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我把北方念给你听》凉子姑娘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凉子姑娘,简书签约作者、简书大学堂签约讲师、简书简书故事优秀作者。
犯二,神经质,喜欢站在男性的视角讲故事。
一个以设计为职业,却在创作故事和剧本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姑娘。
一个生在西北,活在西北,对西北魂牵梦绕的姑娘。
一个“90后”,灵魂却穿越西北百年的姑娘。
生活千姿百态,我只写有灵魂的人和事。一九九九年,跨年之夜,我在鱼塘边犹豫要不要下水捞鱼,叶慕青悄悄站在我身后,一脚将我踢下水。
二〇〇三年冬,冻坏生灵的夜晚。她这样跟我讲:“我要逃,结婚的时候。”
二〇〇四年,过完年的*个星期,我收到她的短信:“我在毕节,你要不要来?”
我带叶慕青回了北方,结了婚。叶慕青怀孕,过了预产期一天,被送进手术室前,她抓着我的手嘱咐我:“如果被问到保大保小,一定要记得,保孩子。”
而叶慕青,再也没有走出来。
本书是简书签约作者、简书大学堂签约讲师、简书故事优秀作者凉子的短篇小说集。“90后”西北姑娘用老道熟练的笔法,将浓浓的西北风情不着痕迹地融入故事里,通过二十二篇短篇小说,从不同角度展示了西北这块土地上的人情冷暖。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换亲、三转亲,到八十年代的“80后”“90后”一代西北人走出小镇,走进兰州城,走向京城,走向南方小城,把西北人的豪情带到大江南北,也在这种流动间经历着全新的人生。西北人,来了走,走了来,他们追求爱情和亲情,殊不知自己只是这世间渺小的一粒尘埃,终躲不过来一回,又走一回的轮回。
在这个年代里,有的人死了,有的人活着,有的爱情成了笑柄,有的守望被埋进泥土。那些生生死死的纠葛,*终都被时代淹没。
我们生命中的所有际遇,都从一个叫作“故乡”的地方开始。1960—2018年,那些不平凡的平凡人的故事,我一一讲给你听。
“90后”西北姑娘,以成熟的男性视角,用22个别具特色的故事,写尽了这片贫瘠土地上的人情冷暖阿蛮
一九七一年,周总理去陕北看到大山秃了百姓的脸,米缸空了百姓的胃,难过之余,洒下泪。
关中,因它地处四座关隘之间。
阿蛮生于陕北,成长于八百里秦川。
花市灯如昼。
窑洞里的人啊,直唱了半宿。厚积的白雪挨着洞子刮了个遍,刚好卷起了羊皮下的枕沿,阿蛮爹屋头的烛光便照进了屋子。阿蛮躺在床上,眼睛看着月。心里觉得啊,这五个字,真是美极了。一想到要嫁张家的男子这件事,就连陕北这粗犷的天地都变得温柔了。
阿蛮这般喊愣子哥——张家的男子。
阿蛮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蹚着“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文革”的浑水挨个走来,唱遍了狂风喊暴雨,愣是长到嫁人年。
