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差不多先生传·:·胡适散文经典》胡适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胡适(1891—1962),原名洪骍,字适之,安徽绩溪县人,中国现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学者,中国自由主义先驱之一。胡适是“五四”时期思想界的大师级人物,学贯中西,一生曾获得三十几个博士头衔。他早年接触新学,信奉进化论。1910年官费赴美留学,先后就读于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从学于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并毕生深受其学说影响。在留学美国期间,胡适有感于中西文化在近现代文明进程中的不同表现,立下了“再造文明”的宏愿,主张针对具体的问题,以积累渐进的方式推动中国文化的解放和改造,并为实现这个目标奋斗了一生。1917年初,胡适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主张文学革命。同年7月,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与编辑《新青年》杂志,成为当时新文化和文学革命的主要倡导者之一。1919年,接办《每周评论》,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主张改良主义,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历史研究方法,引发著名的“问题与主义”之争。1922年离开《新青年》,创办《努力周报》,宣扬“好人政府”,并成为爆发于20年代的“玄学与科学”大论战中“科学派”的领袖人物,积极提倡“科学的人生观”。1928年创办《新月》月刊,任上海中国公学校长,随后发起声势浩大的“人权运动”,抨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积极倡导自由主义思想。“九一八”事变后,胡适创办《独立评论》,标榜“独立”精神,继续宣扬自由主义思想。1938年任驻美大使。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62年2月24日,胡适在中国台湾逝世。
胡适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在中国现代思想史和文学史上有过重大的影响。本书精选胡适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散文编辑而成,从中不仅可领略胡适的散文风格,还能充分认识胡适为人为文的精神,看到这位新文化大师的风貌。《差不多先生传(胡适散文经典)/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名著》共分五个部分,“随笔杂谈”选取的是各个时期胡适弘扬新文化,反思传统文化的文章;“心灵自述”是胡适的自述文字;“人物随想”是胡适对朋友的回忆文章;“文学小品”选取的多为游记;“讲演录”是胡适各时期的演讲稿。本书在每篇文章后面都附有较为详细的注释,并有简短的导读,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并理解胡适的散文。当然,读者心目中都会有自己的胡适,我们这些“附骥”式的文字聊供参考而已,还是进入胡适的散文世界细细体味吧!
胡适是20世纪中国由传统向现代发展过程中的承传者、启蒙者。“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的评价,较为形象地体现了这一点。周作人在评价胡适的散文时曾说:“中国散文中现有几派,适之仲甫一派的文章清新明白,长于说理讲学,如像西瓜之有口皆甜。”应该说,这个评价还是客观公允的。《差不多先生传(胡适散文经典)/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名著》在每篇文章后面都附有较为详细的注释,并有简短的导读,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并理解胡适的散文。当然,读者心目中都会有自己的胡适,我们这些“附骥”式的文字聊供参考而已,还是进入胡适的散文世界细细体味吧!
胡适(189l一1962),原名洪骍,字适之,安徽绩溪县人。中国现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学者,中国自由主义先驱之一。胡适是“五四”时期思想界的大师级人物,学贯中西,一生曾获得三十几个博士头衔。他早年接触新学,信奉进化论。1910年官费赴美留学,先后就读于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从学于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并毕生深受其学说影响。在留学美国期间,胡适有感于中西文化在近现代文明进程中的不同表现。立下了“再造文明”的宏愿,主张针对具体的问题,以积累渐进的方式推动中国文化的解放和改造,并为实现这个目标奋斗了一生。1917年初,胡适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主张文学革命。