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潘家铮全集第十六卷思考·感想·杂谈》潘家铮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5 人气:

精校修书

女生小小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潘家铮全集第十六卷思考·感想·杂谈》潘家铮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潘家铮(1927年11月~2012年7月),水工结构和水电建设专家,设计大师,科普及科幻作家,水利电力部、电力工业部、能源部总工程师,国家电力公司顾问、国家电网公司高级顾问,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副组长及技术总负责人,国务院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组长,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专家委员会主任,河海大学、清华大学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资深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第九届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获得者。

【编辑推荐】

《潘家铮全集第十六卷思考·感想·杂谈》,是潘家铮院士十几年来的主要文章选集,包括比较重要的论述、有新意的文章、反映历史真实的作品及对存在不同见解或有争议的问题的探讨,除水利水电建设方面的论述外,还包括政论性文章,反封建迷信、科普科幻和能源战略研究,电力体制改革方面的文章等。本书反映了潘家铮院士对祖国水利水电事业的赤忱热爱和无私奉献。全书文字流畅,科学素养与人文情怀俱在,通俗易懂,立意深远,是一本难得的水利水电界名人著述。

【名人的书评】

本卷共十辑:政论和社会,能源战略,电力体制改革,工程院工作,电网工作,水利水电建设,科技发展,反对伪科学,科普、科幻、教育,杂谈。每辑里的文章是按时间排序,集中体现着潘家铮作为一名科学家和水电专家的科学胸怀与家国情怀,包括比较重要的论述、有新意的文章、反映历史真实的作品及对存在不同见解或有争议的问题的探讨,除水利水电建设方面的论述外,还包括政论性文章,反封建迷信、科普科幻和能源战略研究,电力体制改革方面的文章等。本书反映了潘家铮院士对祖国水利水电事业的赤忱热爱和无私奉献。

