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厨房》徐坤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徐坤,1965年3月出生。《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3年开始发表小说,已出版小说、散文、评论作品500多万字,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项及各期刊大奖30余项(次)。代表作有小说《白话》《先锋》《厨房》《狗日的足球》《午夜广场最后的探戈》《八月狂想曲》《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等。话剧《青狐》改编自王蒙同名长篇小说,话剧《性情男女》2006年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上演。长篇小说《八月狂想曲》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图书奖,短篇小说《厨房》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长篇小说《野草根》被香港《亚洲周刊》评为“2007年中文十大好书”。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德、法、俄、西班牙、日语等出版。
《厨房》(中短篇小说集),重新收录了作者创作二十多年来发表过的影响较大的中短篇小说,如,获过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的《厨房》,连续五届获过《小说月报》大众评选“百花奖”的《狗日的足球》《遭遇爱情》《早安,北京》《午夜广场最后的探戈》《通天河》,获得《小说选刊》及《中国作家》奖的《鸟粪》《一条名叫人剩的狗》等等。
由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徐坤躬亲编成,共分五卷,囊括了徐坤进入文坛以来颇具代表性的作品,精选了徐坤进入新世纪以来颇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八月狂想曲》《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热狗》《厨房》《春上明月山》。。李敬泽盛赞此套《徐坤文集》的出版可谓是“金光四射”。
徐坤以女性作家与年轻学者的双重身份立足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坛,其先锋姿态与女性视角令人耳目一新。尤为值得称许的是,她注意把握先锋精神与读者审美传统和本土文化的辩证关系;她坚执于女性视角却又不放弃对变革中社会生活的多层面扫瞄;她揭示知识男女情趣、心理中多种欲望的躁动,却又在深层呼唤着人与人之间‘彼此善待,真心贴近’的和谐关系,其形而下的具象与形而上的哲理水乳交融。徐坤的小说技巧趋于圆熟,风格轻巧,被认为是极具“女性人文主义”色彩的代表性作家。进入新世纪以来,徐坤不断挑战自我,关注社会,主要从事长篇小说和话剧创作,成就斐然,作品日益走向阔大与深沉。序:向现在,向未来
徐坤
“《八月狂想曲》,徐坤写得意气风发,写得波澜壮阔;她有澎湃的叙事激情,滔滔五十万字,她纵情歌唱——站在空旷的、华丽如天上宫阙的体育场,向着即将到来的日子、向着那时的欢腾万众。”
这是批评家李敬泽2008年6月评论我的新著《八月狂想曲》的文章开头。我觉得他的标题“向现在,向未来”极好!到现在,六年时间过去,当一个新的实现中国梦的历史时间段到来时,这样的题目,仍然显得美好,令人振奋,并有无限希望催生。故尔我借用这个标题来作为今天我的文集自序的题目。
从1993年发表第一部中篇小说《白话》至今,已经有二十多年时间过去。不知不觉,就从青年写到了中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刚毕业进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一身学生气,带着年轻人成长过程中普遍的叛逆和冲撞精神。八十年代的结束和九十年代的开始,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来说,是一段非常特殊的历史时期。刚参加工作不久,我就随社科院的八十几位博士硕士一起到河北农村下放锻炼一年。远离城市,客居乡间,忧思无限,前程渺茫。在乡下的日子里,我们这群共同承继着八十年代文化精神资源的二十来岁的青年学子,经历浅,想法多,闲暇时喜欢聚在一起喝酒清谈,读费孝通的《乡土中国》,看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播放中关村淘回来的各种国外艺术片,在高粱玉米深夜拔节声中,在骤雨初歇乡村小道咕吱咕吱的泥泞声里,凌虚蹈空探讨国家前途和知识分子命运,虽难有结论却兴味盎然。回城以后,这个小团体就自动解散,然而,在乡下探讨的问题以及与底层乡村民众打交道时的种种冲突和遭际却一直萦绕我心,挥之不去。终有一天,对世道的焦虑以及对于前程的思索,催使我拿起笔来,做起了小说——相比起“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做学问方式,激情与义愤喷发的小说更能迅捷表达作者的情绪。
