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商州》贾平凹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5 人气:

精校修书

女生小小说

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商州》贾平凹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作者简介】

贾平凹,1952年生于陕西丹凤。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团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浮躁》《废都》《土门》《怀念狼》《秦腔》《高兴》《古炉》《带灯》等,诗集《空白》及散文集《商州三录》《心迹》《月迹》《天气》等,另有多部书画集出版。曾获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法国费米那文学奖、法兰西金棕榈文学艺术骑士勋章、全国很好短篇小说奖、全国很好中篇小说奖、全国很好散文(集)奖、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第三届鲁迅文学奖、首届 红楼梦奖:世界华文长篇小说 奖、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等国内外奖项四十余种。作品被译为英、法、德、瑞典、俄、日、韩、越等文字在国外出版三十余种。

【编辑推荐】

商州者,商鞅封地也。 几千年来,它曾经因为是外省商人入关进行贸易往来的交通要道而闻名全国。然而,随着城市文明的兴起,如今的商州早已失去了昔日的光辉,显得古老而落后,渐渐被人们遗忘了。也恰恰因为这个原因,它仍然保持着自己独有的单纯和清静。《商州》——贾平凹部长篇小说,商州系列作品,中国版卡西莫多的故事。短得不能再短的故事,长得不能再长的文化。现实中,珍子会爱上秃子吗?爱斯梅拉达会爱上卡西莫多吗?

【名人的书评】

【商州的书摘】

有这样一个后生,性情乖觉,不愿披露名姓,但祖籍商州,诞生于鼠年,属十二相之首,相推则为金命。商州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接壤交错地面,人有南北特点,秀中有骨,雄中存韵;这后生五官还好,身长却一米六二,以当今女子选婿标准,只能是 半残废 角色。他不安分得厉害,好文,亦好武术,是太极八卦掌一类,功于内而不张牙舞爪于外。因此,其文其武其言,似乎与其人不能一统。这是未久处谙熟之缘故。他更有一秉性,极喜游览新境,考察种种奇域异地风物习俗。这种秉性很早就产生,以至在 人之初 期间,便涉足了他老家周围的大小村镇。可惜商州七山二水一分田,他没能走出山川河道。河是丹江河,发源于甚地,归宿于何处,他是不甚了了,但见江两边大山,铁一样的黑脊,一座接着一座,恰又被其中的无数小河分割成段落。他便以为这个世界,就:是山与水的构成。河的两岸上,山是极想亲恋,河却冷冷,碧水长流;南北群山又极欲姻联,丹江又从中隔绝。于是形成万山众壑一起向河的方向奔趋,临于河岸,便突然绝望,岸上之崖就显出因为惯性而立足不稳的前倾,看得见那山的构造线如裁开的树木质纹一般。在读小学课本的时候,他就常常注目于这山的阅读,读得有滋有味,当知道了王母娘娘以簪划天河隔断织女牛郎的神话后,对任何河流就愈发认定是无情物了。

