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龙驭球传》袁驷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袁驷:197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分别于1981年和1984年获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硕士和博士学位。曾先后在美国、英国作博士后和访问教授。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教务长,现为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兼《土木工程学报》主编、《建筑结构学报》编委会副主任及多部刊物编委、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力学学会结构工程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等职。1989年创立有限元线法,并对其作了系统的开发与发展。1993年出版了独著的国内外首部有关该法的英文专著《TheFiniteElementMethodofLines》。近期研究有限元超收敛和自适应以及结构振动与动力分析等。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近年出版了以《程序结构力学》、《结构力学求解器》、《结构力学求解器3D》为代表的多部教材、著作和软件。先后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一项,199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998年获延续资助),1997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2000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本传分为三篇。*篇的主旨是凝望——凝望三段历史剪影:故乡记忆的魂牵梦影,求学生涯的奔波身影,杏坛岁月的耕耘背影。第二篇的主旨是践行——践行科教强国心愿:半纪教材成经典,壳体设计定新规,中华智慧造新元。第三篇的主旨是品味——品味教书育人乐趣:搭台培育俊彦,师生情谊绵绵,诗意心灵家园。
本书是中国科协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项目的研究报告,讲述了龙驭球院士的学术成长足迹,从中可看出龙驭球院士成才、报国、奉献的心路历程和精神境界,这对年轻人有教育意义。
自序回顾成长经历,想起几点难忘情景:●初进大学时,遍地烽火、满腔悲愤、跋山涉水初中一年级到大学二年级初,是在抗战烽火中度过的,幼小的心灵早就经历了日寇的欺凌和亡国的威胁。读中学时,经常要跑警报,在防空洞里默默思考“救亡”的严峻问题。1944年秋考取唐山交通大学,当时学校早已被迫由唐山迁到贵州平越。入学不久,日寇逼近,学校被迫再次迁移。我们三五结伴,背负行李,胸怀悲愤。渡乌江,过遵义,登娄山关,经重庆,*后在四川璧山的破庙里复课。走了两个多月,长了一身脓疮。身上是疮疤累累,山河是满目疮痍。这是毕生难忘的一课,它在我心底深深地刻下四个字:雪耻救国。这是我毕生的誓言、使命和天职。●“文革”之后,科研攻坚、自信自强、赶超世界要把十年折腾掉的时间找回来。在有限元法科研中,抓住学科难题,融汇中西智慧,加速追赶步伐,力图后来居上。四十多年里攻坚克难,朝思暮想。欲罢不能,如醉如狂。创立五类新元系列,包括116个高性能单元。后来真是碰巧,于88岁生日时(2014年1月)双喜临门,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两点收获:出版五书(包括一本英文专著),向世界贡献中华智慧;突围四次,开辟出一片新天地。两点感悟:得道自然多助,后来理应居上。●52年,9轮书稿、不断翻新、提升境界《结构力学》系列教材,在1966—2018年,与团队长期亲密合作,前后出版了9轮(修订了8次),累计出书17卷(戏称8改9轮17卷)。回想起来,这是我经历时间*长、心血花得*多、心里感到*得意的一套“三*”作品。52年间,牢记要在教学、科研、哲理三方面提升境界、齐头并进:教学上出精品,科研上有原创,方法上论道。