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望月》张翎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张翎,浙江温州人。198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后就职于煤炭部某机关,任英文翻译。1986年赴加拿大留学,分别在加拿大的卡尔加利大学及美国的辛辛那提大学获得英国文学硕士和听力康复学硕士学位。现定居于加拿大多伦多市,曾为美国和加拿大注册听力康复师。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海外写作,代表作有《阵痛》《余震》《金山》《雁过藻溪》《邮购新娘》等。根据其小说《余震》改编的电影《唐山大地震》,获得了包括亚太电影节*影片和中国电影百花奖*影片在内的多个奖项。
近年所获主要文学奖项:
第七届、第八届十月文学奖(2000、2007)
第四届人民文学奖(2006)
第一届华侨文学奖评委会特别奖(2009)
第三届中国小说学会海外作家特别贡献奖(2010)
第八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2010)
第三届红楼梦奖(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专家推荐奖(2010)
2010年台湾开卷好书奖
第三届华侨华人文学奖评委会大奖(2014)
《望月》是一本关于选择、困惑和挣扎的书。书里的男男女女,如孙望月、宋世昌、刘晰、南星子,在选择了要走的路之后,并非义无反顾,而是犹犹豫豫地揣摩着那条没有被选择的路。如同流出了源头的水再也回不到源头,故乡对他们来说只能是一种午夜梦回的情怀,而他乡才是日日相对的现实。可他们却又始终与那个现实若即若离,不能完全溶入其间。于是,就成了他乡和故乡中间的边缘人。他们不仅被他乡和故乡撕扯着,也被物质和精神撕扯着。
·莫言、严歌苓、袁敏倾情推荐
·华语文学重大奖项获得者张翎*动人的“江南三部曲”
·亚太电影节**影片、中国电影百花奖**影片《唐山大地震》及金鸡百花电影节新片表彰奖、英国万像国际电影节**中小成本影片奖《一个温州的女人》原著作者作品
张翎的语言细腻而准确,尤其是写到女人内心感觉的地方,大有张爱玲之风。当然,张翎不是张爱玲,张翎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我相信,在海外这些坚持着用汉语写作的作家中,张翎终究会成为其中的一个杰出人物。
——莫言
天生具有好的语感,可张翎还嫌不够,还要语不惊人死不休地锤炼她的小说语言。
——严歌苓
张翎笔下的爱情,已经走过小家碧玉的儿女情长,成为穿越历史、跨越大洋、超越生命的大爱,读者一定可以从中领悟到爱情的真谛。
——袁敏
这年冬天沁园出了一桩奇事。日渐老去的玉兰树,在天寒地冻的日子里,竟开出了第二茬花。是姆妈最先发现的。
姆妈在夏秋换季的时候,染上了一场风寒,终日咳嗽不止,且不喜食,人便日渐消瘦下来。入了冬,情形非但没有缓和,反而越发严重了。看过诸多的医生,吃过诸多的药,也不见效。一日半夜咳醒,睡不着,披衣起来,看见窗外月光清清亮亮地,照着玉兰树。树枝上星星点点的,竟像长了花苞。自己也不相信,以为是看花了眼。等到天明,叫了卷帘一起来看,果真是一树白绒绒的花苞。
街坊邻居中,有年长者,就悄悄说:“花不守时,不是个好兆。这家怕有事了。”年轻些的,哪管这些,只当个奇景来看。当下一传十十传百的,传得整条街都知道了。有好事者,又传给了电视台。便有记者扛着摄像机照相机,来拍沁园。次日电视台报纸都当新闻给报道出来了,沁园就大大地出了名。惹了些闲人,慕名而来,在围墙外头转来转去的,说是看玉兰花。姆妈害怕,终日将窗帘密密地拉了,大门二门牢牢地锁起,轻易也不敢出门。