当日这个世界还比较平和,虽然经历了一场文化大革命的祸乱,但河南的水灾已消,邢台的地震也归于安静;即使外边发生了什么天崩地裂之灾,这商州却风气坦然。此地去陕西省城三百六十多里,居四山中,众妙悉备,庄严,清净;地低温和,有杂草奇木,土产林果;引水灌田,又丰稻麦,盛菽豆;毛驴数头驮粪负筐山上,无人控御,自知往来。山地有山地之趣,乡人有乡人之乐。这后生也便常到南山或者北山去砍柴,一走三十里四十里,这倒不是仅仅为了生计,而是满足一颗好奇之心。当他爬到最高的小天竺山顶,心胸为之一振:世界原来竟像一个偌大的牛的百叶,一轮太阳就在那褶皱里跳跌。他不会写诗,那一次却诗意充溢心脾,激动得脱了衣服,在那山空的五彩光圈里看见了自己的身影,高兴得大喊大叫。当然,这种叫喊在这个世界上是微不足道的,犹如花园里一只蜜蜂的几声嗡嗡。他返回的时候,柴砍得很少,因此落下了娘的埋怨。娘并不是他的生母,父亲命硬,先后死掉了两个老婆,这位第三续弦者一向待他刻薄,总逼着他去割草砍柴采橡子捡毛栗,干粮是二道面的黑饼,甚至是一手巾包的熟洋芋。他在山上劳作前,那干粮便和背篓放在一棵树下,然后满崖上爬动,日过午后,负重而归,乌鸦就偷吃了他的干粮。他只好忍饥驮了背篓回来,在仄仄斜斜的石碥道上作匆匆行。愈是负重,愈要匆匆,因为山阴道上有固定的歇息处,他必须咬紧牙关赶到那里。这种艰辛近乎于残酷,但又陶冶和膨胀了他的意志和耐力。每每一到家,柴在院子里放了,继母却要嘟囔: 饭不比别人吃得少,柴就砍得这么一点呀! 他气愤,却报复不了。也就在后来,他们家从后沟移居到长坪公路边上,公路上常来往大车小车,还有自行车。也就在他那一次爬上小天竺山顶回来之后,继母又在数说他的无能,他将这位一肚子下水和狠毒的女人叫出门来,指着公路上骑自行车悠然而过的妇女说: 娘,我是不如隔壁人家砍的柴多,可你却怎么不去骑车子呢? 继母无言可对。

他报复了继母,获得了满心满怀的快活,就十分感激起门前的长坪公路。公路为什么叫长坪,村里人讲,它始于省城长安,终于河南西坪,是疏通关中和豫西的唯一官道。以后,他就在官道上见识了许许多多异地之人,最使他惊羡的自然是那些省城 洋人 。村里见过世面的长者都在说:省城是了不得的地方,城的周围渭、灞、沣、濡、漓、泾、涝八水绕流,人民充满,欢娱安乐,城街为井字,其平整洁净,随便捡一块都可以和这里最好的打麦场一样。有一座大雁塔,是《西游记》里唐僧读书的经堂,一共七层,爬上去,北可以看见渭水素波,南可以观望终南积雪;暮色里钟音敲响,如潮声一般,令人肃穆森严。城中有钟楼,金碧辉煌。相传楼下是海眼,是此楼镇压了海龙保守了省城风水。而且说到省城之人,皆住空中楼阁,穿皮鞋毛呢,食牛奶面包,可以听各种韶乐,看砖头厚的书本。这种都市的诱惑,极合了他不安分的心境,甚至使他从此废寝忘食,荒嬉了课业。于是他大胆去接触那些 洋人 ,他们乘坐的汽车常常在这里要停下来,或者去茅坑里解手,或者在沿路两旁的小贩摊上买三只花翎子死山鸡,两只缩头硬背的甲鱼,或者黄鳝、兔子、鸡蛋、核桃、柿饼、软枣叶泡制的凉粉。他目睹了这些人的荣容风采,甚至在人家问他一句话的时候,他可以连续回答十句二十句,虽然这些人对于他是不屑一顾,处处流露出优越神情和倨傲态度,但他仍不失其崇敬之心,以致置身其间,只感觉到一种自惭形秽的难堪罢了。在学校放学之后,在田地劳作之余,他往往怀着那么渴慕的心情在长坪公路上溜达,凝视着一辆辆从省城而来的汽车,和一群群搭车去省城的人们,并在想象之中自己也随风飘越过千山万岭,到了那文明的世界。

这种向往竟然获得了实现。前边已经说过,他是能文能武的,他在十九岁那年终于走出了商州,到了省城在那里的一座学校里学习了三年,三年之后,又在那里工作了五年。八年的省城生活,他的见识多起来,思想也渐趋成熟。但是,他却意想不到地慢慢产生出一种厌烦,感到生活得太累,时不时脑子里横翻出商州山地的野情野味的童年。

P1-3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商州》贾平凹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