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我们收集整理的最新读最好的老师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最好的老师有感(一)
最近,读了李镇西老师所著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这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
李镇西校长在序言中说:“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每每读到此,我的内心便会受到触动:是呀,我们在年复一年的工作中,有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个性,有没有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呢?很多时候,是在和别人的攀比中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失去了做好自我的追求。结果是浑浑噩噩度日,丧失了做为一个人应有的情趣与活力,更谈不上去超越自我,并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了。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他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而这种爱源与他的心,正是这种爱成就了他的辉煌。任何成功的背后都需要艰辛的付出。从他的人生经历中我发现他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良品质。坚韧、好学、勤奋……形成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读最好的老师有感(二)
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我把在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班集体建设呀、“后进生”转化呀、早恋呀、作弊呀,等等等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对“后进生”的称谓)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
一个教师是否“最好”,第一应该看学生的评价。教师因学生而存在,我当然也是因我的学生而存在。
“用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
张中行先生的话:“一切都无所谓,这是外貌;骨子里却是有着坚实的壁垒,因而任何外力才攻不破,这是心境的彻底安然,所以可以算作最高的禅悦。”
我一直都在一线,一直都在讲台,一直都和学生零距离!
“五个一工程”——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写一篇教育日记。
看云——一位很知名的网友,同时也是一位很不知名的普通老师说:“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
教师人生哲理:生活在学生中,就是幸福,就是“最好”!
激情燃烧的岁月,教师职业选择了我
我非常明确地意识到,我不能把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仅仅视为教书,而应该把我的社会理想倾注在教育之中。
激情燃烧的岁月,教师职业选择了我
我提醒自己,做教师,感情是很重要的,但不能仅仅凭感情,还有责任和对每一位学生的尊重。尽管在后来从教的岁月里,我仍然不止一次犯同样的错误——人的自我改造绝不是靠一次教训就能彻底“重新做人”,所谓“战胜自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伴随一生——毕竟当时我开始意识到这一点了。
童心是师爱的源泉:乐于保持一颗童心,善于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变成一个儿童,这不但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而且是教师对学生产生真诚情感的心理基础——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甚至把童心视为师爱之源。
裴斯泰洛齐在《与友人谈斯坦兹经验的信》中这样深情地写道:“我决心使我的孩子们在一天中没有一分钟不从我的面部和我的嘴唇知道我的心是他们的,他们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他们的欢乐就是我的欢乐。我们一同哭泣,一同欢笑。”
激情燃烧的岁月,教师职业选择了我
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
“只要人们没有做到以童年的欢乐吸引住孩子,只要在孩子的眼睛里尚未流露出真正的欢欣的激情,只要他没有沉醉于孩子气的顽皮活动之中,我们就没有权利谈论什么对孩子的教育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
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教师的童心意味着具有儿童般的思维。
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有儿童般的纯真。童心,表现为纯朴、真诚、自然、率直,而这些也正是人民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品质。
卢梭在《爱弥儿》中告诫教育者:“不要在教天真无邪的孩子分辨善恶的时候,自己就充当了引诱的魔鬼。”
爱心是好教师的基本条件
没有教育者的童心,就没有完美的教育。
童心在教育上的体现,便是爱心。
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夏丏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
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
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
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
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上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家写道:“可能有人会想,作者想借这些事例来炫耀自己特别关心孩子。不对,买船是出于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
