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孔雀开屏》王建平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王建平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发表和出版各类文学作品两百多万字。小说先后在《小说选刊》《小说月报》《长江文艺》《雨花》等刊物发表。中篇小说《欠债还钱》入围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并被改编成院线电影《情与债》。
该作品是王建平的中篇小说集,包括《枯笔》《孔雀开屏》《蒯子生眼里的天空》《中山装》《醉酒事件》《和一只蚊子较上了劲》等六篇中篇小说,用“深度描写”的方式、以“比小说还精彩”的叙述来“复杂化理解”中国现实底层社会的作品。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底层生活中平凡人物的爱恨嗔痴,是一部同情与幽默兼具的现实叙事作品,作者文笔诙谐幽默中不乏凝练厚重,现实辛酸里蕴含人性光辉。
王建平的作品风格凝练、厚重、幽默,他的作品严格意义上属于现实主义。善于描绘人们庞大生活的一部分,描绘了处在社会底层“那些人的那些事儿”。他凭借着自己的独特感悟和体验,对人性深处洞幽入微,对人性的善恶两面一分为二地剖析。一方面无情地展现人性的弱点,一方面敏感地捕捉人性的光辉,按照他的说法,“沿着生命本来的轨迹,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救赎。”
作者的笔锋之间流露出了深厚的人文情怀和个人审美价值取向。真正关注脚下扎根的土地,关注普通小人物的生活,思考人类生存生活的境遇,从沉沦中升腾、从困境中涅槃。枯笔
一
如果不是那个突如其来的电话,彭大铭和老婆于诗曼的离婚谈判可能会演变成一场唇枪舌剑的交锋。
谈判是从晚上八点钟开始的,地点是于诗曼定的,就是小区对面那家“两岸咖啡”。于诗曼是个极其浪漫的女人,浪漫得居然离婚这种事也放到这样的场所来谈。彭大铭不想在这种错误的地方谈这种闹心的事,就在电话里对于诗曼说:“能不能换个场子?哪怕就在路边也行。”于诗曼不屑地说:“彭大铭,你又心疼钱了吧?今天我掏钱请客总行了吧?”彭大铭无奈只好去了。当他走到咖啡屋那个幽静的角落时,于诗曼早就点好两杯*蓝山咖啡等在那里。于诗曼穿着一身黑色的淑女装,头发精致地盘起,看上去就像在等一个情投意合的人。坐定后,两人在缠绵的轻音乐中谈论起各奔东西的事。刚开始,气氛还算平和,但谈到儿子的抚养权时,双方都无法继续保持镇定,而是表現出主权问题不容商量的坚决态度,声音也渐渐高了起来。彭大铭像喝酒一样仰起脖子干了那杯咖啡,准备一战到底。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掏出来一看,是县信访办主任秦和打来的。彭大铭就像是被电了一下,一种酸麻的感觉刹那间贯通全身。彭大铭平时*怕接秦和的电话,因为他的乌鸦嘴里从来就没有什么好消息。果不其然,电话刚一接通,秦和那虚张声势的声音就传了过来:“大铭啊,大事不妙呀,你那老亲戚可又进省城啦!”
秦和所说的“老亲戚”是乡里的老上访户黄冬菊,彭大铭对她早就烦不胜烦,于是恨恨地说:“天要落雨娘要嫁人,她爱去哪儿去哪儿吧!”
“老弟啊,我知道你说的是气话,到省城上访可不是小事喔,你可不能马虎呀。”
“秦主任,我孬好也是个乡党委书记,全乡那么多着急上火的事等着我去料理,我总不能天天围着个‘滚刀肉转吧?”
