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影子人的影子》楠君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楠君,零零后,生于2001年底,自小在北京长大。初中毕业后独自远赴加拿大,开启了留学生涯,现旅居加拿大。天生热爱写作,尝试过散文、戏剧、小说以及诗歌的创作。16岁时首次尝试长篇小说的写作。17岁时开始接触现代诗,对朦胧派诗歌尤为痴迷,随即开始尝试现代诗的创作。
“我”是个特殊的孩子,“我”天生患有一种怪病,那便是无法入睡。所以我的一天要比正常人漫长许多。夜幕降临,因白昼的辛劳疲惫不堪的人们安然入睡了,而我将踏出家门,走进另一个世界——黑夜的世界。在黑夜里,整个世界都比白昼更加缓慢,安静。我常常在这样的环境中回想起白天发生的事情,从而得到一些与正在经历那些事时不同的感触。另外,我遇到了一个人,“她”成了我在黑夜世界里*的朋友。我会把自己的遭遇向她倾诉,无论是忧是喜,她都会悉心聆听......
这部长篇小说想象力丰富,蕴含的感情充沛,故事结局引人深思,原生家庭究竟会对一个人造成多大的影响?当一个孩子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之后,再去回首自己的原生家庭,内心又会是怎么样的感触?他会对自己的家庭——这份与生俱来的牵绊感到满意,进而为自己拥有这样的家庭而沾沾自喜吗?亦或是家庭带给他的经历和遭遇,将成为他一辈子挥之不去的阴影。
一我打开手机自带的手电筒功能,悄无声息地朝父母的卧室走去。其实我不是很乐意称这间屋子为“父母的卧室”,倒不如直接说它是“父亲的卧室”,因为躺在卧室里双人床上的一男一女其中一个是我的父亲,另一个却不是我的母亲。我从窄小的门缝向屋里窥视,屋里没有开灯,这表示他们已经睡了,睡觉前才关灯是他们一直以来的习惯。我转过身回到客厅,拿起夹克披在肩上,确认了兜里装着小区的门禁卡以后,我走向了大门。走出小区门,我站在大街上。我所生活的城市是个繁华的一线城市,白天的时候,四处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可无论白天这座城市再怎么喧嚣,到了深夜也回归了宁静,只有红黄绿三种颜色的信号灯依旧像白天那样规律地交替运行着,它们分不清白天还是黑夜,也不在意喧嚣或是宁静。它们只顾计算好时间,由一种颜色切换成另外一种颜色,这就是它们*需要做的事情。街边还有两家店亮着灯,其中一家写着“名烟名酒”。虽然招牌亮着,但是卷帘门已经拉了下来。另外一家是隔壁的二十四小时便利店。迎面吹来一阵风。从日历上来看,夏天已经基本上过完了,可现在还不能算是秋天,树叶还没开始泛黄,虽然已经能从晚风中感受到阵阵凉意。我感觉眼睛发涩,使劲眨了一下,再睁开时,眼睛已经感受到湿润。透过眼睛里残留的泪水,我看见五颜六色的霓虹灯向四处散发的光芒,那些光路是如此清晰。我已经有些累了,但丝毫没有停下来的念头,一路朝着破公园走去。破公园曾经是个有名的公园,白天是小孩子们的游乐场,待到夜幕降临又变成了中老年人的舞池。后来市政府决定修建地铁,要在这里设立一个站点,于是就把整个公园围起来改造。等到一年后地铁站建成,大草坪、花坛、参天老树……记忆里的一切都没了。尽管地铁站只占用了公园不到三分之一的面积,可修建的过程却让剩下的三分之二也沦为废墟。后来地铁开始运行,公园剩下的部分被重新利用起来,改造成了建材市场。改造成建材市场以后,渐渐地就没人记得这里以前是个公园了。实际上不是没人知道,而是知道的人都已经忘却。再后来建材市场倒闭了,曾经的公园又被改成了菜市场,菜市场的生意一开始很火爆,我想大概是因为附近老年居民很多的原因。这样的情况维持了一段日子,直到附近又开了另外一家菜市场,这家菜市场的生意便走起了下坡路。终于出摊的贩子们一个个都撤摊,这家菜市场也就关门了。后来当我听到院子里的老大爷们之间议论:“那地方简直就是个屎坑,没人敢在那做生意。”在他们嘴里备受中伤的“那地方”指的就是曾经的公园。所以我们的公园以另一副容貌回来了——就如同一个遍体鳞伤的老人——白天小孩子们穿梭在大门紧锁的店铺之间,黑夜里孑然而立的公园如同一座鬼城。绕到连成一排的商铺后面,是一片树林。说是一片树林,其实不过是一片空地上稀稀疏疏种了几棵杂树罢了。穿过树林,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幢二层小别墅,别墅的外观看起来很破,同现在高端社区里的别墅根本无法相提并论,但是不难看出,这幢别墅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其风格并不是很鲜明,却给人一种温馨美好的感觉。站在门前的我并没有进去,我绕到旁边亮着灯的窗户旁,借着窗帘的缝隙向屋里看去。有时候我会在进屋之前先透过窗户观望一番,这是我无意中养成的习惯。再次回到大门前,我特意整理了一下头发,然后将手伸向了门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