这花开得快,谢得也快。从一树的白,到一地的白,前后不过几天的工夫。卷帘和爸天天早起,拿着笤帚清扫落花,心里都明白,这花急急地开,是为了让姆妈看的。姆妈怕是等不到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了。医院检查出来,是肺癌晚期,早全身转移了。没法动手术,也没法做化疗,只好由它去了。于是,众人便拿些补药来哄她,只说是风寒,天转暖了就好。却将实情严严地瞒过了。
一日卷帘又炖了些人参桂圆汤,端到楼上给姆妈喝。姆妈咳得累了,正靠在床头养神。听见卷帘进来,将眼睁了,愣愣地看着前头,脸上忽然浮出些欢喜的笑来,说:“爸,你这身丝葛的衣料,到底是老货,穿着有形。”卷帘一惊,就叫“姆妈”,姆妈也不理,依旧自言自语:“前襟的那个洞,是过年我放鞭炮给燎的。才洗第一水,晾在竹竿上,就让我给毁了。不敢告诉你,求了小妈找赵妈来补。赵妈手艺好,绣了一朵花,藏在原来的隐花里,一点也认不出来了。”卷帘越听越害怕,就咚咚地下了楼,叫爸上来。爸正在楼下领着皓皓给鸟笼换水——皓皓这阵子,和外公大孃孃都混得很熟了,到了周末就吵着要到沁园来。开平拗不过,只好由了他——听了这话,爸扯了皓皓就急急地上楼来。
待爸进来,姆妈正悠悠地啜着参汤,颧上有些红,鼻尖浮出细细一层汗,竟完全不记得先前的事了。卷帘也不敢提,只怯怯地问了声:“今日感觉好些不?”姆妈将头点了,说:“好些了。”就要卷帘找唱片来听。卷帘只好下楼去将一个手提录音机拿上来,挑了几盘越剧磁带出来,放给姆妈听。先放了一盘袁雪芬范瑞娟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姆妈听了几句就摇头。又换了盘金彩凤的《碧玉簪》,姆妈又把头摇了。爸就问:“是要听徐玉兰王文娟吗?”姆妈这才点头。爸就将《红楼梦》的盘子放进去,唱的正好是《金玉良缘》:
我合不拢笑口将喜讯接,
数遍了指头把佳期待。
总算是东园桃树西园柳,
今日里移向一处栽。
此生得娶你林妹妹,
心如灯花并蕊开。
往日病愁一笔勾,
今后乐事无限美。
林妹妹呀,
从今后你我春日里早起摘花戴,
寒夜挑灯把谜猜。
添香并立观书画,
步云随影踏苍苔。
姆妈一边听,一边就将头轻轻晃着打拍子:“徐玉兰唱喜的,终不如唱悲的好。喜的是一味地傻喜,反是单薄。那悲的里头,才显出厚重来呢。”
姆妈说着,就想起小时候听小妈唱戏的情景来——小妈是偏房,纵是生下了孙三圆唯一的后裔,也还是偏房。沁儿管大房叫“大妈”,自己的亲娘,反只能叫“小妈”。小妈没嫁孙三圆的时候,在台上唱戏,听戏的几十人到几百人不等。嫁了孙三圆,就关起院门唱戏,听众只剩了孙三圆一个。后来生下沁儿,便只在自己房里唱给自己听了。沁儿十岁那年,沁园完工,正值岁尾年终。全家第一回在沁园过年,很是热闹。老老少少聚在客厅里吃压岁酒。孙三圆按规矩和大妈坐了上首,小妈来回走动斟酒布菜。酒过三巡,大妈一边打着饱嗝,一边拿筷子指了小妈,说:“老爷平日总夸你戏文唱得好,今日过年,何不就在这里唱一曲,叫大伙儿听听,也算作个乐。”那几房都闹哄哄地来附和。小妈最忌讳各房女眷拿她当戏子看,听了这话,脸上就红一阵白一阵的,不知如何作答。孙三圆此时已是酒酣耳热,便拍了巴掌附和大妈,说:“就来个喜庆的,自己人作乐,又没有外人,不妨的。”小妈只好挑了一段《龙凤呈祥》来唱。唱完了,酒也不喝,就推说头疼回了房。是夜,孙三圆在大妈房里守岁。沁儿来到小妈房里,见小妈一人对了面镜子在唱戏。其实也不是唱,只是将调子哼了出来,却把词儿含在了嘴里。沁儿那时早已把小妈收藏的唱片从头到尾地听过几遍了,一听就听出小妈在唱《红楼梦》里宝玉来潇湘馆问紫娟的那个段子。小妈哼到“妹妹的瑶琴今何在?琴弦已断休提它”,头就轻轻地摇了几摇。小妈哼戏文,就跟拉胡琴似的,咿呀几声,拖一长调。拖一阵子,又咿呀几声。咿咿呀呀,拖拖拉拉的,拖到最后停下来时,沁儿已听得两眼是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