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全本精校的网站:修书网(hairstylefavorite.com)
(校对精校版:就是内容质量好,无乱码,无屏蔽字,无星号,无广告,章节目录完整)
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我们收集整理的最新《货币战争》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货币战争》读后感(一)
一个对金融一窍不通的人,显然是从一开始就被深深震撼住了。
书中出现了众多的金融领域的专业术语,尽管初读起来有些晦涩难懂,但作者仍凭借较通俗的语言将其展现在读者面前,这一点难能可贵。相信这不仅是诚意上的问题,也是技术上的问题。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作者不以一名学者的身份,从专业领域对历史上出现的各种经济现象进行阐述与分析。
下面来浅谈一下我对此书的感受。
可以说,之前在历史课上学到的和生活中了解到的很多东西,在一定程度上跟这本书所描述的状况有很大出入。这也就是我不仅仅是被银行家们的高超手法所震撼的原因。
例如说,当年美国的南北内战及林肯总统随后遭到不明人士暗杀,原先的教科书采取了全面地和抽象地论述大的原则和意义,对林肯为解放美国黑奴所作出的贡献给予肯定,并且描绘了当时美国的社会情况:北部和南部在经济结构上存在很大不同,双方就是否废除奴隶制展开了激烈的争辩,联邦地位岌岌可危,随时可能四分五裂。
这样看来,一切似乎都能解释清楚。战争爆发的原因是南北双方的利益不能得到很好协调的结果,而林肯也理所当然地被不遗余力维护奴隶制的南方狂热分子所枪杀。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至少在书中所描述的是另外一番触目惊心的景象。
银行家们策动了这场战争并大发一笔横财,虽然林肯以较圆满的方式结束了内战,并且发行了无任何金银实物作抵押的“林肯绿币”来抵制向银行家们借高利贷,但他最后仍被恼羞成怒的银行家们及众多利益集团联手策划从历史中抹除。
也就是说,发生在美国本土最大规模战争的南北内战,其真凶竟是以罗斯柴尔德家族为首的国际银行家。而战争的根本原因也并非如外界传言般简单,说到底是经济利益纠纷,而非单纯的政治利益纠纷。
通读此书,发现作者介绍的不仅仅是各种金融术语以及冗杂操作流程,还有那些层出不穷的经济危机、经济事件。更多的是将整一个人类文明的近代历史以货币的形式串联起来。从滑铁卢战役开始罗斯柴尔德家族掌握了英国的经济命脉,到 1997 年的亚洲金融风暴泰铢的大幅度贬值。这其中有很多事件揉杂了诸多政治因素,但说到底还是利益使然,各种成分复杂的利益,各种隐藏在迷雾后的利益。永远不为世人所知。
不过这就牵扯到了另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我在读此书时这种思考也一直萦绕在脑际。
既然文章开头说过,银行家们不会被世俗的东西迷惑。他们的眼中没有荣誉,没有公民意识,不懂得何谓奋斗,何谓爱国。他们的心中只有永远的贪婪与利益。既然如此,为什么这么多年来沆瀣一气欧美的银行家们能够团结在一起呢?他们想要的就是垄断国家的货币发行权进而控制整个国家的经济脉络;他们也会绞尽脑汁地用一石三鸟之策逐步肢解一国经济,再以极低的价格收购优良资产;他们所控制的公司几乎垄断了整个市场。
那么,他们自己呢?