在1993—1994两年间,我以《白话》《先锋》《热狗》《斯人》《呓语》《鸟粪》《梵歌》等一系列描写知识分子的小说登上文坛,文化批判的锋芒毕现,引起了读者和批评家的广泛关注。我的第一部小说集《热狗》由王蒙先生亲自作序,王蒙文中称“(徐坤)虽为女流,堪称大‘侃’;虽然年轻,实为老辣;虽为学人,直把学问玩弄于股掌之上;虽为新秀,写起来满不论(读吝),抡起来云山雾罩天昏地暗,如入无人之境。”
年轻时的写作,十分峻急,仿佛有无数力量催迫,有青春热情鼓荡,所有的明天,都是光荣和梦想。仿佛可以乘着文字飞翔,向着歌德《浮士德》中“灵的境界”疾驰。几年以后,做够了知识分子的题目,我又开始尝试女性主义议题。《厨房》《狗日的足球》《遭遇爱情》《女娲》《小青是一条鱼》等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它们借助于互联网的兴起迅速被盗版疯传。看到网上有评论说,到今天为止,足球小说写得最好的仍然是我在1996年写的以女性为主角的《狗日的足球》。
十几年后,我从社科院出来到北京作家协会当了专业作家,这一干,又是一个十年。作为一名职业作家,对自己的要求与从前自然有所不同,写作的战车开始提速。这期间,有《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爱你两周半》《野草根》《八月狂想曲》几部长篇问世,还写了三部话剧《性情男女》《青狐》(根据王蒙同名长篇小说改编)《金融街》,并有多部中短篇小说集以及散文集出版。短篇小说《厨房》在2002年获得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话剧《性情男女》2006年1月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上演,由副院长任鸣亲自导演,谷智鑫等几个年轻人主演,在北京和上海演过五十多场,深得年轻观众喜爱。长篇小说《野草根》被香港《亚洲周刊》评为“2007年十大中文小说”,长篇小说《八月狂想曲》2009年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图书奖。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是千古文人必须承担的道义和使命。写到此,不能不回到开头,说说收录到文集里的第一卷《八月狂想曲》。这是我到北京作协当专业作家后的一次奉命之作,写出了全国唯一一部表现中国举办奥运的长篇小说。应该说交上了合格答卷。六年过后,今天再看,仍然可读,本世纪开初那几年、一个时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和情绪,仍能从字里行间历历可见。这是我写得最难苦的一部作品,经过四年多的跟踪采访和写作,终于在奥运会开幕前将50万字的小说完成。
在采访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奥运建筑设计和施工团队,从总设计师到工程助理,主力几乎清一色由年轻人组成,基本上是出生于60、70年代的一群人。他们有着良好的受教育背景,专业技术上过得硬,有吃苦耐劳精神,有跟世界平等交流对话的良好心态和技术资本。他们是如此自信,坚定,昂扬,勇往直前,无所畏惧,遇到困难绝不会绕道走,阐述自己的理想决不闪烁其词。正是在这一代年轻人的手中,经过几年时间的艰苦打造,一座座奥运场馆拔地而起,老北京的新地标正威严地耸立!
从这些同龄人身上,我感受到了青春,感受到了力量,感受到了蓬勃的朝气,感受到了百多年前,梁启超等仁人志士所憧憬、筹划的少年中国的伟大梦想——“红日初开,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那些令人心潮澎湃、血脉贲张的伟大想像,如今正在这一代年轻人的手里一一变为现实。
于是,我找到了“青春中国”这个突破口,以建筑设计“鸟巢”“水立方”的60后、70后年轻建筑设计团队为主角展开故事,真实纪录当下中国社会的芸芸众生。在《八月狂想曲》一书的卷首语里我这样写道:谨以此书,献给一个时代,献给青春中国。书里有为民请命的年轻有抱负的新一代决策者,也有意志脆弱的受贿下马官员;有年轻建筑师壮志凌云欲打造出世界顶尖级建筑场馆的豪情,也有民工的辛苦劳作牺牲奉献。有兄弟情谊的砥砺,有爱人的背叛误解,有利益的巨大诱惑,有美色的无端沉迷,有沉痛,有欢笑,有泪水,有无奈……更多的是中华大地上的人民被这一历史机遇给迸发出来的无限激情。
青春中国是令人振奋的。六年以后,2014年11月的北京APEC会议上,洋红色的“鸟巢”和宝蓝色的“水立方”又被装点一新重新亮相,梦幻般的色彩重又照亮了北京这座城市的夜空。作为曾经亲历这两座建筑从无到有、曾看着它们的每一根钢筋落地、每一个气泡贴膜的人,此时该是多么感慨!夜风习习,秋叶飒飒。站在这些已被叫做“奥运文化遗产”的巨大建筑前,才能深刻感受到,一个实现中国梦的历史时间段又灼灼闪亮了!
在将《八月狂想曲》收入文集时,我也将当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团队的照片,以及它后续获得的各种荣誉的照片一并收录进来,为我们曾经共同的努力立此存照。也为中国百年不遇的举办奥运会的壮举立此存照。
光阴荏苒,人到中年,便会将脚步贴近大地,内敛与凝重,不断思量文学对社会的担当,思考文字如何才能得以不朽。同时亦想驻足,对着毕生所从事的事业,对大地山川、天空和海洋如浮士德般深情呼唤:“你真美啊,请停留一下!”
