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碎片上的女人》吕舒怀 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吕舒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天津作协文学院作家,现任《天津文学》副主编。曾在作家出版社、大众文艺出版社等出版过四部长篇小说,在全国报刊发表过中、短篇小说百余篇,约300余万字,有的被选刊选用,有的改编为影视作品,并多次获奖。长篇小说《沙舟》入选2007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
《碎片上的女人》是一部长篇小说,以一个男孩寻找母爱为线索,讲述了不同时期在自己身边的不同类型的女人命运。他所寻觅的母爱,从开始就是摔碎的镜片,那些女人是其中的一个个碎片:妈妈(自私)、奶奶(善良)、美丽(姐弟恋)、宁慧心(纯真)、马芬娜(放荡)、七婶(偏执)、梅阿姨(诱惑)、汪春花(宽容)……这些女人连缀一起,凑成了他想象中的母爱的影像。而寻找母爱的小男孩则通过与这些女人的接触,拼凑出了自己想象中的母亲的形像。
《碎片上的女人》透过孩子的眼,带领我们了解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城市生活的社会图景,并将历史和成长、女性题材**结合起来,既有很强的可读性,又有较深的思想性。
在我降生的第五十七天,我亲妈抱着我,坐上一辆有轨电车。那是一个快乐的傍晚,街上刮着快乐的风,路边电线杆子上的喇叭放着快乐的歌,有轨电车里拥挤着许多快乐的人。好像我亲妈故意这么选择的:在一个快乐的时刻,把我送人。天色半暗半明,有轨电车车厢里乱哄哄的,像嘈杂的蚂蜂窝,我亲妈混迹其中。为引不起旁人的怀疑,她把我裹得很严实,一条洗干净的盛过面粉的口袋装了我,外面用毛毯包得严严实实。我亲妈抱我的方式也很特别,不是头冲上抱着,而是夹在腋下,乍看像夹着一个无关紧要的包袱。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民风纯朴,老人、孕妇和抱小孩的乘车,一准有人让座。可我很年轻的亲妈夹着个包袱一样的东西,所以没人搭理她。那天正好是阴历正月十五,俗称元宵节。黄昏时天空开始飘扬着稀薄的雪花,柳絮一样地飘飘洒洒,落地上变作水,浸泥泞了马路。南市一带的家家户户都在煮元宵,放鞭炮,街上行人少,稀稀拉拉的,碰不到几个。路灯朦胧的光晕在雪花飘舞之间若隐若现。我的亲妈穿着黑呢子大衣,毛围巾把脸遮得严严实实,紧搂着用毛毯和一条面粉口袋裹着的我,鬼鬼祟祟地在和平路下了电车。从和平路到她要去的南市的一个胡同需要走二十分钟的路,大概她生平头一回踏入这种地界,街道狭窄昏暗,两边拥挤着破旧的平房,空气里散发着一股难闻的气息。不像她临时租住的马场别墅,那里原先属于外国租界,洋楼一幢挨着一幢,马路宽阔而明亮,晚风像香水那么怡人。就这样,我的亲妈忍住鼻息,如同偷了别人什么东西那样,惊恐万状地穿过寂寥肮脏的马路,精致的高跟皮鞋踩着泥水,发出“吧唧吧唧”的声音。大约十几分钟后,她抱着我走进南市一条黝黑胡同,胡同很长,阒无一人。胡同尽头有个大杂院,院子中央是片阴暗的天井,七八个半大小子正在天井里放炮,他们点燃引信,拿在手里,当引信快要燃尽时,猛往天上一扔——“砰”地一声在半空炸响。另外还有四五个女孩拎着灯笼灯在天井里转圈。灯是由四块玻璃围成的,里面亮着一根洋蜡。女孩拎着玻璃灯,嘴里唱着童谣:“打灯笼找小孩儿呀,你不出来,我走啦……”我亲妈闪躲着绕过那些孩子,沿“吱呀”作响的木楼梯,上了三楼,走进西南角一间屋子,轻而易举地把我托付给大杂院一个孤独的老女人——后来我一直管她叫“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