【潘家铮全集第十六卷思考·感想·杂谈的书摘】

本卷所收录作品,是潘家铮先生的杂感、思考、随笔性文字,计为政论和社会,能源战略,电力体制改革,工程院工作,电网工作,水利水电建设,科技发展,反对伪科学,科普、科幻、教育,杂谈共十辑。潘家铮先生生前有诸多非科技专业性文字结集出版,计有散文随笔集《春梦秋云录》《老生常谈集》《潘家铮院士文选》,科普作品《千秋功罪话水坝》《发电》(三峡小丛书之一),以及科幻作品《潘家铮科幻小说集》。尽管如此,潘院士尚有大量的非科技专业性文字尚未结集出版,甚至还有许多文字从未发表过,如在全国政协会议上的提案与发言,在不同场合的学术报告稿,给国务院、国家电网公司、三峡工程的建言献策,在许多工程审定、审查会议上的总结、讲话,散见于各种刊物的随笔、杂感,接受媒体的访谈文字。本卷以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潘家铮院士文选》为基础,再增益未收入他卷的未刊稿、散佚在各种报刊的文章编辑而成,多方搜求,力求尽收。潘家铮先生是享有国际声誉的科学家和水电专家,他的专业技术著作有20多种,加上为数众多的专业技术论文,计有1000多万字。在人们的印象里,这些具有奠基和开创意义的专业技术著作、论文,是作者学术黄金时期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与总结。而其后半生,尤其是从1985年担任水电部总工程师开始,担任越来越多的技术和社会职务,承担越来越繁重的技术审查、审定和国家重大战略咨询工作,除了1985年作者花7年时间重新改写完成70多万字的《重力坝设计》之外,很少有前半生井喷式的科研专著和论文问世。考察其一生的科研生涯,后半生的学术、科研分量似乎要稍差一些,就其个人的科研历程而言,似乎进入一个“休眠期”。其实不然,我们在编辑完成数百万字的所谓“非科技专业性文字”之后才发现,作为优秀的科学家和杰出水电专家,如果说潘家铮先生的前半生是其科学研究的黄金期,莫若说是其科学技术研究的“播种期”“育苗期”,而后半生貌似“休眠”,实则恰恰是其科学研究的“收获期”。这是因为,一方面,潘家铮先生的后半生,恰逢中国改革开放,迎来“科学的春天”,中国的水电建设经过一番曲折和艰难,进入前所未有的建设高潮,从安康、铜街子、东江、岩滩、白山、龙滩、石塘、紧水滩、水口、葛洲坝、二滩、天生桥、小湾、龙羊峡、小浪底、广州抽水蓄能等,一直到三峡工程、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中国的水电坝工建设一次一次刷新世界纪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层出不穷。潘家铮作为中国水电建设最高的技术主持人,每一项重大工程都凝聚着他的汗水与智慧,而其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又在业内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传奇。如果没有前半生专心致志、乐此不疲的钻研之功,很难有后半生的重大收获,这是个人之幸,也是事业之幸。另一方面,潘家铮是一位受过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知识分子,从饱经离乱的青少年时期开始,就有着深挚的家国情怀,这种家国情怀几乎可视作贯穿潘家铮先生科技生涯的一条主线,他总是把自己的科研、思考和国家的兴衰联系在一起,潘家铮先生曾说过:“讲到200年来的中国知识分子,其所受苦难屈辱之深,那是任何国家知识层从未经历的,正因如此,他们具有无比强烈的爱国心和振兴祖国的愿望。”所以,潘家铮后半生,将更多精力倾注于具体工程建设,将一己之长与国家振兴与民族复兴大业联系在一起。本卷收入的文章,集中体现着潘家铮作为一名科学家和水电专家的科学胸怀与家国情怀。现代技术之惑,往往缠绞着忧乐天下的士子传统;工程技术创新,又常常看得见修齐治平的文化熏陶;建言献策,上书言事,则深富一位科学家的责任担当;批判伪科学,反对封建迷信,为科学真理发声,拍案而起,慷慨陈词……科学胸怀与家国情怀在潘家铮这位中国科学家、工程师身上,实际上是两样难分彼此、相得益彰的事物。明乎此,就比较容易理解本卷所收潘家铮先生文章的主题所在,价值所在。潘家铮先生的许多技术著作,比如《重力坝设计》《建筑物的抗滑稳定和滑坡计算》《重力坝的弹性理论计算》《水工结构分析文集》,以及《水工结构应力分析丛书》等,尽管出版问世已有几十年,仍然是具有指导意义的经典,就是水利水电工程的大中专学生都能随口如数家珍说出来。但潘家铮先生许多非技术专业性文章中,同样不乏名篇,比如,政论性文章《我们需要再反一次党八股》《为扭转我国质量下降的现象而斗争》,都发表在当年有影响的政论杂志上,后者还是全国政协会上的发言,这两篇文章甫一发表,即构成一个不小的新闻事件,各大报刊纷纷报道,即便在今天看来仍有启示和警示意义;还有,作者《在〈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送审稿)审查会议上的讲话》、《呼吁扭转水电前期工作的半停顿局面》诸篇,则是直接影响和扭转工程管理现状和水电建设格局的重头文章,在业内影响甚巨;其他如《水利建设中的哲学思考》《在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建系50周年庆典上的发言》等,从哲学和人文的角度思考水利工程建设,给人无限启迪。这样的精彩文章,在本卷中比比皆是。潘家铮先生还是一位诲人不倦的老教授,他在不同场合有过几次大型演讲,演讲稿动辄万言,演讲时间长达两三个小时,潘家铮讲演的睿智与幽默,许多人都津津乐道,但讲演稿却是首次与读者见面。如1996年,由中组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11个单位在京举办的百场“院士科技系列报告会”上的演讲《中国的能源问题和出路》;2004年9月,在绍兴市首届科普节上的学术报告《新世纪的中国能源和水利问题——兼论绍兴的发展》;2005年11月,在郑州大学的学术报告《孔子、儒家和中国的科技发展》;2007年在清华大学水利学院演讲《创新和尽职——工程哲学思想漫谈》;2007年10月,应国家发改委能源局邀请所做的《中国的水电开发与争议》报告。凡5篇,都是高屋建瓴,架构宏阔,论述严谨,广征博引,启人心智,师者、智者、仁者、勇者之风集于一身。本卷收入的,还有几个访谈,分别为2001年《就院士话题答记者问》;2003年三峡工程首台机组发电之后,接受央视《面对面》采访的《三峡情结》;2005年接受央视《大家》栏目访谈的《水电专家潘家铮》;2007年《水电建设集团是高层次的单位希望它能高瞻远瞩》;2008年《汶川大地震与水电建设——地震百日潘家铮访谈录》等,这些访谈,除《就院士话题答记者问》收入已经出版的《潘家铮院士文集》之外,其他都是首次公开出版。这些访谈,都是潘家铮对公众关注的热点、重点问题的及时解答和回应,具有新闻的时效性,也具有历史记录的史料性。本卷所收录的文章,大致上是潘家铮先生担任众多社会职务,承担众多社会责任之后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的记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理出一条中国改革开放之后能源、水利、科学管理和建设的发展线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现实意义,是潘家铮先生对社会、对能源战略、对水利水电科学技术,乃至对提高全国科学素质的思考等的结晶,也是潘家铮作为一名中国知识分子的科学胸怀与家国情怀、历史担当的集中体现。从文体角度来看,本卷所收文章,发表场合不同,文体各异,但都是非常严谨的作品。业内人士都知道,即便是一个会议上的即兴发言,潘家铮先生都要认真写成文字稿,一丝不苟。这既体现着潘家铮先生对待文字的严谨,更体现着潘家铮先生对职业、对会议、对听众的一种尊重,体现的是老一代知识分子的风范。虽然编者已尽最大努力收集潘家铮先生散佚文字,但由于时间跨度大,涉及领域多等种种原因,遗珠之憾在所难免,希望有心读者参与,容本卷修订时补齐。鲁顺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潘家铮全集第十六卷思考·感想·杂谈》潘家铮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