最后,我要感谢安徽文艺出版社,几年来他们以磅礴的气势、高端的战略,诚恳的用心,将诸多名家的作品文集收入旗下,其精美的装帧与精益的质量,都十分令人称道。忝列出版名单之中,令我深感荣幸!我还要感谢社长朱寒冬先生,没有他的极富激情和责任心的邀约和敦促,便不能使我除却慵懒与怠惰尽快编成此书。同时我要感谢责任编辑刘珊珊和姜婧婧两位小友,她们为这套文集的付梓做出了很大努力,付出许多辛劳。我感谢她们。
2014年11月28日于北京以北
厨房厨房是一个女人的出发点和停泊地。瓷器在厨房里优雅闪亮,它们以各种弯曲的弧度和洁白形状,在傍晚的昏暗中闪出细腻的密纹瓷光。墙砖和地板平展无沿,一些美妙的联想映上去之后,顷刻之间又会反射回眸子的幽深之处,湿漉漉的。细长瓶颈的红葡萄酒和黑加仑纯酿,总是不失时机地把人的嘴唇染得通红黢紫,连呼吸也不连贯了。灶上的圆火苗在灯光下扑扑闪闪,透明瓦蓝。炖肉的香气时时扑溢到下面的铁圈上,“哧啦”一声,香气醇厚飘散,升腾出一屋子的白烟儿。莴笋和水芹菜烹炒过后它们会荡漾出满眼的浅绿,紫米粥和苞谷羹又会时时飘溢出一室的黑紫和金黄……厨房里色香味俱全的一切,无不在悄声记叙着女人一生的漫长。女人并不知道厨房为何生来就属于阴性。她并没有去想。时候到了,她便像从前她的母亲那样,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厨房里。这个夏天的傍晚,在一阵骤然而至的雷阵雨突袭过后,燠热和喧嚣全被随风吸附而走。大地逐渐静止了。城市一枚火红的斜阳正从容地在立交桥上燃烧,一层层散漫的红光怡然飘落而下,照耀着一个在厨房里忙碌的叫作枝子的女人。女人优美的身体轮廓被夕阳镶上了一层金色,从远处望去,很是有些耀眼。女人利手利脚无比快活地忙碌着,还不断在切洗烹炸的间隙,抬头向西窗外瞟上一眼。夕阳就仿佛跟她有某种默契,含情脉脉地越过一棵临窗的茂盛玉兰树枝头对她俯首回望。枝子的目光,也便跟着燃烧在一片红晖之中,润润的,柔柔的。厨房并不是她自己家里的厨房,而是另一个男人的厨房。女人枝子正处心积虑地,在用她的厨房语言向这个男人表示她的真爱。一条鳜鱼浑身被横横竖竖切了无数刀,周身码放好了蒜片、葱丝和姜条,然后放进锅屉里热气腾腾地蒸着。卷心菜和河藕也油亮亮地沾着水珠儿洗好,与沙拉酱一起错落有致地码放在盘子里边等待搅拌。水汽正顺着不锈钢盖子的缝隙慢慢地一点点往上溢起来。枝子停下手,幽幽地喘了一口气,转头偷眼向客厅里望了一眼。透过宽大明亮的钢化玻璃厨门,她看见男人松泽正懒散地蜷坐在沙发上,一张报纸遮住了大半个脸。男人的身子、手、脚都长长大大的,T恤的短袖裸露出他筋肉结实的小臂,套在牛仔裤里的两条长腿疏懒地伸着,大腿弯的部分绷得很紧,衬出大腿内侧十分饱满,很有力度——枝子的脸突然莫名其妙地红了,浑身进过一阵难以自抑的幸福。她赶紧收回自己潮润润的目光,慌慌转回身去放眼观望窗外斜阳。夕阳巨大的圆轮现在只剩下半个,它正在被树梢和钢筋水泥的建筑物奋力衔住,一口一口激情地往下吞吻。枝子的脸庞转瞬间又被烧红,周身辉映起一阵盲目的幸福。我爱这个男人。我爱。枝子在心里这样迷乱地对自己说。在这样说着的时候她的心里充满了羞涩。枝子是被称作“女强人”的那种已然不惑的女人。爱情到了她这个年纪并不容易那么轻易来临。经过了岁月风尘的磨洗,枝子早年的一颗多愁善感的心,早就像茧子那样硬厚,那样对一切漠然、无动于衷了。多少年过去,一番刻苦的拼搏摔打,早年柔弱、驯顺、缺乏主见、动辄就泪水长流的枝子,如今已经百炼成钢,成为商界里远近闻名的一枝新秀。她这棵奇葩,将自己的社会身份和地位向上茂盛地茁茁固定之后,却偏偏不愿在那块烂泥塘里长了,一心一意想要躲回温室里,想要回被她当初毅然决然抛弃割舍在身后的家。不知为什么,就是想回到厨房,回到家。事业成功后的女人,在一个个孤夜难眠的时刻,真是不由自主地常要想家,怀念那个遥远的家中厨房,厨房里一团橘黄色的温暖灯光。家中的厨房,绝不会像她如今在外面的酒桌应酬那样累、那样虚伪、那样食不甘味。家里的饭桌上没有算计,没有强颜欢笑,没有尔虞我诈,没有或明或暗、防不掉也躲不开的性骚扰和准性骚扰,更没有讨厌的卡拉OK在耳朵边上聒噪,将人的胃口和视听都野蛮地割据强奸。家里的厨房,宁静而温馨。每到黄昏时分,厨房里就会有很大的不锈钢钢精锅咕嘟咕嘟冒出热气,然后是贴心贴肉的一家人聚拢在一起埋头大快朵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