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空事》路佳·u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路佳瑄,写作者,钢琴老师,现居北京。代表作长篇小说《空事》《世界很好,我们很糟》、随笔集《左眼微笑右眼泪》《素日女子初花》、短篇小说集《暖生》。以一年一本书的速度,记录过往与生命。做一个好看的女子,并且相信海誓山盟。
女主角朵格,美丽、叛逆又敢做敢为。在北京这座城市漂流,以弹钢琴、写作为生。在城市的不同空间里,她与不同的男人展开性与爱的追逐,在追逐中经历感动与失落,无谓与执着,被宠爱与被伤害;展现了城市新人类的一种散漫无序、我行我素的话语方式、行为方式和工作方式。路佳瑄的文字是赤裸的,无论是幸福还是悲哀;她的情感是纯洁的,不管是激烈还是暗淡……言语赤裸,但其实无非是对纯洁感情的渴望,世上无人甘愿糜烂。《空事》中有生活的疼痛,一场场风花雪月的骗局,挣扎的爱情,不羁的性事,与现实游戏不一样的规则,奔波在许多男人之间的女子。——只有目击者,没有裁判人。
美女作家路佳瑄畅销小说《空事》来袭,暌违五年掀起伤痛文学高潮。看路佳瑄用文字书写普通人的绮丽情感。《空事》是腥甜的、情色的、诡谲的,所以足够坦白。《空事》的血性情爱中,包含的莫不是你我的平凡。
自序旅行,是一种不治之症,一旦感染上,就再也无法摆脱。欲望在心里不定期隐隐作痛,迈开脚步才会获得短暂的身心安宁。2012年2月,我去了台湾。但那对我来说是一次并不愉快的体验。我的同伴在我们结束了环岛之旅、最后到达台北的深夜,带着我的全部台币、人民币、银行卡和我家钥匙,返回了北京。那个时候,我正沉浸在无限的睡眠当中,浑然不觉。当天色渐亮、当我发现同伴早已带着我的钱和钥匙离去后,我既没报警也没追赶,而是选择将接下来的旅行一个人安静地完成。只是那天后,我的相机里,再有没有关于台湾的任何影像和文字。你知道吗?真相是这世界上最美丽又可怕的东西,需要格外谨慎地对待。2012年3月,凌晨2点。我在首都机场混沌地坐着,等待登上从北京飞往布鲁塞尔的航班。我的四周,坐满了人。许是由于航班时间太晚,候机的乘客又过于疲惫,不少人都横躺在几张椅子上,打起呼噜。没有在候机厅找到座位的人便把报纸铺在地上,脱了鞋躺在上面着。仅片刻功夫,机场便成了火车站。呼噜声、抱怨声、抖腿的、颤脚的、咸的、酸的、臭的,一下就把空气填得满满的。有一段时间,我陷入了深深地疲惫中,靠在椅子上快要睡着,忽然听到广播里通知因夜间大雾,所有航班停飞,飞机预计于早上八点起飞,航空公司会安排酒店住宿。顿时,候机大厅一片喧嚣,骂骂咧咧的声音不绝于耳,航空公司服务台被围的水泄不通。那个瞬间,我清楚地知道,我要回家,一切旅行对我来说都变得不重要了。于是,我在几个小时里,出了关再入关,托运了行李再取行李。踏入家门时,已是早上8点多了。在此之前,我并未意识到台湾旅行意外事件的发生竟会带给我如此强烈的副作用,以至于我甚至无法拎着行李、拿起相机,进行下一次正常而愉快的旅行。但我想,既然不行,就放弃吧。我只能跟着心的方向走,我需要更多沉淀和自省,我需要时间。当我在12小时之后拖着行李出现在朋友们面前时,他们几乎同时惊呼:你疯了。可我知道我没疯,我只是不能背叛我的心。如果没有梦想,那又何必远方?五年了。我写完《空事》已经五年了。这五年间,陆续出版了《空事》、《暖生》、《素日女子初花》、《世界很好,我们很糟》,以及2012年已经交稿、但尚未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我们常习惯于以五年为界限计算生命。可时间过去那么久,我甚至不记得我究竟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更不清楚我曾用过什么样的文字描述故事里那个叫朵格的女子。有人说,任何一个写作者最初的作品都是自传,但最真诚。还有人问我,这些作品是不是写你自己的故事。甚至直到现在仍有人用诸如“纯洁的贱人”、“酷爱肉搏式的床上运动”、“中国的洛丽塔”、“人似禁书的女子”等来形容我。对于这些言谈,我不置可否。因为我知道,沉默比倾诉更有用。倾诉只能博取他人的同情,而沉默却能让自己原谅自己。事实上,这些都不是我,至少不是现在的我。