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五代史通俗演义》蔡东藩 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6 人气:

精校修书

女生小小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五代史通俗演义》蔡东藩 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蔡东藩(1877-1945),名郕,字椿寿,号东藩(亦作东帆或东颿),浙江萧山人。民国著名历史小说家。

自1915年始作《清史通俗演义》,至1926年《后汉通俗演义》完成,历十年寒暑,终写成《历朝通俗演义》(共11部)。《历朝通俗演义》在创作上“以正史为经,以轶闻为纬”,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是极具可读性的历史通俗读物。

【编辑推荐】

“蔡东藩历朝通俗演义”以正史为经,逸闻为纬。一套书写尽中国两千多年历史百态。本丛书以1935年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铅印本为权威底本,同时集齐石印线装本的绘图。保留自序、世系图、蔡东藩先生自己批注的注释、夹批和后评。倡导原汁原味的阅读感受,*限度地呈现原书风貌。

《五代史通俗演义》为“蔡东藩历朝通俗演义”丛书之一种,叙述了“元首如弈棋,国家若传舍”,生灵涂炭、流血漂橹的五代十国历史。作者笔下描摹的不仅是这一时期的纷纷乱象,更旨在揭示其根源,并以史家的见地联系了民国初年军阀混战的社会现实,正是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本书的史料选取兼收严择,创作上又富有鲜明的演义小说特色,是跨越时代的通俗文学代表作。

【名人的书评】

一部写尽中国两千多年风云变幻的通俗历史巨著

一部民国时期就被学校指定的学生课外读物

一部风靡海内外,累计销量超1000万册的超级畅销书

中华版“蔡东藩历朝通俗演义”特色

1.底本权威:我们这次整理出版的“历朝通俗演义”根据1935年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出版的铅印本为权威底本,精审细校。

2.自批自评全图全本:保留铅印本当中的自序、世系图、蔡东藩先生自己批注的注释、夹批和后批。倡导原汁原味的阅读感受,**限度地呈现原书风貌。同时集齐石印线装本的绣像及插图。鉴于民国图书的保存状况和当时用纸的特性,为了搜集高品质的绣像及插图,我们查阅了多家图书馆的相关藏书,经过筛选、比对,扫描2200余幅绣像及插图。

3.便于当下读者阅读:

①愉悦的阅读感受:简体横排。用大32开开本,版式简洁,字距行距疏密有致,双色印刷。

②恰到好处的编辑加工:根据现在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规范并优化标点符号的用法。为方便普通读者,我们以2013年6月国家颁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为参考,给三级及三级字表之外的字加注了拼音。

【五代史通俗演义的书摘】

出版说明:

历史演义,是指以史实为基础,加入一定的艺术虚构,多以章回体的形式,用通俗的语言,讲述王朝兴废、朝代更替等历史事件的小说。历史演义由宋代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这一名称大致出现于元末明初。罗贯中将陈寿的《三国志》通俗化为《三国演义》,影响巨大,由此出现了很多效仿作品,如《列国志传》《东西晋演义》《南北史演义》《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和《隋唐演义》等。这些历史演义故事性强,行文通俗,深受民众的喜爱。

民国时期*有分量的历史演义小说,当属蔡东藩先生的“历朝通俗演义”。蔡东藩(1877—1945),名郕,字椿寿,号东藩,著作署名亦作东帆或东颿,浙江萧山临浦镇人,是中国近现代著名历史演义小说家和史学家,他被称为“中国近现代历史小说史上‘正史演义’创作的集大成者”。

蔡东藩先生历十年寒暑,用600余万言的煌煌巨著,记述了上起秦始皇、下迄民国(1920年)2166年间中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他创作的“历朝通俗演义”按著述时间排序为:《清史演义》(1916年)、《元史演义》(1920年)、《明史演义》(1920年)、《民国演义》(1921年)、《宋史演义》(1922年)、《唐史演义》(1922年)、《五代史演义》(1923年)、《南北史演义》(1924年)、《两晋演义》(1924年)、《前汉演义》(1925年)、《后汉演义》(1926年)。这11部书,初版由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印行,全套均为有光纸石印插图本。

