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蓝屋》程乃珊 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程乃珊(1946-2013),著名作家,中国作协会员,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市政协第六、七届委员。祖籍浙江桐乡,生于上海,逝于上海。1979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妈妈教唱的歌》,开始从事专业文学创作。主要代表作:小说《蓝屋》、《穷街》、《女儿经》、《金融家》等,均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另著有《山水有相逢》、《你好,帕克》、《丁香别墅》、《签证》等重要作品,影响深远。1991年开始穿梭于沪港两地,着重关注沪港两地文化、经济、民生的差异和渊源,著有《双城之恋》、《老香港》。定居上海后,潜心书写老上海风花雪月、刻画上海世态人情和弄堂生活,创作出一系列纪实性散文,如:《海上萨克斯风》、《上海探戈》、《上海LADY》、《上海先生》、《上海FASHION》、《上海TASTE》、《上海街情话》、《上海素描》等,拥有广泛读者。
《程乃珊小说系列:蓝屋》收录《蓝屋》、《喷泉里的三枚银币》、《丁香别墅》、《当一个婴儿诞生的时候》、《当我们不再年轻的时候》五部中篇小说。这些作品大都是描写上海市民生活的,对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生活方式,以及他们的命运和理想写的尤为生动精彩;作者还把她多年来在教育岗位上的感受和思索,提炼成由一定深度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作者善于把青年男女的爱情和追求交织起来描绘,以一无矫饰的笔触,清新永的情调,女性特有的敏感和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状写了都会人的生活状态,逼真地再现了上海市民的生活。
“给我皮球,阿婆!”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紧跟着跑了过来,孩子稚嫩的叫声使她犹如酣梦方醒。真是老糊涂了,那柱子下的青年和她儿子差不多的年龄,逝去的岁月不会再回来了!当她欣赏着这春回大地所带来的种种美景时,不免感到一阵淡淡的哀怨。不过一个难得的好天气总是令人愉快的。“嚓、嚓、嚓……”一阵干脆清爽的高跟鞋踩着石子路的声音惊动了她,她眼前掠过一双修长、苗条,被柔软的全羊皮长靴紧紧裹着腿肚子的漂亮的腿,随后留下一阵她十分熟悉的也曾视为她生活中必不可缺的蜜斯佛陀牌的香水味。细细的鞋跟踩着沙石的有节奏的“嚓嚓”声远了,那脚步声令人联想到,这双腿的主人一定也像她的步子一样自信、洒脱和漂亮。那种长靴子确会为女人带来一股讲不出的魅力。去年妹妹探亲时不是也给她带来过这样一双吗?妹妹说这对她们上了年龄的女人特别合适,能弥补腿肚子松弛的那副难堪相。女人对衣物打扮总有一种天然的不可抑制的好奇,于是她伸腿试穿了一下,儿孙和丈夫都喝起彩来,她羞怯又兴奋地看到自己的腿和四十年前一样秀美和富有线条,连整个人看上去都年轻了。她当然懂得自己踩着高跟鞋的飘逸风姿,不过她还是脱下把它们藏进了壁橱。眼下她是老了,她感到这和树叶到了秋天总要脱落一样自然。这不影响学生和同事们对她的尊重和友谊。她还常常为国内已不需要每天进行一番复杂烦琐的化妆而感到庆幸:否则,又该浪费多少时间!那个穿长靴的俏丽的身影走到喷水池边伫立片刻又回过来了,还是那挺拔的又急又快的步子,膝盖挺得笔直,简直是笔梯里训练体态的标准步伐。为了那种步子,她们在体操房里花了多少时间呀,连向来对社交训练毫无兴趣的阿贞也是这样认真地对待,她甚至还把三本硬皮书顶在头上来测定自己的颈部和双肩是否符合要求,嘴里还叨念着:“双目平视,挺胸收腹,膝盖挺直……”惹得雪莉都打趣了:“阿贞,练得这么认真干吗?准备在结婚典礼上派用场吗?”而阿贞却继续头顶三本书头也不回地答道:“难道我们除了结婚就没有别的使命了?看看上海大马路上我们那些女同胞们是怎样走路的?不是拖拖拉拉就是装腔作势、忸忸怩怩,新的女性,该有新的步伐!”或许她们是幸运的,她们没有缠脚的痛苦,她们可以接受高等教育,可以神气地蹬着高跟鞋在大马路上昂首阔步,这就是十八岁的慧珺对“新的女性”的全部认识,真是单纯得可怜又可笑!“嚓、嚓、嚓……”那步子走到慧珺跟前停下,对方好像在细细地打量着她。慧珺疑惑地抬起头,只见一对涂着厚厚眼膏的眼睛,牢牢地盯视着她,似乎在追忆什么,随后唇边轻轻迸出一声:“慧珺!”是雪莉!她怎么一点不见老,脸颊上的皮肤还是那样光洁平滑,只是眼睛比从前大、深,而她那高高挺起的鼻梁,却显得那样陌生。在慧珺记忆中,雪莉的鼻子是平平的,鼻尖略略有点翘,显得娇憨可爱,甚至还带上几分调皮相。可现在这高耸的陌生的鼻子却破坏了这种和谐,反倒使雪莉的脸平添一股冷峻的神情。“你那件紫罗兰色的毛衣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我永远记得,紫罗兰是我们笔梯的校色。”雪莉说。她俩像小女孩样甩着手慢慢踱步,分别那么多年,隔绝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里,一旦重逢了,这千言万语打哪说起呢!“还记得你在公和祥码头送我上船的情景吗,慧珺?”怎么会不记得呢?那是一个凄凄切切的阴雨天,去码头为雪莉送行的却只有她慧珺一人(那阵阿贞已音讯全无了,解放后才知道她已加入共产党),而雪莉已与家庭脱离关系,自然不会再有家人为她送行了。她父亲是银行董事,为她找了门亲事,性格刚烈、思想欧化的雪莉与父亲发生了冲突,她毅然登报与父亲脱离关系,设法通过笔梯的牧师从教会弄来一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固体力学的奖学金额子,然后就独身一人远涉重洋了。呵,雪莉那穿着浅灰风衣的娇小身形,在人丛之中显得多单薄,多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