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儒林外史》吴敬梓的书评文摘
日期:2022-07-24 人气:

精校修书

女生小小说

【作者简介】

吴敬梓(1701-1754)

清代小说家。

生于安徽全椒的科举世家,自幼博览群书,善作诗文辞赋。18岁考取秀才。21岁时家道中落,目睹官场斗争险恶、亲历家族争产风波。

33岁时移居南京,卖文为生。数次参加科考,名落孙山。35岁潜心写作长篇小说《儒林外史》,历时十年终于完稿。54岁时逝于扬州。

胡适自称是敬重吴敬梓先生的 吴迷 ,鲁迅称他是曹雪芹外 伟大 的古典作家。

《儒林外史》至今深受读者喜爱。

【编辑推荐】

1、名家作序:特邀当代著名作家鲁羊亲撰序文,独特视角解读《儒林外史》,拓宽读者思路。

2、忠实原著:以清嘉庆八年卧闲草堂善本为底本,完整收录56回,全新精校典藏。

3、通俗易懂:全书共500多个注释,解释艰难字词,随文掌握注释,扫清阅读障碍。

4、插画精美:突破性收录国内新锐插画师6幅全新绝美古风插画,古典与现代风格交织完美。

5、装帧现代:版式舒简流畅,内文纸采用轻型纸,兼具收藏的质感与阅读的便利。

【儒林外史的书评】

1、吴敬梓撰写的反映他所处时代现实生活的小说《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讽刺文学作品。这部小说以封建社会的一个浪荡公子为中心, 把许多故事贯串起来,不论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描绘,都远远超过了前人。——英国大百科全书

2、《儒林外史》 是一部优秀的讽刺小说,它由一个个生动的短篇故事组成。作者吴敬梓具有深厚的文学修养,他通过小说尖锐地讽刺了由于官吏的僵化而造成的极端腐败的社会,这个社会充满了虚伪和出卖灵魂的人物。——法国的拉鲁斯大百科全书

3、这是一部优美的古典作品,它跨越时代,跨越文化,也跨越肤色。吴敬梓原本可以写成他自身经历的血泪帐,但作家的才能使他跨越了这种局限。丰满的人物形象,各种各样的轶闻趣事以及作家对现实生活的非凡的观察力,逐渐使我们确信展现在眼前的确定是一幅充满辛辣讽刺的社会风俗画。这部五百页的书向我们揭示了一个完整、深奥、僵化、独特的世界,是一本教科书。——西班牙《五天报》

4、《儒林外史》嘲世讽俗之真挚味,给读者一种深刻的印象,书卷之气,盎然浮动,无与伦比,所以当然应与《红楼》并列作为小说之双璧。——日本著名汉学家,国立山口大学教授。

5、吴敬梓是可与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作家并驾齐驱的。他曾写过许多诗歌,足以代表他的 艺术成就的是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这部小说是作家卓越天才的里程碑,直到今天,它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典范作品之一。——俄罗斯汉学家华克生

6、中国古典小说包括《红楼梦》在内,难得如《儒林外史》写出的白话那么纯粹,而能代表中国人的语言。——著名学者、中国文学研究家夏志清

7、这是真自由,真平等,——这是我们安徽的一个大文豪吴敬梓想要造成的社会心理。——胡适

8、变化多而趣味浓,在中国历来作讽刺小说者,再没有比它更好的了。——鲁迅

9、吴敬梓惜墨如金,从不作冗长的描述。书中人物众多,各有特性,作者只讲一个小故事,或用短短几句话,活脱脱一个人就仿佛站在我们眼前,栩栩如生。——著名学者季羡林

10、汉语文化当中有一种乐、趣,所以在从古至今一直有滑稽、诙谐、风趣,这个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传统。在汉语文学当中这方面的代表作应该是《儒林外史》。——美籍作家哈金

11、这本书告诉我们,世界如此庸俗,如此低级,身为人类已经没有自恋和抒情的余地。要命的是,它的每一句话,都准确到令人魂飞魄散。——当代诗人鲁羊

【儒林外史的书摘】

插图:

世界如此庸俗

有人说,写作乃百工之一种,不可拔高其地位。其实有一种写作,照此说法,恐怕要排在百工的末等,或等外。因为写作者并未如期领取其工钱,白忙乎,曹雪芹养活后世食客何止千万,他可没拿一文稿酬。吴敬梓穷到米缸叮当响,天冷时,绕着南京城疾走 暖足 ,一部字字珠玑的杰作,也没让他晚景小康。