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朋友”也赚个盆满钵满,难道他们心中就没有萌生一丝这样那样的想法吗?也许有人会替这群剪羊毛的人辩解,说二虎相争必有一伤,何况是多虎相争呢?勾心斗角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倒不如大家团结起来对付真正的“敌人”,有钱大家一起赚个够,相互之间还可以有个照应。
这样一来就矛盾了,银行家们眼中可是不会有“团结”二字的呢。如果有团结的话,他们在战争期间不就有大的团结意识即荣誉感和爱国意识吗?要知道当德国在一战失败后需要通过大量资金进行国内重组时,有些银行家居然通过超级通货膨胀大发一笔难国财。实在是逾越了人类道德的底线。
我这才明白为什么二战时德国人视犹太人为目中钉,杀死了多达 600 万的犹太人。想想看,犹太银行家所制造的通货膨胀最厉害时一片面包卖到了几亿马克,工人们的工资一天发两次,必须在一个小时内花完。这就使得那些原本兢兢业业的中产家庭瞬间破产,甚至变得比工人们还穷。待到这些中产阶级翻身时,报仇在他们眼里便成了理所当然,甚至是必然。
金本位、布雷森体系、私有中央银行、“剪羊毛”、经济刺客、货币发行权、国际清算银行、罗斯柴尔德家族、沃伯格家族、私有化贿赂化、资本市场自由化、市场定价、自由贸易、国际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环境银行……抛开那些疑问以及震撼来说,《货币战争》仍是一本适合金融门外汉读的扫盲手册。 = =
网上有些评论坦言,这个书有诸多纰漏。倒不是错别字一箩筐,而是作者的有些金融观点并不为人们所认同。所以说在金融方面有很深造诣的人就大可不必为此书而劳心费神了,毕竟做专业严谨的学术研究和为普及知识而出版的书并不能相提并论。而作为普通读者的一员,我也会尽量地有选择性地接受知识,而且相信日后我会有机会对书中提及的事件以及相关概念有跟进一步的认识。
“这是我一口气读完的书。我希望这本书中的故事都真实可信,因为他们印证了我历经多年形成的一个观念,即谁控制了货币谁就能支配一切。同时我也希望作者讲的故事纯属臆想,因为这样我们便可以坚守住以往的信仰,即人类大致生活在一个诚实的世界中,没有被一小撮国际银行家玩弄于鼓掌”,张宇燕先生的后半句话我非常认同,如果银行家达到了能翻云覆雨的地步,那么军事和政权的意义何在?主权国家的意义何在?一小群人企图通过这样的手段控制全世界,这种想法不仅遥远,而且显得有些荒诞。
谁也不知道以后的世界会变成怎么样,也许银行家们的野心真的实现了。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是通过货币来实现的。
所以说,货币真的很神奇,也很伟大。
我所认识的那个“好似商品的孪生兄弟”,显然太渺小了。
《货币战争》读后感(二)
听说这本书的时候是在高三。那时候打算读一下的,可是同学说这本书可能专业知识很多,我会读不懂,所以就放下了。到了大学,自己居然学了经济专业,心想是时候读这本书了。于是借着寒假这段充裕的时间,把这本书读了一遍。这算是我读这本书的初衷吧。
说实话,这本书我读的不是很懂。很多专业的名词概念,都需要去上网查找,读起来很困难。但是依然很高兴,通过这本书,然我得到了许多知识,了解了许多我从未想到过的事实,也促使我反思自己和思考现实。
从前别人一问“世界首富是谁?”大脑的第一反应就是比尔·盖茨,在感慨身家过百亿的他是如此之富有时,从未想到过,其实还有那么多富可敌国的银行家们,躲过媒体的眼睛而“大隐于市”。罗斯柴尔德家族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从老罗斯柴尔德开始到如今这个家族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然而严密的家族控制和完全不透明的黑箱操作,于是外界对这个家族还是知之甚少。到底这个家族收敛了多少财富,没人能清楚的知道。然而让我最为惊讶的是,这个家族是如此的会赚钱,而且两个多世纪里经久不衰。从老罗斯柴尔德为英国皇室作代理到“罗氏五虎”征服欧洲,使我们能够从侧面了解到一些关于他们经商技巧。第一,对金钱充满无限的欲望和征服世界的野心。第二,早于市场得到信息。