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老舍作品集:茶馆》老舍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老舍(1899—1966),中国著名作家、语言大师,新中国第1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1924年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执教期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1930年回国,历任齐鲁大学、山东大学等校教授。1936年发表的《骆驼祥子》,为现代文学史上杰出作品之一。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1957年写作《茶馆》,为新中国成立后杰出话剧作品之一。
主要作品还有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四世同堂》《正红旗下》等,剧本《方珍珠》《春华秋实》《女店员》等。
《茶馆》
《茶馆》,代表着老舍话剧创作的成就。剧本借裕泰茶馆的兴衰与茶馆老板王利发和茶客秦仲义、常四爷等人的视角,将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清朝末年、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国民党统治崩溃前夕这三个时期的历史风貌与时代变迁,像一幅长卷一样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三幕话剧《龙须沟》描写了北京一个小杂院4户人家在社会变革中的不同遭遇,表现了新旧时代两重天的巨大变化。剧中塑造了程疯子、王大妈、娘子、丁四嫂等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
《宝船》讲述了贫家小孩王小二偶得宝船、救助弱者,被奸险小人骗走宝船,又在朋友的帮助下重夺宝船的神话故事,颂扬了劳动者勤劳善良、助人为乐、顽强勇敢、团结互助的美好心灵。
《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插图本)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也是享有国际盛誉的现实主义经典之作。本书精选了老舍先生长、中、短篇具有代表性的三部作品:《骆驼祥子》、《月牙儿》和《断魂枪》。《骆驼祥子》描写了从农村流落到北京城里的祥子三起三落的悲惨遭遇,讲述了在黑暗的社会环境腐蚀下,祥子怎样由一个善良、本分、富有正义感的人力车夫,在生活上、人格上、政治上一步步走向堕落,Z后变得人不人鬼不鬼的历程。
《月牙儿》描写了母女两代妓女悲惨的生活遭遇,深刻反映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城市贫民的生存状态,由小家庭、小人物的悲剧折射出一段历史的沧桑与悲怆。《断魂枪》通过一个老镖师的失意境遇折射出普通人在历史大变迁中的无奈和孤独,短小的篇幅里充满了苍凉和怅然的意味,让人回味不尽。
《茶馆》
1.读中国现代文学,不可不读《茶馆》《龙须沟》。《茶馆》《龙须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丰碑,是具京味的文学作品,也是一个时代的注脚。
2.《茶馆》《龙须沟》“人艺”60年经典保留剧目,是北京的文化名片,是中国文艺青年必赏剧目。
3.高超的语言艺术,反映社会世相的功能,以及浓郁的老北京风情,使得《茶馆》《龙须沟》成为中国现当代语文教材、课外推荐读物、各级考试的必选内容。
4.作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家风教育主要载体的民间故事,在现当代文学创作中已经罕见,老舍先生的《宝船》,恰恰是这类珍惜文学形式的代表作,非常适合中小学生阅读和领略传统文化形式的魅力。
《骆驼祥子》
◆“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的经典力作,京味小说的代表作,也是一部享有国际盛誉的现实主义杰作。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荣登“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第3名。
◆教育部新编语文教材指定阅读书目,新课标语文必读书目
◆教育部新编语文教材总主编、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强力推荐!
