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成语故事(学生版)/青少年课外阅读系列丛书》贾平凹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5 人气:

精校修书

女生小小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成语故事(学生版)/青少年课外阅读系列丛书》贾平凹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贾平凹,一九五二年出生于陕西丹凤县棣花镇,一九七四年开始发表作品,一九七五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现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延河》《美文》杂志主编。出版作品有《贾平凹文集》二十四卷,代表作有《废都》《秦腔》《古炉》《高兴》《带灯》《老生》《极花》《山本》等长篇小说十六部,中短篇小说《黑氏》《美穴地》《五魁》及散文《丑石》《商州三录》《天气》等。作品曾获得国家级文学奖五次,即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散文(集)奖。另获施耐庵文学奖、华语传媒文学大奖、冰心散文奖、朱自清散文奖、老舍文学奖、当代文学奖等五十余次。并获美国 美孚飞马文学奖 、法国 费米娜文学奖 、香港 红楼梦·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 、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作品被翻译出版英、法、德、俄、日、韩、越文等三十余种。被改编电影、电视、话剧、戏剧二十余种。

【编辑推荐】

成语故事是一座桥梁,桥的两端是历史和现实。成语故事还是一个知识锦囊,让你在写作过程中如同获得了马良的神笔。

罗钊编写的《成语故事(学生版)》以故事的形式向青少年读者介绍成语的来龙去脉。读者可以通过这些有趣的故事,增长一些哲学知识、历史知识、文学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从而开阔眼界,启发思想。书中每个成语都依据出处配上了情节生动、耐人寻味的有趣故事,并在后面附了出处和含义。

【名人的书评】

【成语故事(学生版)/青少年课外阅读系列丛书的书摘】

汉语言博大精深,成语是其中的一朵奇葩。泱泱五千年中华文明,语言与之同步发展,并且沉淀出了汉语言所独具的美的精华,如诗经、古乐府、唐诗、宋词等。诗经以其纯朴的文风和思想影响后世,可以视为中国文学的源头。乐府以清新的意境为特征,影响着唐代及其以后的文人,唐诗宋词更是中国文学的颠峰,前者有着节奏和韵律之美,后者则以前者为基础,发展成为更为灵活的文学形式,把汉语言的韵味之美更向前推进一步。与这些相比,同样作为汉语言精华之一的成语更是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和作用。因为成语同样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简洁明了却又意义深刻。比如形容一个人在一个集体中或一件事中老是捣乱或耍阴谋诡计,我们可以说他是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本来一件挺复杂的事,用这样一个成语一形容便变得简洁明了了。一个成语亦是一段历史,比如 暗渡陈仓 、 闻鸡起舞 、 运筹帷幄 等,一个成语也是一种智慧或教训,比如我们所熟知的 拔苗助长 、 一叶障目 、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等。成语是汉语言的精粹,内容丰富,源远流长,且具有丰富的表达力。一位英语语言专家曾经说过,要想讲一口地道的英文,必须熟知并会运用英语的成语,外文尚且如此,何况自己的母语。作为学生,多懂得一些成语,不但利于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同样也会使自己的口语表达更加出彩。

我们不但要了解成语,更重要的是会运用成语。成语的误用、滥用可以说是当今社会的一个普遍问题。据报载,国内一所著名大学的校长在一次演讲中,居然用 七月流火 来形容夏天之热,在网上和其他媒体上引起了大讨论,这种现象起码说明了许多人对一些常用成语并不明白其具体意义和用法。有人把 瑕不掩瑜 写成 瑕不掩玉 。 弹冠相庆 到底是贬义还是褒义?又如成语 运筹帷幄 、 蓬户瓮牖 、 涸辙之鲋 、 揽辔澄清 亦不是人人都能轻易写对的。成语的掌握既包括对意义的了解,又包括熟知字音形。

中华成语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可以说是多如牛毛,浩如烟海,不可胜数。作为学生而言,有必要把这些成语都掌握住吗?编者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有些成语随着时代的发展已被淘汰,不适合现代的社会,因此不必了解,有些成语相当冷僻,很少用,因此也没必要在这些成语上面花过多的精力。正是基于这一思想,编者从众多成语中挑出了那些常用的成语,并且收集这些成语后面所隐藏的历史故事,编写了一本既具可读性又具使用价值的成语故事,目的是使读者能够带着更大的兴趣学习成语,从而能够更快速、有效地掌握成语,因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较之一般的辞书而言,本书少了点枯燥,多了点轻松与趣味,若读者能在欣赏故事之余掌握成语,编者会因此倍感欣慰。书中可能会有纰漏或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编者

安如泰山

西汉建立后,汉高阻刘邦分封他的兄弟及子侄们到各地去当王。侄子刘濞被封为吴王,他的封国称为吴国。吴国是诸侯国中的大国,并且比较富有。刘濞的小儿子在幼年和汉文帝的太子刘启玩耍时,被刘启失手打死。刘启做皇帝后,刘濞对刘启仍然怨恨。因为这件事,刘濞一直在和朝廷作对。

