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育家之路读后感
日期:2022-07-24 人气:

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我们收集整理的最新教育家之路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育家之路读后感(一)

  自从认真阅读《教育家之路》这本书后,我知道了在成都教育界有一位的名人——李镇西。李镇西于1982年2月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2003年6月获得了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学位,现任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曾获得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十杰教师等荣誉称号。通过读《教育家之路》这本书,了解到李镇西是一个很忙碌的人:在负责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同时,他每天还要看上万字的书籍,写上千字的教育日记,每年还要编写几本着作,时不时的还要外出讲学。李镇西的事迹,再次验证了那句老话:勤奋是成功最根本的基础。李镇西的教育思想,让我认识到以下四点:

  (一)教师的最高境界。

  李镇西把教育看成是幸福的事,追求做最好的老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做最好的自己。成为最好的我。

  (二)做到三心、三家。

  “三心”即童心、爱心、责任心。童心,即和学生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爱心:在日常生活中有依恋、思念,想你的感情;责任心:一道成长,为共和国培养现代公民。

  “三家”即专家、思想家、心理学家。专家:专业上有造诣;教给学生特长,自己也有特长。思想家:思想是引路人,带着思考的大脑教学,思考学生在想什么,带着学生思考。心理学家:不知不觉走近学生,打开学生的心灵大门。

  (三)做反思型的教师。

  带着思考的大脑从事每一天平凡的工作,不停的实践,不停的阅读,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写作。

  (四)教师要有教育智慧。

  教育智慧从什么地方来,从实践中来、从困惑中来、从学生中来、从写作中来。要挑战自我,做自己的事,争取做个最好的老师。

  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再次提醒我们:要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而师德的灵魂是师爱。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李镇西之所以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这和他具有的高尚的师德是密不可分的。

  有爱才有教育。师爱是师德的灵魂。优秀教师共同的特点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一位着名教育家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的确,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做学生的好老师,首先就要爱学生。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对待(视学生为子女),用慈母般的心情去教育、去关怀每一个学生,去爱护和培养每一位学生。伸出温暖的双手,献出真诚的情和爱,扶持他们一步步长大。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充满了爱,教育将永远是艳丽的春天!愿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把真爱奉献给每个孩子,让我们的下一代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健康成长。

  教育家之路读后感(二)

  前些时,学校要求学习人文素养读本,平时只有忙忙碌碌的工作,哪里有闲暇坐下来读书呢?等到忙里偷闲,静下心来拿起书本,就被《教育家之路》深深地吸引住了,其中,当代教育家魏书生的教学方法与班级管理使我感慨万千,受益匪浅。

  先看他的教学方面所采用的方法:其实魏书生的办法很简单,他认为“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着想,和他们一起想办法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和学生一起进步,一起享受成功的快乐!”因此他经常与学生商量教什么、怎样教。他在70年代就采取的这种做法不正是我们现在大力宣扬和提倡的“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思想吗?学生的自觉学习的能力正是通过让他们自己做主才培养出来的。相反,如果老师把一切都计划好了逼着学生做这做那,学生永远处于被动的地位,没机会更没时间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时间被老师占有,机会被老师丧失!魏书生的办法取得的成绩很显着,他所教的语文升学平均成绩高出重点中学的7、8分。

  魏老师的班级管理是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在魏老师庞大的管理系统中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特色,他相信每一个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魏老师经常说这样一句话“凡是学生能干的事,班干部不要干;凡是班干部能干的事,班长不要干;凡是班长能干的事,班主任不干。”从魏老师的这句话里,体现了他民主、科学的管理思想,他认为民主管理提高了学生对管理的认识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解决了学生服从管理、投入管理的问题。

  科学的民主的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平时的工作是息息相关的,要管理得好就要作好班主任工作。我深深体会到:良好的师生感情是决定班主任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呢?在工作中,我觉得从以下几点做起,会收到一定的效果。

  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强调身教胜于言教的道理,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更具有示范性,在无形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尤其是班主任,他的世界观、他的品德、他的行为、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他的学生。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我希望我的学生成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不怕困难、对人以诚相待、有同情心和责任感,有一定心理承受力的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我首先就要使自己成为这样的人。学生是极具模仿力的一个群体,他们时时刻刻观察着老师的一举一动,并在某些方面进行模仿,所以老师在学生面前必须有模范的作用。在卫生大扫除中,为了使每位同学都能认真、负责地完成任务,我首先拿起抹布,带头擦玻璃,并力求擦的干干净净。行动是无声的语言,这样,我不需要过多的鼓动性的语言,就已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劳动积极性,他们都自觉地按照老师的分工,热火朝天地干起来,并且在质量要求上还与老师比一比,看谁干的又快又好。事实证明,在教育工作中要努力做到:正人先正己,时时事事做学生的表率。如:教育学生遵纪守法,教师就不能有违法乱纪行为;教育学生不怕脏、不怕累,教师就必须做到亲自动手,吃苦在前,做好学生的带头人,否则,即使你说的天花乱坠,头头是道,而不注意自身修养,也不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二、一视同仁,严格要求

