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读后感
日期:2022-07-25 人气:

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我们收集整理的最新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读后感(一)

  一位89年的女孩子,文章可以写成什么样?蒋方舟在24岁出版了这本《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着实令我眼前一亮——没有稚嫩也不会辛辣,每篇不仅充满了真诚——光是真诚也许只能算真心告白,能欣赏的意中人还是太少——还需要呕心沥血的锤炼。蒋方舟将自己的成长故事一点一点的剖开,把那些要么被忽略要么被遗忘的细节展现得淋漓尽致。其实世界并不美好,到处充斥着过浓的鸡汤或者过激的毒药,鲜有人可以在不打鸡血的情况下高兴地活着,或在不愤世嫉俗的情况下冷静地看待这个世界。我觉得作者有做到,这样出来的文字很令人敬佩。

  第一部分讲述被绑架的一代,讲述现代八零后的困境,九个故事都很令人唏嘘,但生命当中那些燃烧青春却不如意的奋斗,不应该被埋没或者遗忘。第二部分讲文学届的一些事情,作者虚怀若谷地去敬仰前辈。虽然现状不好,但文明还是传承了很多东西,虽然很多会被遗忘,同时一个人所能背负的又太少——但这并不是我们懈怠的理由。

  如果说这两部分看起来还不错的话,第三部分的《审判童年》就实在太震撼了。每段故事都血淋淋的,又十分生动。我们成长的环境并不是家长们所说的“实在太幸福了”,那些人性的阴暗面是和爱一起走来,真正无私的爱实在太稀有,而且即使存在,也许只在某个人一生的某一个/些瞬间。看最多的,还是有多少爱就有多少恨。然而儿童既是大量爱的接受者,也是各种仇恨的被传染者。作者把自己的恐惧娓娓道来,令我也不禁想起一些封存的记忆,甚至有点浑身发凉。不得不说,作者成功了……

  按照蒋方舟的说法,她已经写作17年——想起Michael Jackson在1989年出的自传《太空步》,31岁就已经有25年的表演生涯了。所以这本书,并不是一个我们所谓的八零九零作品,而是由一个坚持写作17年,对人生充满思辨的作家所作,很值得一看。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读后感(二)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本书由作者过去五年发表的各类文章精选而成。在书中,作者选择暂时回避各种大而化之的议论,退而反思自己的写作与成长历程,观察被时代绑架的一代年轻人——他们的童年早早消逝,青春期过早觉醒,他们过早地发现了成人世界的虚伪,更过早地被抛入一个充满竞争与争斗的世界——试着描摹群像,剖析标本。同时,在十七年的写作之后,重寻写作的意义,思考作家与时代的关系,袒露内心的文学地图。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大家谈论的内容不再是当下,而更多的是拼凑各种道听途说的消息,传递对风雨欲来的预测与恐惧;于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也开始用宏大的词汇说话,而不只关心文学及与之相关的;俗世的乐趣,不再是常态,而是暂时逃避的去处。

  而我越来越清楚地知道,真相是复杂而多面的。因此,当我写下“中国”、“社会”、“时代”、“人民”之类的词时,变得越来越心虚。

  我暂时放弃了对中国的总结,而去观察个体,见微知着。我们每往前活一天,就进一步被遗留在“历史”的坟茔里,总有一日,都成标本。做标本的制作者也是很有意思的,虽然这没有浮夸的语言和意识形态的争论来得吸引人,可不讨巧的笨功夫,也得有人来下。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读后感(三)

  不曾沧桑却也少年不再,选择《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来读,只有一个原因,就是想看看这位与我同龄的作者妙笔之下生出的究竟是怎样的花。

  作者蒋方舟在一期访谈节目中曾说:“这本书的书名来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聂鲁达的《我承认我历经沧桑》,而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是对我们这一代人的反思,并且勇敢的承认我们自身的幼稚和无知。”所以在这本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个附录,记录当时写那篇文章的场景,现在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以及对这篇文稿的反思。

  看完整本书,可能源于与主人公同龄的缘故,《天才的出走》这个章节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记忆。这个章节介绍了一个北大高才生选择出家的前前后后。(www.bbrshu.com)这个故事给予我的不仅是震惊更多的是反思,主人公柳智宇一直被他心理上的消极情绪所羁绊,不断地去放大它们,最后使自己走到了一个墙角。一个健康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都有力量。柳智宇有着让人羡慕的学历,却缺少一个积极的心态。这篇文章的附录中作者与柳智宇分享了一段这样的话让我受益匪浅,“世界并非是不完美的,或是正处在一条缓慢通向完美的路上。不,它在每一个瞬间都是完美的,一切罪孽本身就已经蕴含着宽恕,所有小孩本身已经蕴含着老人,所有婴儿都蕴含着死亡,所有濒死者都蕴含着永恒的生命。学会爱这个世界,不再拿它与某个我所希望的、臆想的世界相比,与一种我凭空臆造的完美相比,而是听其自然,爱它,乐意从属于它。”我想作者正是想告诉我们,即使在生活中我们的境遇由于外部的因素而有所改变,即使我们无法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自己的良好的心态去调节自己的心理感受,尽量地将其调适到最佳的状态。

  作为一名和作者的同龄人,她的文字深深地唤起了我的共鸣。在这本书中写了很多我们身边的事,揭示出的是我们忽略的而又真真切切的事实。书中,作者与读者分享了她对成功和失败的认识,语言犀利却又让人感叹这不就是我们自己的评价标准吗?作者在大学之前被誉为小天才,但在大学期间她却没有出版过一本书,面对出版社的各种诱惑,作者曾经说,她不想为了骗钱而随便出书。面对固有的成败评价标准,作者坚持自己心中的净土才是最青春最好的回馈。《出师表》中曾有“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矣!”面对诱惑,我们能否也做到志存高远?面对诱惑,我们能否也做到心如止水呢?

  曾经在一本书中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位孩子,他的每次跳跃欢呼都是我们倍感自己童心不已的证明,他的每次哭泣沉默都是我们深知自己老来将至的预见。”什么是沧桑?是经历磨练之后拥有的强大心态、还是面对诱惑时的心如止水?在这个年龄,我没有太多资格谈论沧桑,因为我不曾历经沧桑。

BBR书网(bbrshu.com)非常感谢大家于百忙中抽时间阅读这篇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读后感。

点击进入阅读:最新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