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日期:2022-07-24 人气:

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我们收集整理的最新《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文/钱大喵

  好像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很少提到生命的意义。

  回顾中国近代史,倒是在经历抗日战争的时候,“意义”经常被强调。那个年代,生而为中国人的意义,就是保家卫国。抗战结束,内战爆发,水深火热之中的“意义”是解放中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处在亟需解决温饱再奔向小康的阶段,所谓“意义”都是很实际的事,似乎大家摆脱赤贫以后,“意义”也慢慢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说起“生命的意义”,可能是在说为人儿女或者为人父母的意义,可能是在说作为伴侣的意义,也可能在说作为员工或者领导的意义。人,可以通过自己工作找到生命的意义,但是在中国,大多人是需要退休的,这就阻断了多数人通过工作的途径实现自身一生意义的道路。

  另一层现实是,自小没有经过职业启蒙的我们这一代人,如何能在工作中寻找到自己的意义呢?印象里,关于工作,接受的教育都是在要求我干一行爱一行,也许用成熟的眼光看待工作,工作都是一样的,但是人是可以主动调节的,这个时候大概总要搬出那套“想改变世界,要从改变自己开始”的理论,来证明工作和工作之间是没有差别的,有差别的是对待自己的工作的态度。这个理论乍看之下无法反驳,但是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人的感受。嗯,我想,也许这也是许多人并不能从工作当中活出自己生命的意义的原因吧。

  为人儿女或者为人父母抑或为人伴侣,属于书中所述第二条实现意义的方式,人类生来就要寻找爱,通过爱与被爱看见“意义”。但是人生不总是快乐美好,就像书中写道: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也是发现生命的意义的一种方式。随后作者又解释道,无论如何遭受痛苦不是寻找意义的必要方式。而是,即使在遭遇痛苦时,人们也可能找到意义——假如痛苦是不可避免的话。如果痛苦是可以避免的,那有意义的事就是去消除痛苦的根源,不论这种原因是心理的、生理的或政治的。遭受不必要的痛苦与其说是英雄行为,不如说是自虐。

  生命永不重复,每个人的命运都是独特的,所以每个人对于苦难的看法与感受也是不同的,生命的意义总是在变化,但作为意义永远不会消失。这本书的作者在纳粹时期,全家被关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哥哥以及妻子均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作者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经历促使他开创出了意义疗法。作者所受的苦难就是不可避免的苦难,在我想来,现代的普通人是幸运的,至少不必要遭遇这种苦难,或者中国抗战时期的苦难。

  我们普通人的苦难,或许最多的还是平淡生活中的小坎坷,除此之外,算的上苦与难的大概就是生离死别吧。杜甫有句诗说: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大意是,只是因为死亡而离别的话只需要吞声哭泣就好了,因为死亡无法挽回,可是知道对方活着还要分别,那必然非常悲伤。交通科技发达的现代,距离造成的分别已经不需要像古代那般生别常恻恻了,死别,应该算是不可避免的苦难之一了。我们的启蒙教育习惯,是没有死亡教育的,而且,中国人都比较忌讳死这个字眼。我第一次接触到死亡,大概是在我小学的时候,那年我的外曾祖母去世,只记得那天还需要上学,早上醒来妈妈没在身边,爸爸告诉我妈妈没在是因为外曾祖母去世了,我只是想到,妈妈会因为这个哭的很伤心,所以我也哭了。之后再对死亡有印象,已是初中,那年曾祖母去世,我印象最深的却是,爸爸在床边面对着窗户坐了一天或者更久,坚挺的背影透露出来的却是忧愁与无奈。那时候还不能理解“死亡”这个字眼到底严重到什么程度,不能理解永远回不来的永远到底有多远。

  不记得在哪看到过一个故事,中国人很忌讳谈论生病跟死亡,尤其是与临终之人。一个人的父亲得了很严重的癌症,检查出来的时候就已经是晚期,全家就决定瞒着这位老父亲,怕给病人增添额外的压力和心理负担,但是这位病人隐约从自己亲人的态度中察觉出什么,每每想问清楚,却总也得不到明确的回答,家人总是告诉他就是小毛病不要想太多,过阵子就好了,病人就在这个善意的谎言中一天天衰竭,直到病情突然恶化而离世。也许,隐瞒真相的初衷是好的,但是隐瞒真相也让临终之人失去了面对死亡的缓冲时间,也失去了实现遗愿的唯一机会。生老病死,是人必须经历的,那对待死亡,可能也只有好好告别。

  若死别即苦难,那又怎样从这份苦难中找到意义呢。或许是警醒活着的人一辈子不长要珍惜当下的生活珍惜身边的人,或许是提醒我们生活平淡但是不要忽略了平淡中的那一抹美好,又或许是在教会我们好好告别,不留遗憾。

  “你所经历的,世人夺不去。”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身上、在每个时刻都是不同的,愿每一个追寻意义的人都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

BBR书网(bbrshu.com)非常感谢大家于百忙中抽时间阅读这篇《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点击进入阅读:最新《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