五年前,我热情、张扬、青春,周旋在感情里,喜欢比谁“玩得更根深蒂固,又撤得干净利落”。五年后,我独身一人,吃斋、礼佛、旅行、书写、阅佛经、读古文、缝衣服、做手工,偶尔练习毛笔字,却总觉得所谓“内在”这个东西时常不够用,随便挥霍一下就见底儿了。我知道时间折损人。无论这种折损是好是坏,是千疮百孔又或富贵荣华,是感慨韶华、释怀微笑,还是怅然若失,总归是变化了其与生俱来的姿态,总归是回不去了。可无论外表如何改变、行为如何改变,倘若心不变,那时间所能改变的也不过是最具态的表象。一个写作者的作品,常常会被人分门别类做上记号,比方这是早期的,那是中期的,另外一些是晚期的,又或者某某人的作品划分为几个写作阶段,各有何特点与不同等。我从未将自己的几部作品分出时期或三六九等。在我看来,在过去的五年里,除了随着时间的累积,对写作技巧的运用更趋向于成熟之外,其他的,毫无改变。故事仍然不谈论茹毛饮血的社会,只讲热爱自由、破碎、黑暗与残缺的人们,以及那些痛彻心扉的争夺和杂乱无章的生存。因为我的心没有变,所以一切也都不会变。生活的枝桠,有人在悬挂,有人落下。有多少人把原本执拗的脾性磨砺的趋于沉默、等待时间的救赎,又有多少人为了不输给时间而拼劲全力。相比之下,后者少之又少。事实上,时间不会消减现实给予的矛盾,只是能让人正常的活。但热情总比你年轻,毁坏比谁都绝决。疲于奔命的人唯唯诺诺,任凭消隐摧毁。可生活有生活本来的样子,人有与生俱来的姿态。生存,要选择尊重自我和内心的方式,要不抬高姿态,不明目张胆腐坏,从不依赖,才能过得愉快。关于我活着的方式,常有人羡慕,也常遭人诋毁。我兀自不理,其实我都懂——最简单的相伴是最深的欲望,每个人都想成为其不能成为的那种人,却又因畏惧不得不给心中的梦想扣上屎盆。这世界不止一点苟且,还有一丝讥言,三番两次。我听不到世人的声息,就如同他们猜不透我的光彩。若你喜欢,我说谢谢。若不喜欢,也没关系。有一天我们都会老。只盼老去之后,有人能对我说:老姑娘,这辈子,有你真好。于是我便记得,为了追随我的心,我让自己年轻了一辈子。路佳瑄2012年3月17日于北京
空事开始让我做你的小小爱人,给我一张床我就跟你回家。没有一张床不是我的,没有一张床只是我的。——朵格她注定穿梭于黑白的幻境。白天。她是这座浮华绚烂城市边缘黑色的小妖精。在钢琴上展示她的才华,她的高雅,她的纯洁与美好。黑夜。她是每一个充满爱和幻想的男人身边明亮的小爱人。在床上泄露她的张狂,她的放荡,她的糜烂与邪恶。她。她注定与幸福结仇,只因爱太多太汹涌。她注定与爱情并行,只因上天赋予她太多美貌和才情。其实她需要的只是一个储存温暖的床,一个小小的包容她的地方。你要爱她,带她回家。让她爱你,也让她恨你。让她做你的小小爱人。让她无与伦比。漆月,漆黑的漆。漆月漆月初始|朵格我叫朵格。我很不喜欢这个名字。有人说我可以改名,我说改了也没有用,别人并不会因为我的名字好听而多看我一眼——大多数人在看到我第一眼的时候是不知道我的名字的。我想想我妈曾经说过什么吧。她说在我还不能够直立行走的时候,她没有时间总是抱着我,只要让那个老式的收音机发出声音,我就不哭。没有收音机的时候,她把我放在床上,一边忙手里的活,一边嘴里轻轻哼着调调,我也不哭。所以我妈说我从小就对声音敏感。大一些之后,我开始跟着那台总是发出吱吱嘎嘎声音的老式收音机里的流行歌慢慢哼唱——那是家里比姥姥的岁数更大的宝贝。妈说那个能发出声音的匣子是姥姥的嫁妆之一。那个时代,家里有那种样式的收音机已经算是贵族了,妈念叨。贵族……我在思考这个词究竟带给我多大的价值。后来我问妈,我们曾经是贵族,那我就是千金小姐,可为什么现在我们越来越贫穷了呢?妈说“文革”的时候被抄了家,就变得比贫农还贫了。那个年纪听我妈这样说,我想我一定不懂什么是“文革”,什么是“抄家”,但是有一点我懂了,就是我不是贵族了。几年后,我看见了那架腐朽的钢琴。是那架琴,让我迅速滑入“问题少女”行列。我认定自己委屈。用尽最大的力气敲下去,声音空洞、凌乱,毫无美感可言。爸妈说那架钢琴是他们送我的天大的礼物。我不喜欢这礼物,发狂地想把它弄坏,所以我用拳头砸,用脚踢。钢琴纹丝不动,我全身红肿。我这样做的时候,父母就打我。而这越发让我认定那架黑色的钢琴是魔鬼,想方设法地糟践它,而我挨打的频率和程度也随着我虐琴事件的日益严重而不断升高和加重。那个时候我便明白了一个道理,阿飞姑娘忧伤的歌里唱出的道理:从来伤的都是自己啊……父母对我认命之后,把我送进了幼儿园。