公元十八世纪,中国先后诞生了其漫长王朝时期两部最奇怪的长篇小说,其中尤为惊人者,就是这本《儒林外史》。如果文献资料无大讹错,则此书最迟成稿于一七四九年。最早出版日期约在一七六八年之后,距成稿二十年,距作者逝世十四年,而见于记载的 最早刻本 ,迄今未曾发现。

这本书一直被界定为 讽刺小说 ,乃是天大的误会。即使说它 以公心讽世 ,是第一流的讽刺小说,也不过说明这种误会是善意的。所谓讽刺者,取人类品性之拙劣部分,描而绘之,令观者于滑稽可笑处见其真相。讽刺是留有余地的,甚至显示了极好的 正能量 。倘若作者所见,并非世道人心之局部或侧面而是全部表里,则讽刺将一变而为绝望。

如果硬要将它说成 讽刺小说 ,那就无异于说我们的生存方式就是讽刺,而且未必是文学意义上的 自我讽刺 ,造物者有时扮演的角色,正是超能的讽刺家。

看《儒林外史》,横看竖看,觉得里面没一个好人,也没一个坏人,都是局限在自己视野中的普通生物。 势利 二字,虽万千变相,或微如毫芒,或大如椽木,终究所向无敌,无人得幸免。作者寄寓深意的先贤祠之建立,及拜祭仪式,虽力求郑重庄严,却丝毫不能让我心生敬意。

也有几个人,似乎不同:书的开头,写了个王冕。中间,冒出一个拿赤金杯子喝酒的杜少卿,别人骂他败家子,说他的杯子不过是铜的。到了结尾,作者似乎想收敛锋芒,下笔极恬淡,说几个市井高人的行径,在我看来,已是于事无补。老话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这几个人说,老子不在乎。世界默默然,泛起一丝微笑,似乎在说: 老子也不在乎!

如果有人问,这书写了什么呀,我会断然回答一个字:俗。加一个字,庸俗,恶俗。从来没有人将世界写得这么俗,这么猥琐,这么低级,这么荒芜。紧跟其后的曹雪芹,虽然把整个叙事套在无限虚无的框架中,让一切繁华和挣扎,归于 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也没有弄得这么彻底。除此之外,并无其他。

又有人问,只写这些吗?有意思吗?难道他是古代的段子手,说些笑话,让后人开心?说真的,笑话自然不少,有时还挺辛辣,如果拆解原作,断章取义,只看点节选,确实就近乎浅显的段子了。但是,回顾这本书的全部五十五回(我也认为五十六回幽榜太恶搞,恐非文木老人的手笔),在长时间偷笑之余,我不禁要正色告知,看完整本书,就笑不出来了。老话说,哭的日子在后面呢。

不是哭,是比哭还难受。因为这本书告诉我们,世界如此庸俗,如此低级,身为人类已经没有自恋和抒情的余地。要命的是,它的每一句话,都准确到令人魂飞魄散。

这本书,写人如写蝼蚁,没有主人公,没有谁更重要,在叙事者的视野里,那些人不断出现,张牙舞爪,须尾俱全,生动之极,然后不断消失,有的过些时候会再来,有的就不再看见,即所谓 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迄 。这种写法,给人的印象,就是事无分巨细,人难辨高低,浑然一体。……

那么,它是一本让人绝望的书?是,至少会让你绝望一时。可是,真正的奇妙之处在于,经过这种深入的绝望之后,你的心不是变得冰凉,从此孤高傲世,而是渐渐在平静中温暖起来。然后,你会爱这个世界,爱上无比庸俗的人类,爱上他们蝼蚁般的纷繁和虚妄——

这是我读《儒林外史》的切身感受。我想说,在斜逸旁出、交错缭乱的各种叙事线索的上方,作者的目光,如朝阳一般,照耀着书中蠕蠕而动的众生,照耀着自以为置身书外的我们,而生活所至之处,都仿佛让我们在不断重温这部伟大的中国小说,了不起的人类之书。

我的耳边,此时悠悠回响着全书的最末一句: 自此,他两人常常往来。当下也就别过了。

点击进入阅读:精选《儒林外史》吴敬梓的书评文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精选《浮生六记》沈复的书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