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字码头”读库:你的敌人在镜子里》邓刚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邓刚原名马全理。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国家一级作家,国务院专家津贴获得者。曾任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大连市作家协会主席、文联副主席。现为《人民文学》编委会委员,中国海洋大学驻校作家。在文坛被誉为“中国的海明威”“写海第一人”。作品多次获全国、省、市级优秀文学奖,并被改编成多部影视剧,译成多国文字。
本书系著名作家邓刚的散文作品自选集,共收录作者近期发表的散文(含杂文、随笔)作品133篇,编为“敲打灵魂”“生活情趣”“侃谈人生”“谈情说爱”“品尝海味”五个部分,内容中既有对社会世情的批评与慨叹,又有对人生境遇的省察与反思,既有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与追思,又有对当下生活的品评与调侃,既有对人类情感世界的玩味与探索,又有对生物界其他物种的生态关怀,笔调或满怀深情、温馨可人,或犀利幽默、鞭辟入里,充分体现出一位智者型作家的坦诚襟怀与豪迈才情。
我写的东西有意思,不信你看!我的文字相当幽默,内容却非常严肃,所以你读我的文章,不想笑也得笑,想笑却又笑不出来。——邓刚
精彩推荐:“字码头”读库之:原乡记忆、秘密生活、那时候我们长尾巴、飞行者、清凉歌、燕子东南飞、大反话、钟声敲响两次、替天行孝、有话好好说和催眠。
留住阅读和写作的心
滕贞甫
网络时代,很多人似乎慢慢丢掉了阅读的习惯,在市场力量的推动下,消费性的写作也成为了当下的文学主流。
大连是个现代化的海滨城市,在这里工作和生活着一批全国知名的文学作家。他们中间有恪守文学表现时代传统的50后、60后作家,也有表现人物成长和个人生活、侧面展现历史的近70后作家。“字码头”读库推出十二位作家的经典文学作品集,包括作家自选的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随笔集。这些作品关注和表现的题材十分丰富,涵盖了历史、现实、农村、工厂、部队、知识阶层、都市时尚生活、现代女性和新人类。写作方面各具特点,有简捷明快、以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者,也有的以对人、事、物细腻的描绘和铺陈见长。如,孙惠芬对北方乡村农民及民工人物内心的丰富变化的细腻描绘,马晓丽对部队生活的深刻体验及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广、丰富的描述。陈昌平的小说让小人物走进历史,他书写普通人不同历史时期的卑微心理和悲凉人生,在貌似松弛的叙述中透出内在的凌厉无比的锋芒。
该读库作品的另外一个特点是既有故事情节,又能把这一故事讲述得娓娓动人,叙述得有技巧。津子围的小说宁静、平和、自由、开放,没有过多的笔墨渲染心理分析,而是在委婉地讲述着一个个故事,那些现代性的感受和先锋思考,在他的作品中深深地隐匿于个性的皮肉之下。
“字码头”读库中的散文和随笔也有着鲜明的特点。邓刚、素素、宁明,他们的作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着“文革”、知青、改革、文化、历史、社会、人生问题,这些问题同时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他们力图通过他们的作品回应着历史、现实提出的问题,引领和解答着人们的思考。宁明的飞行散文有着重要的拓展与探索意义,不仅填补了国内散文创作领域书写飞行题材的空白,还为零距离状写蓝天体验提供了文本借鉴。
“字码头”读库与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相一致,从中我们找回了历史与记忆,找回了哲学的思考,她承载着当代文学的审美追求,展示着中国文坛梦的趋向与特征。她不仅是对文学资源的一种深度挖掘和发现,同时对当下中国文化的空间、文化的积淀、文化的推动,具有双向的拓展和深化作用。网络时代,我们更加相信,品质上佳的作品还会让人不自禁地想多读些书,让人静下心来投入写作,因为系统的阅读、精致的写作,最终只能让知识体系完整而不是碎片化。
最后寄语读者、作家:请留住你们阅读和写作的心。
