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奇点科幻丛书-牧猫人》胡术恒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世界是什么?是苏格拉底倾听的猛犸歌声里的旋律,或是轮回生命之苦中的无穷迭加——还是深埋在真实的虚幻中代码的递归。时间是什么?历史,在火神中焚烧;现实,女孩周宁囚禁在喧嚣之城中戴着镣铐舞蹈;未来,是飞天吗?就像你蒙住我的眼睛告诉我的那样——如果你告诉我的都是真的,那么,真实是什么?天空之城中的冲坠是真实的吗?牧猫人中我们童年的记忆是真实的吗?
杨贵福2000年以后从事科幻创作,目前已发表中、短篇科幻小说近三十万字。胡术恒(苏恒),2008年以后从事科幻创作。他们作品以赛伯朋克的主题居多,笔锋冷峻,思想性较强。故事往往有非常奇特的意境和深意。苏恒和杨贵福是科幻界少有的合作型作者,因作者一位是计算机专业的教授,一位是哲学博士生,由于两位作者的专业互补,他们的作品更承现出一种哲学的思辨性,在优美的文字表面下探讨着世界的本原。《牧猫人》收录了14篇科幻小说。其中多篇作品为塞伯朋克类作品,充分展现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创造出的虚拟世界的真实性与不确定性。《纪念苏格拉底》将历史故事与想像巧妙的结合起来,展现了苏格拉底的人格魅力,将许多生动鲜活的人物放入冰冷的虚拟世界,并*终用C语言展示出他们的存在。《周宁》是一部为网络黑客书写的传记,记述了那些在网络与现实中发生的爱恨情仇。《牧猫人》是一个寻找自我的故事——那熟悉而陌生的自己。《同学聚会》《爪哇龟》《火神》等在短小的篇幅内,讲述了一个个看似离奇却应该真实的故事……
奇点前夜的科幻小说刘慈欣奇点有三重含义:*是数学上的,表示在连续的数学状态中难以定义的突变点,常见的有无限趋于无穷大或无穷小的点;第二是物理学上的,首先出现于广义相对论中,表示时空曲率无限大的点,是时空的不连续之处,在这一点中现有的物理规律失效;第三是未来学中的一个概念,描述科技以指数曲线发展,在某一拐点后急剧加速,由量变产生突然的质变,在极短的时间里彻底改变人类世界的状态。这套丛书以“奇点”命名,应该是取*后一个含义。奇点学说是由美国学者雷·库兹维尔提出,他认为人类科技的发展趋势很像一条指数曲线,开始阶段比较平缓,是我们现在所处的阶段。但在经过一个拐点后徒然上升,几乎与X轴垂直,速度接近无限,这就是奇点时代。奇点的到来主要依赖于被称为GNR的三项技术,即基因工程、纳米工程和人工智能,当这三项技术进入指数曲线的超高速发展阶段时,人类文明的面貌将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彻底的改变。库兹维尔生动地描述了奇点到来时的情景:人工智能的智慧远远超越人脑,电脑的一次短时间运行,其计算量竟超过人类有史以来所有的思维的总和;科技*次对人类的生理形态产生改变,人与人工智能紧密融合,人可以以各种形态复制自己,进而长生不老;人类可以在原子级别操纵物质,纳米机器可以把原材料直接变成人类所需要的任何产品。库兹维尔的终极预测接近疯狂,他认为,能够自我复制的纳米机器结合人工智能,能够向全宇宙扩散,改造所有天体,*终把整个宇宙智能化。*惊人之处是他对奇点到来的时间的预测,不是遥远的未来,而是近在咫尺的2030年!不管奇点预测是否能够成真,有一点可以肯定:科学和技术将创造出更多的奇迹,科技带领人类踏上的神奇旅程才刚刚开始,甚至还没有真正开始。而这种科学的神奇感、这种技术带来的对未来的向往,恰恰是科幻文学生命力的源泉。比较古代人类与现代人的精神世界,*的差别可能就是对未来的感觉。可以说,在古人的意识中,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未来感,由于技术进步的缓慢,在那时人们的心目中,未来可能“城头变幻大王旗”,但生活的面貌不会发生变化,昨天今天和明天,去年今年和明年,不会有什么差别。正因为如此,古代的文学,无论是神话,还是诗歌或小说,都是描写现在或过去,几乎没有描写未来的。工业革命以后,科学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神奇感,进而引发了对由科技所创造的未来的想象和向往,由此诞生了科幻文学。