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重播》[美]雷蒙德·钱德勒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6 人气:

精校修书

女生小小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重播》[美]雷蒙德·钱德勒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雷蒙德·钱德勒

美国著名作家,被誉为硬汉派侦探小说的灵魂。他是美国推理家协会(MWA)票选150年侦探小说创作史上优秀作家的第一名。

他是艾略特、加缪、奥尼尔、奥登、钱钟书、村上春树等文学大师们崇拜的大师,一生共创作了7部长篇小说和20部左右的短篇。代表作《漫长的告别》获1955年爱伦·坡*小说奖,位列1995年美国推理协会评选的“史上百部*推理小说”第13名。

钱德勒以菲利普·马洛为主人公的侦探系列作品,半世纪以来早已突破一般类型小说的局限,跻身经典文学的殿堂。

【编辑推荐】

////

一桩疑点重重的跟踪任务,

一个因威胁勒索而惶惶不可终日的弱女子,

一具神秘失踪的尸体……

在这座封闭而安静的海滨城市里,

谁在以正义之名杀人灭口?

钱德勒的侦探作品中,以马洛为主角的*后一部长篇小说。

///////

“他写的是寻常可见的侦探小说,挖到的是文学的金矿。”

——《泰晤士报》

钱德勒不但是“犯罪小说的桂冠诗人”,而且他的作品也影响了纯文学。

——村上春树

“雷蒙德·钱德勒,每页都有闪电。”

——比利·怀尔德

【名人的书评】

★“犯罪小说的桂冠诗人”雷蒙德·钱德勒

★大师中的大师!深受村上春树、钱钟书、加缪、艾略特、奥登的倾慕

★作品翻译成30多种语言,销量超过5亿册

★一生*不能错过的小说!

★好的作品,不在于写什么故事,而是在于怎么写!!

★美国*伟大的作家之一,好莱坞*走红的编剧之一,希区柯克在他面前也只能是后生晚辈。

“以为今天一如平常,谁知道人生就此谢幕。”

“一身都是烟头烧的洞,永远宿醉难醒”的私人侦探马洛系列NO.7

★世界上*一位步入经典文学殿堂的推理小说家。

★美国推理作家协会(MWA)票选150年侦探小说创作*优秀作家中的*名。

★随书附赠精美书签。

【重播的书摘】

1

电话那头传来一阵刺耳的声音,对方语气专横,具体说了些什么,我没听清楚。接电话时我不仅处于半梦半醒之间,话筒还拿反了,一阵手忙脚乱把话筒调正之后,我冲里面哼了几声。

“你听见了没?我是律师克莱德·乌穆内。”

“叫这个名字的律师比比皆是。”

“你就是马洛,对吧?”

“你说是就是吧。”我看了下表,才早上六点半,通常这个时间我还睡得昏昏沉沉的。

“年轻人,别那么嚣张。”

“恐怕你要失望了,乌穆内先生,我可不年轻了,是个沉迷于咖啡的中年人了,你找我有何贵干?”

“我要你八点钟去车站,找到SC列车,跟踪那批旅客中的一个女孩,并记下她下榻的酒店,再回来给我汇报,听清楚没?”

“不大清楚。”

“你这是什么意思?”他厉声呵斥道。

“单凭这些信息,我恐怕不能胜任这项任务。”

“我可是克莱德·乌穆……”

我打断他的话,“够了,我没空听你介绍自己,你再说明一下大致情况,我觉得你要找的应该是一位调查员,而我天生就不是当联邦调查员的料!”

“那好,我会派我的秘书弗米莉耶小姐去你的办公地点和你说明详细情况,她半小时内会到。她精明能干,希望你见到她不要自惭形秽。”

“等我用过早餐,她可比不过我了,你让她放马过来吧。”

“把你的地址告诉我。”

我给了他尤卡大道的地址,还告诉他怎么走。

“很好,”他说这句话时有些不情愿,“有一点需要强调,你要保证这个女孩对这次的跟踪毫不知情,这点非常重要。我也是受人所托,对方是一家赫赫有名的华盛顿律师事务所。弗米莉耶小姐会预支一笔费用供你花销,另外预付你250美元的订金。我期待看到你雷厉风行的表现。多说无益,今天的谈话到此为止。”

“我自当竭尽全力,乌穆内先生。”

他挂掉电话。我挣扎着从床上爬起,洗澡剃须之后,正在品味第三杯咖啡的香浓气息时,门铃响了。

“我叫弗米莉耶,是乌穆内先生的秘书。”她的声音听起来略显低俗。

“请进来吧。”

她走进来,就像个洋娃娃一样精致。穿着腰部束带的白色雨衣,但不是连帽的款式,有着一头精心呵护的浅灰色秀发,靴子和雨衣搭配得很好,手上还拿着一把折叠的塑料伞。她那双蓝灰色的眼睛直直地盯着我看,就好像我说了什么粗鄙的话似的。我帮她脱下雨衣,闻到她身上散发着迷人的香气,她的纤纤玉腿——就我所能看到的部分来说——确实赏心悦目,双腿在透明丝袜的遮盖下若隐若现,我目不转睛地欣赏着,特别是当她交叉双腿并拿出一根烟点上的时候,我尤为关注。

“克里斯汀·迪奥,”她似乎是看穿了我的心思,“我只穿这个牌子,给我火,可以吗?”

