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大地的成长——诺贝尔文学奖大系》汉姆生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克努特·汉姆生KnutHamsun(1859—1952)出生于农民家庭,未受过正规教育。15岁时就开始独立谋生,同时开始了写作,十几年间靠打零工勉强糊口。为生计所迫,曾两次到美国谋生。1889年发表《现代美国的精神生活》一书,对所谓“美国生活方式”进行了辛辣的的嘲讽。1890年,他以小说《饥饿》在文坛崭露头角,在挪威文学界获得巨大声誉。此后他陆续发表了一系列作品,著名的有《神秘》(1892)、《牧羊神》(1894)、《维多利亚》(1898)、《大地的成长》(1917)。汉姆生反对新浪漫主义,主张*的自然主义,提倡心理文学。长篇小说代表作《大地的成长》,标志着他的创作走向了*。1920年,汉姆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大系:大地的成长》被誉为“挪威小说中的经典”,描写了一个庄稼汉的平凡故事。小说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文笔朴实无华,十分贴近生活。汉姆生在《大地的成长》这部小说中,让他的主人公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中,寻到了一块草原和山林,山林下是一片富饶、郁郁葱葱的山坡,还有一条小溪。孤寂的主人公,一个人在这片荒山野地上住了下来。他体格魁梧,力大无穷,他相信,凭他一双勤劳而灵巧的手,可以为自己开辟一个世外乐园。他也果真达到了目的。他结了婚,生了孩子,过着富裕的农庄生活。汉姆生塑造这样一个自给自足的农民形象,是想呼唤人们要回到大自然中,鄙弃工业城市文明,返归原始世界。因为作者认为,工业城市文明使人们丧失了真诚和淳朴,随着机器的大量使用,人们越来越狡诈、恶毒、贪婪。
那边有一条蜿蜒的漫长大道,从荒野的沼泽里穿过,能够进入森林的路——是谁*初把它走出来的呢?是人,那个*初来到这里的人。那时,在他面前是没有路的。之后,某种野兽,沿着小道上留下的那些微弱气息走了过去,使小道的痕迹更加明显;之后,那些拉普人从野地里穿行时也看到了这条小道的微微足迹,穿过它给驯鹿找到了更好的牧场。那条通过亚明宁山脉的路就这样被踩出来了。那条穿过无主林地和荒原的公用小路,就这样形成了。那人,朝着正北方一步步走了过来,他背着一个麻袋,里面装着些许粮食和几件工具。那人生得极其粗壮,长着像一块烙红的铁一样浓厚的络腮胡子,脸上和手上都布满细小伤疤的痕迹。那些伤疤不免让人怀疑他这个人,让人不得不猜想他的来意。为什么要从千里之外迢迢而来,来这里真的只是为了这一方土地,只是想寻一方安宁的哲人。还是因为,要躲避些什么,不得不来到这一片无人管辖之地。总归会有类似的各种理由。他刚走进这一方土地之时,鸟兽俱寂,只听得见他一个人的声音。他在这片森林里踽踽而行,偶尔自言自语的,或者望着某个地方,发出一两声“哎”“嗯”。不论走到哪里,只要天空透出一片明亮的颜色,那一块绿林里有能够落脚的地方,他就放下麻袋,去视察一番。就这样,走走停停,把麻袋放下,又提起,不知不觉中,一天就这样过去了。天渐渐暗了,他枕着自己的胳膊,躺在柔软的石楠草地上,就这样慢慢睡着了。日头从东方升了起来,他知道,又该上路了,于是继续向北走。他只能靠日头推算时间的早晚,饿了便吃一些大麦饼和羊奶酪,渴了便喝几口溪水,接着继续向北方前进。