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大家小书门外文谈》鲁迅 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门外文谈/大家小书》是鲁迅杂文选编,分为语文杂谈、小说史谈、文史漫谈三部分,包括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病后杂谈、小品文的危机、作文秘诀、读书杂谈、中国小说史的历史变迁、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春末闲谈、北人与南人、我的第一个师父、捣鬼心传、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等精彩文章。本书所选文章基本上是鲁迅和社会问题联系起来的纵横捭阖的杂论,饱含讽世之意,不时流露现实关怀。
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翘楚,其地位无人能够撼动,而《门外文谈/大家小书》所要彰显的就是作为一代学问大家的鲁迅,本书主旨是让读者向鲁迅学、学鲁迅问、问学大学问。本书汇集了鲁迅*令人称道的杂文,使人读起来酣畅淋漓,欲罢不能,可以说代表了我国现代文学的**成就。
夏禹的“岣嵝碑”是道士们假造的;现在我们能在实物上看见的最古的文字,只有商朝的甲骨和钟鼎文。但这些,都已经很进步了,几乎找不出一个原始形态。只在铜器上,有时还可以看见一点写实的图形,如鹿,如象,而从这图形上,又能发见和文字相关的线索:中国文字的基础是“象形”。画在西班牙的亚勒泰米拉(Altamira)洞里的野牛,是有名的原始人的遗迹,许多艺术史家说,这正是“为艺术的艺术”,原始人画着玩玩的。但这解释未免过于“摩登”,因为原始人没有十九世纪的文艺家那么有闲,他的画一只牛,是有缘故的,为的是关于野牛,或者是猎取野牛,禁咒野牛的事。现在上海墙壁上的香烟和电影的广告画,尚且常有人张着嘴巴看,在少见多怪的原始社会里,有了这么一个奇迹,那轰动一时,就可想而知了。他们一面看,知道了野牛这东西,原来可以用线条移在别的平面上,同时仿佛也认识了一个“牛”字,一面也佩服这作者的才能,但没有人请他作自传赚钱,所以姓氏也就湮没了。但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了。中国文字的由来,恐怕也逃不出这例子的。自然,后来还该有不断的增补,这是史官自己可以办到的,新字夹在熟字中,又是象形,别人也容易推测到那字的意义。直到现在,中国还在生出新字来。但是,硬做新仓颉,却要失败的,吴的朱育,唐的武则天,都曾经造过古怪字,也都白费力。现在最会造字的是中国化学家,许多原质和化合物的名目,很不容易认得,连音也难以读出来了。老实说,我是一看见就头痛的,觉得远不如就用万国通用的拉丁名来得爽快,如果二十来个字母都认不得,请恕我直说:那么,化学也大抵学不好的。四写字就是画画《周礼》和《说文解字》@上都说文字的构成法有六种,这里且不谈罢,只说些和“象形”有关的东西。象形,“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就是画一只眼睛是“目”,画一个圆圈,放几条毫光是“日”,那自然很明白,便当的。但有时要碰壁,譬如要画刀口,怎么办呢?不画刀背,也显不出刀口来,这时就只好别出心裁,在刀口上加一条短棍,算是指明“这个地方”的意思,造了“刃”。这已经颇有些办事棘手的模样了,何况还有无形可象的事件,于是只得来“象意”@,也叫作“会意”。一只手放在树上是“采”,一颗心放在屋子和饭碗之间是“密”,有吃有住,安密了。但要写“挛可”的挛,却又得在碗下面放一条线,表明这不过是用了“密”的声音的意思。“会意”比“象形”更麻烦,它至少要画两样。如“寅”字,则要画一个屋顶,一串玉,一个缶,一个贝,计四样;我看“缶”字还是杵臼两形合成的,那么一共有五样。单单为了寅这一个字,就很要破费些工夫。不过还是走不通,因为有些事物是画不出,有些事物是画不来,譬如松柏,叶样不同,原是可以分出来的,但写字究竟是写字,不能像绘画那样精工,到底还是硬挺不下去。来打开这僵局的是“谐声”,意义和形象离开了关系。这已经是“记音”了,所以有人说,这是中国文字的进步。不错,也可以说是进步,然而那基础也还是画画儿。例如“菜,从草,采声”,画一窠草,一个爪,一株树:三样;“海,从水,每声”,画一条河,一位戴帽(?)的太太,也三样。总之:如果要写字,就非永远画画不成。但古人是并不愚蠢的,他们早就将形象改得简单,远离了写实。篆字圆折,还有图画的余痕,从隶书到现在的楷书@,和形象就天差地远。不过那基础并未改变,天差地远之后,就成为不象形的象形字,写起来虽然比较的简单,认起来却非常困难了,要凭空一个一个的记住。而且有些字,也至今并不简单,例如“鬻”或“鳖”,去叫孩子写,非练习半年六月,是很难写在半寸见方的格子里面的。……P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