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作者:(清代)杜纲合著者:沙文
《南史演义》是由凤凰出版社出版的。
南朝是东晋之后建立于南方四个朝代的总称。自公元420年东晋王朝灭亡之后,在南方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而它们存在的时间都相对较短。刘宋受禅,共八帝六十年;萧齐代兴,共七帝二十四年;梁武继统,共四帝五十六年;陈氏代梁,共五帝三十三年。这是我国历史上朝代更迭较快的一段时间。
大家对于南朝的印象大体是楼台烟雨、寺庙林立、豪门氏族、战乱频仍。其实,南朝同样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年代,同样是一个风云激荡、英雄辈出的年代。
南朝并非都是一个偏居一隅的小朝廷,它继承了东晋的领土,其范围为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其中刘宋国土面积最大,北疆达到黄河;南陈最小,只有江陵以东、长江以南的狭小国土。南朝除了梁末大乱之外,其他时期的战乱基本是短时局部的,大部分地区相对比较稳定。
南朝是继东晋之后,由汉族在南方建立起来的朝廷。虽然这四个政权各自只存在几十年,但是为汉族文化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南朝对南方的经济进行了大开发,南方人口大量增加,南方的商业和手工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建康、江陵、扬州、成都等一批大城市开始出现,工商业也得到了相当的发展。魏晋时期还比较落后的闽江、珠江流域也得到了初步的开发。南朝为盛唐的产生,为江南的崛起,奠定了极为重要的物质和文化基础。
我国明清历史小说内容丰富,数量甚夥,影响深远。它们大多在明代已基本完成,故而明代历史小说博得了 其浩瀚几与正史分签并架 的美誉。但仔细考察,我们就会发现,明代历史小说并未将各王朝之正史演义殆尽,而是有所缺失的,这就是南北朝史与元史。孙楷第先生曾说: 小说演史自元以还最为繁多,历代史事几乎遍演,唯南北史久悬,无人过问。 (《戏曲小说书录解题》)这一状况在清乾隆后期得以弥补。乾隆五十八年、六十年,杜纲分别编撰了《北史演义》、《南史演义》。在《北史演义》、《南史演义》的创作过程中,杜纲先创作了《北史演义》,后来听友人之劝,又创作了《南史演义》。
杜纲,别号草亭老人,江苏昆山人,生活在乾隆时期,具体生平不详。除《北史演义》、《南史演义》外,还创作了拟话本小说集《娱目醒心编》。其友许宝善云: 草亭老人家于玉山之阳,读书识道理。老不得志,著书自娱。 (《娱目醒心编》原序)
《南史演义》主要记述了宋、齐、梁、陈四朝的兴衰盛变。小说结构清晰,主次有序,人物形象鲜明,语言通达流畅。在这个 你方唱罢我登场 的纷繁更替中,作者浓笔重彩描写了宋高祖刘裕、齐高祖萧道成、梁高祖萧衍、陈高祖陈霸先这四个开国之主,又着重刻画了宋苍梧王、齐东昏侯、陈后主等亡国之君的荒淫和侯景之乱给百姓所带来的深重灾难。这样就把复杂的历史,一一展示在读者面前。小说阐明了这样一个道理: 其兴也,必有所以兴;其亡也,必有所以亡。 所以 之缘就在于一个字—— 民 。小说基本根据正史演绎而成,野史传言时见其中,使得小说更为跌宕起伏。
《南史演义》版本不多,此次点校以乾隆六十年原刊本作为底本,同时校核相关的正史。对于书中明显的错讹,予以径改。有些古小说中的通假字、俗字,如不影响阅读,则保留原貌;如易引起歧义,则改之。原书中许宝善(自怡轩主人)的评点则不予保留。
一部《南史演义》尽可一览, 宁可执‘金粉’两字概之耶 ?
版权页:
第一卷 晋室将亡廊庙乱 宋家应运帝王兴
粤自西晋之季,惠帝不纲,贾后乱政,宗室相残,群雄四起,天下土崩瓦解,遂至大坏。琅玡王睿,避难渡江,收集余众。以王导专机政,王敦总征讨。江东名士贺循、顾荣辈,相率归附,奉以为君,即位建康,遂开东晋之基,是为元帝。其后遭王敦谋逆,郁郁成疾,在位六年而崩。子明帝立,会敦死,其党皆伏诛,大乱乃定。明帝在位,三年而崩。太子即位,是为成帝。庾亮、王导、卞壶同受顾命。苏峻反于历阳,兵人台城。卞壶战死,庾亮出亡,天位几失。赖有温峤、陶侃诸贤,奋义起兵,入平内难。峻以败死,晋室复宁。帝在位十七年,国家无事。及崩,二子俱幼,乃迎帝弟琅玡王岳为嗣,是为康帝。二年去世,太子聃即位,是为穆帝。其时桓温都督荆、梁等州,坐拥强兵,遥执朝政。出师平蜀,进封临贺郡公,威名大震,朝廷畏之。时殷浩有盛名,帝引为心膂,欲以抗温。哪知浩徒负虚声,全无实用,出兵屡败,温上表废之。由是大权一归于温。穆帝崩,无子,乃立成帝长子丕,是为哀帝。帝在位四年崩,无子,弟琅玡王奕立,是为废帝。温有篡夺之志,诬帝夙有痿疾,嬖人来灵宝等参侍内寝,秽乱宫掖,所生三男皆非帝出,恐乱宗祧,遂废帝为海西县公,迎会稽王昱登极,是为简文帝。帝美风仪,善容止,神识恬畅,然无经济大略。谢安以为惠帝之流,清谈差胜耳。在位二年,常忧废黜,俄以疾崩。太子矅即位,是为孝武帝。其时桓温已死,桓冲继之,尽忠公家。又任谢安为相,总理朝政。安有庙堂之量,选贤使能,各当其任,内外称治。大元八年,苻坚入寇,发兵八十七万,前临淝水,旗鼓相望,千里不绝,举朝大恐。安不动声色,命谢玄、谢石率兵八万拒之。将士奋勇,大败秦师。死者蔽野,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将至,心胆俱裂。亏此一捷,国势遂固。人皆谓安石之功,实同再造。那知良臣去世,君志渐侈,日复一日,渐渐生出事来。 今且说孝武帝,初政清明,信任贤良,大有人君之度。既而溺志于酒,不亲万几。有同母弟道子,封琅玡王,悉以国事委之。道子亦嗜酒,日夕与帝酣饮为乐,复委政于中书令王国宝。以故左右近习,争弄威权,交通请托,贿赂公行,朝局日坏。尚书令陆纳尝望宫阙叹曰: 好家居,纤儿欲撞坏之耶? 群臣上疏切谏,帝皆不省。国宝既参国政,窃弄威福,势倾朝野,却一无才略,唯以追佞为事。凡道子所欲,无不曲意逢迎,故道子宠信日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