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日月山/徐则臣作品》徐则臣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5 人气:

精校修书

女生小小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日月山/徐则臣作品》徐则臣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徐则臣,1978年生于江苏东海,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供职于人民文学杂志社,著有《耶路撒冷》《王城如海》《跑步穿过中关村》《青云谷童话》等。

曾获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冯牧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等,部分作品被翻译成德、英、日、韩、意、蒙、荷、俄、阿、西等十余种语言。

【编辑推荐】

《日月山》是被誉为“70后作家的光荣”,鲁迅文学奖得主徐则臣的中短篇小说集之一,作者自选,收入了作者21年来创作的《失声》《河盗》《日月山》《西夏》《居延》等中短篇小说14篇。

徐则臣的中短篇小说大致可分为花街系列、大运河系列,北漂系列,求学系列,返乡系列,小镇见闻系列,在路上系列,古代系列等。其中花街、大运河、北漂是徐则臣的创作重点,占的篇幅*,也是本册《日月山》收录的主要方向。

徐则臣以短篇小说斩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中短篇小说一直是徐则臣的创作重点和用心所在。四川人民出版社推出的徐则臣作品系列,一共三本:《日月山》《莫尔道嘎》《*后一个猎人》,由作者精选二十一年创作历程中的35部中短篇小说,亲笔题写书名、作序,布面精装,集中展示了徐则臣多年创作中的得意之作,从中可以窥见70后领军人物徐则臣丰富的文学世界。

【名人的书评】

★鲁迅文学奖得主徐则臣二十一年创作精华集★作者自选,亲笔题写书名,布面精装珍藏版★萍水相逢的故人,不问西东的旅程,每个故事都直击内心★这所有的道理都是我跟自己搏斗的结果——徐则臣

【日月山/徐则臣作品的书摘】

自序

徐则臣

写了二十一年,如影随形折磨二十一年的,不是写作的难度,不是创新、求变,不是让自己一天比一天更好的焦虑——这些都算不上折磨,就算是折磨,那也是痛并快乐着;折磨来自虚妄,来自意义:二十一年来,意义像条狗一直凶猛地追在身后。对意义的追究常导致虚妄,成了我的写作中间歇性发作的“偏头疼”,这头疼排山倒海、桀骜锋锐,经常让生活也跟着偏瘫。我必须想方设法寻求支持,把空荡荡的事关文学信心的量杯灌满,才能让生活重新站直了,平稳地往前走。

为什么要写?写这些有什么用?拿起笔,打开电脑,首先面对的就是这两个问题。我必须先把自己说服了,故事才能启动。所以,每一个小说,不管长短,*句话之前我都得像头拉磨的驴子在房间里转很多圈,直转到那口气上来了,足了,坐下来开始干活儿。也因为这个原因,我极少回头看自己的作品,绝大多数写完了、改好了、送出去,从此就不再看。我担心突然又找不到那个“意义”。那失重的虚妄感是如此狂暴,如同一闷棍迎头砸来。

很多人会觉得可笑,一个活儿干了二十多年,竟然还解决不了“为什么干”的问题?说来惭愧,这病我一直没法根治。写作干的就是件说服别人的事,但讽刺的是,我*的问题在如何说服自己,说服自己写作这件事值得做,眼前的这个东西值得写。二十一年来,我不知道我的作品多大程度说服了别人,说服了多少人,但我知道我多少次勉强说服了自己。这三本集子里的这些小说,就是勉强说服自己之后,赶紧趁热写出来的。

这些年,关于文学我说了一些貌似嘹亮正大的道理,好像我对文学有多少正解,其实,这所有的道理都是我跟自己搏斗的结果,我曾用它们说服过自己。我得让自己先信,然后去做。

有一年我去拉美,抱着一本被翻译成西班牙语的小说跑了好几个国家。每到一处都要谈文学,谈得我后背发凉、内心发毛,虚妄之症突然就犯了。一本小说,值得穿过大半个地球么?值得穿过大半个地球去说它么?我都想直接从讲台上下来。出于礼貌,我把自己摁在座位上,深呼吸,继续谈。谈不了自己我转而谈起了拉美文学。谈墨西哥的胡安·鲁尔福、富恩特斯、帕斯,谈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谈智利的米斯特拉尔、伊莎贝尔·阿连德、波拉尼奥,谈阿根廷的博尔赫斯、科塔萨尔。

