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更新推荐的所有文学作品和书籍《精选青色蒙古(草原文学) 海伦纳的书评文摘》都是非常值得阅读赏析的,更有名家的精彩书评哦。
海伦纳,本名海德才,笔名敖·奇达布日,蒙古族,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自治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并有长篇小说《遥远的腾格里》《金雌拓跋琏》《蔚蓝的科尔沁》,两次荣获内蒙古自治区文学创作 索龙嘎 奖和 五个一工程奖 、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图书奖;报告文学《一个普通银行家的追求》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届报告文学评奖一等奖;编剧电影《草原英雄小姐妹》(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荣获美国洛杉矶世界民族电影节优秀儿童电影奖。
战争、爱情、宗教、人性、生离死别、劫后余生、破镜重圆、得而又失……海伦纳著的《青色蒙古(草原文学)》以舒缓从容而又饱含深情的笔调,再现了蒙古人剽悍英勇又顺从命运的质朴的民族特性,描绘出一幅科尔沁草原蒙古族人民斑斓多彩、可歌可泣的生活画卷,弹拨出一曲蒙古民族善良淳朴、天人合一的心灵乐章。
草原文学重点作品创作工程 和 优秀蒙古文文学作品翻译出版工程 的成果陆续和读者见面了。这是值得加以庆贺的事情。因为,这一工程不仅是对文学创作的内蒙古担当,更是对文学内容建设的草原奉献!
在那远古蛮荒的曾经年代里,不知如何称呼的一群群人在中国北方的大地山林间穿梭奔跑,维持着生命的存延。慢慢地,他们繁衍起来并开始有各自专属的族称,然后被人类发展的普遍规律所驱使着,一个接一个地走出山林过起了迁徙游牧的生活。于是,茫茫的草原就变成了这些民族人群书写盛衰成败的出发地。挥舞着战刀和马鞭,匈奴人第一个出发了,紧接着是鲜卑人,然后是突厥人,再后是契丹人、女真人,之后是蒙古人,他们一个接一个地踏着前人的足迹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如今,回首望去,他们奔腾而去的背影犹如一队队雁阵,穿过历史的天空渐渐远去……
雁阵飞去,为的是回到温暖舒适的过冬地。而北方民族依次相续地奔腾前去,为的却是要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潮流融汇对接。这是一个壮观的迁徙,时间从已知的公元前直到当今年代。虽然形式不同,内容也有所变化,但这种迁徙依然不停地进行着。岁月的尘埃一层又一层,迁徙的脚印一串又一串。于是,经历过沧桑的草原充满了关于他们的记忆。在草原的这个记忆中,有他们从蛮荒走向开化的跋涉经历;有他们从部落成长为民族的自豪情怀;有他们建立政权、制定制度、践行管理的丰富经历;有他们敬畏自然、顺应规律,按照草原大地显示给他们的生存方式游牧而生的悠悠牧歌;有他们按着游牧生活的存在形态创制而出的大步行走、高声歌唱、饮酒狂欢,豁达乐观而不失细腻典雅的风俗习惯;有他们担当使命,不畏牺牲,奋力完成中国版图的大统一和各民族人群生存需求间的无障碍对接的铿锵足迹;更有他们随着历史的发展、朝代的更迭和生存内容的一次次转型与中原民族相识、相知,共同推进民族融合、一体认知、携手同步的历史体验;还有他们带着千古草原的生存经验,与古老祖国的各族兄弟同甘苦、共命运,共同创造中华文化灿烂篇章的不朽奉献……
承载着这些厚重而鲜活的记忆,草原唱着歌,跳着舞,夏天开着花,冬天飘着雪,一年又一年地走进了人类历史的二十一世纪。随着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节奏,草原和草原上的一切激情澎湃地日新月异的时候,我们在它从容的脚步下发现了如土厚重的这些记忆。于是,我们如开采珍贵的矿藏,轻轻掀去它上面的碎石杂草,拿起心灵的放大镜、显微镜以及各种分析仪,研究它积累千年的内容和意义。经过细心的研究,我们终于发现它就是草原文化,就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它向世界昭示的核心理念是: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还有它留给往时岁月的悲壮忧伤的英雄主义遗风!这样,当世人以文化为各自形象,与世界握手相见时,内蒙古人也有了自己特有的形象符号——草原文化!
