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马可波罗游记读后感
日期:2022-07-24 人气:

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我们收集整理的最新马可波罗游记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马可波罗游记读后感(一)

  关于《马可波罗游记》的传说很多:一个叫马可波罗的意大利人在七百多年前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将他看到的中国写成游记,引得无数外国的英雄竟折腰,他们看了《马可波罗游记》引发了对中国强烈的好奇心,产生了到东方来寻找发财机会的强烈欲望。据说哥伦布就是被《马可波罗游记》激励想到东方来发财,却无意中发现了“新大陆”。我看这本书时想起了一个故事:文革结束后全国都开批斗“四人帮”的会,陕西农民批评毛夫人说蓝萍女士的床头和床尾都放了糖罐子和油条,睡觉前吃油条蘸白糖,一起床又吃油条蘸白糖,那日子过得比皇后还奢靡。马可波罗游记的语气有如陕西的农民,以一个倾慕的视角大胆进行想象,对于忽必烈各种穷奢极欲的生活有明显夸大之嫌,道听途说的成分太浓,说忽必烈身边的巫师可以人工影响天气,更加不靠谱了。和我有相同感觉的人很多,这篇游记在当时也引发大量争议,一些威尼斯人说那是他在波斯商旅的营帐中听来的,当时做买卖能去到波斯已是天的尽头了。英国学者披露意大利考古学家最新研究成果:一系列新证据显示,马可波罗其实从未到过中国。大英图书馆的弗朗西斯〃伍德于1995年出版《马可波罗真的去过中国吗?》一书,称马可波罗很可能连黑海都没到过。

  马可波罗在游记中所述的内容可信度不高,连该书的版本都没有定数,有的有四篇,有的只有三篇。那些关于西方人看了这本书引发对古老东方国度向往的说法大约也是个传说吧?不知道我的老师们是否读过这本书,他们介绍说这本书描绘当时中国的繁华、富庶,并要我们引以为自豪,我们的祖先也曾经阔过。看看书中那时哪里有我们的国家?我们的首都北京被他们称为“汗八里”,这里是鞑靼人、契丹人、突厥人、撒拉森人的乐园,哪里看得到华夏的子孙?就是到了云南这样偏远的西南边陲,都是由鞑靼人统治,鞑靼人禁止我们打猎、捞珍珠,只为那忽必烈一人享用。

  在北京的北土城公园里有忽必烈进入北京的大型雕塑,那神气比解放军进入北京城还要英武许多。法国大儒孟德斯鸠说鞑靼人是世界的祸害,曾经两次征服中国,但我们中国人却不这么看,还自豪地说我们的祖先曾经打到了欧洲,我们的历史地图在那个时代是多么的辽阔。那个年代按顾炎武的说法应当是中华民族第一次亡天下,按照“殖民地”的概念来看那时的中国只是蒙古人的殖民地。我们的文化是顺从的,被人家征服了就直接认他为祖先,明时的江山被大清国侵占了,于是大家都蓄起了长辫,做了大清国的顺民。但顺从不一定是中华一贯的思想,清末反清斗士们提出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的口号,直接指出满清就是鞑虏,鲁迅先生也提出成吉思汗应当是蒙古人的祖先。

  《马可波罗游记》由一个不太靠谱的人记的不靠谱的传说,读了该书很容易得到这样的判断,但是对待历史我们还缺乏评判的尺度和价值观念的基本准则。

马可波罗游记读后感(二)

  《马可·波罗行纪》由马可波罗在狱中口述,由狱友写成。《马可·波罗游记》是第一次较全面地介绍了中国,是影响极大的着作,描述了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地区的许多国家的情况,而其重点部分则是关于中国的叙述,以大量的篇章,热情洋溢的语言,描述了中国无穷无尽的财富,巨大的商业城市,极好的交通设施,以及华丽的宫殿建筑。这些叙述在中古时代的地理学史,亚洲历史,中西交通史和中意关系史诸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首先介绍一下马可波罗这个人吧,马可波罗是意大利威尼斯人,中世纪着名的旅行家。公元1271年随同父亲和叔父前往东方。公元1275年抵达元朝的上都,此后旅居中国十七年,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信任,多次奉命出使外地,游历中国许多地方。