科幻文学诞生于19世纪初的欧洲,但其真正的繁荣是在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的美国,史称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回望那四十年,能带给我们许多启示。在那段时间,世界已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与工业革命相比,科学技术进一步显示出其塑造和毁灭世界的力量。人们深切地感受到了科技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改善。另一方面,20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带给人们一个全新的视野,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告诉人们,比起之前牛顿简洁的决定论图像,真实的宇宙更加神奇。但与此同时,舒适的信息时代尚未到来,已经大为改善的生活仍然充满着艰辛和压力,世纪初的美国经济大萧条、随后的两次世界大战以及紧接着出现的东西方冷战,都给现实蒙上了阴影,这就使得人们对已经显现出神奇魔力的科技充满了更多的期待,期望科学和技术能够带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对科学神奇的赞叹和对未来的向往在这一时期都达到了高潮,由此带来的科幻文学的繁荣就是顺理成章的了。但随后,科幻文学进入了缓慢的衰落期,这种衰落从上世纪70年代一直持续到今天,在美国,科幻小说在市场上再也没有再现黄金时代的热度,新的科幻迷越来越少,科幻群读者的年龄越来越大;有世界影响的作品越来越少,大师不再出现,黄金时代出现的三巨头至今仍牢牢地占据着科幻文学的*。对这个漫长的衰落,评论家和科幻研究者有着各种解释。其中之一是把原因归咎于科幻文学的新浪潮运动,新浪潮在上世纪70年代起源于欧洲,部分科幻作家痛感科幻小说在文学中的边缘地位,便把主流文学中现代和后现代的表现手法运用于科幻创作,同时把科幻小说面向太空的视野转向人的精神世界,试图使科幻小说更加文学化,使得部分科幻作品由明快的大众文学变成晦涩的先锋文体。有评论家认为,新浪潮运动是把科幻小说自身的价值让位于主流文学,进而消解自己的一种努力,他们也把科幻的衰落归咎于此。但仔细考察便知这种理论是不确切的,新浪潮运动对于科幻的衰落的确有一定影响,但不是根本的原因。在新浪潮科幻由兴起直到被后来的赛博朋克运动代替,一直只是一个科幻文学的支流。在这一期间,传统的、坎贝尔理念的科幻小说一直在大量地创作和发表,即使在新浪潮运动*兴盛的时期,其作品的数量也远远小于传统理念的科幻小说的数量。其实,科幻衰落的*深层、*本质的原因正是科学技术本身,曾经催生科幻的科技,在其飞速发展的今天开始起相反的作用。阿波罗登月期间,一位NASA官员对观看发射的科幻作家说:“我们给了你们一碗饭吃。”但事情证明恰恰相反。自航天时代以来,科幻小说中描述的科技奇迹不断变成现实,特别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技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渗透之深、普及之广可谓前所未有。由计算机和网络构成的信息时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变成现实,并深刻而全面地改变着普通人的生活。人类有一个特点,就是对变成现实的奇迹很快麻木。比如现在的智能手机,集移动通讯电台、电脑、互联网络、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数码收音机、GPS定位装置、影音播放器于一体,方寸之物可以随时与地球的任何地方进行通讯和网络连接,它所集成的设备以前要用一辆小卡车才能装下。笔者曾经统计过科幻小说中曾出现过的移动通讯设备,大多数在功能上不如现实中的手机,也就是说,科幻的神奇梦想现在装在每一个人的口袋里,但与此同时被每个人熟视无睹,当做一件*平常的东西。科技神奇感的消失,是科幻文学所面临的*致命的打击,也是科幻衰落的*根本的原因。但科技的神奇感真的消失了吗?科技中的科幻资源是否像地球上的石油一样,快要开采完了呢?至少对奇点时代的预测告诉我们:没有!