碰巧这几个国家我都去过,谈着谈着我的腰杆就挺起来了。我发现,我对这些国家的所有理解几乎都建立在上述作家和诗人的作品上,行前突击恶补的政治、经济、文化诸种资料和旅游指南小册子,全然记不起一句,能想起来的对于该国、该地的历史、风物与人情的知识,皆出自那些伟大作家和诗人之手。在他们的小说、散文和诗歌里,一个国家*真实可靠、*丰沛动人的细节被*限度地保留了下来。假如理解一个国家需要一幅地图,*有效的,也许并非那种花花绿绿画了无数线条、遵循某种严苛的比例尺的地理之图,而是文学,是小说、散文、戏剧和诗歌。我的声音里立马就有了理直气壮。至少那阵子的突发性偏头疼治好了。

文学跟GDP永远也扯不上关系,文学也降低不了房价、抑制不了通货膨胀;读完一篇小说我们该刷牙还得刷牙,该吃饭还得吃饭,它连一截牙膏和一碗稀饭的价值都不具备;但是,它能让我们想起GDP,想起房价、通货膨胀,想起牙刷牙膏稀饭馒头和咸菜,它还能让我们想起这些之外的所有东西,想起整个世界。还有什么能比唤起对整个世界的好奇与回忆更大的意义?

兜了一个大圈,我终于再一次找到个有效的方子。写作要克服偏头疼,出版集子更得克服这个毛病。赶上这三本集子的编选,是个大事,我无论如何得对自己说OK,要不下不了印刷厂。这三本集子囊括了二十一年里写作的大部分中短篇小说,它们也许没有能力让读者想起整个世界,但它们确曾真诚地试图去呈现我所理解的那个世界,关于故乡的,关于花街和运河的,关于北京的,关于长长久久的各种疑难和在路上的。

我知道我对“意义”的理解过于狭隘,因为,于作者的意义只是作品意义的一部分,还有另外一部分,在读者那里。亲爱的读者朋友,那剩下的事情就交给你们了。谢谢!

2018年6月14日,安和园

西 夏

我缩着脖子打瞌睡,怀里抱着一本书。手机响了,是我的女房东,敞开嗓门问我现在在哪儿。当然是书店了,我说,还能在哪儿。房东说,快点,赶紧的,到派出所去。警察到处找你哪,她说,打我们家好几次电话,我都急死了。她应该是急了,不急她是不会舍得花三毛钱给我打电话的。

“你是不是犯什么事了?”女房东俨然是在跟一个罪犯说话。

我没理她,关了手机。我整天待在这屁股大的屋子里,能犯什么事。可是不犯事警察找我干吗?我还是有点毛,这里面三五十本盗版书还是有的。我看看了书架后面,没有一个顾客。大冷的天,谁还买书。我锁上门,外面已是黄昏,灰黑的夜就要降临,北京开始变得沉重起来。

风也是黑的,直往脖子里灌,这大冷的天。我骑着自行车向派出所跑,一紧张手套也忘了拿。什么时候车都多。我从车缝里钻过去,闯了两个红灯,到了派出所浑身冰冷,锁上车子后才发现,身上其实出了不少汗。

派出所里就一个房间亮灯,一个警察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我敲敲门。

“你就是王一丁?”那警察拉开门劈头盖脸就问,唾沫星子都崩到了我脸上。

“我就是,”我对着屋里充足的暖气打了一个巨大的喷嚏。因为房间里还有一个姑娘,我把第二个喷嚏活生生地憋回去了。“我没犯事啊?”

“那这姑娘是怎么回事?”胖警察指着那姑娘问我。“我都等了你三个小时了。你看,”他伸出手表让我看,“已经下班一个小时零十二分钟了。赶快领走。”

他让我把那姑娘领走。那姑娘长得挺清秀的,两个膝盖并拢坐在暖气片旁的椅子上,眼睛扑闪扑闪地看着我。我就听不懂了,她是谁啊我领她走?

