逸而出,下楼时正好碰上大师傅,神色颇有慌乱。他们彼此认识,鸟事心照不宣,这般邂逅兀自尴尬,擦肩而过时点头招呼而已。大师傅年轻,嘴巴不知轻重,不小心把事情泄露出去,很快惊动五楼主人。于是,合同远没到期,大师傅即被解雇。当然,解雇他的理由不是因为他看到了不该看到的人,说出了不该说出的秘密,而是说众口难调,机关干部职工不可能一个口味吃到底,换口味就要换厨师,名正言顺——教训惨痛,习主任不想让皮志远重蹈大师傅覆辙。
阴局长从外县调来公安局时,在县城没住房,他的安乐窝建在市里。局里就把机关综合服务楼的五楼东头腾出三间,重新装修后作为局长的生活区。据说,生活区里一应俱全,居家之物应有尽有,装潢极尽奢华,花掉局里不少银子。究竟奢华成啥样,见过的人区区可数。他们不言说,对外人永远都是谜。
摁下发送键之前,皮志远从柱子后面侧过脑袋,目光朝花园旁边怯怯地扫描一遍。综合服务楼是局机关大院尽头的建筑。从大门进来,先进办公楼,办公楼后面是停车坪和宿舍楼,宿舍楼再往后走,抵近院墙才是花园以及紧挨花园的服务楼。皮志远今晚上要做的小动作除了习主任之外,不能让任何人知道。所以,他必须十分小心,搞不好会弄巧
成拙。
手机屏面上跳动着信号发送的提示,皮志远的心跳也跟着提速。几乎在响铃快要结束的瞬间,阴局长才接电话。哪位?只有简单俩字,语气也阴阴的。皮志远的号码肯定不在他的常用联系人之列,阴局长不担心得罪人,客套大可免去,用俩字足够了!
阴局长,您好。我是皮志远。
电话那端稍微顿了一下。皮志远这名字太大众,很显然,阴局长不能确定打电话的皮志远会不会是单位的皮志远。
皮志远不想让领导老费神,让领导老费神领导自然不高兴,领导如果不高兴,事情定然办不成。他马上自报家门,局长,我是政工室的皮志远。
噢,小皮呀,有事吗?
我个人有点小事情,就是……想给您汇报一下……有风凭空吹来,皮志远身子抖了抖,说出的话像打点滴。
阴局长瓮声说,什么事情不能在电话里说吗?
阴局长是在耍官腔,皮志远懂这个。他在心里骂娘:能在电话里说清楚,我还不如直接到你办公室说呢。老子的事情就卡在你手里,你不就等着我上门烧香吗?还装什么装!他说,阴局长,我还是想当面给您汇报,我知道您很忙,但不会耽误您太久……十分钟,不,五分钟足够了。皮志远心里想的是,老子一分钟也不想在你那儿多待!
阴局长打断皮志远的话,没事,你来吧。
不能让阴局长知道自己就在楼下打埋伏。皮志远说,请阴局长稍候,我十分钟到。
时间空转。在接下来的十分钟里,皮志远把自己准备向局长汇报的腹稿在心里又默默巩固了一遍。
给阴局长*是习主任不得已出给皮志远的馊主意。习主任咬牙切齿说,我一贯是不主张给领导*的,*是顾面子的说法,它本质的意义是行贿。可是,小皮呀,你如果不意思一下,事情可能办不成。呃,大家都这么搞,风气稀烂的坏!我也没办法。
送!皮志远豁了出去,只要事情能办成,送就送。
难就难在这里。习主任犹豫说,不送是*搞不好,但我也不敢保证送了就一定能成。这是一把双刃剑,你可要想清楚。
皮志远没选择,只能赌一把。他说,习主任,顾虑不了那么多,事情逼到这步,你看送多少合适。
习主任说,我还想问你呢。在*问题上,习主任和皮志远都严重缺乏经验,他俩碰到了*的难题。不过,习主任*后还是给皮志远提供了一个参考意见:五百是不是少了点?我看还是送一千吧。
皮志远心里旋了一下,说,我觉得一千恐怕也少了点,那么大个局长,怎么送得出手?两千吧!
皮志远的大方已经超出习主任想象。习主任对皮志远的家底很清楚:皮志远一家这几年都在啃老本。他拿一份临时工工资,老婆进城后花主要精力照顾儿子读书,每天抽空从菜农手里批点小菜,然后着篮子贼一样和城管躲猫猫,串着小巷子叫卖。卖出去赚钱,有积压带回家自销,总之不蚀本。家里还供养着打太极拳的老妈和喜欢搓搓小麻将的老爸。习主任真想不出皮志远哪来的底气答应一下送两千元。
皮志远是习主任不拘一格从大山里直接选拔到政工室文秘岗位上来的人才。他之所以对皮志远的事情很上心,是因为自己曾红口白牙给人家做过承诺,答应解决身份问题。可是,*近他的工作遭遇阻力,而且很明了,阻力的源头居然出在阴局长那里。当初,选皮志远上岗是报请阴局长同意的,他拍过板、表过态,说只要是人才一切都好办。现在突然变卦,事情难办,习主任分析来分析去,症结多半出在人民币那儿,皮志远不破点财可能过不了阴局长那一关。
三年前,阴局长新上任,习让才被调整到政工室当主任。当时的政工室情况颇为不妙,靠耍笔杆子起家的赵副主任功德圆满,从无聊的文字堆里解脱出去,提副科到新的岗位履任。另一小伙子仗着自己亲舅在市政府当副秘书长,也撂开鼠标跳槽进了油水部门,留下来的只有一个临近退休的吴姐。吴姐把年龄当资格,喜欢上自由班,自不受人待见。每年轮到人员调整,她就成了人家脚底下的皮球。据说,吴姐和阴局长是大老乡,局长才点名安排她到政工室当内勤。可是,政工室不缺内勤,缺的是文秘人才。习主任深知现在文秘人才的匮乏用青黄不接来形容显得有点乐观,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出现了断层。他不想干这个鸟主任,向局长请辞,局长不允,给他开条件,要他从全局年轻人中挑选两个德才兼备的充实到政工室。
政工室工作不能垮,尤其要走活公安宣传这盘棋。阴局长还感叹道,看来,培养文秘工作人才成了我局迫在眉睫的工作,不引起足够重视不行了。
可是,习主任与局长的想法不敢苟同。局里现有的年轻人他全知根知叶。别看他们一个个人五人六,文凭摆出来也梆梆硬,但多是空心萝卜,肚子里缺真货,别说要他们写篇锦绣文章,哪怕写几个汉字都歪七扭八像鸡爪爬。这样的人占着文秘岗位,简直辱没了文字工作!不要也罢。问题的关键还不在这里,关键的问题是现在的小年轻都心态浮躁,谁也静不下心来干本职。他们钻业务没长劲,学旁门左道倒无师自通,只把政工室当跳板,一心削尖脑袋往上爬。
阴局长对习主任的观点骨子里认同,无可奈何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说出来听听?
习主任说,真正选拔人才,我就不管他是什么身份,有没有学历,只要他有真本事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