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神来之笔》(新加坡)骆宾路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骆宾路,原名杨书楚,20世纪50年代署名木易。80年代在香港另署林之、徐乐。祖籍广东澄海。新加坡公民。1950年在《南方晚报?绿洲副刊》发表的处女作《倒下去的人》获得该年度佳作选,收入年度合集《苏州河之夜》;1952年参加“南方晚报小说控”公开征文比赛获第三名,作品收录进获奖文集《甘榜之春》。1957年辍笔。25年后,于1982年归队至今,先后出版了15部作品,包括长篇小说《海与岛》(2001),短篇小说集《咖啡正香浓》(1990)、《人与鼠》(1991)、《变脸的男人》(2000),微型/短篇小说合集《一幕难演的戏》(1993)、《她说蓝的是天空》(1996),微型小说集《与稿共舞》(1999)、《骆宾路微型小说》(2004)、《一粒荔枝》(2005)、《今早没有华文报》(2012),自传体散文集《匆匆一瞥人间春色》(2004),散文集《看海去》(2003)、《心之所系万千千》(2007)、《千里之约》(2009)、《点点滴滴在心头》(2010),约百余万字。现为“世界华文文学家协会监事长”、“香港文艺家协会驻海外秘书长”。
骆宾路的微型小说,语言诙谐浅白,笔调轻快,着墨不多,娓娓道来,似叙街谈巷议,但笔触所及,常能引起读者的深思而产生强烈的共鸣。已故旅美诗人鸥外鸥对骆宾路的微型小说曾有过这样的评论:“似短篇小说,又不似;似杂文,又不似。但却都似这些的味道。文体别创一格。它全不似小说却比小说妙得多。”恰如其分地道出了骆宾路微型小说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
骆宾路是一个将写作视作生命,将写作看成是对现实社会、对生活、对人生进行美学审视的严肃作家。骆宾路说,他写小说,总是“有感而发”,“写小说自己不发之以情,它又如何能令读者起共鸣呢”?所以,他从不写“自己不动情的小说”。骆宾路把每一篇微型小说的写作,都看做是灵魂的煎熬,“每一篇稿,是一个灵魂。”
人在动物园里人在动物园里看动物,动物在动物园里看人,视觉效果都是一样。在动物园里看动物的小孩子问身边的父母:“老虎会咬人吗?”“不会。”大人回答。“为什么不咬人?”“有得吃,有得住,有人养它,它还咬人作甚?”“为什么要养它们?”“动物园本来就是养动物的。”天真的小孩子又问:“养它们做什么?”“养来给我们看,傻瓜!”桃花岛的动物园,规模庞大。豢养在动物园里的动物,聪明乖巧。动物明星阿明,就是一头受人宠、受人爱的“亲善大使”,它死后还立有铜像,风光大葬。有只聪明绝顶的鹦鹉,会唱英文歌,也会唱中文歌。它会说它的鸟话,也会说人话。人见人爱。“它们为什么不飞走?”“你瞧,”妈咪指着驯鸟师腰间系着的小袋子对孩子说,“鹦鹉唱完歌,他就给它东西吃。有得吃,它会飞走吗?”小孩嬉皮笑脸地说:“我有吃的,也不飞走。”“你啊,”爸爸说,“你哪比得上这只鹦鹉。它多听话。”小孩问妈咪:“动物看我们也和它们一样吗?”“怎会一样?”妈咪说。“怎会不一样?”爸爸问。妈咪没有和爸爸争论。小孩子心想,动物在动物园里看人,也和人在动物园里看动物一样。爸爸心里说,在动物的眼里,它们看到我们也是养得白白胖胖,也会唱英文歌,会唱中文歌,还会在另一个动物园里表演各种预设的节目的动物,而且表演得比动物园里的动物更为精彩。我们是养在另一个飞不走、跑不掉,或者说,自己不想飞走、不想跑脱的看不见的笼子里。人在动物园里看动物,动物在动物园里看人,视觉效果都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