同年7月,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与编辑《新青年》杂志,成为当时新文化和文学革命的主要倡导者之一。1919年,接办《每周评论》,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主张改良主义,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历史研究方法,引发著名的“问题与主义”之争。1922年离开《新青年》,创办《努力周报》,宣扬“好人政府”,并成为爆发于20年代的“玄学与科学”大论战中“科学派”的领袖人物,积极提倡“科学的人生观”。1928年创办《新月》月刊,任上海中国公学校长,随后发起声势浩大的“人权运动”,抨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积极倡导自由主义思想。“九一八”事变后,胡适创办《独立评论》,标榜“独立”精神,继续宣扬自由主义思想。1938年任驻美大使。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62年2月24日,胡适在中国台湾逝世。胡适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在中国现代思想史和文学史上有过重大的影响。在“五四”运动前后,胡适是开先河的一代宗师,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作出了开拓性贡献。这些贡献主要包括:首先提出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创作了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创作了第一部白话散文剧本《终身大事》;撰写了第一部以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哲学史的哲学著作《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开创了新《红楼梦》研究学派;出版了第一部用白话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集《短篇小说》;最早提出并使用标点符号……胡适是20世纪中国由传统向现代发展过程中的承传者、启蒙者。“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的评价,较为形象地体现了这一点。胡适不仅是理论家,也是实干家。胡适的散文创作,在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上可谓独树一帜,自成一家,其成就超过了他的戏剧、小说乃至新诗创作。胡适的散文是其思想的利器,他通过散文,传播其关于文学革命,关于自由主义的思想,关于“再造文明”的理想。胡适的散文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以思想性、学识性见长,而在语言上则形成了平实清新、晓畅明白的创作风格。但也正因为此,胡适的散文中最具分量的文化学术性散文。有时难免出现过于直露、粗疏肤浅、考据烦琐的弊病。周作人在评价胡适的散文时曾说:“中国散文中现有几派,适之仲甫一派的文章清新明白,长于说理讲学,如像西瓜之有口皆甜。”应该说,这个评价还是客观公允的。胡适的散文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征:一、以学识性见长,处处可见思想之光熠熠生辉。胡适是学贯中西的大师,强闻博记,学识渊博,自小就接受传统私塾教育,奠定了深厚的国学功底。留学美国之后,广泛接触西方文化,并师从著名哲学家杜威,不仅开阔了眼界,也对西方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加上处于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个人命运往往与时代命运不可分割,在时代潮流的激荡下,胡适参与了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几乎所有思想文化界的活动。胡适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一些得天独厚的因素,在其散文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胡适的散文从古今中外浩瀚的学海中汲取养分,撷取素材,不仅使作品丰富充实,而且有力地表达了富于时代精神的新思想、新见解和新方法。在作品中,胡适或抨击封建伦理道德,如《贞操问题》;或赞颂新文化运动,如《新思潮的意义》、《五四运动纪念》、《中国文艺复兴运动》;或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并与近代西方文明进行对比,如《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漫游的感想》、《眼前世界文化的趋向》;或讽刺军阀的专制与保守,如《人权与约法》、《南游杂忆》;或揭露现实社会的黑暗与不合理,如《李超传》;或针砭国民性的弱点,如《差不多先生传》;或提倡民主、自由、科学,大力宣扬自由主义思想,如《科学的人生观》、《自由主义》;或关心爱护青年,对青年寄予厚望,如《少年中国之精神》、《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中学生的修养与择业》……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作品中均渗透着其实验主义哲学观和自由主义精神,具有反封建、弘扬民主自由的积极意义,给人以思想上的启发。