  师爱是最神圣的,其神圣之处在于它有很强的原则性和崇高的使命感。马卡连柯说过:“如果没有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教育。”教师的爱要做到爱而有度,严而有格。在社会急剧变革的今天,面对纷繁的世界,多种思想文化的激荡,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激烈的竞争,以及拜金主义等,这些无不冲击着青少年的心灵,纯正的师生之情失去了它原有的光环,在这种环境下,热爱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应是教育的基本准则,让学生体会什么是真诚的爱,用实际行动去爱。面对各种因素,我们必须做到对学生的爱一视同仁。学生对老师的态度是很敏感的,一句亲切的话语投到学生的心中,会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敢于同困难作斗争的必胜信念。同时,对于他们所犯的错误,决不能随便放过,要帮助他们究其病因,以便彻底杜绝。一位合格的班主任不仅能做好优秀生的工作,而且更应该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班主任对后进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使后进生尽快地赶上去,决不能对他们恶语中伤,不能有半点轻视的态度,更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要用同一标准把他们与优秀生比较。否则,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与老师产生敌对情绪,达不到教育的效果。

  三、信任学生,尊重学生

  渴望理解,渴望信任是人们的一种正常需要。对于学生来说,信任更是推动其上进的力量。我们班有不少学生在单亲,无亲家庭中成长,这些学生比较自卑,很少与人沟通,性格孤僻,作为班主任,我对于这些特殊学生,首先是亲近他们,尊重他们,在学习上耐心引导,生活中热心关怀,经常同他们交谈,了解思想状况。同时也打电话与他们的监护人沟通。有的同学是因为学习目的不明确,有的同学是因为自己贪玩,有的同学是因为家长溺爱,教育方式不正确,从而造成了他们比较任性,娇气,经常埋怨学习辛苦。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掌握了这样一些学生的基本状况后,我便经常与他们单独交谈,让他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增强竞争意识,锻炼刻服困难的毅力。这样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四、正确评价,鼓励学生

  教师经常要对学生的工作进行评价,而这种评价则必须要公正,只有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才能使学生信服,从而激发起他们奋发向上的愿望。因此,我在教育中力求公正的评价每一位学生,对成绩好的学生不护短,对学习差的学生不歧视,注意发现优生的不足,防微杜渐;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并使之发扬光大。

  由魏书生成功教书育人的例子,让我们意识到:既然我们无法改变应试的教育制度,我们就必须“夹缝中求生存”,即搞素质教育,又不耽误应试。其实只要掌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把不该占用的课时还给学生,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同时,考试成绩不会落后于只抓学习忽略其它的教学方式。“填鸭式满堂灌”,并且全天候上课的老一套教学方法,只能把学生变成学习的机器,学生时时刻刻都感觉是被压迫者,哪还会有快乐可言,更不会有成功的体验。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简直就是一种扼杀,对他们将来的持续发展极为不利。

  教育是一门科学,育人成才是一种精雕细刻的艺术,在工作中只有讲科学、讲创新、讲艺术,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多学习先进经验,结合自己,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积极探索,善于总结,使自己的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教育家之路读后感(三)

  中国需要教育家,因为中国的教育吸引智慧。他们共同的教育情怀和不同的教育人生,是中国基础教育的重要财富。本书的每一页,都给我带来了启迪和快乐。

  刘京海,称为“成功教育之父”。他有三个相信: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取得成功的潜力,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取得多方面的成功。我们教师、家长就是要为学生树立起能够取得成功的自信心,让孩子能够不断地为自己树立目标,而且有足够的自信心去追求这个目标,虽然取得的成功有大小,但他们终将取得一些成功。目前,教师在评价、认识、教授学生方面还是需要改变的,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差异,认识到每个学生都希望甚至渴望成功,他们所需要的只是来自教师的鼓励和支持。(www.bbrshu.com)评判学生不能只是靠简单的成绩论英雄,不能歧视任何一个学生,许多成绩不佳的学生需要的只是更多的表现机会。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是单调的,抑或是单向的,

  这些教育家中有不少出色的校长,他们的管理理念、理论素养同样诠释着教育的真谛。校长的感召力来自于人格的魅力,细微处养成高素养。促进教师的发展,关注教师的生命价值和职业价值的内在统一,不断的创新,根据学校的实际,制定发展目标,关注学生一生的发展,是他们共同的特点。

  通过阅读教育家之路,让我们与智者进行了尽情的对话,令我们在字里行间看到了教育的真谛,每一页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触摸到了一个个大写的“人”字。教育是需要智慧的,而智慧的取得是需要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不断学习、思索的。

BBR书网(bbrshu.com)非常感谢大家于百忙中抽时间阅读这篇教育家之路读后感。

点击进入阅读:最新教育家之路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