如果奇点学说是正确的,即便未来科技的发展只达到其预测的十分之一,我们也可以肯定科学技术仍然处于指数曲线开始时的平缓阶段,其陡然上升的阶段还未到来,也就是说真正的科技的奇迹还没有开始,我们已经经历的一切,只不过是神奇时代的前奏而已。同时,高度发展的基础科学,如物理学、宇宙学和分子生物学等,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更加神奇的大自然,与科幻文学黄金时代所面对的图景相比,从视觉直到哲学层面,这个新揭示的宇宙充满了更多的神奇,更加广阔,更加诡异,更加变幻莫测,这里面蕴含着丰富的科幻资源。只是,与上世纪上半叶的科幻黄金时代相比,现在的基础科学已经大为进化,其理论的复杂和数学表述的艰深都_不可同日而语,使非专业人员难以接近。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现代科幻文学对现代科学*进展的表现很有限,大量的故事的科幻核心仍基于古典科学,即使有前沿科学的内容也流于表面。如何充分开掘现代科学前沿所提供的丰富的科幻资源,是科幻作者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科幻文学的希望所在。纵观历史,中国科幻文学有着四起三落的波折经历,不同的阶段相互孤立,其间少有积累和继承。由于历史原因,各个阶段的科幻文学都有着自己侧重的方向。清末民初的科幻以救国图强为主题,而当时鲁迅先生提出的普及科学的目标到了上世纪50年代才得以实践,80年代则对科幻小说文学化进行了初步的尝试。新世纪的中国科幻进入多元化时期,对科幻文学的发展也有各种各样的建议和尝试,包括对科幻小说文学品质的提升、包括更多地反映现实和写出更好的故事等等,这些无疑都很重要。但现在,我们必须正视科幻文学的本质和核心,科技的神奇感是科幻的生命力之所在,我们必须创造出更多的、更大的神奇。创造神奇不意味着浅薄和浮躁,也不仅仅是科技和宇宙奇迹的展示,科幻中所表现的科技的神奇拥有着丰富的内涵,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社会整体和对人类个休的改变都具有震撼且深刻的神奇感,同时,也是主流文学所不具有的揭示社会和人性的视角。做为一种创新的文学,科幻用不断涌现的新创造和新震撼来战胜遗忘,就像一场永恒的焰火,前面的刚成为灰烬,新的又飞升起来爆发出夺目的光焰。而要做到这点,就应永远保持年轻的心态,使自己的想象力与时代同步。正如有人说的那样,科幻使人年轻。“奇点”丛书正是这样一套充满青春活力的丛书,书中收录了十位国内年轻科幻作家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描述变化中的世界,引入入胜,把科幻的神奇展现得淋漓尽致,像一群璀璨的星星照亮了奇点的前夜。2012.7.29
棘霖冰原,世界的中心。靺鞨山,在棘霖冰原的正中央俯视大地。传说山顶有宙斯的神殿,占领神殿的人会顿悟世界的本原,拥有整个世界。整个世界。由靺鞨山向北,穿过整个冰原地带,在人类所到的尽头之外,是叫做大荒的地方。冬季,劲风夹带比冰原更冷的气流从大荒直扑而下,除了战争的狂热,没有能让人在冰原上生存下去的理由。雅典在冰原西方的边缘。水宽八百千米的松花江在这里自西向东穿城而过,水汽让雅典在冬季*冷的季节里也温暖如春,水边的树林还时常挂满水汽凝结而成的树挂,如同仙境。兴安岭连绵横亘在整个西北方,拥抱住雅典,阻挡住了大部分南下的冷气。雅典的正西方,是瀚海沙漠,那里的热风在冬季会帮助人们御寒。西南,一望无际盐碱滩的尽头,是汪洋一片的向海。也有人说向海并不是真正的海,而是水域宽广的湖,它由两条大河注入汇成。这两条河流在很远的南方,依次是浑江和辽河。再向南,据说是天堂一般的国度,到处是鲜花和香料,但是从来没有人能活着穿过满是疫气的大河地区。人们称那个传说中的天堂为天朝。雅典,这个世界中心城市,远离严寒和疫气,自然雍容典雅;雅典人对于慈父宙斯的敬爱,也使得这里的宗教热情格外高涨和持久。另一个被世界遗弃和诅咒的城市,叫做斯巴达。松花江流经雅典后向南,在即将注入向海时突然东流,留下大片良田,称作河套大湾。雅典人的奴隶就在那里终年耕作,带来金黄的收成。继续东流的松花江,在雅典的东南方路过罪恶之城斯巴达。那里仍在棘霖冰原的范围之内,没有兴安岭的保护,更是在冬季迎面遇到南下的冷气流。穷山恶水之地,因此每个斯巴达人都是英勇的战士。他们的婴儿在出生后都要扔到山谷之中,没有被冻饿死的强者,才会被捡回来。