为了能够得到第一手可靠的信息,罗斯柴尔德家族早在战前就非常有远见的建立起了战略情报收集和快递系统。他们构建起数量庞大的秘密代理人网络,这些人被派驻欧洲所有的首都,各大城市,重要的交易中心和商业中心,各种商业,政治和其他情报在伦敦,巴黎,法兰克福,维也纳和那不勒斯之间往来穿梭。这个情报系统的效率,速度和准确度都达到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远远超过了任何官方信息网络的速度,其他商业竞争对手更是难以望其项背。第三,擅长交际技巧,擅找“垫脚石”。在所罗门-罗斯柴尔德到奥地利的维也纳拓展欧洲新张地区的银行业务时,他就成功的结交了当时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名震欧洲政坛的意大利外长梅特涅。在梅特涅的帮助之下,罗斯柴尔德家族顺利与意大利王室结成了密切的商业关系。第四,家族通婚防止财产稀释。据统计,在一百多年的历史里,罗斯柴尔德家族内部通婚18次,其中16次是在表亲(堂兄妹)之间。以上只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经商技巧的很少的几点。在两百多年里,时代变迁,世事变幻,然而这个家族始终能够长盛不衰,其中必然有许多值得人们思考的东西。虽然它“隐姓埋名”于世,但是在当今的世界,许多大企业,重要工程等的背后都有这个家族的影子,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内森-罗斯柴尔德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不在乎什么样的英格兰傀儡被放在王位上来统治这个庞大的日不落帝国。谁控制着大英帝国的货币供应,谁就控制了大英帝国,而这个人就是我。”内森的这番志得意满的话正是我读这本书的另一个心得。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直接决定了这个国家其他方面的发展,无论是文化还是工业的发展都需要经济作为支撑。银行家们通过对金融的控制,进一步控制政治等其他领域。经济既然有如此之大的力量,难怪那么多的银行家想要控制经济。对金权充满欲望的银行家们的野心当然不会仅仅局限于欧洲。为了得到更多的金钱,使尽各种手段,甚至不惜策划战争和金融危机,全然不顾他人死活,冷酷至极。
然而银行家的们又是怎样控制一个国家的呢?我想英格兰银行的成立能够说明这个问题。1694年现代银行——英格兰银行正式成立,这个银行的核心理念是吧国王和王室成员的私人债务转化为国家的永久债务,用全民税收作抵押,由英格兰银行来发行基于债务的国家货币。这样一来,国王就有钱去打仗或享受了,政府也有钱办事了,银行家能够放出巨额贷款并且得到客观的利息收入,只有人民的税收作为抵押。然而要命的是,这样的一种银行机制把国家货币的发行与永久国债死死锁在一起。要增发货币就要增加国债,而还清国债就等用于摧毁了国家货币,市场上将没有货币流通,所以政府也就永远不可能还清债务。通过类似于英格兰银行这样的中央银行,银行家们就可以将发行货币的大权牢牢抓在手里,能够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就等于控制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发行国债不仅能使银行家们获得大笔的利息收入,更能得到非常高的信誉。现在西方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正被这样的银行体系控制着,正如美国那样。美联储其实相当于美国的中央银行,成立于1913年,这个系统主要由联邦储备委员会,联邦储备银行及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等组成。它的主要职能是1、制定并负责实施有关的货币政策;2,对银行机构实行监管,并保护消费者合法的信贷权利;3,维持金融系统的稳定;4,向美国政府,公众,金融机构,外国机构等提供可靠的金融服务。联邦储备银行区域由国会组建的作为国家的中心银行系统的操作力量的12个联邦储备银行,在全国划分12个储备区,每区设立一个联邦储备银行分行。每家区域性储备银行都是一个法人机构,拥有自己的董事会。