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鲁迅文集·散文诗歌卷》鲁迅 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小名樟寿,至三十八岁,始用鲁迅为笔名。浙江省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幼时就读于绍兴府城内私塾三味书屋,1898年考入江南水师学堂,1899年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路学堂,1902年被选派赴日本留学,入读东京弘文学院,1904年转入仙台医专学医。1906年终止学医,在东京研究文艺。1909年回国,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和绍兴中学堂任教。1912年民国政府成立后,先后在教育部及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校任职。1918年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发表了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此后陆续出版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1926年间编著《汉文学史纲要》、《而已集》及《故事新编》的部分作品。1927年到上海,专事著作。陆续写作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及三本《且介亭杂文》等大量杂文,抨击时弊、揭露黑暗,成为中国现代文化界的精神领袖。
《鲁迅文集·散文诗歌卷》收录了鲁迅先生最经典的散文诗歌集,包括《朝花夕拾》《野草》《诗歌》以及其他散文的汇编等。
(1)《鲁迅文集·散文诗歌卷》收录了鲁迅先生*经典的杂文集,包括《朝花夕拾》《野草》《诗歌》以及其他散文的汇编等,可谓内容丰富且经典。(2)《鲁迅文集·散文诗歌卷》提炼无障碍阅读概念,对文中的生僻字进行了注音和解释,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用查阅字典便可学到知识;对文中的方言俚语进行解释,消除了阅读的地域性差异;对外国地名、人名按照现代的翻译标准进行标注,解除了读者心中的疑虑;对引用的古诗词、典故进行解释,方便读者的阅读。(3)市面上的鲁迅文集很多,内容有所偏差,为还原原汁原味鲁迅作品,本套书对照权威版本,保证读者阅读到的是*真实的鲁迅文本。(4)出于更好的阅读体验,本书采用全新的精装设计,且定价较低,是一套性价比**的鲁迅小全集。
前言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少年时代在家塾学习诗书经传,喜欢野史杂录和民间绘画艺术。1898年就读于洋务派创办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数月后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路矿学堂。1902年前往日本留学。期间积极参加各种民族民主革命活动,广泛涉猎西方近代科学文艺书刊。1906年弃医从文,希望以文艺改造国民精神。筹办文艺杂志《新生》,未果,转而在《河南》杂志发表《人之历史》、《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与周作人合译《域外小说集》第一集,1909年出版。1909年夏回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辛亥革命后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1911年用文言写了第一篇小说《怀旧》,思想特色和艺术风格都与后来小说相同。捷克学者普实克认为它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声”。1912年2月应蔡元培之邀,赴南京教育部任职,后随教育部迁往北京。1918年5月开始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发表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此后3年间陆续在《新青年》发表小说、新诗、杂文、译文50余篇,并参与《新青年》编务。1920年8月被聘为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文科讲师。