这样残酷的作法,在善良的雅典人看来如同禽兽。与他们作战并消灭他们,是理所当然的,更何况他们还有占据靺鞨山的野心。一个愚昧野蛮的民族,也有资格窥视世界的本原吗?松花江摆脱了斯巴达城后,向东斩断长白山脉,直人终年黑色的鬼海。长白山脉从北向南,遮蔽住整个东方,松花江即发源于其北端,在其南端人海。鬼海的东面,是世界之外,有人乘船去过,滔滔的海浪就消失在那里,没有咆哮的声音,也没有白花花跳跃的水花。极目望去,是一片没有纹理的纯正的灰色。只有看不见的风在其间出人。传说鬼海之东居住着一个比斯巴达人更野蛮彪悍的民族,叫做波斯。鬼海北端与大地相连的地方,海陆长年相侵蚀,形成了被称作兴凯大泽的死亡之地。表面上看起来是厚实的大地,踩在上面的人畜却会陷进去,慢慢地被大地吞没。这个过程有时甚至会持续一整天。但是没有人敢去救助,谁也不能保证自己脚下的土地是坚实的。夜晚,哀号声像巨大猛兽整个胸腔制作而成的号角,终年回荡在大泽之上。当地人称这种声音为猛犸。但是施展复杂法术所用的纸带,只有在兴凯大泽中浸泡后才会有稳定的效果,虽然这稳定只是一定程度的。所以尽管死亡近在咫尺,人们仍趋之若鹜。这就是我们的世界——希腊。雅典人与斯巴达人的战争正进行到第七个年头,鲜血在世界中心的靺鞨山脚下凝结。棘霖冰原上,终年赤红一片。我和被流放的苏格拉底先生就循着这战争钢和火的气息,从雅典城向雅典人在冰原上的军营行进。一路上,我们谢绝了无数个雅典属下城邦的挽留。苏格拉底先生在学院设计的自动耕种机械、自动收割机械、智能放牧机械让人们在战争的重压下仍能温饱,每个人都对他心存感激。一路东进,离开*后一个驿站已经三天了,现在我们又冷又饿,丢失了火种,也没有食物。我们沿松花江东进,尽量走山脊。山谷看起来更好走,风也要小一些,但是即使骑在马背上,人也没法从积雪里露出脑袋。我们连滚带爬翻上一座不高的雪山。真正的“滚”和“爬”。我们下山的时候是“滚”的,上山的时候是“爬”的。所以*次出现在黛娥缇玛面前的时候,苏格拉底先生和我都不体面地四肢着地。我们两人甚至没有力气站起来显示一下尊严。黛娥缇玛把我们搀了进去。喝下两碗滚烫的姜汤又吃了两个汉堡,我们才有精神头儿打量这个临时避难所和它的主人。这是一座不大的神庙,*的建筑是它*的一座神殿。神殿里的主神显然不是我们信仰的宙斯。但是在又冷又饿的时候,我们对于供奉他神的人也就赦免了吧,更何况苏格拉底先生被流放的原因也正是信奉他神的罪名。救了我们性命的是神庙的女祭司,她在神像前安静地坐着,黑色的长发直披到膝盖以下。“谢……”苏格拉底剧烈地咳嗽了好一会儿,“谢谢你救了我们。”女祭司安静地注视着苏格拉底的眼睛,没有发出一点儿声音。我想她可能是哑巴。当我全神贯注盯着一块酱牛肉的时候,她问苏格拉底先生:“你是雅典人吧,叫什么名字?”“苏格拉底。”“哦。”她淡淡地说,甚至没有点一点头,“哦”不是表示惊讶而只是表示听到了。显然她不知道苏格拉底的名声。“怎么称呼你呢?”“黛娥缇玛。我是这里的女祭司。”“这是什么神?”“香农。”她看苏格拉底先生一副迷惑的样子,扑哧笑了,“怎么,没听说过?”我没听说过神祗的名字很正常,我的学识在同学当中也算是差的。但是苏格拉底先生没听说过真是令人惊奇,要知道像他这样了不起的术师,在施法的时候要呼唤很多神祗和精灵的名字。雅典人中还没有比苏格拉底先生更博学的呢。“我所知道*的事情,就是我一无所知。”这是苏格拉底先生的一句名言。我曾经在雅典娜神庙求得神谕,问谁是世界上*聪明的人。神谕说,那个*聪明的人是苏格拉底先生。当我告诉先生这个神谕的时候,他显然不相信,指出了几个雅典杰出的人物,认为他们都要比自己聪明得多。但是否定神谕需要更有力的证据才行。苏格拉底先生走访了这几位人杰,与他们交谈讨论,结果每次都失望而归。苏格拉底先生叹着气说:“他们确实都有聪明的头脑。只是他们只知道自己知道很多,却不知道还有许多自己并不了解的事情。也许这就是神谕认为我是*聪明的人的原因吧,因为我知道自己一无所知。”据说大祭司听说这件事情后,认为苏格拉底先生是一个狂妄的人。女祭司又弯起眼睛笑了:“‘我所知道*的事情,就是我一无所知。’很好的罗素悖论。”“罗素?这又是一个我不知道的神祗吗?”“小镇上只有一个理发师。他声称剃所有不为自己理发的人的头发。”黛娥缇玛温和地看着苏格拉底先生,就像先生给我们讲解习题时一样耐心,“那么,试问:这个理发师要不要给自己理发呢?”
……P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