  马可波罗离开中国回到威尼斯后。次年,他在威尼斯与热那亚人的海战中被俘入狱,马可波罗把他丰富的见闻,口授给同狱的作家鲁思梯谦,就此着成世界闻名的《马可波罗游记》,文中记述了自己游历中国和沿途的见闻。

  《马可波罗行记》原以为至少要看一个星期,但看了几页后,发现很有趣味,四天就看完了。里头奇事、怪事、以讹传讹事,怪不得当初西方人不相信此书所述之事为真,因为这本书里有太多不确切的描述事物的语汇,地名也有前后不一致的情形。

  丝织业发达,人们普遍穿着丝绸服装,山西,陕西等地丝织品生产丰富,黄河水运发达,带动周边地区经济,从河北涿洲--甘肃墩煌--西藏描写细腻,当时的生态环境良好,所到之处树林密布;当时马可说元朝建立了诸多澡堂,而且人们习惯洗冷水澡,只有当时来自欧洲的色目人洗热水澡,当时人们很爱干净,每天清晨洗澡,而且还用一种黑色的石头作燃料,热值高且燃烧充份,其实就是现在的煤。

  元大都首领还过万圣节和白节,穿着华美的金服,上面镶满珍珠、宝石、钻石等,忽必烈一人穿着最华贵的衣服,朝拜的大臣穿下一等级的,以显身份的不同;蒙古人喜欢白色的衣服,象征吉祥,视数字九为吉数,纳贡物品必为九九八二一为福祉。

  元朝社会保障制度健全。政府有专门部门提供给穷苦人衣服,而且都是丝绸衣服,有专门的部门制作衣服发给穷人;每当灾年政府减免什一税,让人民休养生息;当时社会道不拾遗,有专门的部门收留人们拾到的东西,丢东西的人及时反映所丢失的物品很快就能找到失物;夜间是不充许人们在外游玩的,有专门的人检查夜间活动的人,除了女子分娩等可拿灯照亮出行外,其余人必须必在家中,否则要判刑,当时的社会生活秩序良好,做到上述几点实在不易啊。

  此书有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书中没有记录思想领域、文学、美术、音乐、哲学方面的任何成就,对宗教也只有大致的罗列,大约是马可波罗本人对这些没有兴趣或觉得不值一提。他对于政治制度只是略微提及,到底是商人眼光,眼中看到的多是金珠宝玉,赋税经济。比如元代的货币——纸币,书中有完整的纸币制造过程。

  原本看这本书,我是把它当成类似山水游记一样来读。 可是后来我发现与山水游记不同的是:《马可波罗游记》着重描述商业与经济等内容,而山水游记却着重于游山玩水,人气地貌。看完后我不由的想,同样是走万里路,但是每个人的目的不同,看到的、得到的东西也都是不一样的。

马可波罗游记读后感(三)

  最近花时间把从图书馆借得的《马可·波罗游记》一书读完,深感此书并非徒有虚名,全篇内容充实,言之有物,完全没有中国人写的游记那样娇柔造作寄情山水,过分注重山川景色的毛病,故而读来饶有趣味,引人入胜。这本举世闻名的游记,曾经影响了人类历史的进程。马可·波罗的中国之行及其游记,在中世纪时期的欧洲被认为是神话,被当作“天方夜谭”。但《马可·波罗游记》却大大丰富了欧洲人的地理知识,打破了宗教的谬论和传统的“天圆地方”说;同时《马可·波罗游记》对15世纪欧洲的航海事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据说15世纪西班牙航海家哥伦布就是读了这本书才下决心冒险远航大西洋,寻找通往拥有无穷无尽财富的中国的新航路。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足迹遍及中国的西北、西南,和东南地区,所见所闻后来在他的游记中有详细描述。1291年马可波罗在福建省泉州港登上了海船, 从此一去不复返,最后在1295年回到威尼斯。1298年9月7日,马可波罗参加了威尼斯与热那亚之间的一场海战,战败被俘,在狱中口述了他的东方见闻, 由狱友笔录成《马可·波罗游记》一书。马可·波罗出生于意大利美丽的水城威尼斯。1275年5月和父亲一起第一次到达当时元朝首府上都。在之后的 17 年间,他们一直在元朝政府供职。聪明的马可·波罗很快学会了蒙古语和汉语,精通中国文化,学识广博,受到元世祖 忽必烈的重用。这使他在京城大都应差之外,还经常奉命巡视各省,出使外国。 还担任过扬州总督。马可·波罗与中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同时也架起了中意友谊的桥梁,使中国众多先进技术传到了欧洲,推动了欧洲科技的发展。