汉景帝任用富有才能的政治家晁错为御史大夫,晁错主张削减各诸侯国的领地,加强中央的权力和威信,巩固国家的统一。刘濞看到一些诸侯王纷纷被削减了领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难免,本来就对皇帝不满的他趁机联络楚、赵等国的诸侯王阴谋叛乱。刘濞的手下官员枚乘清醒地看到他阴谋反叛的祸害,写了《上书谏吴王》对他进行劝谏。在谏书中,他说: 您要是能够听取忠臣的话,一切祸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按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那是比叠鸡蛋还要危险,比上天还要艰难的;不过,如果能尽快改变原来的主意,这比翻一下手掌还容易,也能使您的地位比泰山还稳固。

但刘濞执迷不悟,加紧进行阴谋活动。于是,枚乘只得离开吴国,到梁王刘武府中做了宾客。公元前154年,刘濞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诸侯王,以 清君侧,杀晁错 为名,起兵叛乱。历史上称 吴楚七国之乱 。

汉景帝为了使这些诸侯们能够罢兵,就杀掉了晁错,但刘濞等人决心与中央政府对抗到底,于是景帝派周亚夫等率领军队,最终打败了叛军。吴王刘濞逃到东越被杀,其余五个王也落得自杀或被杀。这场叛乱只有三个月就彻底失败了。

【出处】

成语 安如泰山 出自汉枚乘《谏吴王》: 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形容像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

相传,春秋时期有个叫伯乐的人,非常善于相马,只要他绕着马走上一圈,就能根据马的长相判断出马的好坏。他相马的技巧就是并不根据马的肥瘦与否来判断其优势。他认为瘦马未必不是良马,膘肥体壮的马未必就不是劣马。在相马方面,他有着独到的眼光与经验,并形成了自己完善的理论。

伯乐年老的时候,根据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写了一本书,叫《相马经》。他在这本书里,详细地介绍了千里马的形体特征:额头应当怎么样,眼睛应当怎么样,身架怎么样,蹄子怎.么样,毛色怎么样……这些都写得清清楚楚。

他的儿子看了这本书,决心也要当一个像他父亲那样的相马名家,于是花了不少时间把千里马的额头、眼睛、身架、蹄子、毛色等特点背得滚瓜烂熟,准备出去 按图索骥 ,寻找千里马一

几天以后,他儿子高高兴兴地跑回来,连声说道: 我找到千里马了!我找到千里马了! 伯乐要他说说找到的马究竟长得怎么样。他儿子说: 这匹千里马的长相和《相马经》上讲的差不多,就是蹄子不怎么像。 说完,从布袋里倒出一只癞蛤蟆来。

伯乐被弄得哭笑不得,他知道儿子并没有真正地读懂《相马经》,也没责怪儿子,只是苦笑着说: 你找来的这匹‘千里马’只是能蹦能跳,可它架不了车呀!

【出处】

成语 按图索骥 出自明代杨慎《艺林·伐山》卷七,参见《汉书·梅福传》。原意是按照图像去识别千里马,比喻办事拘泥于成规,不知变通,或者只知道搬书本知识而缺乏实践经验,现今多比喻依照线索去寻求事物,易于获得。

暗度陈仓

秦朝灭亡之后,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他还分封了十八个诸侯王。项羽认为,将来有能力与自己争夺天下的一定会是刘邦,于是将刘邦分封到地势险要、偏僻的巴蜀地区,封其为汉王。同时,为了防止刘邦再次进入关中,项羽又派降将章邯等人把守汉中,以阻挡刘邦。

刘邦对此非常不满,但也没有办法,只好带了三万人马,取道杜南,经栈道入汉中。为了防备章邯等派兵袭击,同时麻痹项羽,让他认为汉军没有东还的打算,进入汉中后,刘邦就下令放火焚毁了栈道。

项羽的分封,引起了一些将领的不满。公元前208年,也就是项羽分封不到半年后,齐王田荣首先在齐地举兵反抗项羽,很快便古领了三齐,控制了梁、赵。项羽亲自领兵前去征讨。由于项羽忙于征伐田荣的军事行动,刘邦及其谋士认为重新进入关中,夺取天下的机会来了。

这时,刘邦已经接受丞相萧何的推荐,拜韩信为大将。刘邦采用韩信的计策,公开派人去修复栈道。消息传到项羽军中,项羽不知是计,认为修复栈道的工程浩大,一年半载无法完成,等到平定三齐再去阻击汉军也不晚,于是就放松了警戒。谁知刘邦趁机发动突然袭击,从西边的故道绕行北上,暗度陈仓,从汉中迅速进入关中。雍王章邯急忙率兵前往陈仓堵截,但并没能阻止刘邦军队进入关中的步伐,他们很快便被刘邦一一击败。汉王一举平定三秦,夺取函谷关及其以西地区。接着刘邦挥师东下,接连击败项羽手下的几个诸侯王,如塞王欣、河南王申阳、魏王豹等,从此汉军声威大震。

后来,刘邦公开宣布同项羽决战,揭开了持续四年之久的楚汉战争的序幕。

【出处】

成语 暗度陈仓 见于《元曲选·赚蒯通》四: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原意是指汉高祖刘邦用韩信计谋,偷渡陈仓定三秦。后人多用以比喻秘密的行动,有时也指男女私通。P5-7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成语故事(学生版)/青少年课外阅读系列丛书》贾平凹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