二、文风明白晓畅、自然清新。胡适的散文从来不故弄玄虚,而是自然而然地有感而发,说的都是平平常常的话语,不假雕饰,去除了华丽辞藻的堆砌,读来令人顿生亲切自然之感。胡适的散文没有陈词滥调,也不故作高深,对问题的揭示往往直截了当,畅快平易,使人很容易就能把握住文章的精神。胡适的散文看似平淡,但认真阅读却能让人再三咀嚼,满口余香。如《差不多先生传》,虽然有着讽刺国民劣根性的深刻用意,却字字用平常语,处处显平常心,并以切近生活的事例作为佐证来叙写人物,生动形象,将“差不多先生”刻画得入木三分,也将国人凡事“差不多”就行的态度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觉得这“差不多先生”虽然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人,但却又分明是每一个中国人。为了做到明白晓畅,胡适的散文常采取从事实入手或直接用事实说话的写法。如其《归国杂感》、《贞操问题》、《漫游的感想》等文章,均是抓住生活中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表达自己的思想或进行批判。胡适的散文善于选取典型事例,不仅使作品具有说服力,通俗易懂,而且显得生动、形象、鲜明。作为白话文的提倡者,胡适一直坚持用白话文写作,并尽量使用普通人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语言进行表达。在胡适看来,古文是一种已死的语言,不能有效传达思想,只有白话文才顺应时代,符合大众所需。胡适坚持白话散文并推动了白话散文的发展,从而奠定了他在现代散文发展史上的地位。胡适于1922年3月写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一文中曾专门提到“五四”以来散文创作的成就:“白话散文很进步了。长篇议论文的进步,那是显而易见的,可以不论。这几年散文方面最可注意的发展,乃是周作人等提倡的‘小品散文’。这一类的作品,用平淡的谈话,包藏着深刻的意味;有的很像笨拙,其实却是滑稽。这一类作品的成功,就可彻底打破‘散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了。”其实,不仅仅是胡适提到的周作人、林语堂等人所提倡的闲适冲淡的“小品散文”促进了白话散文的进步,鲁迅的散文创作,胡适自己的散文创作,都为白话散文的发展与成熟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本书精选胡适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散文编辑而成,从中不仅可领略胡适的散文风格,还能充分认识胡适为人为文的精神,让人看到这位新文化大师的风貌。全书共分五个部分,“随笔杂谈”选取的是各个时期胡适弘扬新文化,反思传统文化的文章;“心灵自述”是胡适的自述文字,从中可窥见胡适的心路历程,便于读者了解胡适的人生经历,以及如何举起“新文化”大旗,在“新文化”的道路上前进的坎坷与曲折;“人物随想”是胡适对朋友的回忆文章,从中不仅可见所叙人物之风采,也可见胡适对朋友之挚情,由于叙事紧紧与时代相联结,令人感叹人生与世事之多艰;“文学小品”选取的多为游记,是胡适散文中最具文学性的文字,也是胡适丰富的人生阅历的一个缩影,其中融入了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思考,有一种厚重的历史沧桑之感;“讲演录”记录的是各时期的演讲,是胡适自“五四”以来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发出的属于自己的声音。实际上,这五个部分,除了人物随想之类的怀旧念故的叙述散文之外,其他的散文作品,似乎可将其称为“学术小品”,颇有点今天流行的所谓“学者散文”的意思。本书在每篇文章后面都附有较为详细的注释,并有简短的导读,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并理解胡适的散文。当然,读者心目中都会有自己的胡适,我们这些“附骥”式的文字聊供参考而已,还是进入胡适的散文世界细细体味吧!
