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黄河东流去》李凖 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李凖(1928-2000),蒙古族,河南孟津人。曾任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1952年开始发表小说。著有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短篇小说集《李双双小传》、《车轮的辙印》,电影文学剧本《李双双》、《老兵新传》、《牧马人》、《清凉寺的钟声》等。
小说描述的是,本世纪三十年代,在黄河中下游交界的中原地带,发生了一桩震惊中外的大事:蒋介石以日本侵略军的进攻为理由,演出了一幕“以水代兵”的惨剧,炸开黄河花园口,致使黄水泛滥,河南、安徽、江苏四十余县沦为泽国泛区,百万人死亡,千万余人流离失所,四处逃难,生灵涂炭。这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李凖深刻地领悟和把握了这个题材,以编年史的写法描绘了难民“八年离乱”期间遭受的水、旱、蝗三大浩劫的苦难生活史。小说曾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开头的话
这本小说就要呈献给亲爱的读者们了。我的感情却是这么难以平静,甚至还有点惶愧。因为我在创作实践上想作一点新的探索,我不知道它适合不适合读者同志们的口味。打倒“四人帮”后,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得到了新生,民族文化得到了拯救。在创作上很多旧的框框被打破了。很多新鲜的思想产生了。我自己像被关在一个阴暗地下室里的囚徒,突然看到了明媚的阳光,呼吸到带着露水和泥土味的新鲜空气。我第二次感到了“解放”选两个字的意义,虽然这次强烈的阳光把我照得眼花缭乱,但我还是吸收了她的“热能”。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里,我看到奔腾前进的时代潮流。它是那样的汹涌澎湃、浩浩荡荡。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在一场浩劫之后,大家都在思考了:思考我们这个国家的过去和未来,思考我们为之付出的带着血迹的学费,思考浸着汗水和眼泪的经验。我作为一个作者,思考不比别人更少,这两年来有多少不眠之夜啊!……“思考是一种快乐”,当脑子里边“天光云影”流动翻卷的时候,总会得到一种“觉”和“悟”的快慰。现在,我们的全民族都在思考,形成了伟大的“思考的一代”,九亿人民的思考,肯定会对人类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我这一本小书,就得在“思考的一代”的序幕中产生的。这本书的名字叫《黄河东流去》。但她不是为逝去的岁月唱挽歌,她是想在时代的天平上,重新估量一下我们这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延续的生命力量。故事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扒开黄河,淹没四十四个县造成空前浩劫的事件。在这个大灾难、大迁徙的过程中,我主要写了七户农民的命运。写了他们每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写了这次大流浪中,在他们身上闪发出来的黄金一样的品质和纯朴的感情。电影剧本《大河奔流》只是着重写了李麦一家人的命运,小说写了七家。几乎有四分之三的情节不同了。更重要的是我在创作上作了一些探索。多少年来,我在生括中发掘着一种东西,那就是:是什么精神支持着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延续和发展?从一九六九年起,我在黄河泛区又当了四年农民。通过我听到的一些动人故事,看到的一些人物的悲壮斗争场面,我觉得好像捕捉到了一些东西:那就是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这些故事告诉我,我们这个社会的细胞——最基层的广大劳动人民,他们身上的道德、品质、伦理、爱情、智慧和创造力,是如此光辉灿烂。这是五千年文化的结晶,这是我们古老祖国的生命活力,这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我是多么想把这些故事讲给我的读者和朋友们听啊!我希望通过这些故事,让大家热爱人,热爱人民。人们只有在热爱人的基础上,才能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自己创造的社会主义制度,热爱我们的党。也就是,首先树立对人类的信心,然后才能达到对国家的信心,对革命的信心。我朦胧地感觉到,这是文学艺术的摄基本的功能。我自知我的思想太肤浅了,表现能力也很低。我扛不动我在生活中挖掘出来的这些宝贵矿石。我只能指明这些都是人类所极为需要的好矿石。我等待着后来者,我期待着那些生气勃勃、深刻锐利的青年文学大匠。在这本小说的人物塑造上,我也作了一些探索。那就是“生活里是怎么样就怎么样”。“十年一觉扬州梦”,我决不再拔高或故意压低人物了。但我塑造这些人物并不是自然主义的苍白照相,她“美于生活”、“真于生活”。我认为一个真正的典型,是需要更严格地提炼的。造酒精容易,造“茅台酒”难。酒的好坏不是光看它的度数,还要看它的醇和香。所以在这本小说里,几乎看不到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了。但他们都是真实的人,他们每一个人身上,都还有缺点和传统习惯的烙印,这不是我故意写的,因为生活中就是那样的。我最近在思考电影中的李麦为什么没有李双双亲切生动?这就是我也在提炼“酒精”了。在文化大草命中,为了“中间人物”这一条,我不知挨了多少批判,挨了多少拳打脚踢,但结果我也受了帮气影响,作为一个五十岁年龄的作家,我感到内心痛苦,我感到对不起读者,我感到惭愧……其次,是关于幽默感的问题。我自信我这个人还是有点幽默感的。在文化大革命前我的一些小说咀,字里行间还有一点“幽默”。可是经过文化大革命,我的幽默感没有了。江青把笑声赶下了舞台,把幽默也放在她的漂白粉缸里漂得苍白了。因为十年没有笑过,整天是眼泪和长吁短叹,哪里还有幽默感?打倒“四人帮”后,两年中我还没有“鞋醒”过来,这表现在写《大河奔流》电影剧本中。一直到去年,我才感到我的幽默感恢复了。在这个长篇小说中,我的笔又在笑声的锣鼓和雷电中行进着,而且比文化大革命以前笑得更响了。心灵上创伤的平复多么困难啊!我认为幽默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是人物的信心和智慧的表现。而且人民是需要幽默的,不光是为了笑,还在于它能以潜移默化的手段来美化人们的灵魂。以上所说的这些探索,在这本小说中我并没有达到,但是我是在实践中,我坚信我的道路是正确的。让历史的长河去考验吧。作者一九七九年七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