会员银行是美国的私人银行,除国民银行必须是会员银行外,其余银行是否加入全凭自愿而定。在外人眼中,美联储俨然是一个归属政府的机构。读了《货币战争》后,才知道美联储其实是一个天大阴谋的得逞。美联储既不是“联邦”,也没有“储蓄”,也不是银行,它是一个用来剥削美国人民的工具。美国政府要想得到美元,就必须将美国人民的未来税收(国债)抵押给私有的美联储,由美联储来发行美联储券即美元。而那些躲在美联储背后的银行家们实际上已经控制了美国的金融命脉,工商命脉和政治命脉。例如美国历史上着名的“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就是在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扶持之下占领了美国石油的。
那些掌握金权的银行家们或通过扶持代理人来间接控制一个国家的工业等的重要部门行业,或直接在相关企业中控股从而控制该行业。
读这本书的时候,心里感到愤怒。那些银行家们丝毫没有人性可言,未得到更多的金钱不惜发动战争,炮火之中多少人失去生命,多少人失去家园。没有国家,没有立场,他们在乎的只是黄金。当人民的生活变好时,手头有多余的货币时,他们有变着法子想要将人民手里钱搜刮走。通过货币发行的调节,人为地制造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让多少人一夜之间失去了自己的房子和储蓄。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四年时间里南北双方参战人数多达300万人,占总人口的10%,死伤无数,大量财产毁于战火,这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创伤到14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没有完全平复。战争因废除奴隶制而其,然而奴隶制问题真的就是战争的真正原因吗?这本书给了我们另一种答案。政治冲突的背后是经济利益的较量!这种经济利益的较量表面上是南北集团的经济利益差异,实际是国际金融势力为分裂新生美国而玩弄“分而制之”的策略。为了挑起美国内战,国际银行家们进行了长期缜密而周详的计划在美国独立战争后,英国的纺织工业和美国南方的奴隶主阶层组建建立起密切的商业联系,欧洲金融家们看准了机会,称势秘密发展起一个将来可以挑起南北战争的人脉网络。国际银行家们早就做好了准备,在策划战争过程中,他们两边下注。枪声一起,无论谁输谁赢,因国家战争而负的债就会成为银行家们的美餐。而且战争过后,城市的战后重建有需要一大笔资金,而因战争而财库空虚的美国,也不得不伸手向银行借钱。无论如何,胜利的总是那些银行家,而受苦的始终是底层的劳苦大众。在银行家们的阴谋前,大多数都是处在一种被动的无知的状况中。不禁苦笑,难道所谓的经济规律就是少数掌控局面的人人为地“定期安排”?!而一些能够理解其中秘密的,又敢于站出来说话的人却因为势单力薄而不能与之抗衡。
《货币战争》读后感(三)
粗读宋鸿兵先生的《货币战争》整体感受有两大点:
一、是从历史的角度梳理了世界金融寡头的形成、发展的历史,追述了世界金融寡头的世界历次重大经济、政治、社会运动中的角色以及给社会经济造成的破坏,证明了金融资本的逐利的本质,分析了金融资本利用世界货币的涨与跌制造通货膨胀剥夺广大民众财富的种种手法!
《货币战争》讲的是从十九世纪欧洲银行家一步步发展壮大到操控政治、经济的走向,为自身利益服务的故事。比如那些财团操纵美国国会成立了私有的美联储,使得美国政府没有发行货币的权力,当政府需要发行货币则必须将美国公民未来的税收抵押给美联署向其贷款,而为此要支付庞大的利息。美联储要做的只是印钞票、再坐收利息。(政府没有权利发行货币)此外,几大财团还联合引爆两次世界大战,操控石油价格以获取石油美圆,操控各种国际组织如IMF、世界银行,掠夺第三世界国家的资源和财富,乃至引发多次经济危机。几大财团就是通过合伙抬高一国的股市和房地产价格,制造巨大的金融泡沫,达到一定高度后再抽身出来打压价格,引发泡沫崩溃,导致此国公司和民众的大量破产,再以极低的价格收购大量优质资产,从而控制一国的经济,获取巨大的利益的。现在小学生都知道国际关系就是利益关系,美国政府是受财团控制。所以这书对我来讲有着多颠覆事实的影响!