一、以学识性见长,处处可见思想之光熠熠生辉。胡适是学贯中西的大师,强闻博记,学识渊博,自小就接受传统私塾教育,奠定了深厚的国学功底。留学美国之后,广泛接触西方文化,并师从著名哲学家杜威,不仅开阔了眼界,也对西方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加上处于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个人命运往往与时代命运不可分割,在时代潮流的激荡下,胡适参与了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几乎所有思想文化界的活动。胡适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一些得天独厚的因素,在其散文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胡适的散文从古今中外浩瀚的学海中汲取养分,撷取素材,不仅使作品丰富充实,而且有力地表达了富于时代精神的新思想、新见解和新方法。在作品中,胡适或抨击封建伦理道德,如《贞操问题》;或赞颂新文化运动,如《新思潮的意义》、《五四运动纪念》、《中国文艺复兴运动》;或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并与近代西方文明进行对比,如《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漫游的感想》、《眼前世界文化的趋向》;或讽刺军阀的专制与保守,如《人权与约法》、《南游杂忆》;或揭露现实社会的黑暗与不合理,如《李超传》;或针砭国民性的弱点,如《差不多先生传》;或提倡民主、自由、科学,大力宣扬自由主义思想,如《科学的人生观》、《自由主义》;或关心爱护青年,对青年寄予厚望,如《少年中国之精神》、《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中学生的修养与择业》……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作品中均渗透着其实验主义哲学观和自由主义精神,具有反封建、弘扬民主自由的积极意义,给人以思想上的启发。二、文风明白晓畅、自然清新。胡适的散文从来不故弄玄虚,而是自然而然地有感而发,说的都是平平常常的话语,不假雕饰,去除了华丽辞藻的堆砌,读来令人顿生亲切自然之感。胡适的散文没有陈词滥调,也不故作高深,对问题的揭示往往直截了当,畅快平易,使人很容易就能把握住文章的精神。胡适的散文看似平淡,但认真阅读却能让人再三咀嚼,满口余香。如《差不多先生传》,虽然有着讽刺国民劣根性的深刻用意,却字字用平常语,处处显平常心,并以切近生活的事例作为佐证来叙写人物,生动形象,将“差不多先生”刻画得入木三分,也将国人凡事“差不多”就行的态度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觉得这“差不多先生”虽然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人,但却又分明是每一个中国人。为了做到明白晓畅,胡适的散文常采取从事实入手或直接用事实说话的写法。如其《归国杂感》、《贞操问题》、《漫游的感想》等文章,均是抓住生活中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表达自己的思想或进行批判。胡适的散文善于选取典型事例,不仅使作品具有说服力,通俗易懂,而且显得生动、形象、鲜明。作为白话文的提倡者,胡适一直坚持用白话文写作,并尽量使用普通人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语言进行表达。在胡适看来,古文是一种已死的语言,不能有效传达思想,只有白话文才顺应时代,符合大众所需。胡适坚持白话散文并推动了白话散文的发展,从而奠定了他在现代散文发展史上的地位。胡适于1922年3月写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一文中曾专门提到“五四”以来散文创作的成就:“白话散文很进步了。长篇议论文的进步,那是显而易见的,可以不论。这几年散文方面最可注意的发展,乃是周作人等提倡的‘小品散文’。这一类的作品,用平淡的谈话,包藏着深刻的意味;有的很像笨拙,其实却是滑稽。这一类作品的成功,就可彻底打破‘散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了。”其实,不仅仅是胡适提到的周作人、林语堂等人所提倡的闲适冲淡的“小品散文”促进了白话散文的进步,鲁迅的散文创作,胡适自己的散文创作,都为白话散文的发展与成熟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本书精选胡适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散文编辑而成,从中不仅可领略胡适的散文风格,还能充分认识胡适为人为文的精神,让人看到这位新文化大师的风貌。全书共分五个部分,“随笔杂谈”选取的是各个时期胡适弘扬新文化,反思传统文化的文章;“心灵自述”是胡适的自述文字,从中可窥见胡适的心路历程,便于读者了解胡适的人生经历,以及如何举起“新文化”大旗,在“新文化”的道路上前进的坎坷与曲折;“人物随想”是胡适对朋友的回忆文章,从中不仅可见所叙人物之风采,也可见胡适对朋友之挚情,由于叙事紧紧与时代相联结,令人感叹人生与世事之多艰;“文学小品”选取的多为游记,是胡适散文中最具文学性的文字,也是胡适丰富的人生阅历的一个缩影,其中融入了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思考,有一种厚重的历史沧桑之感;“讲演录”记录的是各时期的演讲,是胡适自“五四”以来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发出的属于自己的声音。实际上,这五个部分,除了人物随想之类的怀旧念故的叙述散文之外,其他的散文作品,似乎可将其称为“学术小品”,颇有点今天流行的所谓“学者散文”的意思。本书在每篇文章后面都附有较为详细的注释,并有简短的导读,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并理解胡适的散文。当然,读者心目中都会有自己的胡适,我们这些“附骥”式的文字聊供参考而已,还是进入胡适的散文世界细细体味吧!