◆小说中的“城市贫民”形象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人物长廊增添了新形象,为新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
◆俗语云:“点铁成金”,有所谓“化腐朽为神奇”,唯有《骆驼祥子》才当得起。——司马长风
序言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出生于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一个贫民家庭。一九年,做皇城护军的父亲在抵抗八国联军的战斗中殉国。家中日子更加窘迫,仅靠母亲给人缝洗、做杂工维持生计。一九五年,老舍在乐善好施的刘大叔(即老舍散文《宗月大师》中的宗月大师)的热心资助下,进入私塾读书。一九一三年,老舍小学毕业,考入京师公立第三中学。半年后,因交不起学费,转而考进免费供给膳宿的北京师范学校。幼年性格抑郁寡欢的老舍,在北京师范学校读书期间,以口才与写诗作文出众而引人瞩目。一九二二年任南开中学国文教员。次年发表了他的*篇短篇小说《小铃儿》。一九二四年老舍赴英国,担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教学之余,他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并正式开始文学创作。陆续发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三部描写市民生活的讽刺长篇小说。一九三年老舍回到祖国,任济南齐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半期,老舍发表了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和《牛天赐传》等。一九三六年夏他辞去教职,专事文学创作。在青岛工作和生活的这段时期,是他一生中创作的旺盛期之一。先后出版了两个短篇集《樱海集》、《蛤藻集》,收入中短篇小说十七篇。创作了《选民》(后改题为《文博士》)、《我这一辈子》、《老牛破车》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长篇杰作《骆驼祥子》。
一九三七年,卢沟桥事变爆发,老舍别离妻小,只身前往武汉,后辗转到重庆,投入到文艺界的抗日洪流之中。抗战期间,老舍运用小说、新诗、话剧、曲艺等多种文体来表现抗战题材,如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部《惶惑》、第二部《偷生》,话剧《张自忠》,长诗《剑北篇》等;与此同时,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务理事、总务部主任,实际负责全面工作,为抗战文艺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九四六年,老舍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留美继续创作与翻译,完成了长篇小说《鼓书艺人》与《四世同堂》第三部《饥荒》。
一九四九年底,老舍回国。一九五年创作话剧《龙须沟》,引起热烈反响。一九五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在北京市人民政府委员会和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的联席会议上,荣获“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称号。一九五七年七月,堪称二十世纪中国话剧经典的三幕话剧《茶馆》发表于《收获》创刊号上。此后,随着政治运动的愈演愈烈,老舍的艺术创造几乎完全被压制了。
一九六六年“文革”开始,老舍和文艺界其他人士受到迫害。同年八月二十三日,老舍受到一帮暴徒和无知少年的百般侮辱与轮番毒打。八月二十四日清晨,老舍拄着手杖,离开家门。第二天晚上,人们在德胜门外的太平湖西侧发现了他的遗体。
老舍一生除了在小说创作方面取得的骄人成绩外——留下十五部长篇小说、三部未完长篇小说、九部中短篇小说集(收六十余篇中短篇小说);在戏剧创作方面也成就巨大:创作了三十余部话剧、曲剧、歌剧,如《忠烈图》、《残雾》、《国家至上》(与宋之的合写)、《张自忠》、《面子问题》、《谁先到了重庆》、《方珍珠》、《红大院》、《女店员》、《全家福》、《青年突击队》等。
《茶馆》,代表着老舍话剧创作的*成就。剧本借裕泰茶馆的兴衰与茶馆老板王利发和茶客秦仲义、常四爷等人的视角,将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清朝末年、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国民党统治崩溃前夕这三个时期的历史风貌与时代变迁,像一幅长卷一样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剧中没有总贯全篇的矛盾冲突,没有统领始终的情节链条,依靠小人物的遭遇、故事,四下铺展,彼此连缀,汇集出一幅足以反映这三个历史时代的世情画卷。剧中人物众多,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富于时代色彩,突出展现了中国社会各阶层、几种势力的尖锐对立和冲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历史命运。作者将主要人物刻画得形象鲜明而又栩栩如生,人物的性格变化与命运的走向成为全剧的焦点。
《茶馆》的台词雅俗共赏,不仅充满古都北京街巷语言的“精气神儿”,具备市井口语的灵动和脆生劲儿,也带有古今诗歌作品的含蓄气质。这出戏张嘴说话的有几十人,每个人的谈吐都是性格化的,专靠各自的声口,就可以把不同身份和情感的人物,从人群中间找出来。
《茶馆》曾多次被搬上舞台,受到热烈欢迎与赞赏;一九八年、一九八三年,曾几度赴德、法、瑞、日等国演出,引起轰动,获得高度赞扬,被西方观众誉为“东方戏剧的奇迹”,为中国话剧艺术赢得了国际声誉。
三幕话剧《龙须沟》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剧作于一九五一年二月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龙须沟》是一曲新中国的颂歌,描写了北京一个小杂院四户人家在社会变革中的不同遭遇,表现了新旧时代两重天的巨大变化。剧中塑造了程疯子、王大妈、娘子、丁四嫂等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这部作品风格含蓄、朴素,于平淡中见深刻,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
老舍的戏剧创作中,有一类为大多数读者所陌生和忽视的作品——儿童剧。这类作品具有代表性的是《宝船》。这部儿童剧是老舍根据民间故事改编的,既保留了民间故事所特有的人物质朴、故事曲折的特色,又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蓬勃昂扬的时代激情。
《宝船》写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于一九六三年在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演出。《宝船》讲述了贫家小孩王小二偶得宝船、救助弱者,后被阴险小人骗走宝船,又在朋友的帮助下重夺宝船的神话故事,颂扬了劳动者勤劳善良、助人为乐、顽强勇敢、团结互助的美好心灵。曲折生动的故事、富于神幻色彩的情节、天真童稚的语言,使得该作自诞生以来一直深得年轻读者的喜爱。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