那是一节音乐课,老师让小朋友离开自己的座位围着桌子转圈唱歌。下课后,印象里那个小巧的女孩咿呀哭着说她新买的小帽子发卡不见了——一只红色的发卡——小姑娘都喜欢的发卡。等我回到座位拉开小椅子惊奇地发现那个发卡躺在我的座位上时,甚至有些狂喜,我想我会因找到别人遗失的物品并主动归还而得到表扬。那个中午,我被罚站并且不许吃饭——为了惩罚我偷了小朋友的发卡。我终究都不知道是谁把那只发卡放在我椅子上的。我开始憎恨音乐老师,这是件悲哀的事情。后来,我上了小学。因为上学早,老师说我不懂规矩,应该隔年再上。我偏不,我想老师都不好,冤枉我偷东西。我没命地淘气,试图激怒我的老师。而最终却是愤怒的父母冲进教室里来打我。我最后一次挨打是初三,因为赌气把谱子撕得稀烂并坚定地表示以后不再弹琴,而被父亲毒打。打到最后,我的手破了,缝了7针。我不哭,倔犟着不掉眼泪。父亲把我拉过来小心翼翼地放在腿上,举起我的手心疼地看着。我不看那只滴滴答答流着血的手,也不看父亲。我从那次的伤害中嗅到了新鲜的、血液的味道。我想我爱上了这种忧伤的腥味,这辈子都会执著地爱着它。漆月四日|我是谁?来到北京,麻木不仁地在这座干燥而暧昧的城市独居。特立独行、歇斯底里,渐渐忘记了自己究竟是谁。我是谁?你是谁?我是你的谁?你是我的谁?谁是谁的谁?谁的生活还是谁的谁。我混在北京,矛盾着、逃亡着,顿挫而浓烈。站在人群边缘,嘴角划出冰冷的弧度,与世界脱离,却又卷入一场场混乱。后来渐渐养成了一个习惯。在每年立秋后的一个多星期,让自己假装死去,逃离这个罪恶的世界,背离所有感情。对着镜子里自己那张纯洁又歹毒的面孔发誓,这个世界,将与我无关。偶尔半夜惊醒,在漆黑的夜里盯着苍白的墙壁,仿佛听见墙上的小鬼魂在哭泣。人往往都是这样的。富人有富人的活法,穷人有穷人的活法。像我这样不甘心做穷人的穷人,活法需要既简单又特殊。简单是为了尽可能地节约开支,特殊则是为了满足我不断膨胀而又迅速变化着的、可怕的欲望。人的欲望有时候是很难满足的,尤其是像我这样自认为有点小本事、长得也比较鹤立鸡群的女人。在我还不是女人的时候,就已经很不安分了。而这种不安分在我来北京之后,又有了质的飞跃——它从原始的一种想象或者叫做“意淫”,变成了真正的生活。我所说的“意淫”并不是一个很色情的字眼,人们通常把所有异想天开的事情称作是意淫。在我看来,能够实现意淫中的故事,是令人激动的。什么是爱情开始的样子?你就是爱情开始的样子。什么是故事结尾的样子?我就是故事结尾的样子。我开始奔跑。我要一口气跑到结尾。不计死活。漆月六日|糖在我一次次地在人群中转身,挣扎出道道伤痕的时候,一个叫安的男子走过来,温柔地把我带走。于是我开始絮絮叨叨地给安讲故事,也讲给自己听。听听故事会不记得痛,多吃些糖,汤药也会变得甜。讲个美丽的故事让我暂时忘记苍白。『1』我叫糖。甜的,吃多了会腻,不吃又想的东西。我也不知道我是人还是东西,又或者我什么都不是。不用铺垫那么多废话,直接说我的故事好了。『2』我住北京,属北漂中的一个,也属于漂得还不错的那一个。我有很多男人——曾经有过,不过我相信将来也不会少,因为我是那种不能缺少男人做调剂的女人。但我一直觉得我跟其他女人又有点不同——我不消费男人的钱,只消费感情。就说现在,我身边有两个男人——我的恋人和我的情人。要说我更爱哪个连我自己也不知道,我好像两个都爱,而在特定的情况下——我是指那种忘我的情况——我会对其中一个爱恋更多些,过了那一时半晌,我的天平会自动平衡。所以我觉得自己挺公平,既对得起我的恋人,又对得起我的情人。『3』我的恋人他不娶我,只做我的恋人,可能觉得我还没达到让他娶回家的标准,因为我是个放浪形骸的女人。我的情人他没必要娶我——我只是他的调剂品。茶余饭后闲来无事的时候,说说话,调调情,乐呵乐呵,仅此而已。对于这两点,我心如明镜。不过这样挺好——虽然火热,却不会被烫伤。说到这儿,我得表扬一下自己。因为我觉得自己够理智、够清楚自身的位置和所处的环境,尽可能地放低姿态,变乖巧,不给我的男人们惹麻烦。因此即使是已婚男人,也敢放心大胆地与我腻歪。这不错,大家各取所需。尤其是我之于男人来说,跟我名字一样——糖。这是个挺好的比喻,虽然我不大吃糖——是不吃也不想的那种。因为糖甜得透心儿,可我没有甜得透心儿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