“也罢也罢咯,那就换亲,女娃大了留不住,早过河早干脚。”阿蛮爹坐于堂屋,面前一团火,旁边烤着早起去合作社劳作被露水打湿的大羊皮棉袄。阿蛮娘坐在炕边纳鞋底,心想:“换亲的事就到眼巴前了啊。”
一九七一年的陕北,米缸空了胃,山秃了百姓的脸,整个陕北民生艰难。一些条件艰苦的贫农就以“换亲”“三转亲”来得一儿媳,免断香火。
胡家的女嫁予白家的男,白家的女又转而嫁予胡家的男,你家的来我家,我家的去到你家,等价交换,公平买卖,不失分寸,可传宗接代。
阿蛮十六岁,像瓢儿熟透挂于枝头,正值换亲年龄。她哪里知道换亲是啥,她只知村头绥二土地主家的六个儿子,媳妇来自甘肃、四川、河南一带的好几个地方,东家西家凑到一起,就是“五湖四海”。她娘总站在山头*的地方,拿着羊鞭,赶着羊群,望着远方说“八百里秦川关中是好地方”。
而阿蛮眼里,满是张家的男子。
她一出生,便与众不同,脚先挨着这片土,头后出。阿蛮爹总说,丫头是逆天的,好坏于人,得仰仗老天爷。她喜素,爱开襟裙,却不喜陕北棉袄。她总穿一套开襟裙,大冬天里,裙里面裹着棉袄,猛一看,像南方清水出芙蓉般的姑娘。
那时她在三屋睡,住东面第二个房间。木门,上面有一把铜艺锁,门前铺了土砖。西面,是贴的大红福字已经掉落的旧宅,年久失修,有土井。她生性爱闹红火,陕北人的特性。有一件绣着梅花抽丝底的秧歌裙,一贯的红色。腊月的天气,绯红的肌肤在冬雨里泡过,冷度退了不少。
腊月里男子也不再赤肩裸膊,穿上了羊皮棉袄。锣儿敲,歌儿唱,走村串户,转院拜年。到了谁家,就算为谁家驱了邪,驱了病,保四季安全生产,无病无灾。禓歌是秧歌的开头,《论语·乡党篇》记:“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以此开头,延续百年。
阿蛮少女情怀哪能隐退,她不如意地收了腰身。细看秧歌队里的愣子哥,一条黑色尼龙裤,一双黑色纳底鞋,走到哪里都像是裹着黄土地那般豪迈。这真是适合挟天意以令爱情的好时节啊。她并不寻爱情,也从不介意。
她只是喜欢在每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里,穿过一个又一个山头,去往愣子哥那里。遇到山上的寺庙,她就进去拜一拜,只掸灶灰,给佛龛兑上供奉的香油,然后便继续走。拐了好几个弯,就碰见愣子哥。
愣子哥赶着羊群,骨节分明处的嘴里就喊着阿蛮从小听到大的《刨洋芋》:“土溜溜的蚂蚱,满呀么满地爬,举起那个?头,来呀来把洋芋刨,一?头那下去,翻过来瞧一瞧,哟,这么大的个儿,哎哟你说妙不妙?”
阿蛮就朝着愣子哥喊:“愣子哥,贼好听嘞。”
愣子哥转头时就看见阿蛮在地头对他笑,深得他的喜欢。他知阿蛮有扭秧歌的好本事,尤其是米脂秧歌。
他知她的心灵手巧,知她的与众不同,只是他也知阿蛮再过几年,就得嫁到八百里秦川关中那个好地方。愣子哥十岁时,他娘就趴在炕头对他说:“阿蛮以后可是要去关中大户人家的,她可不会跟你过嘞,俺家没钱,俺以后,也是要拿你妹给你换媳妇的。”娘的这几句话,就像那刚冒尖的刺垓垓,扎在十岁的愣子哥的心尖尖上。
夜里,阿蛮爹说:“明晌午就嫁吧,翻了老皇历,易嫁,权当在这乱世,拿蛮娃孝顺老天爷了。”
阿蛮翻下炕头,跑出屋,西面墙上贴的大红福字被阿蛮翻身的劲头震了震,顺着窗户,飞了出去。阿蛮蹲在爹身旁,睁大眼睛:“爹,是嫁愣子哥不?”