“比起平时,你今天穿得可不少啊。”说着我把打火机递给了她。

“一大清早别和我开这种玩笑,没有闲工夫搭理你。”

“那你看什么时候适合呢?弗米莉耶小姐。”

她笑了笑,带有一丝不屑。随后从包里翻出来一个牛皮纸袋并扔给了我,“拿着,你需要的所有信息都在这里面。”

“我想某些我想要的东西并不在里面。”

“别废话了,你这个蠢货,别以为我对你一无所知。你觉得乌穆内先生是如何选中你的?这完全是我的主意!还有,别再盯着我的腿看了。”

于是我打开纸袋,里面放着一个密封的信封,还有两张给我的支票。其中一张面值250美元,上面写着“专业服务费定金预付”;另一张面值200美元,标注了“菲利普·马洛先生生活开销预付”。

“每一笔开销都要详细地罗列给我,分毫不差,”弗米莉耶小姐补充道,“你拿去花天酒地我可管不着。”

那个密封信封我暂时没打开,我问道:“乌穆内先生何以认为我会接一个毫无头绪的案子?”

“你一定会接的。我向你保证,此案并非是什么见不得光的勾当。”

“还有其他好处吗?”

“或许在某个雨夜,手头上工作不多时,我们可以一起出来喝两杯,那个时候再讨论这个问题吧。”

“嗯,这个条件十分诱人。”

我将信封开启,看到一张女孩的照片。她看起来落落大方,也可能因为经常拍照而显得十分自然,她有一头乌黑的秀发,微微透着棕红色,额头开阔明亮,目光却带有一丝凛冽,颧骨微高,鼻孔微微收紧,双唇紧闭,看上去不喜言笑。她的面容姣好,表情却有些僵硬,甚至有些许冷漠。

“把照片翻过来。”弗米莉耶小姐说。

照片背面清晰地印着一些字。

上面写着“姓名:爱利诺·金,身高:162cm,年龄约29岁,深红棕色的自然卷发,身姿挺拔,音色低沉而独特,衣着得体,又不显得花哨。妆容保守,脸上无明显疤痕。特征:进入室内时第一反应是转动眼珠,但头部不动。紧张时右手不自觉紧握,左撇子,但刻意掩饰不想为人所知。打网球动作娴熟,游泳和潜水姿势优美,沉迷酒精。无犯罪记录,这些是从档案里摘录的信息。”

“她进过监狱吗?”我问道,目光聚焦在弗米莉耶小姐身上。

“除了资料里的信息,我别无所知。就请按照指示来办事吧。”

“没有夫姓吗?像她这样姿色的女子,29岁应该已经嫁人了。资料里却未提及任何关于婚姻生活和财产方面的信息,我对这一点很是疑惑。你说呢?弗米莉耶小姐。”

她匆匆看了一眼手表,“你最好赶到联合车站再思考这个问题吧,已经没剩多少时间了。”她站起身,我帮她穿上了白色雨衣,开门送她出去。

“你自己开车来的吗?”

“是的。”她向外走了几步后转身对我说,“你有一点我很喜欢,不会动手动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你的教养还不错。”

“动手动脚——这种行为未免太下三烂了。”

“不过你也有一点让我心生厌恶,你知道是什么吗?”

“抱歉,我无从得知,只知道有些人恨不得让我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我不是这个意思。”

我跟随她下楼,走到车前为她开了车门,她开的是弗里特伍德,这种豪华轿车价值不菲。她似乎也同意了我的看法,朝我点了点头,然后向山路疾驰而去。

我回到家中,打包了少许生活用品用于随身携带,以防要在外过夜。

2

事情进展得十分顺利,SC列车准时到达,一如往常。那女子不难辨认,我在人群中寻觅她的身影,就像找到一只穿着晚礼服的袋鼠一样容易。除了手上的那本纸书,她两手空空,当她看到第一个垃圾桶时,把那本书丢了进去。然后她坐下了,双眼望向地面。在我认识的人里面,她确实属于面容阴郁的那种女孩。片刻过后,她起身走向书架,但什么也没拿,就走开了。她抬头看了一眼墙上的挂钟,然后进了电话亭,关上门,投了一枚硬币进去,和某人开始打电话。她脸上的表情自始至终没有丝毫变化。然后她挂了电话,又去了杂志架,挑了一本《纽约客》杂志,又看了一眼自己的手表,坐下来开始看杂志。

她穿着深蓝色的套装,看上去是为她量身定做的,脖子那里可见里面的白衬衫领子,领口处还佩戴了一个蓝宝石别针,我猜测她也戴了同款的耳饰,但我看不到。她有一头栗色的秀发,和照片里的样子如出一辙,只是比我想象中的还要高一些。她头上戴了一顶深蓝色有丝带装饰的帽子,帽檐还有一些薄纱垂下来,她还戴了手套。

不一会儿,她走到拱门下面,门外有许多出租车排着队在等待载客。她向左边的咖啡馆看了看,又一次回到了候车大厅,目光依次朝杂货店、报刊亭、询问处,还有同样坐在木凳上候车的人们扫了一遍。售票窗口有些是开放的,有些则关闭了,她对此漠不关心。她再次坐下来,抬头看了看挂钟。她摘下了右手的手套,开始摆弄她的手表,那是一块无镶钻的纯铂金手表。眼前的这位女子看上去不算温柔、拘谨或是刻板,但相较之下,弗米莉耶小姐就稍显轻浮了。

和之前几次一样,她稍坐片刻便又起身,在候车室里来回踱步。她走进内厅,随后又进了杂货店,在书报架前停留了片刻。现在我能确定两件事了:第一,如果她约好和人见面,那就是时间还没到。第二,她看起来像是在等换乘火车的样子。她走进了咖啡厅,选了一个高脚椅坐下来,看了看菜单,之后便开始看杂志了。一位女服务员端了一杯冰水走过来,并带来了菜单,这是点餐前必备的程序。服务员在这个女孩点餐之后便离开了,女孩则继续看杂志,那时大概是九点一刻。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重播》[美]雷蒙德·钱德勒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