他整天整天在森林里不停地行走着,森林里的那些地方在不断地吸引着他,让他去欣赏,去探测。他想找什么呢?是一个地方,还是一块土地?也许,他只是别的地方过来的移民吧。他警觉地察看,不时地留意着四周,时而爬上山坡,时而仔细观察脚下的足迹。不知不觉中,太阳又落下去了。他沿着森林谷地的西侧走了下去,发现下边都是茂密的林地,长满了云杉和松木,叶子郁郁葱葱的浓密得很,都满满地挤在了一起。地上平铺开一片青绿的草地,从上面走过时不断传来松软的感觉。不知走了多久,天色渐渐暗了,恍惚中,他似乎听见了溪流淙淙的流水声,就好像突然感受到了活物一样,他的心被那细水潺潺的声音振奋了。他爬上山坡,在隐晦的光线中看着下面的山谷。此时,向南的天色依旧明朗,而山坡的这边,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于是他躺下准备休息。在清晨的曦光里,他看到了自己的梦想之地。他走过那一片绿油油的山坡,便看见了那发出淙淙水声的溪流,那小溪就连一只兔子也可以从上面一跃而过。但他,似乎对这也格外地满意。一只在窝边的松鸡发出愤愤的叫声,突然从他的脚边一飞而起。他欣喜看着。这地方没有不让他喜欢的,更何况猎物还这样多。看着被石楠、越橘还有草莓占满的草地,还有七角星状的小鹿蹄草,他的头点个不停。他蹲了下来,用铁锹把土挖出来看了看,发现这是片不错的土地,很适合耕种,还有一片泥煤,混合着腐木和千年的落叶。他想着,这便是他今后生活和繁衍的地方了。他决定要留下来。每天,他都会出去,围绕着这个谷地,一圈圈地探索着四周,然后,在傍晚的时候回到这里。他在这里找到一块悬垂的岩石,在这块岩石下面铺上了一层松枝,晚上,他就躺在松枝铺上,渐渐地,这里就像是家一样让他感到安适。他总算在这一片荒无人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的依靠,总算可以安顿下来,不用再奔波。他喜欢这里的生活,每天,他可以在自己的领地上工作,让工作时间把他的生活填得满满的。一想起工作,他总是一刻也停不下来,他从谷地外寻到桦树,然后将桦树的皮剥下来,把还流着汁液的桦树皮压实,晒干,捆成一大捆,再扛几里路,去村里把它卖了。再回山坡的时候,他已经换来了几麻袋粮食和新的工具,他将这些面粉、猪肉、菜锅、铁锹,沿着来的路将它背回去。他就像个天生的负重者一样,乐于背负着这些东西,并能够走很长的路,就像肩上没有背负重量他就失去了生活的意义一样。有一天,他从村子里回来,不仅肩上背着重物,手里还牵着三头羔羊。他很珍惜这几头羊,就像它们是不得了的宝贝一样,对这些羔羊照顾有加。在半路上,他遇到了一个游牧的拉普人,那人看到他的几只羊,就觉着他是要在这里长久地定居了。便走过来,和他说话。“你是打算在这里安家了吗?”“是啊。”那男人说。“对了,你叫什么?”“艾萨克,你知道哪里有女人愿意来帮我吗?”“不知道,不过我愿意帮你去问问。”“哎,好。就说我这里有几头牲口,却没人照看。”那拉普人走了。艾萨克——我一定得帮他问问。那拉普人想,他敢将自己的名字讲出来,那便一定不会是个十恶不赦的逃犯。逃犯?若是的话早就该被逮捕了。他只不过是一个愿意做重活的老实人罢了。他已经为山羊准备好了过冬的饲料,在山坡的一边清出一块空地,翻出一块耕地,搬来些石块,用那些石块砌了一堵墙。到了秋天,他给自己盖了一间草房,房子很结实,而且很暖和。既不用担心暴风把它吹坏,也不必担心什么能把它给烧了。这就是他的一个家了,他可以在这里为所欲为,这是他的,别人管不着。他想着要来便进来,想要出去便出去,干什么都行。他喜欢待在屋外门口的石板上,在那看着外面来来往往的人,他很乐意从他们的口中听到“他,就是这屋子的主人”,这让他觉得很自豪。