书中的源头指向罗斯柴尔德家族及其他金融寡头对于金权的极端占有欲,而其想法的实行是依借于其一呼百应的影响力而达成的,如果这种经济体制的内涵如此明显的不堪,为何仍有一代代的精英愿意投身于其中?世界走向的改变是否仅凭极少数人的思想行动?如果没有周边的气候条件,仅凭风眼的力量飓风就能形成并蔓延么?当人们恐慌于极少数人掌握世界的极端不公正时,其实每个人也正促进着这种不公正,在利欲攻心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相互残杀,不惜代价。不过是为了毫无必要地满足过分贪婪的欲望。欲望和恐惧卷起狂澜,黑暗的飓风由虚无而起,似受了魔鬼的庇佑般,周围的一切虽反应各异,却无不最终以各种形式成为其中,使它所向披靡、愈生愈烈巨大的漩涡将吞噬任何遏制的努力,甚至使它们成为它的一部分,世界疯狂的膨胀,却无法将它所带来的危机感置于自身的欲望之上,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出现或许本是历史的必然,恶浪已起,海啸只是迟早的事。
二、宋先生利用历史的分析,说明了亚洲金融危机与上世纪日本经济低迷、衰退的金融之迷,重点分析世界金融资本操作手法,并提出中国面临的危险。
书中描述为建立公平的经济体制,搏击俱乐部里Jack最终炸毁信用大楼,只有单纯的梦想家会这么做,这就像藤蔓缠绕住住所,我们只想一把火烧了它们,而暴力摧毁得更多是物质,永远会有贪婪的余孽在暴力的空隙中滋生最终使整个革命变质毁灭。等待细水长流的社会本质蜕变永远成不了解决当下问题的办法,直面的抵制相当于开门迎敌,难免有被同化的危险,但既然有人已认识到危机,无论怎么做,我们所能确定的就是不放弃任何的努力。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利用自己的低廉的劳动力和引进外资,成为了世界制造地,外汇储备一路飙升,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断增大,而在近几年中国的股市与房市也是异常火暴,国际资本“热钱”在中国两市场上的推波助澜,使中国面临被世界金融寡头“剪羊毛”的危险。
在世界银行家的眼里,没有道德、没有伦理、没有人类的尊严,有的仅仅是为了高高在上所欲望的权利。当社会不存在货币,以“共产”存在时,银行家们将会失去他们的地位。
另看“剪羊毛”资本家给发展中国家投资、大量贷款、外资入股,其目的无外乎两点:世界能源环境的地域转移、早就资本泡沫。环境转移很简单将高污染高耗能的生产线全部嫁接到发展中国家;资本泡沫在于其给其贷款的同时收取大量利息,收购廉价的物品,进行贸易差“剪刀差”牟利、创造繁荣与衰退的经济谋杀……
个人认为:打击这些金融财团最好的办法是恢复金本位的货币制度 。所谓金本位,是指以黄金储备为货币发行的依据,并且持币人可以用固定的兑换率随时换取等值黄金。注意,在金本位制下,只有黄金的价格是固定的(即兑换率),而非其他商品的价格也是固定的,其他商品价格的变化也就反映了它们相对于黄金的比价变化。不过,对于同样实行金本位的多个国家来说,由于其本币的单位含金量是固定的,相互间的汇率当然也就固定了。因此,金本位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及方便进行国际交易和结算。这样,国家才不会被迫的增大货币供应,引发流动性过剩导致金融泡沫。这样的货币体系会导致货币具有更强的购买力,而对经济危机具有一定的免疫,国际银行家就不能通过制造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周期性经济危机来剪老百姓的羊毛了,(www.bbrshu.com)这样受益的还是广大的劳动人民,他们辛苦积攒的财富也不会被外国财团以低价轻易的掠夺。
但是按照宋先生的逻辑,重新确立金本位制就可以稳定货币价格,但很难相信这些金融炒家会希望确立金本位,减少他们炒作市场制造危机的空间。而且,即使确立金本位,贵金属市场本身会不会遭受炒作?存在很大的问疑。所以黄金是万能的吗?我看是未必。关键还是要把以货币制定权为核心的经济决策权真正归于人民,归于占这个世界绝大多数的无产者和一般有产者,而不是极少数的极端有产者。
中国作为少数能够自己发行货币,掌控货币发行权利的国家,如何面对过银行家们的阴谋屠杀,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剪羊毛”早在上次东亚经济危机中中国侥幸逃过一劫,以后呢?人人都在谈论索罗斯,可知在索罗斯背后的真正黑手?
BBR书网(bbrshu.com)非常感谢大家于百忙中抽时间阅读这篇《货币战争》读后感。