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这是我们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
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
教师对学生应博爱
以厚此薄彼的态度对待学生,并不是真心爱学生,所“爱”的一部分学生,实际上成了班主任的私有物,因而这种“爱”是自私的,与师德是格格不入的。
你周围所有的少年都是你的教育对象,你对他们都负有同样的爱和教育的义务。
教育工作者所特有的师爱,首先应是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欣喜、激动、沉思。
有了爱,不等于就有了教育
教育的爱,这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做出来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它自然而然地贯穿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也不声不响地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潜移默化地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教育,不仅意味着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和知识能力水平,同时意味着按文明社会与他人交往的准则规范人的行为,即通常所说的“养成教育”。这种“养成教育”,带有某种强制性——这种养成良好文明习惯的“强制性”与我们现在反对的思想专制不是一回事。作为社会人,不遵循起码的公共规则与秩序是很难与人交往的。同时,在一个集体中,一个人违纪必然妨碍其他更多的人学习。这样,为了尊重多数人学习的权利,有时不得不对违纪者以必要的惩罚。凡是离开了严格要求,迁就和纵容学生的“爱”,绝不是我们所提倡的真爱。
民主教育的内涵(1)
我所理解的“民主教育”,它除了指教育者应该具备的民主思想以及在教育过程中应该体现出的民主精神外,更多的还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关民主精神价值的教育——平等精神的教育、自由精神的教育、法治精神的教育、宽容精神的教育、妥协精神的教育以及权利与义务的教育、纪律与法制的教育等公民意识教育。
“民主教育”的核心,仍然意味着“尊重”——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权、尊重学生的创造力……当然,与此同时,教会学生尊重他人。
陶行知曾对民主教育如此定义:“民主教育一方面是教人争取民主,一方面是教人发展民主。在反民主的时代或是民主不够的时代,民主教育的任务是教人争取民主;到了政治走上了民主之路,民主教育的任务是配合整个国家之创造计划,教人依着民主的原则,发挥个人及集体的创造力,以为全民造幸福。”
在平等中培养平等
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现代社会生活要求人与人之间拥有人格上的独立与平等。还要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公民之间权利与义务的平等性以及在法纪面前的一视同仁,懂得尊重、维护自身与他人权利的道理。
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不仅仅由教师的所谓“师德”决定,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蕴含的必然要求。教师在从事教育或教学时绝不可能是单向的,因为他面对的是同样有着思想感情精神世界的“人”,因此,教育的实施必然是师生双向互动。
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
让学生阅读大自然,让班集体充满孩子们喜欢的活动,其意义决不只是停留于“热爱大自然”和“不露痕迹的教育艺术”的层面,我希望达到的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让学生的童年富有诗意,让他们的人生充满情趣,让学生的生命更加丰满!
把童年还给童年
教育不仅仅给学生以生活技能与生存智慧,还应该给学生以人之为人的精神世界,而人的所有“精神”都必须以人性为最基本的底线——学校教育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持孩子善良和富于幻想的天性,这对于一个人是否拥有终身幸福的精神生活是至关重要的。苏霍姆林斯基在其不朽名著《帕甫雷什中学》中这样写道:“为每一个人培养起善良、诚挚、同情心、助人精神以及对一切有生之物和美好事物的关切之情等品质,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的起码的目标。学校教育就要由此入手。”
一位优秀的教育者,应该知道他现在的学生的心灵最需要得到什么,或者说最需要保持什么。我之所以主张教育应该有些浪漫的气息,主张让孩子更多地接触大自然,这决不仅仅是为了让教育富有情趣,而是力图让教育更能满足儿童的精神需要,让教育更符合人性——而孩子的心灵能够因为大自然抚摸而变得更加充盈而丰满。
读最好的老师有感(三)
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对学生一定要“严”字当头,严格要求。(www.bbrshu.com)比如学生贪玩不完成作业,我们决不能听之任之,姑息迁就,要通过耐心的教育使其按时完成作业,当然,这也需要老师以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榜样,如学生做的作业,必须及时批改,及时发放。让学生知道老师的“严”是从自身做起的,这样才能使学生行其所“严”。
作为教师要注意教育的方法,当学生出现失误或对教师不尊重时,切忌简单,粗暴,冲动的“热处理”,而应控制自己的言行,要用爱去感化他们,使他们主动克服错误。这就需要向慈母一样把爱播进学生的心田。心理学还告诉我们:人际交往融洽、和谐是以真诚为前提的。“以心换心”以理解为桥梁。人与人之间便能得到思想感情的沟通。我们除了做好“严师”,“慈母”之外,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多接触,推心置腹的和学生交谈,成为学生的“挚友”
BBR书网(bbrshu.com)非常感谢大家于百忙中抽时间阅读这篇读最好的老师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