1935年,新记书局把这套书连同许廑父续写的《民国演义》后四十回,全部改排为铅印本,分装44册,总名为“古今通俗演义”。出版后广受欢迎,时江苏省立南京中学校长张海澄致函会文堂说:“《历朝通俗演义》于中等学校学生文史知识,裨益匪浅,特采作课外补充读物。”*同志在红军长征到达延安后不久,专门致电党中央派驻在西安工作的联络局局长李克农代买这套书,后来将其带到北京,置于卧室床头,以便随时翻阅。

百年来“历朝通俗演义”一版再版,名称也有“古今通俗演义”“二十四史通俗演义”“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中国历代演义”和“中国历史通俗演义”等改变。这套书之所以受到各个时期的读者喜爱,与作者蔡东藩先生“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轶闻为纬,不尚虚诬”的创作原则和“文不尚虚,语惟从俗”的艺术特色密不可分。

我们这次整理出版“历朝通俗演义”,以1935年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出版的铅印本为底本,参考了其他版本,做了比较细致的审校,订正了原书中明显的讹误。书中保留了蔡东藩先生的全部注释、夹批和后评,并用不同颜色、不同字体字号加以区别。为方便普通读者,我们以2013年6月国家颁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为参考,给三级及三级字表之外的字加注了拼音。同时,为保存原版风貌,收录了石印线装本中的全部人物绣像和插图。由于作者受所处历史时代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书中对妇女地位、农民起义、民族关系、中外关系等问题有一些局限性的观点。我们相信,今天的读者对此自有理解,不至苛求前人。

且说赵匡胤往袭清流关,星夜前进,路上掩旗息鼓,寂无声响,但令各队衔枚疾走。及距关十里,分部兵为两队,前队兵直往关下,自引兵从间道而去。皇甫晖、姚凤两人,探得周兵到来,开关迎敌,正在山下列阵。不防山后杀出一队雄师,喊呐前来,径去抢关。晖、凤连忙回军,奔入关门,那周军已经驰到,守兵阖门不及,被周军一拥杀进,吓得晖、凤手足失措,没奈何逃往滁州。周军队里的大将,就是赵匡胤,既占住清流关,便进薄滁城。

晖、凤才入城中,后面已有鼓声传到,回头遥望,远远的旗帜飘扬,如飞而至。就中有一*的帅旗,上面隐约露一赵字。皇甫晖叫苦不迭,忙令把城外吊桥,立即拆去,阻住来军。自与姚凤阖门拒守,登城俯眺,见周军已逼城壕,一齐下马凫水,越过濠西。那赵匡胤更来得突兀,勒马一跃,竟跳过七八丈阔的大渠,晖不禁伸舌!未几即见匡胤指麾兵士,督令攻城,当下开口传呼道:“赵统帅不必逞雄,彼此各为其主,请容我列阵出战,决一胜负,幸勿逼人太甚!”匡胤笑道:“你尽管出来交锋,我便让你一箭地,容你列阵,赌个你死我活,叫你死而无怨!”说至此,便用鞭一挥,令部众退后数步,自己亦勒马倒退,伫候守兵出战。好整以暇。

待了多时,听得城门一响,两扉骤辟,守兵滚滚出来,后面便是晖、凤二人,并辔督军。两阵对圆,匡胤持着一杆通天棍,上前突阵,且大呼道:“我止擒皇甫晖,他人非我敌手,休来送死!”唐兵见他来势甚猛,便即让开两旁,由他驰入,他即冲至皇甫晖马前。晖忙拔刀迎战,刀棍相交,才及数合,被匡胤用棍架开晖刀,右手拔剑,向晖脑袋上斫去,晖将首一偏,不由的眼花缭乱,再经匡胤用棍一敲,就从马上坠下。姚凤急来相救,那马首已着了一棍,马蹄前蹶,也将姚凤掀翻。周军乘势齐上,把晖、凤都活捉了去。唐兵失了主帅,自然溃散,滁州城唾手取来,匡胤入城安民,遣人报捷。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五代史通俗演义》蔡东藩 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