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博尔赫斯小说集:巨擘书库·博尔赫斯核心文集》[阿根廷]博尔赫斯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1899-1986),阿根廷诗人、小说家,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问,先后在英国的剑桥、瑞士的日内瓦受教育,大战结束后,在欧洲各国游历,并在西班牙居住了一个时期。1920年起开始写诗,与当时欧洲的先锋派文学发生了共鸣。1921年回到
博尔赫斯仅以短篇小说跻身叙事大师之列,这样的作家整个二十世纪数不出几位,除他之外大概只是鲁迅和巴别尔。通常认为,在几乎由商业出版主导的文学世代,像短篇小说这种比较纯粹的写作形式颇难进入大众视野,其实对真正的高手来说写什么都不是问题。博尔赫斯不仅东西短小,写得也不多,一生只写了七十个短篇,可是他却拥有最多的西班牙语读者,而且更将整个世界带入自己的故事迷宫。要讲艺术风格,博尔赫斯跟鲁迅、巴别尔大相径庭。如果说后二者是以焦灼的眼光来审视世界,那么博尔赫斯倒分明凸现一种玩味人生的意趣。博尔赫斯自己说过,他写的故事“旨在给人以消遣和感动,不在醒世劝化”(《(布罗迪报告)序言》),这话有点半真半假,他极富智慧和性情的作品充满匪夷所思的幻想,却也总是直指人心。譬如,在《南方》、《马可福音》、《第三者》那些作者自己最得意的故事中,叙述的法则往往就是精神与现实的错位,多半是冥顽不化的什么东西把人逼到了死角。大作家注定要完成探讨命运的使命,调侃也好,悲悯也好,其心中自有承载。博尔赫斯是*颠覆性的叙述者,对传说或是见诸记载的人物、事件进行“重述”是他驾轻就熟的惯用手法,照他自己说就是“篡改和歪曲别人的故事”(《(恶棍列传)1954年版序言》)。他用这种方式演绎事物的诸多可能,以表现这个世界的多姿多彩和多灾多难,于是时空的多维关系和现实的多重构成渐而抽绎出迷宫式的画卷。“迷宫”和“镜子”是博尔赫斯小说里常用的意象,那些接连分岔的路径和多重折射的镜像似乎让人联想到卡夫卡的无限之意,但这里完全没有那种难以忍受的延宕,倒是花样迭出的变数叫你应接不暇。颠覆并不只是“重述”,博尔赫斯笔下更有别的套路,譬如《刀疤》以人称转换颠倒英雄与叛徒的身份,譬如《马可福音》中那个自由思想者竟播撒了造神之愿……这些反向逆求的手法不只使作品平添几分阅读趣味,更是把某些靳固不移的东西重新抖搂了一遍。颠覆,说到底是一种批判意图。在《死亡与指南针》一篇中,博尔赫斯嘲弄世人迷恋规律的文化理念,断案者一味从犹太教的历史暗雾中去推究事物的因果关系,未料凶犯正是利用那些宗教传说布设迷障,而一切只是始于走错房间的偶然事件。其实,历史未尝不是走错房间之后的将错就错,面对那些因果倒置的文化诠释,博尔赫斯含而不露的微笑中永远带有哲学的沉思。在他最重要的作品《小径分岔的花园》中,无限中的偶然便是一个叙述主题,而如此形而上学的探讨竟采用侦探推理的悬疑手法加以表现,不能不说是一桩有趣的文学实验。令人惊讶的是,饱学多识的博尔赫斯实在没有一点学究气。他不仅将艺术与哲理熔铸一体,也每每将不同体裁和叙述手法熔于一炉,在他眼里小说压根就是一种没有文体界限的东西。在他创作起步的年代,新招迭出的乔伊斯和卡夫卡早已把人耍得一愣一愣,他倒是一眼看穿了人家的家数渊源,所以他能大模大样地绕过现代主义的墙门走得更远。比起那些喧嚣玩世的现代派大师,博尔赫斯总是多了几分优雅与从容。