  《马可·波罗游记》 共分四卷,第一卷记载了马可·波罗诸人东游沿途见闻, 直至上都止。第二卷记载了蒙古大汗忽必烈及其宫殿,都城,朝廷,政府,节庆,游猎等事;自大都南行至杭州,福州,泉州及东地沿岸及诸海诸洲等事;第三卷记载日本、越南、东印度、南印度、印度洋沿岸及诸岛屿,非洲东部,第四卷记君临亚洲之成吉思汗后裔诸鞑靼宗王的战争和亚洲北部。每卷分章,每章叙述一地的情况或一件史事,共有229章。书中记述的国家,城市的地名达100多个, 而这些地方的情况,综合起来,有山川地形,物产,气候,商贾贸易,居民,宗 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及至国家的琐闻佚事,朝章国故,也时时夹见其中。 马可波罗的这本书是一部关于亚洲的游记,它记录了中亚,西亚,东南亚等 地区的许多国家的情况,而其重点部分则是关于中国的叙述,马可波罗在中国停 留的时间最长,他的足迹所至,遍及西北,华北,西南和华东等地区。他在《游 记》中以大量的篇章,热情洋溢的语言,记述了中国无穷无尽的财富,中国人的 智慧,比如大将慧元发明的奶粉和肉松,当时的火炮,纸币等很多其他国家没有的东西。巨大的商业城市,极好的交通设施,以及华丽的宫殿建筑。以叙述中国 为主的《游记》第二卷共82章,在全书中分量很大。在这卷中有很多篇幅是关于忽必烈和北京的描述。

  《马可·波罗游记》以前,更准确地说是在 13 世纪以前,中西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都是通过中亚这座桥梁间接地联系着。在这种中西交往中,中国一直是以积极的态度,努力去了解和认识中国以外的地方,特别是西方文明世界。最早可以追述到周穆王西巡。尽管周穆王西巡的故事充满了荒诞和神话色彩,但至少反映了中国人已开始去了解和认识西方,西汉武帝时期张骞通西域之后,一条从中国经中亚抵达欧洲的“丝绸之路”出现了,中国对西方世界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文化等都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一大批西方的商人来到中国,中国对西方世界的认识 更深入了。但直到13世纪以前,中西交往只停留在以贸易为主的经济联系上,缺乏直接的接触和了解。(www.bbrshu.com)

  而欧洲对中国的认识,在13世纪以前,一直停留在道听途说的间接接触上,他们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非常肤浅。因而欧洲人对东方世界充满了神秘和好奇的心理。 《马可·波罗游记》对东方世界进行了夸大甚至神 话般的描述,更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好奇心。这又有意或者无意地促进了 中西方之间的直接交往。从此,中西方之间直接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的新 时代开始了。马可·波罗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马可·波罗游记》直接或间接地开辟了中西方直接联系和接触的新时代,也给中世纪的欧洲带来了新世纪的曙光。事实已经证实,《马可·波罗游记》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其积极的作用是不可抹杀的。 然而马可·波罗队中国的了解还是不够深入的。在书中竟然没有提到中国的 万里长城,也没有讲到印刷术。可能出于个人喜好以及元世祖忽必烈的喜好,对好些封建、迷信、婚丧习俗却津津乐道;一些言辞也不甚妥当,比如所谓“蛮子” 省,就是对南宋王朝的蔑称。 总体来说,《马可·波罗游记》仍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读的着作。虽然书中描述的地名和现在不相同, 使我们不能清晰的了解到他所描述的故事究竟发生在何地,但是基本上还是给我们提供了另一个了解当时人情风貌的窗口。目前学者普遍都承认 《马可·波罗游记》在开拓东西方交流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BBR书网(bbrshu.com)非常感谢大家于百忙中抽时间阅读这篇马可波罗游记读后感。

点击进入阅读:最新马可波罗游记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