“人家来找你的,不知从哪儿来的。叫西夏。”胖警察已经伸进了军大衣的一只袖子,空闲的那只手把桌子上的一张纸拉过来给我看。“你是打哪儿来的?噢,我又忘了,你是个哑巴。”

我看了看那张纸,上面谁用自来水笔写了一行看起来不算太难看的字,有点乱:

王一丁,她就是西夏,你好好待她。

下面是我的电话号码,也就是房东家的号码。

我又看了看那姑娘,高鼻梁,长睫毛,眼睛长得也好看。可我不认识她。

我说:“你是谁?谁让你来找我的?”

胖警察说:“我不是跟你说过了么,她是个哑巴。”

哑巴。我又去看那张字条,上面的确写的是我的名字。她应该就是西夏。“我不认识她。”

“我也不认识,”胖警察说,他已经穿好了另一只袖子,开始扣大衣*后一个纽扣。“赶快领走,我还要去丈母娘家接儿子,今晚又要挨老婆骂了。”

“警察同志,我真的不认识她。”

“神仙也不是生来就相互认识的,快走,”他把我往外面赶,然后去拉那姑娘起来。“再看看不就认识了?”

“可是我真的不认识!”

“怎么?”胖警察头都歪了,指着墙上的警徽说,“这是派出所!”啪地带上了门。然后发动摩托车,冒一串烟就跑了。

胖警察走了,那姑娘就跟在了我身后。她是冲着我来的,看来我是逃不掉了。我推着车子走在前面,速度很慢,以便她能跟得上。她把手插在口袋里,我转身的时候她在看我。如果她不是个莫名其妙的陌生人,在大街上遇到了我会多看她几眼的。真的不错,走路的样子都好看。我把速度继续放慢,跟她走了平行。

“你叫西夏?”

她点点头。

西夏。我想起了遥远的历史里那个生僻的名字。一个骑在马上的国家和一大群人,会梳很多毫无必要的小辫子。太远了,想不起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子了。这姑娘竟然叫了这么一个怪名字。

“西夏。”我说。

她又点点头。

我还想再问问她点什么,肚子叫了。往常的这时候我早该吃晚饭了。于是我又问她:

“饿了吧?”

她点点头。

回去做饭有点迟了,我带着西夏到马兰拉面馆吃了两碗牛肉拉面。热气腾腾的两碗面下去了,汤汤水水的,让我觉得在这个冬天的夜晚重新活了过来。海淀桥上的红灯亮了,桥上车来车往。我们继续往前走。我住在北大西门外的承泽园里,从硅谷往北走,到了北大西门时进蔚秀园,穿过整个蔚秀园,再过从颐和园里流出来的万泉河,就是承泽园。

我租的是平房,有点破,不过一个人住还是不错的。我之所以找了这间平房,是因为它门前有棵老柳树,很粗,老得有年头了,肚子里都空了,常常有小孩捉迷藏时躲进去,一个大人都站得进去。我就是喜欢这棵柳树才决定租这房子的。小时候,我家门口也有这么一棵老柳树。我喜欢柳树,春天来了,枝条就大大咧咧地垂到了地上。蔚秀园里行人很少,一路清冷,她是个哑巴,我也懒得说话了。一大早爬起来去图书大厦进书,然后运回来,整理,上架,忙忙碌碌的一天。幸亏天气冷,一直清醒着,现在牛肉面下了肚,身子暖起来,瞌睡也跟着来了。

我把自行车放好,就去敲女房东的门。我想让西夏先和她住上一个晚上,什么事都等到天亮了再说。女房东从门后面伸出个头来,看了看西夏,又看了看我,说:

“这姑娘是?你真的犯事了?这可怎么得了!”