“大铭,你就别再发牢骚了,还是赶紧想办法把人领回来吧。我这可是以老大哥的身份劝你呀,待会儿宋书记给你打电话就不会这么客气了,你可得有思想准备哟。”
一提起县委书记宋春晖,彭大铭的心就虚了起来,但瞥了一眼面前已经恢复优雅姿态的于诗曼,他只好继续故作镇静地应付着秦和。通完电话后,彭大铭已经没有心思再和于诗曼周旋,便对她说:“我们的事还是改日再谈吧,我有点儿急事先走了。”不等于诗曼回应,他就离开座位要走。于诗曼用一种近乎客气的口吻说:“没关系,我已经适应你的异常举止了,再给你几天时间,我们总该有个了断吧。”
刚出咖啡屋大门,县委宋书记的电话就到了,声音里并没有往常那种噼里啪啦的火药味儿,而是透出几分沉重来:“大铭同志啊,黄冬菊为什么五次三番地到省城上访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呀……”宋书记的声音就像是云层中滚动的闷雷,始终没有炸开来,这反倒让彭大铭更加不自在。他想做些解释,比方说黄冬菊如何不可理喻、乡里如何对她做到仁至义尽,等等,但却总是开不了口,就像一泡尿憋在那儿就是撒不出来。*终,他一跺脚索性抛出个军令状,说:“宋书记,您放心,我负责把人领回来,并保证她再也不到省城去闹了。”宋书记警觉地说:“你拿什么来保证?违法的事可千万别干啊。”彭大铭有些悲壮地说:“我用乌纱帽做保证,如果不把黄冬菊的问题彻底解决好,我引咎辞职。”
挂了宋书记的电话,彭大铭赶紧拨通了分管信访的副乡长田万亩的手机,开口就质问他为什么没有及时掌握黄冬菊的动向。田万亩委屈地说:“我*近几乎天天上她家串门,弄得我老婆都起疑心了,谁知她说溜就溜呀。彭书记,黄冬菊她是个大活人呀,她要是一棵树我就拴根绳子天天吊住她,哪怕成了吊死鬼我也要把她给拴住……”彭大铭听得有些不耐烦,截断了他的话头,让他准备一下明天一早跟自己坐火车到省城接人。
回到家里已经是十点多了,看着没有一点儿生气的房间,彭大铭感到一阵蚀骨的孤独。于诗曼带着儿子亮亮住在娘家已经很长时间了,他在乡里忙得一个月也难回来一趟。
他颓然地坐到沙发上,呆呆地看着墙上那幅大照片,于诗曼站在一片芦苇丛中,笑得是那样明媚。那是他刚到乡里工作不久,于诗曼去看他时拍的。记得当时于诗曼见到那片夕阳中的芦苇时,兴奋得手舞足蹈,说了一句让人啼笑皆非的话:“大铭,你真幸福,原来你天天在这样的美景里工作呀!”
于诗曼在市群艺馆工作,人长得漂亮,还弹得一手好钢琴。当年,彭大铭在团市委工作的时候,参与组织了一场青年文艺汇演,并因此认识了于诗曼。演出那天晚上,于诗曼可以说是出尽了风头。她一袭白色长裙,坐在一架白色的钢琴前,把一首《秋日的私语》演绎得如梦如幻。彭大铭坐在台下听得如痴如醉,好半天没缓过神儿来。也就是从那天起,他展开了对她的爱情攻势。
其实,那段时间,彭大铭经人介绍已经和一个包工头的女儿有过几次接触了。那女孩儿长得也不错,对他也算是一见钟情。但他反复比较了两个女人,得出的结论是包工头女儿身上缺少了一种东西,这种东西叫作——浪漫。对于彭大铭这种祖祖辈辈都沾着土腥味儿的人来说,浪漫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奢侈品,但他偏偏在那个晚上迷恋上了浪漫。
为了配合于诗曼的浪漫,彭大铭和她见面的时候经常要带上一束鲜花,还要陪她喝喝咖啡,陪她在雨中散步,陪她到护城河边看火烧云,时不时还要绞尽脑汁给她写上一首情诗。当然,彭大铭之所以能够彻底征服于诗曼,靠的还是自己的杀手锏——书法。他的草书颇见功底,尤其是枯笔的运用恰到好处,“飞白”中尽显洒脱飘逸,很有点儿怀素的味道。记得有一次,他在四尺宣上龙飞凤舞地写着陆游的《钗头凤》,于诗曼在一旁痴痴地看着,不知不觉就泪流满面了。
玻璃茶几下放着于诗曼喝剩下的大半瓶洋酒,彭大铭随手拿起来就喝了。喝着喝着,脑海里的往事便风起云涌。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和于诗曼的日子开始过得磕磕绊绊起来。
结婚生子后,于诗曼的浪漫依然延续,而且波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她甚至连做爱都要事先调好背景音乐,为此还不惜花了好几万元买了一套名牌音响。但彭大铭每次在床上听到那浪漫的曲调就会心慌意乱。在他看来,那音响流淌出来的不是美妙音乐,而是一张张被撕碎的百元大钞。彭大铭开始感到有些撑不住了,他深刻地认识到,浪漫是需要物质支撑的。他要过日子,要抚养儿子,他的老父亲和两个姐姐还在农村,还需要他接济,他挤不出更多的钱和精力陪妻子风花雪月。尤其是到乡镇工作以后,“五加二”连着“白加黑”,累得他连自己喜欢的书法都懒得练了。这样一来,两人的距离渐渐就拉大了,矛盾不断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