写教材的目的是传道育人,桃李芬芳是对教师的*荣誉。全国有近三百所高校、五十多届学生选用这套书作为教材,被誉为“学生喜读,教师爱教”“我国当今结构力学教材中影响*为广泛的经典之作”,五次获得全国优秀教材奖,1999年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几点工作心得:教学科研要互哺,中西智慧要互补。后来居上要自信,写书有味要自赏。两声喟叹:教材九轮兮头飞雪!薪材三尺兮火长明!龙驭球*篇人生剪影故乡、求学、老园丁——3引言龙驭球院士,1926年出生于湖南安化梅城镇。安化多山,交通闭塞,古属梅山地区。山里人祖祖辈辈在山沟里转来转去,看不到山外的世界。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特别是长沙被日寇占领之后,梅山地区的闭塞被打破。1944年龙驭球在烽火中告别家乡到贵州就读唐山交通大学,成为从梅山走出来的大学生。此后,于1978年成为清华大学土木系教授(图0-1(a)),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图0-1(b)),成为从梅山走出来的教授、院士。(a)(b)图0-1从梅山走出来的教授、院士(a)清华大学教授(1978年);(b)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龙驭球传4山区人民从小就爬山、翻山,既锻炼出了一身翻山本领,也养成了一种翻山精神:湖南土语叫“耐烦”(有一股“不怕麻烦”的韧劲),和“霸蛮”(有一股“永不言败”的蛮劲)。翻山本领还可以加以引申,如写教材要能够翻出新境界,做科研要能够翻出新蹊径和新领域。龙驭球从梅山走出来,与山有缘。有人问他家的电话号码时,他会把*后四个号码“4398”说成“是山就爬”。同乡老友盛禹九也亲切地戏称他为“梅山院士”。有人诙谐地用三句话描述他的个性:爱好是“翻山”,功夫是“耐烦”,绝招是“霸蛮”。本书*篇包含三章,分别给出三个时期的三段剪影。*章是故乡剪影“走出故乡长相忆”(图0-2)——讲述故乡的亲人、风景和文物典故,迁居北京后的思念、萦绕心头的乡愁,以及对中学老师的回忆和感恩。11图(2).PNG(b)(a)图0-2故乡景色——洢水拖蓝(a)便桥;(b)东华观(左)与风雨桥(右)第二章是求学剪影“三校奔波求学路”——讲述在三所大学(唐山交大、西南联大、清华大学)就读时的动荡经历和对师长的怀念。第三章是杏坛剪影“清华园里老园丁”——讲述毕业后留校执教几十年的崎岖经历,包括青春岁月的气盛“翻山”,“文革”时期的负重“耐烦”,耄耋老年的攀越“霸蛮”。*章走出故乡长相忆一、梅城老屋忆亲人龙驭球的祖辈世居湖南安化梅城镇。曾祖父龙海帆在镇上经营一个自产自销的糕点铺,店名“龙益盛”。祖父龙知德是一位私塾教师。父亲龙云辂,母亲谭富金。父亲从小跟随祖父读书,写得一手好字,常为乡亲写对联和招牌,长期在乡镇从事文秘工作。曾代表“龙益盛”商铺参加安化县商会,并担任过一届商会负责人。步入耄耋之年,龙驭球思亲情绪渐浓。经常闪现在脑海和梦乡的是母亲慈爱的笑容,以及祖父沉醉的哦吟。有时不免发出一声无奈的叹息:“连一张相片都没有留下,母亲的笑容也越来越模糊了。”幸好,哥哥和两个妹妹的相片还在,其中蕴含着难忘的手足情意。龙驭球比哥哥龙震球只小一岁半,他们从小就由祖父领着,一起学作对联,读唐诗,临习颜鲁公字帖,兄弟俩手牵着手,形影不离。等到哥哥要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弟弟也吵着要一同去上学。结果既有点出人意料,又着实令人皆大欢喜——父母和学校居然也都答应了。于是,从小学入学一直到初中毕业,龙震球就身兼两任:既是弟弟的“同班同学”,又是“贴身的保护伞”。后来兄弟俩都五十多岁了,哥哥在成都铁路局任高级工程师。弟弟出差到哥哥家小住时,哥哥还按照老习惯替弟弟端洗脚水,弟弟也心安理得地让哥哥履行“保护伞”的职责,重温一段如梦如幻的幼年甜蜜生活。图1-1是哥哥龙震球和嫂嫂谭恩菊的合影。由于经济原因,龙驭球的两个妹妹小学毕业后没有去上中学,而是改上减免学费的师范学校。大妹龙国卿于师范学校毕业后在湖南省农业厅当职员。因工作勤恳出色,按照“调干生”的培养方式由工作单位选派到大学去深造学习。大学毕业后仍回农业厅工作。图1-2是龙驭球同大妹龙国卿、大妹夫喻翊强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