1921年12月至次年初,最重要的代表作《阿Q正传》在《晨报》副刊连载。1923年,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呐喊》出版。1926年出版《彷徨》。除了小说,鲁迅还写了很多具有独特风格的杂文,以《随感录》为代表,1918年起在《新青年》上发表。1925年出版杂文集《热风》。此后几乎每年都有杂感集问世。20年代中期,参与创办《莽原》周刊、《语丝》周刊和文学社团“未名社”。1927年初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1926年8月到厦门大学任教授。同年10月抵上海,从此定居上海,专事写作。1928年与郁达夫创办《奔流》杂志。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是发起人之一,也是主要领导人,曾先后主编《萌芽》、《前哨》、《十宇街头》、《译文》等重要文学期刊。1936年因积劳和肺病在上海逝世,终年55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是一个划时代的作家。他的作品不但吸收了前人优秀的成果,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而且铸就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相对于时代和民族,鲁迅都是超前的,其作品蕴藏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其对国民性的深刻剖析,在当下的社会语境中依然不可或缺。当前,市面上有关鲁迅作品的书籍恒河沙数。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先驱,我们特聘请国内知名学者,整理、编纂了这套《鲁迅文集》。该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对文中出现的生僻字作了注音和详解。(二)按体裁分为四册,小说一册,散文诗歌一册,杂文两册。(三)剔除了《鲁迅全集》中非文学以及非原创的部分,如译作、学术论文等,此外,书信并未收录在内。(四)鲁迅对自己的作品曾多次修改,此次编集,只收录最后定稿。(五)某些原无标点的文章,悉由编者重新标注。(六)全书文字校订,除改正此前印本明显错字外,还包括将繁体改为简体,但可通假者及作者习惯用法,仍予保留。(七)本书的整理工作由多人合力完成,参加校编工作的有冯知明、罗文英、刘洋、姜颖烨、李永生、彭晓辉、康明、刘术光、罗文军、朱金媛、高长青、万淑芳、谭润香、曾善本等,在此深表感谢。小引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中国的做文章有轨范,世事也仍然是螺旋。前几天我离开中山大学的时候,便想起四个月以前的离开厦门大学;听到飞机在头上鸣叫,竟记得了一年前在北京城上日日旋绕的飞机。我那时还做了一篇短文,叫做《一觉》。现在是,连这“一觉”也没有了。广州的天气热得真早,夕阳从西窗射入,逼得人只能勉强穿一件单衣。书桌上的一盆“水横枝”水横枝:栀子所制的一种盆景,多见于南方温暖地带。取其一段插于水中,可长出绿叶,供观赏之用。,是我先前没有见过的:就是一段树,只要浸在水中,枝叶便青葱得可爱。看看绿叶,编编旧稿,总算也在做一点事。做着这等事,真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很可以驱除炎热的。前天,已将《野草》编定了;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我还替他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ɡǔhuò毒害使迷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这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样。文体大概很杂乱,因为是或作或辍,经了九个月之多。环境也不一:前两篇写于北京寓所的东壁下;中三篇是流离中流离中:一九二六年,三·一八惨案爆发,作者发表一系列文章抗议北洋政府的暴行,并称三月十八日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为此遭北洋政府通缉。此后作者颠沛流离,多处避居。“流离中”即指此段时间。所作,地方是医院和木匠房;后五篇却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的楼上,已经是被学者们学者们:指历史学家顾颉刚等人,这些人当时均在厦门大学任教。