(作者系中共大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大连市文联主席)
你的敌人在镜子里小时候听老人讲故事,说张飞脾气暴躁,经常狂怒,虐待下级,最后被下级痛恨而杀死;说关公高傲自大,总以为自己了不起而走麦城,最后就死在这个缺点上;说刘备爱哭,优柔寡断,这个毛病最终要了他的命;说猪八戒因贪心贪色,所以经常吃苦;说孙悟空因太能太忠而总是吃亏……后来我自己会看书了,从更多的文学作品中看到,几乎所以的人物,都是在自己的弱点上栽跟头。林黛玉对情感的极端认真,贾宝玉多情但软弱,最终造成他们的悲剧——这使我恍然大悟,一个人的最大敌人就是自己。我们在生活中怕这怕那,怕张怕李,但从来就没怕过自己,其实你自己的缺点就是暗藏在身边的虎狼,关键时刻就会狠狠地咬你一口,而且咬得准确并致命。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的弦外之音很明白,就是人很难有自知之明。你知道你的亲友、朋友、同事、及邻居们的模样,但你知道你自己什么模样吗?你就是每天都频繁地照镜子,也不能像看别人那样准确地看自己。另外,你每天听到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声音,可当你的声音从录音机里播放出来,你的第一个感觉却是不相信这是自己的声音。一个人一辈子和自己在一起,一分一秒都不分离,竟然至死也不了解自己,说起来真是恐怖——你连自己的形象和声音都弄不清楚,还能弄清楚什么?我在工厂工作时,曾认识一个工人师傅,他的那张坑坑洼洼的大核桃脸,给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未老先衰。开始我以为他是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当得知他实际年龄才二十八岁时,我几乎就吓了一跳,更让我吓了一跳的是他竟然觉得自己形象年轻。这个师傅愿意吃生姜。他经常对我们说,吃生姜能使人年轻,并说你们看我为什么长得年轻,就是因为愿意吃生姜。开始我以为他这是开玩笑,是幽默。然而他不是,他确实是感到自己长得年轻,这真真地令我悲哀了好多日子。后来我发现,一个人很难知道自己,有时并不怪他自己,而是客观的谬误造成的。例如在社交场合下,人们总愿恭维一些年纪不轻的男人和女人——你还是那么年轻!或是说:这么多年啦,你一点也没变样。对一些相貌平平的女人,人们往往愿赞美她漂亮,有一次开会,一个女作家穿着一件绝对与她的身段肤色不合适的新装,但大家却故意大惊小怪地尖叫着赞扬:啊,太时髦啦!太美啦,太鲜艳啦……当然,这里有幽默和反讽,但当局者一般是不明白,尽管被表扬者总是谦虚地说,哪里呀!哪里呀!但心里还是美滋滋的。我看多了人们这种虚伪和廉价的赞美,所以也“做了病”,面对所有的表扬都开始防范。如果有人见到我,说你还这么年轻,这么多年没有变,我立即就幽默地回答:是呀,一点没变,还是个男的。对方和我就一齐哈哈大笑,管他是真没变还是假没变,全都在笑声中消失掉。倘若说普通人很难知道自己,那当领导者就更困难了。过去我们单位有一个领导,讲起话来声音十分响亮,但由于全是背诵套话,所以听起来让人感到枯燥而烦躁。只要他在台上讲话,大家就在下面活受罪。可是当他讲得满头大汁走下台来,大家却又恭维他,说他讲话有理有力有思想,特别动听,听后大有收获。这个领导心眼挺直,以为大家说的是真话,以后上台就格外愿意讲,声音更加响亮,真是要了我们的命。我有一个性格敏感的朋友,和他交往非常累,因为你不知什么时候,或哪一句话说得不合适,他就生气了。有时,他还能将表扬他的话理解成打击他。为此,他与所有的人交往都不愉快。这个朋友先后换了三个单位,最后还是牢骚满腹,说他单位里全是坏蛋,领导和同事们总是用心险恶地欺负他。由于写作的关系,我经常采访各行各业的人。几乎所有被采访的人都忿忿然地对我说他很正义,很正确,并因为自己的正义和善良而饱受冤枉和委曲;更多的人埋怨自己心太软,太善良,而别人却阴险狡猾,忘恩负义。似乎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吃亏受苦,到处都在喊冤叫屈。这令我生出疑惑,大家都是好人,那坏人在哪里?缺少自审心理,其实是缺少文化心理。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丰富的文化会渐渐舒张我们狭窄的心胸,使我们越来越明白——敌人就在镜子里,你照照镜子就知道是谁了。点击进入阅读:精选《“字码头”读库:你的敌人在镜子里》邓刚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