阿蛮爹半?憋出一个字:“嗯。”
阿蛮的心尖尖上就开了花市,直唱了半宿,那晚,天地都是温柔的。
没有花,没有喜,问你如意。蛮家的女子头披鸳鸯红盖头,纳底柜,立蓝瓷玉,等吉辰。娶亲的男子正月宜,昭昭衣襟,皆有红喜。爱人王字,上头酒。
辰午申一到,三大喜开门,唢呐吹,凤轿抬,阿蛮跪了祖宗和爹娘,喝了酒。阿蛮娘端着一盆子水乌泱泱洒在门口,陕北民俗嫁女泼水,意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睡海棠被,枕鸳鸯枕,两顿喝一柞并齐耳。
阿蛮想,虽是嫁愣子哥,都是一个村的,礼节不能唐突,这一走,便是一生啊。
阿蛮迈了火盆,头盖红绸,上了花轿。妄动四目高声,夕阴攘怀,嫁女,也就是蛮家这般大动干戈。阿蛮在轿里喜上眉梢,心里暗自唱着:“蛮家的我啊,张家的男子啊,好名好姓的你啊。”花轿经过庙门,三五个大汉用红毡挡住庙门,待花轿过去再取掉。路遇丧事不回避,反倒被赞吉兆,寓意“白头到老”。阿蛮坐于花轿中,盖头一直没取,走时娘说了,红红火火一盖头,喜事到老。
喜轿走了三天有余,还在路上。阿蛮细心一想,路程不对。抬轿工隔一层头纱讲:“大姑娘嫁人头一回,绕着山路走五天咧。”
阿蛮就问:“为啥咧,楞子哥家不远啊?”
抬轿工对着漫天黄沙,和阿蛮讲:“规矩!”哪个大姑娘家的知道嫁人是咋回事,阿蛮也没多想。
第五天,喜轿到。阿蛮穿上花鞋,下了花轿。阿蛮下轿后,过来一胖妇撒麦草秸于阿蛮盖头布上,随撒口中随念:“一撒草,二撒草,三撒媳妇下了轿;一撒金,二撒银,三撒媳妇进了门。”阿蛮被牵下花轿,踩着芦席,由胖妇陪送到洞房。
中午时分,几声炮响之后,阿蛮在胖妇陪同下,行至堂前,行拜堂礼。一般一拜天地,二拜父母,三拜夫妻,四拜亲戚朋友。拜完堂即开午饭,以酒菜为主。
饭后,胖妇铺床,边铺边说:“铺床铺床,儿孙满堂;先生贵子,后生女郎;富贵双全,永远吉祥。”
晚上闹洞房,来的后生特别多,有的敲打地面,有的装傻,有的扮哑巴,有人趁机摸阿蛮的奶子,阿蛮在盖头底下脸红得直冒冷汗。隔许久,盖头褪去,阿蛮脸儿露了出来,可是站在眼前的不是愣子哥,她坐于炕头,抓了炕头一把桂子扔向面前这个男子。
“你、你、你,你是谁?”阿蛮已语无伦次,生怕得紧。
这男子面红得像桃花,矮个子,左脸一块疤,像是被烫的,发紫又难看。阿蛮脸挂泪,一颗两颗,湿了新床单。她起身拿了烛台砸向男子,欲跑,被男子挡在床上,压住。
“我是你以后的男人赖子。跑,你要跑哪去?这是关中,离你的陕北远了去了,能跑哪去,小娘子?”
阿蛮得知自己在关中,细想是从娘嘴里听过几次,原来她是被骗来换亲的。她放弃了反抗,紧握着的拳头渐渐展开,眼角挂泪。阿蛮被赖子拉上了炕,解开了衣扣,解开了裤带的死结,一件一件慢慢地脱下。赖子呆呆地看着,直到阿蛮脱得只剩下了贴身的翠花短衫和红裤头,他才像饿狼一样扑了过去。阿蛮也不躲闪,她拉灭了灯,任赖子爬上身。赖子褪下了她的红裤头,显得紧张而又慌乱。阿蛮像死了一样,一动也不动,泪水潸潸地淌了下来。赖子要拉灯,她猛地说:“你拉灯,我就死给你看!”
关中的风啊,像陕北山间的狼一般吼。雪大,夜,死一般寂静。
一九七二年,壬子年。
陈毅在北京逝世,享年七十一岁。阿蛮认不得陈毅,只知道那是爹时常挂在嘴边的陈毅将军。
也是这年,阿蛮喜得一男娃,起名胡烈火。赖子问:“为啥叫烈火?万一这把火把家烧了咋办?”
阿蛮望着窗户外北去的路,那路弯且长,通往陕北,可能这一生,她都再也无法踏足那个地方。她又看一眼赖子,看看这生活了一年的家,有她编的喜漏子、大筛板、酿酒的,随处皆是她的影子。她心想,也罢也罢,就在这关中,和我的娃,过一生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