挤出集团之后了。一九二七年五月一日,鲁迅于广州白云楼记。*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七年五月二十五日北京《莽原》半月刊第二卷第十期。狗·猫·鼠从去年起,仿佛听得有人说我是仇猫的。那根据自然是在我的那一篇《兔和猫》;这是自画招供,当然无话可说,——但倒也毫不介意。一到今年,我可很有点担心了。我是常不免于弄弄笔墨的,写了下来,印了出去,对于有些人似乎总是搔着痒处的时候少,碰着痛处的时候多。万一不谨,甚而至于得罪了名人或名教授,或者更甚而至于得罪了“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之流,可就危险已极。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大脚色是“不好惹”的。怎地“不好惹”呢?就是怕要浑身发热之后,做一封信登在报纸上,广告道:“看哪!狗不是仇猫的么?鲁迅先生却自己承认是仇猫的,而他还说要打‘落水狗’!”这“逻辑”的奥义,即在用我的话,来证明我倒是狗,于是而凡有言说,全都根本推翻,即使我说二二得四,三三见九,也没有一字不错。这些既然都错,则绅士口头的二二得七,三三见千等等,自然就不错了。我于是就间或留心着查考它们成仇的“动机”。这也并非敢妄学现下的学者以动机来褒贬作品的那些时髦,不过想给自己预先洗刷洗刷。据我想,这在动物心理学家,是用不着费什么力气的,可惜我没有这学问。后来,在覃哈特覃哈特(Dr.O.Dhnhardt,18701915):今译德恩哈尔特,德国文史学家和民俗学家。博士的《自然史底国民童话》里,总算发见了那原因了。据说,是这么一回事:动物们因为要商议要事,开了一个会议,鸟,鱼,兽都齐集了,单是缺了象。大会议定,派伙计去迎接它,拈到了当这差使的阄〔jiū,“抓阄儿”〕的就是狗。“我怎么找到那象呢?我没有见过它,也和它不认识。”它问。“那容易,”大众说,“它是驼背的。”狗去了,遇见一匹猫,立刻弓起脊梁来,它便招待,同行,将弓着脊梁的猫介绍给大家道:“象在这里!”但是大家都嗤笑它了。从此以后,狗和猫便成了仇家。日耳曼人走出森林虽然还不很久,学术文艺却已经很可观,便是书籍的装潢,玩具的工致,也无不令人心爱。独有这一篇童话却实在不漂亮;结怨也结得没有意思。猫的弓起脊梁,并不是希图冒充,故意摆架子的,其咎〔jiù,过失,罪过〕却在狗的自己没眼力。然而原因也总可以算作一个原因。我的仇猫,是和这大大两样的。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噜苏:〈方〉啰唆。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鸣清高;鸷〔zhì,凶猛〕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niǔní,不好意思,不大方的样子〕”“颜厚有忸怩”:出自《尚书·五子之歌》。意为脸皮虽厚,心中有愧。。假使真有一位一视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对于人类的这些小聪明,也许倒以为多事,正如我们在万生园万生园:一作万牲园。今北京动物园的前身,设于清末。里,看见猴子翻筋斗,母象请安,虽然往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觉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为这些多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然而,既经为人,便也只好“党同伐异”,学着人们的说话,随俗来谈一谈,——辩一辩了。现在说起我仇猫的原因来,自己觉得是理由充足,而且光明正大的。一,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二,它不是和狮虎同族的么?可是有这么一副媚态!但这也许是限于天分之故罢,假使它的身材比现在大十倍,那就真不知道它所取的是怎么一种态度。然而,这些口实,仿佛又是现在提起笔来的时候添出来的,虽然也像是当时涌上心来的理由。要说得可靠一点,或者倒不如说不过因为它们配合时候的嗥叫,手续竟有这么繁重,闹得别人心烦,尤其是夜间要看书,睡觉的时候。当这些时候,我便要用长竹竿去攻击它们。狗们在大道上配合时,常有闲汉拿了木棍痛打;我曾见大勃吕该尔大勃吕该尔(P.Bruegeld.,15251569):今译勃鲁盖尔,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以讽刺画著称。