“犯什么事!”我说,“帮个忙,让她跟你挤一夜。我屋小,她又是个女的。”

“她是谁?”女房东脖子伸得更长了。

“她叫西夏,不喜欢说话。别的我就不知道了。”

女房东以为我在开玩笑,对我暧昧地笑了。四十来岁的老女人,多少有点神经过敏。为了让她同意收留西夏,我好说歹说,*后终于承认她是我女朋友。这么说我都不好意思,我从来没有带女孩来过这间小屋。没有女孩可带。女房东说,照直说不是结了,你看把这姑娘晾在外面,都冻坏了,快进来快进来。真是的,对阿姨也不说实话。

第二天早上,西夏的敲门声把我叫醒了。昨夜也没想什么心事就睡了,结结实实的一觉。我看看手表,才早上七点。天还没有亮开。我躺在被窝里磨蹭了几分钟,实在觉得莫名其妙,天上掉下了个大活人。起码我应该知道她的前因后果,为什么要来投奔我。可我什么都不知道,她不说。昨天晚上我在路上和拉面馆里都问了,问她哪里人,谁让她来找我的,找我干什么,她要么摇头,要么愣愣地看着我,或者是做着我看不懂的手势。总之我是什么也没问出来,也许她多少表达了一点,但是我还是一点都没弄明白。我从没和哑巴打过交道。我觉得我还应该继续问下去。

西夏梳洗过后人更清秀了,整个人似乎都变得新鲜了。她冲我笑笑,进了我的房间,很自然,好像她和这陌生的屋子也有不小的关系。我还站在门前发愣,用披在身上的羽绒服把自己裹紧,早上空气清冷,整个园子都很安静,哪个地方有几声鸟叫,一听就是关在笼子里的那种鸟。

女房东从门后伸出头来,招呼我到他们家去。他们家的暖气比我的屋里好多了。“她不是个哑巴吗?”女房东说,表情严肃,声音很重,显然在向我强调一个事实。说过以后可能又觉得话有点重了,立刻换了一脸来路不明的微笑。“不过人倒是不错。不管怎么样,有总比没有好。”

她的意思我明白。我笑笑,说:“阿姨,你误会了,我不认识她。”

“不认识就带回来了!你真行,我儿子要有你这手段就好了。”

“我是说,我们没有任何关系,完全就是陌生人。真的。”

“我不信,陌生人人家就这么跟你回来了?”

“不知道谁在哪里找到我的名字和你家的电话号码,就让她找来了。她是谁,要干什么,我都不清楚,昨天晚上还没来得及问出个头绪呢。我也在纳闷。”

“那,这样的人你怎么敢带回来?”女房东的脸立马长了一大截。“她会不会是装哑巴?这年头什么人没有!”

这我倒没想到,经她一说我觉得问题是有那么一点严重。我知道她是什么人就带了回来?我从女房东家里出来,都有点心事重重了。我简单地洗漱了一下,从水池边回来,发现西夏已经开始做早饭了。看到我在发愣,就笑笑,指指旁边的半把挂面,又指指正冒热气的铁锅,她告诉我我们的早饭是面条。她像这个小屋的主人一样,对我的厨房驾轻就熟。这让我倒不好开口了。我到沙发上坐下,点上一根烟,只吸了几口,就让它慢慢燃着,我就不明白她怎么就这样不可思议呢。

那根烟烧了一半,面条做好了。这个名叫西夏的姑娘把面条端到了小饭桌上,我的那碗里还有两个荷包蛋。然后,她摆上了我在超市买的小咸菜和辣酱。她把筷子递给我,低下头开始吃自己的那一碗,没有荷包蛋。我捏着筷子看她吃,梳成马尾巴的头发在我面前一点一点的。我夹了一个荷包蛋给她,她对我摇摇头,又还给了我。继续低头吃面条,吃得很细,一根一根地吸进嘴里。

我说:“你到底是不是哑巴?”

她抬起头看我,对我的问题好像很惊讶,但是她却对我摇了摇头。

“不是哑巴那你为什么不说话?”

她摇摇头,又点点头,脸上出现了悲凄,手里的筷子也跟着瞎摇晃起来。

“你是说,你过去不是哑巴,但是现在是了?”