读他的小说,有时恍惚觉出某些十九世纪作家的叙述口吻,如此娓娓而言的典雅之风,不禁让人往心里去追寻往昔的记忆。这里收录小说五十九篇,分别见诸博尔赫斯的六个小说集,即《恶棍列传》(1935)、《虚构集》(1944)、《阿莱夫》(1949)、《布罗迪报告》(1970)、《沙之书》(1970)和《莎士比亚的记忆》(1983),这些篇目也都编入了我社一九九九年出版的《博尔赫斯全集·小说卷》。本书没有收录的十一篇作品也许不能说都不重要,取舍的标准主要是考虑到国内读者通常的阅读口味,也就是说可读性强的篇目都尽量搁进来了。对于有兴趣作专门研究的读者来说,《博尔赫斯全集》(全五卷)自是必备之书,那是博尔赫斯作品唯一的简体中文版全集,我社仍将继续印行。本书由王永年、陈泉两位先生翻译。目录中最后四篇(《莎士比亚的记忆》一集)由陈泉译出,其余各篇皆王永年译。
读博尔赫斯,总感到面对的不是一个作为实体而存在着的人,而是一个游走在语言和语言之间的幽灵。他被尊崇为“为作家写作的作家”,而他的文本——只能用这个空泛并且被用滥了无数次的词,因为博氏的作品实难区分出哪些是诗歌、哪些是小说或者随笔——早已超越了纯粹的写作而存在着。他是一个阅读者,他的一生不断在图书馆里阅读他人,而在写作的过程中,他又不断地用想象和宗教式的虔诚来阅读自己。
从一个州偷了马,到另一个州卖掉,这种行径在莫雷尔的犯罪生涯中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枝节,不过大有可取之处,莫雷尔靠它在《恶棍列传》中占了一个显赫的地位。这种做法别出心裁,不仅因为决定做法的情况十分独特,还因为手段非常卑鄙,玩弄了希冀心理,使人死心塌地,又像一场噩梦似的逐渐演变发展。阿尔·卡彭和“甲虫”莫兰拥有雄厚的资本和一批杀人不眨眼的亡命徒,在大城市活动。他们的勾当却上不了台面,无非是为了独霸一方,你争我夺……至于人数,莫雷尔手下有过千把人,都是发过誓、铁了心跟他走的。两百人组成最高议事会发号施令,其余八百人惟命是从。担风险的是下面一批人。如果有人反叛,就让他们落到官方手里,受法律制裁,或者扔进滚滚浊流,脚上还拴一块石头,免得尸体浮起。他们多半是黑白混血儿,用下面的方式执行他们不光彩的任务:他们在南方各个大种植园走动,有时手上亮出豪华的戒指,让人另眼相看,他们选中一个倒霉的黑人,说是有办法让他自由。办法是叫黑人从旧主人的种植园逃跑,由他们卖到远处另一个庄园。卖身的钱提一部分给他本人,然后再帮他逃亡,最后把他带到一个已经废除黑奴制的州。金钱和自由,丁当作响的大银元加上自由,还有比这更令人动心的诱惑吗?那个黑人不顾一切,决定了第一次的逃亡。逃亡的途径自然是水路。独木舟、火轮的底舱、驳船、前头有个木棚或者帆布帐篷的大木筏都行,目的地无关紧要,只要到了那条奔腾不息的河上,知道自己在航行,心里就踏实了……他给卖到另一个种植园,再次逃到甘蔗地或者山谷里。这时,那些可怕的恩主(他已经开始不信任他们了)提出有种种费用需要支付,声称还需要把他卖一次,最后一次,等他回来就给他两次身价的提成和自由。黑人无可奈何,只能再给卖掉,干一个时期的苦力活,冒着猎犬追捕和鞭打的危险,做最后一次逃亡。他回来时带着血迹、汗水、绝望的心情,只想躺下来睡个大觉。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博尔赫斯小说集:巨擘书库·博尔赫斯核心文集》[阿根廷]博尔赫斯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