AllegoriederWollust系德语,意为“情欲的寓言”。的一张铜版画AllegoriederWollust上,也画着这回事,可见这样的举动,是中外古今一致的。自从那执拗的奥国学者弗罗特弗罗特(SFreud,18561939):今译弗洛伊德,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提倡了精神分析说——Psychoanalysis,听说章士钊先生是译作“心解”的,虽然简古,可是实在难解得很——以来,我们的名人名教授也颇有隐隐约约,检来应用的了,这些事便不免又要归宿到性欲上去。打狗的事我不管,至于我的打猫,却只因为它们嚷嚷,此外并无恶意,我自信我的嫉妒心还没有这么博大,当现下“动辄获咎”之秋,这是不可不预先声明的。例如人们当配合之前,也很有些手续,新的是写情书,少则一束,多则一捆;旧的是什么“问名”“纳采”“问名”“纳采”:古代婚礼“六礼”中的两道程序。“问名”指男家通过媒人请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以卜吉凶。“纳采”指女家答应议婚后,男家备礼求婚。,磕头作揖,去年海昌蒋氏在北京举行婚礼,拜来拜去,就十足拜了三天,还印有一本红面子的《婚礼节文》,《序论》里大发议论道:“平心论之,既名为礼,当必繁重。专图简易,何用礼为?……然则世之有志于礼者,可以兴矣!不可退居于礼所不下之庶人矣!”然而我毫不生气,这是因为无须我到场;因此也可见我的仇猫,理由实在简简单单,只为了它们在我的耳朵边尽嚷的缘故。人们的各种礼式,局外人可以不见不闻,我就满不管,但如果当我正要看书或睡觉的时候,有人来勒令朗诵情书,奉陪作揖,那是为自卫起见,还要用长竹竿来抵御的。还有,平素不大交往的人,忽而寄给我一个红帖子,上面印着“为舍妹出阁”,“小儿完姻”,“敬请观礼”或“阖第光临”这些含有“阴险的暗示”“阴险的暗示”这也是陈西滢的话。陈为了否认他说过诬蔑女学生的话,在《致岂明》的信中说:“这话先生说了不止一次了,好像每次都在骂我的文章里,而且语气里很带些阴险的暗示。”的句子,使我不化钱便总觉得有些过意不去的,我也不十分高兴。但是,这都是近时的话。再一回忆,我的仇猫却远在能够说出这些理由之前,也许是还在十岁上下的时候了。至今还分明记得,那原因是极其简单的:只因为它吃老鼠,——吃了我饲养着的可爱的小小的隐鼠。听说西洋是不很喜欢黑猫的,不知道可确;但EdgarAllanPoeEdgarAllanPoe:爱伦·坡(18091849),美国诗人、小说家。其著名短篇小说《黑猫》是写一个罪犯的故事:他因为杀死一只猫而被神秘的黑猫报复,最终沦为杀人犯。的小说里的黑猫,却实在有点骇人。日本的猫善于成精,传说中的“猫婆”“猫婆”:源自于日本的民间传说——一个老太婆喂养的猫年久成精,吃掉主人后又变成主人的样貌害人。,那食人的惨酷确是更可怕。中国古时候虽然曾有“猫鬼”“猫鬼”:《北史·独孤信传》中记载有人专门用老鼠祭祀猫鬼,让它出去杀人,并将被杀者的财物偷偷搬运到自己家。,近来却很少听到猫的兴妖作怪,似乎古法已经失传,老实起来了。只是我在童年,总觉得它有点妖气,没有什么好感。那是一个我的幼时的夏夜,我躺在一株大桂树下的小饭桌上乘凉,祖母摇着芭蕉扇坐在桌旁,给我猜谜,讲故事。忽然,桂树上沙沙地有趾爪的爬搔声,一对闪闪的眼睛在暗中随声而下,使我吃惊,也将祖母讲着的话打断,另讲猫的故事了——“你知道么?猫是老虎的先生。”她说。“小孩子怎么会知道呢,猫是老虎的师父。老虎本来是什么也不会的,就投到猫的门下来。猫就教给它扑的方法,捉的方法,吃的方法,像自己的捉老鼠一样。这些教完了;老虎想,本领都学到了,谁也比不过它了,只有老师的猫还比自己强,要是杀掉猫,自己便是最强的脚色了。它打定主意,就上前去扑猫。猫是早知道它的来意的,一跳,便上了树,老虎却只能眼睁睁地在树下蹲着。它还没有将一切本领传授完,还没有教给它上树。”这是侥幸的,我想,幸而老虎很性急,否则从桂树上就会爬下一匹老虎来。然而究竟很怕人,我要进屋子里睡觉去了。夜色更加黯然;桂叶瑟瑟地作响,微风也吹动了,想来草席定已微凉,躺着也不至于烦得翻来复去了。几百年的老屋中的豆油灯的微光下,是老鼠跳梁的世界,飘忽地走着,吱吱地叫着,那态度往往比“名人名教授”还轩昂。猫是饲养着的,然而吃饭不管事。祖母她们虽然常恨鼠子们啮破了箱柜,偷吃了东西,我却以为这也算不得什么大罪,也和我不相干,况且这类坏事大概是大个子的老鼠做的,决不能诬陷到我所爱的小鼠身上去。这类小鼠大抵在地上走动,只有拇指那么大,也不很畏惧人,我们那里叫它“隐鼠”,与专住在屋上的伟大者是两种。我的床前就帖着两张花纸,一是“八戒招赘”,满纸长嘴大耳,我以为不甚雅观;别的一张“老鼠成亲”“老鼠成亲”:江浙一带旧时传说农历正月十四午夜为老鼠成亲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