她用力地点头,示意我快吃,面条快凉了。

我挑了一筷子面条,又问她,为什么现在不能说话了?她还是摇头,头低下来,似乎我再问下去她就要哭了。她也不知道。我还想再问下去,看到她吃得更慢了,就打住了。我想算了,不管她是什么人,总得让她吃完这顿饭。我们都不再出声,她给我夹菜我也不出声。夹菜的时候她不看我,动作很家常,像妻子夹给丈夫,像妹妹夹给哥哥,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吃完饭,她开始收拾去洗刷。我又点了一根烟,看着烟头上烟雾回旋缭绕。说实话,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种怪事。我看看表,离书店开门还有一个小时,我想提前去上班。

穿好衣服,我对着厨房说:“我去上班了,你离开的时候把我房门带上就行了。”然后我就走了,我想她懂我的意思。为了把时间磨蹭过去,我决定步行去书店。那个小书店是我和一个朋友合伙搞的,不好也不坏,北京这地方的生活基本上还能对付过去。这几天轮到我来打理。一般都是早出晚归,中午一顿随便在哪个小饭店里买份盒饭就打发了。刚出了承泽园,在万泉河边上遇到了买早点的女房东。

“那姑娘呢?走了?”她问我。

“没有,还在洗碗。”

“那你问明白了?”

“没有,她不会说话。我也不想问了,也不好意思赶她走,拐了一个弯,让她离开的时候把房门带上。”

“你犯糊涂了是不是?你知道她是什么人?哪有把门留给一个陌生人的!”

“就一间小屋,又搬不走。我没什么值钱东西。”

“这可是你说的,”女房东大概觉得很气愤,甩了一下手里的油条就走了。“出了事别说阿姨没提醒你!”

能出什么事,我和穷光蛋差不了多少,小偷来了我也不担心。但那是她家的房子。我磨磨蹭蹭地走,万泉河结了厚厚的一层冰,我想北大未名湖里的冰应该会更厚,每年这个时候都有很多学生在上面溜冰,我也冒充年轻人去玩过几次。穿过蔚秀园,在北大西门那儿停了一下,看了看硬邦邦站着的门卫,又放弃了去北大校园里转一圈的念头。

这一天同样乏善可陈。和过去的无数天一样:开门,简单地收拾一下,卖书,记账,端到手里就冷掉了的盒饭,还是卖书,偶尔的一阵小瞌睡,坐着的时候若不瞌睡就找一本有意思的书翻翻。我喜欢看书,什么书都看,都瞎看。因为看这个书店,日积月累竟也翻了不少的书,又加上要掌握出版界和图书销售行情,肚子里稀里糊涂也算有了点墨水。这是别人说的,我朋友,还有那些买书的人,比如北大、清华的一些学生,我隔三岔五还能和他们侃上几句。这么一来,搞得我多少有点自我感觉良好,就更加热爱看书了。我也不知道我看书到底是为了什么,大概就是为了能够得到点可以和别人对话的虚荣感吧。不知道,反正是爱看了,有事没事就摸出一本书来,看得还像模像样。

先亮一盏灯,再亮第二盏,三盏灯全亮起来,天就快傍晚了,我该关门回家了。

那天傍晚回家也回得我心事重重。总觉得心里有点事,大概是看书看的,那本让人不高兴的书看了半截子,心里总还惦记着。也可能是平常都骑自行车,跑得快,今天突然改步行了,一路东张西望,满眼都是冷冰冰的傍晚、行人和车,看得让我都有点忧世伤生了。花了大半个小时我才走到家,看到了温暖的老柳树的同时,也看到了温暖的灯光从我的小屋里散出来。我终于明白那个心事,那个叫西夏的女孩。门关着,我站在门前,听到了里面细微的小呼噜声。她竟然还没走。我推门进去,她就醒了。她蜷缩在沙发上像只猫,揉揉眼站起来,打了一个寒战。她对我笑笑,让我坐下,她去热一下饭菜。她把晚饭做好了,两菜一汤在饭桌上。既然没走,也只好这样了,我坐下来,点上烟,等一桌热气腾腾的晚饭。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日月山/徐则臣作品》徐则臣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