精神生活的基本需求是内容,而文学就是为这一需求提供产品的心灵劳作。因有赤橙黄绿青蓝紫,世界才会光彩夺目。文学也应该是这样。所以,我们大力倡导内蒙古的作家们创作出 具有草原文化内涵、草原文化特点、草原文化气派 的优秀作品,以飨天下读者,并将其作为自治区重大的文学工程加以推动。如今,这一工程开始结果了,并将陆续结出新的果实落向读者大众之手。
在此,真诚地祝福这项工程的作品带着草的芬芳、奶的香甜、风的清爽和鸟的吟唱,向大地八方越走越远!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乌兰
一只雄鹰从丘陵顶上的独棵榆树上扇动着翅膀缓缓起飞,又掠过羊群,飞过朵兰的头顶,朝她身后的牧村方向远远飞去了。
沿着西拉木伦河北岸,原野上散落着二三十座蒙古包,这就是洪戈尔村,一个富有科尔沁草原特色的牧村,在四周绿野的拥抱中,显得格外宁静、安谧。偶尔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和牧羊犬懒洋洋的汪汪声,还有牛犊和羊羔哞哞、咩咩的叫声。
正午时分,天空开始变阴,层层叠叠的云朵迅速聚拢起来,渐渐遮挡了太阳。
牧村东南头的浩特里,一位穿一身深灰色蒙古袍,灰白的头发盘在脑后,插着银簪,五十多岁模样的妇人,站在蒙古包前,解开包门旁的毛绳,若有所思,顺手一抖,将蒙古包天窗的毛毡拉过来,盖住了蒙古包的天窗。妇人抬头仰望天空中翻滚的乌云,嘴里念叨着: 这孩子一大早出牧,怎么还不回来呢?
这位妇人便是洪戈尔村头人家的女主人,蒙克巴图的母亲曼德日娃夫人。她嘹望四周,还是不见儿媳的身影,西北天空中滚动的黑云越来越浓,不免让她惊骇: 莫不是要下一场暴雨呀!
曼德日娃急匆匆来到浩特东南边。一个胖乎乎的、二十岁模样的少妇,正在收拾羊圈,夫人快步走过去,隔着柳条栅栏,问道: 娜布其玛,看见朵兰了吗?
娜布其玛一边千活,一边回答: 我早晨看见她在河边草场上放羊呢。
曼德目娃抬头望着翻卷的黑云,心里有些着急了,便对娜布其玛说: 你还是去把朵兰叫回来吧,快要下雨了,可不能让她淋了雨。
噫。
娜布其玛嘴里应了一声,放下手中的活儿,朝着早晨朵兰出牧的方向快步走去。娜布其玛是头人家世代奴仆的女儿,又是阿都沁的媳妇,对曼德日娃夫人的话,一向百依百顺。
远处天边划过一道闪电,隐约听见轰隆隆的雷声。曼德日娃站在蒙古包前,望着头顶上黑魃魃的乌云,焦急地等待着儿媳朵兰,心里也埋怨起自己的儿子来,明明知道自己的妻子快要生孩子了。现在连个人影也不见,跑哪儿去了呢?
天空中滴滴答答地开始滴落硕大的雨珠,打在草地上,发出阵阵脆响。
突然,随着咔嚓一声闷雷,下起了瓢泼大雨。
暴雨如注,雨水很快在草地上汇成一条条湍急的小溪,不到喝两碗奶茶的工夫,草地上沟谷里积满了没腰深的积水。
雨幕中,朵兰挺着大肚子,追着一只小羊,不知不觉,追到了西拉木伦河边。
一阵阵电闪雷鸣,一阵阵暴雨滂沱。朵兰冒着暴雨,深一脚,浅一脚,艰难地向河岸边跑去,试图将这只小羊赶回羊群。 河水陡然暴涨了,河面上黑乎乎的,远处传来隆隆声,如同几百头公牛怒吼,高高的洪峰宛如一座山,从河面上迅速推移过来,转眼间,那只小羊被卷进洪水里不见了……
朵兰吓坏了!她长这么大还没见过如此可怕的大雨,她慌忙要离开河岸时,洪水已经漫过河岸,也没过了她的大腿。 这水涨得这么快呀! 她心想。
突然,轰隆隆又一声惊雷在朵兰头顶上炸响开来,吓得她魂飞魄散,一脚滑向河边……
P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