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张承志文集Ⅹ聋子的耳朵》张承志 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5 人气:

精校修书

女生小小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张承志文集Ⅹ聋子的耳朵》张承志 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张承志,是中国当代屈指可数的拥有坚定信仰、始终坚持鲜明的文学个性、最富有思想性和学者气质、写作的视野和立足的文化疆域最为广阔和坚实的作家之一。张承志祖籍山东济南,出生于北京,回族。1968年清华附中毕业后,在内蒙古乌珠穆沁牧区插队。197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1981年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族历史语言系硕士学位。曾长期从事中亚、新疆、甘宁青回族区的历史宗教考古调查。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先后游学日本、西班牙、摩洛哥、古巴等国家和地区。现为自由撰稿人。作品多以蒙古草原、新疆、甘宁青回族区、中亚、日本、西班牙等地为依托,将激情与思想、求知与秘境、道义与历史融为风格鲜明的美文。喜爱骑马、孤身长旅、学习民族语言和民谣。迷醉于北方诸族底层大众的坚忍不屈。信仰伊斯兰教。敬仰为保卫内心世界而不惜殉命的回族气质。张承志迄今已出版各种著作近百种(含单行本、日文著作和各种编选本),主要作品有:《黑骏马》、《北方的河》、《黄泥小屋》、《金牧场》、《心灵史》、《清洁的精神》、《牧人笔记》、《以笔为旗》、《谁是胜者》、《鲜花的废墟》、《聋子的耳朵》、《敬重与惜别》等。曾获得包括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首届爱文文学奖等在内的多种文学奖项。

【编辑推荐】

本卷收录的《聋子的耳朵》集结了张承志自2003年至2006年所作的散文三十七篇,分为“红与绿”、“北与西”、“他与我”三辑。这部散文集中,既有作者对西海固地区物质清苦而精神丰盈的生活的真挚描述,也有作者对穆斯林的精神世界与前途命运的深沉思索。于广泛游历中的热诚求知,对不义世界的激烈批判,这些仍然是他笔下的主题。作为散文大家,张承志的作品拒斥晦涩的理论和矫饰的虚情,用他自己的表述即是:“更喜欢追求思想及其朴素的表达,喜欢摒除迂回和编造,喜欢把发现和认识、论文和学术,都直接写入随心所欲的散文之中。”

【名人的书评】

张承志是中国少数继承了鲁迅内在品质的作家之一。如同鲁迅早年以小说家立名、后专写作杂文而不懈,张承志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小说家驰名文坛,后放弃小说写作,转向思想性更强的散文写作,并坚持不懈。他的写作,让憧憬精神清洁的人追捧钟爱,让卑怯伪善者、精神阳痿者、内心阴暗者敬畏躲闪。本书是迄今规模**、收录作品*全的《张承志文集》(12卷,分精装本和平装本)之一。在内容编排上经过认真编校,被作者视为平生著述的“*后定稿本”。

【张承志文集Ⅹ聋子的耳朵的书摘】

四前年是连旱的第三或第四年。一次半夜扯磨,握月兄弟突然自语道:明后天你走了,我也出门,借些麦种。我不经意地问:借什么麦种?握月的语调坚决:种冬麦。我怕他笨,新鲜事弄不好,赔不起,就反对道:好像我初中学过哪门课,生物或者自然,教过冬小麦春小麦的事。不是高寒地区只种春小麦么?握月解释说:这里也和书上一样,是代代的春麦地方。可如今,春麦年年旱死,于是就有人试冬麦。开始人都说不能成,可是种的人都种成了。我继续反对:改变千年的庄稼?不是种子站技术站管着么,他们咋说?“谁管你!现在都是各人自己干。我看透了,-这春麦,再不能指望。”我明白事关重大。包括内蒙古都不下雪了,以后的干旱已是必然。次日我去看了他的冬麦。在苦水河的平滩里,有兄弟的一块地。我穿行过去,猜谜般打量那些墨绿的麦苗。可别都死了!你看能活吗?我叨叨着。四下的大山影嶂迷蒙,暖冬的气流浮沉着,看不清远处的村落。“成不成,那就是胡大(波斯语:真主)的事情了!”他叹口气说。改变的不仅是麦子。经历了轮台挫折的大儿子,已经在兰州初战告捷。几年时光,娃娃没有睡过床铺。煮羊肉,当采购,几年都睡拼起的板凳。好像有个规律,不管哪一个时代都一样:经历过前一个时代的娃娃,就和后一个时代出生的孩子不同。第二代西海固年轻人的自救,不是用粮食,而是用现金。他们心重顾家,不诉苦也不生病,心里牢记着的,只一个存折的密码。几次到了关键,握月都走兰州。一听说他追到城里向孩子要钱,我就不免觉得有些残酷。但时光流过,我也学会了:人生可靠的互助体无非自己的家族,紧要关头人能抓揽的最后绳索,只是一根血脉。他没有糟蹋儿子的血汗;我在一旁看得清楚——当那只掌心有一个月亮纹的粗手接过娃娃下苦挣来的钱以后,一个个元如一枝枝箭,准准射在了要害。儿子的接济是刃上的钢,但儿子不是唯一的力量。还有女儿们。出嫁的女儿不仅换来了彩礼,也引来了年轻的女婿。两个女婿一经一书——大的读过高中,二的念过满拉(清真寺里的经学生)。只要到了姨父家(西海固把丈人叫做姨父),铡草喂牛、担水扫院,不用催促一个劲干活。听说我来了,两个女婿都专程赶来行礼。他俩一个朴实一个英俊,在我的高房炕下站着,我喝一口茶,他们就续一点水——凭空多了两个护兵,,我高兴得不知怎么才好。见我喜欢丈夫,女儿的话就多了:“巴巴,你喜欢他,可他恼了时,还把我打呢!”女婿又害臊又快活,哈哈笑得肩膀抖个不停。女儿还告状:“巴巴,我达(父亲)最把女儿不当人。连一天书也没让我念过!”握月不把脸对着闺女,却直直望着我说:“最数这娃苦大。噫!放牛、背柴,书一天没念!”他显然不太歉疚。女儿们的牺牲被忽略了。但是确实感谢真主——她们或许得到了更多的幸福。毕竟,一个称心的女婿,才是女儿最需要的。虽然都是农民,贫贱夫妻百事哀,但女婿的事令人知感——小伙子们如活泼的清水,和谐地融人了这个家。高中生举止稳重,大满拉精神抖擞。当年蜷缩在寒风里的褴褛女儿,由于顺心,在婚后开始漂亮,人丰满了,连皮肤都显得白润。小两口们到了农闲就如两对候鸟,忙过了自家的事就搭着班车跑来了。加上同辈的家门弟兄,这个家已然是一架不停息的机器。没有谁管理,也没有谁怜悯,农民们默默地立下了决意,或者人前低头再一世受穷,或者破釜沉舟开一条活路——他们使足劲,搭着手,把满山旱渴稀薄的麦子,把满山广种薄收的洋芋,割下来,挖出来,装上车,运回家。P15-17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张承志文集Ⅹ聋子的耳朵》张承志 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