文学改良刍议今之谈文学改良者众矣,记者末学不文,何足以言此?然年来颇于此事再四研思,辅以友朋辩论,其结果所得,颇不无讨论之价值。因综括所怀见解,列为八事,分别言之,以与当世之留意文学改良者一研究之。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一曰须言之有物吾国近世文学之大病,在于言之无物。今人徒知“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而不知言之无物,又何用文为乎?吾所谓“物”,非古人所谓“文以载道”之说也。吾所谓“物”,约有二事:(一)情感《诗序》曰:“情动于中而形诸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此吾所谓情感也。情感者,文学之灵魂。文学而无情感,如人之无魂,木偶而已,行尸走肉而已(今人所谓“美感”者,亦情感之一也)。(二)思想吾所谓“思想”,盖兼见地、识力、理想三者而言之。思想不必皆赖文学而传,而文学以有思想而益贵;思想亦以有文学的价值而益贵也:此庄周之文,渊明、老杜之诗,稼轩之词,施耐庵之小说,所以夐绝1千古也。思想之在文学,犹脑筋之在人身。人不能思想,则虽面目姣好,虽能笑啼感觉,亦何足取哉?文学亦犹是耳。文学无此二物,便如无灵魂无脑筋之美人,虽有秾丽富厚之外观,抑亦末矣。近世文人沾沾于声调字句之间,既无高远之思想,又无真挚之情感,文学之衰微,此其大因矣。此文胜之害,所谓言之无物者是也。欲救此弊,宜以质救之。质者何?情与思二者而已。
文学改良刍议
二曰不摹仿古人文学者,随时代而变迁者也。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周秦有周秦之文学,汉魏有汉魏之文学,唐宋元明有唐宋元明之文学。此非吾一人之私言,乃文明进化之公理也。即以文论,有《尚书》之文,有先秦诸子之文,有司马迁、班固之文,有韩、柳、欧、苏之文,有语录之文,有施耐庵、曹雪芹之文。此文之进化也。试更以韵文言之:《击壤》之歌2,《五子》之歌3,一时期也。《三百篇》之诗,一时期也。屈原荀子卿之骚赋,又一时期也。苏李4以下,至于魏晋,又一时期也。江左之诗5流为排比,至唐而律诗大成,此又一时期也。老杜、香山之“写实”体诸诗(如杜之《石壕吏》、《羌村》,白之《新乐府》),又一时期也。诗至唐而极盛,自此以后,词曲代兴。唐五代及宋初之小令,此词之一时代也。苏柳(永)辛姜之词,又一时代也。至于元之杂剧传奇,则又一时代矣。凡此诸时代,各因时势风会而变,各有其特长。吾辈以历史进化之眼光观之,决不可谓古人之文学皆胜于今人也。左氏、史公之文奇矣,然施耐庵之《水浒传》视《左传》《史记》,何多让焉?《三都》《两京》6之赋富矣,然以视唐诗宋词,则糟粕耳。此可见文学因时进化,不能自止。唐人不当作商周之诗,宋人不当作相如子云7之赋,——即令作之,亦必不工。逆天背时,违进化之迹,故不能工也。既明文学进化之理,然后可言吾所谓“不摹仿古人”之说。今日之中国,当造今日之文学。不必摹仿唐宋,亦不必摹仿周秦也。前见国会开幕词,有云:“于铄国会,遵晦时休。”此在今日而欲为三代以上之文之一证也。更观今之“文学大家”,文则下规姚曾8,上师韩欧9,更上则取法秦汉魏晋,以为六朝以下无文学可言,此皆百步与五十步之别而已,而皆为文学下乘。即令神似古人,亦不过为博物院中添几许“逼真赝鼎”而已,文学云乎哉。昨见陈伯严10先生一诗云:涛园抄杜句,半岁秃千毫。所得都成泪,相过问奏刀。万灵噤不下,此老仰弥高。胸腹回滋味,徐看薄命骚。此大足代表今日“第一流诗人”摹仿古人之心理也。其病根所在,在于以“半岁秃千毫”之工夫作古人的钞胥11奴婢,故有“此老仰弥高”之叹。若能洒脱此种奴性,不作古人的诗,而惟作我自己的诗,则决不致如此失败矣!吾每谓今日之文学,其足与世界“第一流”文学比较而无愧色者,独有白话小说(我佛山人12、南亭亭长13、洪都百炼生14三人而已)一项。此无他故,以此种小说皆不事摹仿古人(三人皆得力于《儒林外史》、《水浒》、《石头记》,然非摹仿之作也),而惟实写今日社会之情状,故能成真正文学。其他学这个,学那个之诗古文家,皆无文学之价值也。今之有志文学者,宜知所从事矣。三曰须讲求文法今之作文作诗者,每不讲求文法之结构。其例至繁,不便举之,尤以作骈文律诗者为尤甚。夫不讲文法,是谓“不通”。此理至明,无待详论。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此殊未易言也。今之少年往往作悲观,其取别号则曰“寒灰”、“无生”、“死灰”;其作为诗文,则对落日而思暮年,对秋风而思零落,春来则惟恐其速去,花发又惟惧其早谢。此亡国之哀音也,老年人为之犹不可,况少年乎?其流弊所至,遂养成一种暮气,不思奋发有为,服劳报国,但知发牢骚之音,感唱之文。作者将以促其寿年,读者将亦短其志气,此吾所谓无病之呻吟也。国之多患,吾岂不知之?然病国危时,岂痛哭流涕所能收效乎?吾惟愿今之文学家作费舒特(Fichte),作玛志尼(Mazzini),而不愿其为贾生、王粲、屈原、谢皋羽也。其不能为贾生、王粲、屈原、谢皋羽,而徒为妇人醇酒丧气失意之诗文者,尤卑卑不足道矣!五曰务去滥调套语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差不多先生传·:·胡适散文经典》胡适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