这幢新建的小房子,被他分成了两间,一间是给自己住,另一间留给他的那些羊。而那些羊需要的草料,被他放在了墙的那边,紧靠着墙壁堆着。看,这些,就是他现在的全部了。这时,又有两个拉普人从这路过。来的是一对父子,他们把身体紧紧倚靠在长手杖上歇息,转眼便看到了他在山坡上建的小房子,还能隐约听到山坡那边山羊身上当当的铃铛声。“嘿,”那拉普人说,“这是你的房子吗?这儿可真不错!”拉普人这样说着,还露出了些许奉承的笑。“你们知不知道这附近哪里有女人愿意来做我的帮手?”艾萨克说,他总是在不断地想着这件事,简直时时刻刻都不能遗忘。“女人吗?不知道,但是我们愿意帮你去问问。”“那可太好了!我有幢结实的房子,还有几片田地,几头牲口,就缺个女人了。”哎!他每次背着树皮去到村子里,都想从中找一个女的来做帮手,却总也找不到合适的。每次去到村子里,总会有些寡妇或是其他的女人在打量着他,不过那些女人也就是那样看看而已,却没有人愿意过来和他搭话。艾萨克想不明白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什么?试问,又有哪个女人愿意到荒山野地,到一个连去*近的邻居家都要走整整一天的地方去给他做帮手?再说,他长得并不比其他人更吸引她们,他说话的声音非常粗硬,就像是野兽的吼声一样。所以,他不得不自己一个人生活了。冬天的时候,他做了一些大木桶带去村里卖,然后把一袋又一袋的粮食背了回来。同时背回来的还有更多的工具。他这些日子一直做这些木桶,忙于生计。肩上的担子渐渐重了,让他不得不分神到这上面来,可是家里有山羊,也要花时间照顾它们,所以他总是不能出门太久,否则,他的羊就被饿惨了。为了让他的羊能够在严冬里也过得很好,他不得不开动脑筋想办法,使他的羊得到更好的照顾。他*开始想了一个方法,就是在即将出门的时候,将它们放出来,让它们去树林里的矮丛中觅食。再后来,他又想到了另一个更好的方法。他做了一个很大的木桶,然后将木桶挂在河边,把河边的水掐算得刚刚好,使每一次正好有一滴水滴进木桶里,等到十四个钟头后,水就将木桶装满了。当水即将从桶里溢出来的时候,水的重量使木桶沉了下去,刚好把拦在饲料前的活门板拉开。这时,三捆饲料一起掉了出来,噢,山羊就有得吃了。他这法子不错吧。这的确是个好方法,说不定是上帝特地给他送来的呢。这里除了自己之外便没有人能来帮忙了,而这个装置像是他的好帮手一样为他工作着,一直到深秋的时候还很好用——直到,初冬来了。那些天,先是雨一直下,然后下雪,总是下个不停。这样的坏天气,致使他的帮手不得已罢工了,那些天木桶里的水总是太容易被装满,导致门板总是拉得太早。后来他给它装了个盖子,终于使一切又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但是到了隆冬的时候,水滴冻成了冰柱,那装置也敌不过这样严苛的天气,于是彻底地报废了。那些山羊只得学它们的主人——自己想办法喂饱自己了。*艰苦的时候,他多么想要一个帮手,可是却没有人来,他就只好自己找办法解决了。那些天他在家里不断地工作,经过努力,给他的屋子做了一个透明的玻璃窗,即使白天,他的小房子里也是一片光明。他不用再在白天生火来照明了,而可以坐在屋子里对着阳光透射进来的地方,靠着日光来做木桶了。日子慢慢地变得好过了,也渐渐光明了——嘿。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大地的成长——诺贝尔文学奖大系》汉姆生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